武松打虎,關羽舉鼎,商紂王連房子都能舉,古人的力氣有多大?

2021-01-19 無名狂客

古代戰場之上,冷兵器的交戈,除卻將士本身對冷兵器的使用方法,還要有強大的本身力量作為支撐。於是就有一力降十會的說法,在絕對的力氣面前,招式或許有用,但成績是有限的,所以說如果在項羽面前,耍什麼猴兒拳,撩陰腿那完全就是一種心理上的挑釁了。

那古人的力氣到底有多大呢?

偷梁換柱這個成語大家一定聽過,但其實這個成語最先叫做託梁換柱,意義也很簡單,就是顯示人的力氣大而已。是什麼人有這樣的本事呢?紂王!

事件的經過就是宮殿老舊,需要修繕,然而大家還都覺得沒事,就坐在裡邊談論一些事情。結果,房梁斷掉,所有人都像熱鍋上的螞蟻那般,沒了頭腦的亂跑,紂王站起來兩步過去,一把託住了即將倒塌的柱子,讓大殿沒有變成冥殿!有人說此時的國都之殿可能是有些考究,但整體建築並不會太大,遠遠不及以後的金鑾大殿那般雄偉。

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但不能否定了紂王的力量,別說是一殿之頂,能託住百斤重物都算是好氣力了。對紂王來說,這都不算什麼,因為他還幹過倒拽九牛的猛事,這個就完全是出類拔萃了。當然這樣的故事都是典籍記載,司馬遷說紂王,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帝王世紀中也說,紂王有倒曳九牛,撫梁易柱的本事。雖說有誇大的水分,但說明紂王絕對是一個神勇的大力士!

霸王舉鼎

關於霸王舉鼎有許多的說法,有震懾群雄的威猛型,有標榜力氣的展示型,反正各有各的說法,總之一句話,項羽扛鼎很是輕鬆,而且是那種舉起來還要繞場一周,才會放下的。那項羽的力氣又有多大呢?俗知的項羽使用的兵器叫做霸王槍,這件兵器的重量是一百二十九斤,並且項羽用這個兵器是單手。。。單手啊,這要不是麒麟臂還有什麼是?

鼎這個東西並不像槓鈴那般著力,但一個人能隨隨便便使用百斤武器用作打鬥的話,三四百斤的東西舉起來還真的用不了多大力氣。古時為將者無事時,都喜歡打熬氣力,就多是舉重一類,就此來看,霸王舉鼎應為真事。

武松打虎

我們俗知的打虎英雄武松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大力士,別人喝了酒是身體疲軟,而武松卻不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酒多喝一分便多了一分的力氣。

呃,可能他和大力水手一樣,屬於補充型選手。水滸傳第二十八回中有武松舉石獅子的故事,此時的施恩還對武松的本事有一定的懷疑,雖然武松已經是打虎英雄,但施恩並未親眼相見,正好以這石獅子來試試武松的氣力。武松知道施恩的小想法,就遂了施恩的意。當下走到石獅子旁邊只一抱,便將那石墩端在了胸前,往地下一扔,Duang一下都給砸出了一個大坑。轉而將石獅子一把提了起來,直往天上扔去,看得眾人驚呼之際,又雙手接回,輕輕的放回原處。搞定這些以後,武松臉不紅,氣不喘。我估計當時的施恩已經懵逼了。老虎都吃不住武松三五拳,這等力量尋常人等看了哪有不驚訝的?

古人的力氣真有那麼大嗎?

那麼古人的力氣難道真的就這麼大嗎?現在普遍有兩個說法,一個就是認為古人是說得誇張了,因為幾百斤的武器很多人舉起來都困難,更別說拿著揮舞殺敵了,另一個說法就是認為他們的力氣確實是比較大的!

在古代用各種武器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招式,但是上了戰場一開始或許你還能用招數來取勝,但是打到後面呢?還能靠招數嗎?這一點其實很容易便想的通,到了後面基本誰還有力氣誰就能活下去,那個時候也就不是靠技巧了,只能靠絕對的力量來取勝。其實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力氣這個東西,一看天賦、二看營養、三看鍛鍊。因為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代不同,實際上並不比現代人強。

天賦也就是基因,在非人工幹涉的情況下,基因的演變可不是短短幾千年就能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在天賦上古代人和現代人並沒有多少差別。那麼,決定力氣的主要就是後天因素了,也就是營養和鍛鍊。有些人認為,古人經常幹力氣活(畢竟沒有現代這麼多方便的機械),身體鍛鍊是很充分的,比很少鍛鍊的現代人強才對。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要知道,鍛鍊想要出成果,前提是有足夠的營養,不然不但不會讓身體變強壯,反而會讓身體變得糟糕。

可古代人是沒有現代這麼豐富的物質條件的,飢餓時常伴隨著古人,古人甚至都不能保證一日三餐。雖說存在少數不缺吃穿的古代人,但這些人並不需要經常幹活,除少數因為各種原因能保證一定的鍛鍊外,大部分人都會因為惰性不去鍛鍊,和很多現代人沒區別。而大量底層民眾,重要的身體成長期就沒有足夠的營養,又要為了生存每天勞動,你覺得他們的身體會好嗎?力氣怎麼可能大呢?

相關焦點

  • 古人力量究竟有多大?有史記載的大力士竟然能拉2400斤的弓
    我們常在信史和演義評書中了解到古人的力量,也會從老人嘴裡知道上輩人的力量,驚訝於為什麼真的會有人天生神力,比我們現代普通人的力量大得多得多。難道古人與今人不是一個品種?為什麼從力量上,今人反而退化了?古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這些力量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 武松打虎喝了18碗酒,他的真實酒量有多大?18碗相當於幾瓶啤酒?
    中國的酒已經打開了世界的大門,在很多的國家都留下了中國的酒文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人的豪邁和禮儀。中國的酒文化承載著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詩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對月」,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都充分的體現了中國人對酒的情懷。像《水滸傳》中的武松,一身鐵膽,18大碗酒下肚,醉打斑斕猛虎。
  • 為何古代猛將都有啤酒肚,關羽項羽都是胖子,如此還有戰鬥力嗎?
    為何古代猛將都有啤酒肚,關羽項羽都是胖子,這樣還有戰鬥力嗎?以現代審美觀念來說,八塊腹肌、一身腱子肉最能體現男性陽剛氣質,不少男士青睞健身房全方位健身也在於此,一方面強身健體,一方麵塑造身形,提升男性魅力。
  • 徒手真的能打死老虎嗎?還原武松打虎的真實細節
    武松打虎的故事歷來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橋段之一,也是武松的成名之戰,從此「打虎英雄」的美名威震江湖。話說武松從柴進處回陽穀縣,走到景陽岡的時候,喝了十八碗,吃了二大碗熟牛肉,然後不顧店家的勸告獨自趕路,不料遇到猛虎並與之博鬥,最終打死老虎故事。
  • 武松打虎(1526)
    世間最珍貴的,最有價值的,是一萬小時定律,人和人之間,人和寵物之間,能友好相處一萬小時,以後都會有深緣,必會相見,何必害它。去兒童醫院看看,有的小孩子一出生就天生殘疾,有的出生了就住保溫箱,不僅自己痛苦,父母更加痛苦,這都是前世殺業過重導致,宇宙最大的奧秘,就是因果報應,有了惡因,一定有一個果在等著你,誰都替代不了。
  • 武松和李逵都殺過虎,為什麼武松成了打虎英雄,而李逵什麼都不是
    《水滸傳》中打虎的場景有三處,一是最著名的武松景陽岡打虎,二是李逵接母親回梁山的路上在沂嶺殺四虎,三是解珍解寶在登州除害。當然還有一個綽號「打虎將」李忠的,僅僅是綽號而已,施老先生也沒解釋為什麼叫打虎將,從實力看來不具備打虎能力,暫且不表。
  • 項羽霸王戟重達300斤,現在無人能舉,為何我們的力氣不如古人?
    同樣因為「舉鼎」聞名,秦武王沒舉好死了,項羽卻一點事都沒有。當然,項羽的身體條件好是重要原因,《史記》記載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果然,項羽後來徵伐天下,使用的武器也讓人感到畏懼。
  • 力大如神的武松魯智深,為何不是壯漢是胖子?
    但是,若論力氣最大,一定是武松和魯智深。武松能單手按住老虎頭,使得老虎動彈不得,右手幾十拳打死老虎。在孟州安平寨內,武松還拋起三五百斤的石頭,輕鬆拋到一丈高,而且是輕鬆接住。魯智深更不用說,大相國寺內倒拔垂楊柳,比武松打虎還猛。
  • 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一位酒器收藏家眼中的武松(1)
    《水滸傳》武松生平  人物出身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
  • 武松: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一輩子光明磊落,嫉惡如仇
    武松: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一輩子光明磊落,嫉惡如仇武松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在還沒有上梁山之前,武松有很多英雄事跡,比如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大鬧飛雲浦、火燒快活林等等,武松這些事跡紛紛流傳到了後世,被世人所讚揚。武松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在武松很小的時候,武松的父母就已經去世了,武松從小就跟著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一起生活。
  • 打虎英雄哪家強?武松?李逵?還是解珍解寶兄弟?
    《水滸傳》中出現了三次打虎場景,產生三位「打虎英雄」,一個是武松景陽岡的拳打吊睛虎,一個是李逵沂嶺的刀殺子母四虎,一個是解珍解寶兄弟登州射虎。那麼誰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呢?1、從打虎地點看,三個地方都在山東境內,雲陽縣的景陽岡、登州府的登州和沂水縣的沂嶺,一西一東一南,看來宋代山東的虎患還是很嚴重,生態環境不錯。
  • 李逵輕鬆殺四虎,武松打一虎就累趴,可為啥都說武松要比李逵厲害
    李逵殺四虎輕鬆愉快,武松打虎僅一隻就累個半死,難道李逵能輕鬆打敗武松?可實際上武松要比李逵厲害許多。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很多人可能會對小學課外讀物中的一篇文章有印象,那篇文章講得也是一個打虎的故事。李逵殺四虎,其中有兩隻幼虎,是個成年人就可以徒手殺死,還有一隻是母虎,而那隻母虎正好是屁股對著李逵,沒有來得及轉身,被李逵拿著樸刀直接從屁股後面捅進去就殺死了。唯一一隻戰鬥力強悍的是一隻公虎,但是李逵殺公虎的過程就跟上面那個故事裡一老一少殺虎過程差不多,無非斧子換成了樸刀。就連一老一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殺死老虎,何況李逵這樣的精壯漢子了。
  • 項羽霸王戟重達300斤,現在無人可舉,是古人太強還是我們退化了?
    那麼他的力氣有多大呢?從他幹過的一件事就能看出端詳了。 《史記》中記載:「籍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憚籍矣」。說的是項羽身高一米九有餘(漢尺換算),「力能舉鼎」,並且才氣過人,吳中的弟子都非常的害怕項羽。
  • 史上五個力氣最大的武將,個個神勇蓋世,項羽上榜,然而第一無人不服
    說到古代的大力士,人們就會想到「霸王舉鼎」。古代的大鼎重有千斤,能把千斤大鼎舉起來,絕對是了不起了!其實古代人的整體體力都比現代人強上幾倍,尤其是軍人大多力氣都比現代人大幾十倍,古代人能輕鬆舉起幾百斤的石墩子,現代人卻是幾十斤的都搬不動。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歷史上力氣最大的武將都有哪些?
  • 中國歷史上十大力王:武松第9,項羽只能排第7,第一力氣太大
    說自己的力氣大的可以拔起大山,雖然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但是也能從字裡行間讀出他那不可一世的氣勢,也能讀出他的嘆息。而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著許多力能扛鼎的大力士。排在第十位的是秦武王,他具有天生的大力氣,經常與他的臣子們比力氣,而且還任用了許多大力士為大官。後來在一次力氣比賽中,舉鼎時突然脫手,砸到了自己,氣絕而亡。
  • 武松打虎真能打贏?看泰森與老虎戰鬥力對比,你就知道有多假了
    《武松打虎》作為《水滸傳》中的經典橋段,已經被演繹了不知道多少回。武松一身是膽,在景陽岡連喝十八碗之後,不顧店小二的勸阻,踉踉蹌蹌就上山去了。店小二早就告訴他,山上有一隻吊睛白額大蟲在此為禍許久,獵戶都不敢獨自上山打獵,連官府都無可奈何,但是面對這樣的勸阻,行走江湖多年的武松卻以為是店小二在故意嚇唬自己。就這樣,武松真的在山上遇到了那隻吊睛白額大蟲。按照書中的描寫,那隻老虎模樣十分兇猛,身材也十分高大,可即便兇猛異常、連害數人的老虎,也經不起武松沙包大的拳頭。只三拳,老虎就被武松給打死了。
  • 武松的酒量有多大?如果放到現在能喝多少?至少喝9瓶
    武松的英雄事跡,無一不與酒有關。特別是「三碗不過崗」喝了整整十八碗,醉打蔣門神也喝了三十碗。那麼武松的酒量究竟有多大,放在現在能喝多少呢?事實上,不看則已,一看就讓人驚嘆,原來古人的酒是這麼多。可是好漢就是好漢,武松居然在酒醉時打死了害人的大蟲,成為人人崇拜的打虎英雄。另外,武松為報仇,一路都要到快活林去,逢店必進,每間店喝了三碗,共喝了三十碗,還乘著酒興,把蔣門神趕出快活林。斯文更是把武松奉為神明,為武松的武藝和酒量所折服。
  • 古代這些力大如牛的人,他們究竟有多大的力氣?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古代、項羽、商紂王。很多的看官朋友應該看過許多民間的一些關於奇人異士的野史,他們身懷絕技神出鬼沒,確實很多的民間野史有這樣的記載,但是不光是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記載,很多正史裡面也有這樣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奇人異士他們力大如牛,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裡面的大部分人想必諸君是沒有聽說過的,如果看官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 李逵殺四虎不費力,武松打一隻累趴,難道李逵比武松厲害?
    但是,水滸裡的打虎英雄,其實不止武松一位,光是梁山就有好幾位。 比如解珍解寶,兩人曾射死老虎,還因此被毛太公陷害;還有李逵,他一人曾在沂水殺掉四隻老虎。 要知道,武松費勁力氣也只是打死一隻老虎,李逵卻沒費多大力,殺了四隻老虎。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作者這是要說,李逵遠比武松厲害嗎?
  • 古人為何動不動就舉鼎?一個鼎幾百公斤,他們真能舉得起來嗎?
    鼎在古代有兩種主要用途:一是煮食、二是祭祀,同時也是最神秘的器具,一向被視為傳國重器和權力的象徵,比如問鼎中原、一言九鼎等等無不說明鼎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鼎的重量也非常重,比如國寶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32千克、西周大克鼎重201千克、西周另外一個大鼎淳化大鼎重226千克、秦始皇陵墓中發現的秦鼎重達212公斤,所以古人動不動就以舉鼎來展示自己力量之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