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網絡圖片)
阿房宮是一組始建於秦朝的宮殿,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朝滅亡前後廢棄,相傳其被項羽縱火焚毀。1923年,考古工作者開始尋找阿房宮遺址,並最終確認一組位於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和未央區的交界處的夯土基址為阿房宮遺址。這些基址主要位於阿房村的周圍,其中主要遺蹟包括前殿、上天台、磁石門等遺址。1961年,阿房宮遺址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造阿房宮 示意圖(網絡圖片)
2002年,中國考古工作隊試圖從這座被累累黃土塵封了兩千多年的遺蹟中,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然而,挖掘的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阿房宮並沒有被火燒的痕跡!會不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相傳兩千多年前,漢代長樂宮曾經是西漢首都長安城中最為華美的宮殿之一,是漢武帝母親的居所,年幼的阿嬌就在這裡遇到了同樣年幼的漢武帝劉徹,成就了「金屋藏嬌」這段千古佳話。
東漢末年,長樂宮被焚毀,火燒過的痕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阿房宮與漢代長樂宮的建築年代相差並不遙遠,然而阿房宮並沒有留下被火燒的痕跡!那就只有一個可能:項羽沒有燒毀阿房宮。火燒阿房宮一般認為是楚霸王項羽率軍入關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專家發現「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只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的草木灰才對。由此專家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鹹陽宮,因為在鹹陽宮遺址發現大片燒過的遺蹟。後人認為的阿房宮被大火焚毀,多是以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為依據。
火燒阿房宮 示意圖(網絡圖片)
項羽是否真的火燒過阿房宮還有待考證。因為阿房宮前殿遺址是迄今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宮殿夯土臺基基址。僅就前殿五十四萬多平方米的臺基來看,這樣規模的建築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從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到秦王子嬰的全部政治活動,都是在鹹陽宮或望夷宮舉行的,而從未提到過阿房宮。阿房宮迄今也沒有發現任何實物例證。如果宮殿建成,無論怎樣焚毀都應像鹹陽宮遺址那樣,有一米多厚的瓦礫堆積遺存,而阿房宮遺址卻沒有。
阿房宮上天台遺址(網絡圖片)
《史記》載: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阿房宮被迫停工,將七十萬勞力全部去修秦陵。等到這年四月「復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起義了。如此短的時間內顯然建不成阿房宮。南宋程大昌就在《雍錄》中寫道:「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後兩句的意思:那是設計的模型,希望達到這種樣子,並沒有付諸實施。
阿房宮示意圖(網絡圖片)
阿房宮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無論是否建成,都是華夏民族最為光彩的一筆。儘管《阿房宮賦》與歷史並不相稱,但是作為一篇千古流傳的文學作品,其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項羽那剛愎自用的性格,加上當時人們的渲染,很容易使人們相信項羽確實一怒之下,把阿房宮付之一炬。這一因一果,讓項羽背負了兩千年的黑鍋,確實是冤枉了這個在歷史上享有盛譽的一代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