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史記》的,一定讀過杜牧的《阿房宮賦》,作為高中生必讀的文章,杜牧這位大詩人用華麗辭藻描繪了雄偉壯麗的阿房宮到底是什麼樣的。首先讓我們來感受下:
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這是杜牧他老人家給我們描繪的,文人嘛,多少會有點誇張,那我們來看看司馬遷他老人家怎麼說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記載了:
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下可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
然後我們再看下用電腦還原之後的阿房宮到底是什麼樣子:
是不是驚嘆,中國的古人是多麼的偉大,如果現在還在的話,真的是世界一大奇蹟。但這麼雄偉壯麗的奇蹟,卻被西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給燒了,這誰說的,杜牧說的呀,在他的《阿房宮賦》裡面:「項羽引兵西屠鹹,殺寢降王子嬰;燒阿房宮,火燒三月不滅」。
這項羽真是犯下了滔天大罪,打仗就打仗,幹嘛燒房子呢,但是隨著2002年考古人員的研究,發現,成功的把項羽的這頂扣押的帽子給摘了,項羽他是冤枉的,他沒有燒阿房宮,因為考古人員發現,阿房宮沒有被焚燒的痕跡。
當年西漢的長樂宮也同樣也被焚燒過,被熊熊烈火燒烤的後的痕跡,現在還歷歷在目。但是阿房宮被考古學家探究一番後,一直沒有發現它和長樂宮一樣的燒過的跡象,要知道,這西漢的歷史時間和秦國的時間並沒有相差很大,就算被被環境所風化,但也不可能相差太大。
所以,只有一個結論,項羽沒有燒阿房宮。
那會不會是考古學家搞錯了?這點的概率應該很小,考古學家為了保護阿房宮,從民國的22年春天就開始了,當時國家還特意組織了兩個考古隊來進行研究,一個是南京的中央研究所,一個北京的北平研究所,兩個研究所一起合作對阿房宮進行研究,並且到了1956年,國家又派了一隊人員對阿房宮進行了勘測,後來從1995年到2002年的重大發現期間,這一個世紀以來考古人員都在不懈努力,研究的方向位置正是與書中記載的位置是一致的。
在史書中記載,秦始皇為了修建這阿房宮,特意請了很多江湖術士來勘測這風水,而最後確定的位子也是考古學家一直研究的地方是一致的。
那為什麼杜牧要特意在《阿房宮賦》裡寫項羽放火了呢?
史料記載,項羽是幹了壞事,也放了火,但是這把火沒有放到阿房宮,而是燒的鹹陽宮等其他宮殿。項羽燒的鹹陽的宮殿,並且考古學家在後來的挖掘過程中,也證實《史記》當中的記載。阿房宮當時的位置,卻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這兩個地方隔得有點遠呢。
所以,從這裡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後人把燒的位置搞錯了,以為項羽燒的阿房宮殿。
這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杜牧之所以寫這篇《阿房宮賦》,是因為對當時的國家局勢不滿,所以借古諷今,他老人家也沒有去實地考察過,只是知道阿房宮是秦始皇荒淫無度,欺壓百姓後的產物,如果不借一個人的手來了結了這骯髒的產物,實在有些對不起杜牧他老人家氣吞山河的氣魄。
那很多人要問,為什麼項羽要燒鹹陽宮還有其他宮殿,而不燒阿房宮呢,考古學家又給出一個新的結論,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在當時而言,只是一個建了一個地基而已,連爛尾樓都算不上。
從史料上得知,阿房宮起建時間應該是從公元前212年,而秦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207年,這中間差不多也就6年多的時間,你看看那用電腦模擬出來的圖片,就知道這麼一個浩大的工程,其規模比北京的故宮大了很多。
我們故宮花了多少時間,前後花了14年的時間,你這6年多就能建立阿房宮,這速度真的很難想像,這建造不是疫情期間的雷神山,火神山,幾個鐵皮一拼湊就成了房間,你看看故宮那複雜的設計,光是現代人去建造,都不知道要費多少年,何況是宏偉的阿房宮殿。
還有一個就是據《陳涉世家》中記載中,當時建造阿房宮的那些勞力們都被派去修築皇陵了,等把皇陵修完,然後再去修築阿房宮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統治太殘暴,人們都開始起義了,你說一邊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一邊還有啥人力去建造宮殿呢,都是死,還不如反抗而死來得痛快。
所以歷史上,項羽燒了阿房宮,背了這2千多年的黑鍋,真的是冤枉啊,不過這也怨不得杜牧,他也是借歷史人物來發洩下自己的情感罷了,只是杜牧他老人家也沒想到,自己的寫的文章會被後人納入課本裡呢,而讓所有人都認為是項羽燒了阿房宮。
在閱讀中見證自己,用知識來丈量生命的尺度,喜歡可以關注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