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我冤枉啊!大冤啊!杜牧憑啥說我燒了阿房宮,學者:新發現

2020-12-16 叨叨叨蘿家妞

沒看過《史記》的,一定讀過杜牧的《阿房宮賦》,作為高中生必讀的文章,杜牧這位大詩人用華麗辭藻描繪了雄偉壯麗的阿房宮到底是什麼樣的。首先讓我們來感受下:

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這是杜牧他老人家給我們描繪的,文人嘛,多少會有點誇張,那我們來看看司馬遷他老人家怎麼說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記載了:

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下可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

然後我們再看下用電腦還原之後的阿房宮到底是什麼樣子:

電腦還原後的阿房宮

是不是驚嘆,中國的古人是多麼的偉大,如果現在還在的話,真的是世界一大奇蹟。但這麼雄偉壯麗的奇蹟,卻被西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給燒了,這誰說的,杜牧說的呀,在他的《阿房宮賦》裡面:「項羽引兵西屠鹹,殺寢降王子嬰;燒阿房宮,火燒三月不滅」。

這項羽真是犯下了滔天大罪,打仗就打仗,幹嘛燒房子呢,但是隨著2002年考古人員的研究,發現,成功的把項羽的這頂扣押的帽子給摘了,項羽他是冤枉的,他沒有燒阿房宮,因為考古人員發現,阿房宮沒有被焚燒的痕跡

當年西漢的長樂宮也同樣也被焚燒過,被熊熊烈火燒烤的後的痕跡,現在還歷歷在目。但是阿房宮被考古學家探究一番後,一直沒有發現它和長樂宮一樣的燒過的跡象,要知道,這西漢的歷史時間和秦國的時間並沒有相差很大,就算被被環境所風化,但也不可能相差太大。

所以,只有一個結論,項羽沒有燒阿房宮。

那會不會是考古學家搞錯了?這點的概率應該很小,考古學家為了保護阿房宮,從民國的22年春天就開始了,當時國家還特意組織了兩個考古隊來進行研究,一個是南京的中央研究所,一個北京的北平研究所,兩個研究所一起合作對阿房宮進行研究,並且到了1956年,國家又派了一隊人員對阿房宮進行了勘測,後來從1995年到2002年的重大發現期間,這一個世紀以來考古人員都在不懈努力,研究的方向位置正是與書中記載的位置是一致的。

在史書中記載,秦始皇為了修建這阿房宮,特意請了很多江湖術士來勘測這風水,而最後確定的位子也是考古學家一直研究的地方是一致的。

阿房宮遺址

那為什麼杜牧要特意在《阿房宮賦》裡寫項羽放火了呢?

史料記載,項羽是幹了壞事,也放了火,但是這把火沒有放到阿房宮,而是燒的鹹陽宮等其他宮殿。項羽燒的鹹陽的宮殿,並且考古學家在後來的挖掘過程中,也證實《史記》當中的記載。阿房宮當時的位置,卻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這兩個地方隔得有點遠呢。

所以,從這裡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後人把燒的位置搞錯了,以為項羽燒的阿房宮殿。

這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杜牧之所以寫這篇《阿房宮賦》,是因為對當時的國家局勢不滿,所以借古諷今,他老人家也沒有去實地考察過,只是知道阿房宮是秦始皇荒淫無度,欺壓百姓後的產物,如果不借一個人的手來了結了這骯髒的產物,實在有些對不起杜牧他老人家氣吞山河的氣魄。

考古學家正在研究瓦塊

那很多人要問,為什麼項羽要燒鹹陽宮還有其他宮殿,而不燒阿房宮呢,考古學家又給出一個新的結論,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在當時而言,只是一個建了一個地基而已,連爛尾樓都算不上。

從史料上得知,阿房宮起建時間應該是從公元前212年,而秦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207年,這中間差不多也就6年多的時間,你看看那用電腦模擬出來的圖片,就知道這麼一個浩大的工程,其規模比北京的故宮大了很多。

我們故宮花了多少時間,前後花了14年的時間,你這6年多就能建立阿房宮,這速度真的很難想像,這建造不是疫情期間的雷神山,火神山,幾個鐵皮一拼湊就成了房間,你看看故宮那複雜的設計,光是現代人去建造,都不知道要費多少年,何況是宏偉的阿房宮殿。

阿房宮

還有一個就是據《陳涉世家》中記載中,當時建造阿房宮的那些勞力們都被派去修築皇陵了,等把皇陵修完,然後再去修築阿房宮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統治太殘暴,人們都開始起義了,你說一邊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一邊還有啥人力去建造宮殿呢,都是死,還不如反抗而死來得痛快。

所以歷史上,項羽燒了阿房宮,背了這2千多年的黑鍋,真的是冤枉啊,不過這也怨不得杜牧,他也是借歷史人物來發洩下自己的情感罷了,只是杜牧他老人家也沒想到,自己的寫的文章會被後人納入課本裡呢,而讓所有人都認為是項羽燒了阿房宮。

在閱讀中見證自己,用知識來丈量生命的尺度,喜歡可以關注我噢

相關焦點

  • 阿房宮遺址重大發現:阿房宮根本沒有被燒,項羽被世人冤枉2000年
    中國很多的歷史文獻中都對阿旁宮有大量的記載,《史記》中也記載了項羽燒掉了阿房宮,一燒就是三個月,將整個宮殿都燒成了灰燼,還有《阿房宮賦》,唐代詩人杜牧為了諷刺但是的皇帝昏庸無道、大興土木,寫秦始皇就是因為阿房宮而結束了自己的統治,那麼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座大的宮殿,為什麼當時的人沒有留下任何的描述。
  • 大秦阿房宮到底是誰燒的?項羽這口大「黑鍋」背了2000多年
    這麼宏偉的一座建築,如果保留到現在,又是一座世界奇蹟,可惜杜牧在《阿房宮賦》裡說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被項羽給燒了,大火燒了三個月,啥都給燒沒了。可憐項羽背著個放火的黑鍋,一背就是2000多年,但我們都冤枉他了:因為歷史上,項羽從沒燒過阿房宮。
  •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項羽究竟有沒有放火燒過
    阿房宮,秦朝著名宮殿,秦始皇四大工程之一,位於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 阿房宮——真的是被項羽付之一炬了嗎?
    ——唐.杜牧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用華麗的辭藻將阿旁描繪的恢弘壯麗,卻也在最後為阿旁宮的結局發出了一聲哀嘆:「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個「楚人」,後世很多人都知道指的就是項羽,項羽曾經攻入鹹陽,殺秦王子嬰及宗室、焚其宮殿。但阿房宮是否真為項羽所毀呢?「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 阿房宮是項羽燒的嗎?司馬遷如何說
    估計有很多人為阿房宮而惋惜,若不是被項羽燒掉,留存到現在的話,又是一個世界奇蹟。但是,項羽真的燒了阿房宮嗎?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 阿房宮這個名字只是個臨時的,意思是靠近山阿的宮殿。若建好會改名,沒有改名則印證了阿房宮沒有建好。而且《史記》中也沒有項羽燒阿房宮的記載,既然沒建好,怎麼燒?
  • 項羽一把火燒了三百裡的阿房宮?其實,這件事我們冤枉了他兩千年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國家,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就是秦始皇修建的新朝宮。
  • 項羽含冤2000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背後的事實竟是這樣!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給人們勾勒出了一幅金碧輝煌阿房宮的場景,最終因西楚霸王的一炬,而化為灰燼。2000多年來,項羽都被認為是火燒阿房宮的罪魁禍首。只不過,傳了2000多年的謠言也止於考古發現!原阿房宮考古隊隊長、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資深考古專家李毓芳說,通過她多年的考古發掘,阿房宮根本沒建成,更談不上被項羽付之一炬。
  • 楚霸王項羽被冤枉兩千多年 究竟背的是什麼黑鍋?
    阿房宮與漢代長樂宮的建築年代相差並不遙遠,然而阿房宮並沒有留下被火燒的痕跡!那就只有一個可能:項羽沒有燒毀阿房宮。火燒阿房宮一般認為是楚霸王項羽率軍入關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專家發現「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
  • 沒建成的阿房宮和被歷史冤枉的楚霸王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在歷史上流傳了甚久,司馬遷《史記》上就明確記著:「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詩人杜牧也在《阿房宮賦》中寫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 阿房宮賦——唐·杜牧
    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裡邊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並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乾淨,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
  • 關於阿房宮的5個真相:項羽表示,放火燒宮的鍋他不背
    要知道,考古隊幾乎每隔一平方米就用洛陽鏟打下5個孔,在這樣的高密度的勘探下仍未發現有焚燒的痕跡,沒有紅燒土。考古學家採集了部分土樣帶到實驗室裡化驗,化驗結果也是一樣的,土壤中沒有焚燒過的痕跡。這太顛覆認知了。在此之前,項羽火燒阿房宮這幾乎是通識,況且,《史記·項羽本紀》中也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難道是太史公寫錯了?
  • 杜牧「阿房宮賦」裡秦始皇驕奢淫逸 是卻有其事 還是子虛烏有?
    那位說了,怎麼就不考啦?一篇文章就能中啊?說的沒錯,何止是一篇文章,只要花的錢夠多,狀元、榜眼、探花你說要哪個都行。當時上圖中這位叫吳武陵太學博士(中國古代指專門精通某一門學問或傳授經學的官名)就因為無意中發現了這篇賦,愛才心切,拿著就去找主考官崔郾。
  • 憂國憂民、匡世濟俗,杜牧代表作《阿房宮賦》
    探討「秦二世而亡」的文章有很多,其中知名度較高的一篇是杜牧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被選入語文課本,成為文言文中的經典篇章。杜牧選取的寫作角度很有新意,他沒有上來就說秦朝毀於暴政、亡於驕奢。他用寫實的手法描寫了阿房宮的宏偉華麗,讓讀者自己尋找秦朝滅亡的原因。
  • 阿房宮千古之謎 到底毀於什麼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阿房宮是被項羽燒掉的,但是在阿房宮建造2000多年後的今天,卻有兩位考古學家提出:阿房宮根本沒有建成,也沒有被燒掉……史書記載,西楚霸王項羽進入鹹陽後,看到如此奢華的秦朝暴君後大怒,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從此人們一直認為阿房宮是項羽燒的。但現在不斷有人指出,項羽燒的是秦始皇在鹹陽的宮室建築,而不是阿房宮。
  • 秦始皇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答案浮出水面:其實都錯怪項羽了
    ,而為了彰顯其皇權威嚴,在執政期間,建造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偉大工程,例如,萬裡長城、秦直道、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宮,而談及阿房宮是否存在,經過考古專家研究,終於揭開歷史真相:其實我們都錯怪項羽數千年了熟讀《阿房宮賦》的人應該都知道,在這篇古文中,不僅講述了阿房宮雄偉壯觀,並且將其始末都介紹的非常清楚,正所謂「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句話正是講述,當年西楚霸王項羽佔領鹹陽之後
  • 品讀 | 杜牧《阿房宮賦》
    作者 | 杜牧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 阿房宮的豪華,每座宮殿氣候不同,每天住一間房百年住不完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阿房宮龐大規模的描述。意思就是說:阿房宮覆蓋地面三百餘裡,遮天蔽日。從驪山北建起向西折,直奔鹹陽。渭水和樊川,滔滔滾滾,流入宮牆。宮內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 《阿房宮賦》杜牧
    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裡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一直走向鹹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牆裡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迴,牙齒般排列的飛簷像鳥嘴向高處啄著。
  • 從火燒阿房宮到西安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
    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成了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最著名的論據。司馬遷的《史記》上似乎也說得非常明確:「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然而,項羽真的燒了富麗堂皇的天下第一宮嗎?抑或是史學家的一廂情願和豐富聯想呢?這段眾人皆知的歷史,直到兩千多年後才有了逆轉性的結論。
  • 西安阿房宮,世界奇蹟,運行13年後被拆除,為什麼不打算重建了?
    一個就是秦始皇打造的阿房宮,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還有一個就是清朝多位帝王參與建造的圓明園,那是萬園之園,連法國作家雨果都讚不絕口。遺憾的是,阿房宮現在也只有遺址了,而圓明園,只有殘垣斷壁,西洋樓,觀水法,線法山,遠瀛觀等等。有一種說法,阿房宮是被項羽燒掉的,但是有研究表明,這個說法是一種誤讀。而兵馬俑,確實被項羽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