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的後人也在不斷的擴大,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數百萬人之多,其後裔遍布兩岸四地,甚至海外也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孔子後裔,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的就是這支唯一被載入《孔子世家譜》的孔子後裔—韓國昌原孔氏。
說起韓國的孔氏家族,要從韓國孔氏的始祖孔紹說起。孔紹其人,在中國的歷史上基本找不到他的太多詳細記載了,曲阜孔子博物院孔府文物檔案館收藏的1915年《居住朝鮮孔氏族人世系草稿》記載,「文宣王(孔子)五十四世孫孔紹,元順帝時以翰林學士陪魯國長公主下嫁於高麗恭愍王始來東國,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而韓國方面也是這麼記載的,孔紹是孔子53世孫孔襲封衍聖公孔思晦之弟孔浣的第二個兒子,原名為孔昭,後來為了避高麗第四個王光宗的名諱,改名為孔紹。元順帝的時候陪著魯國長公主下嫁於高麗王,做官做到了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並且在高麗定居了下來,死後就葬在了韓國慶尚南道的昌原市。
可以說韓國孔子後裔都是出自孔紹這一支,孔紹死後,孔紹的後裔們便以孔紹的埋葬之地昌原作為家族的堂號,稱為——昌原孔氏。孔子的後裔在中國一直被優待,並且被封為衍聖公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作為孔子唯一一支在韓國的後裔,自然也受到了崇尚儒學的朝鮮王朝的優待,孔紹之子孔帤 (1329-1397)官至集賢殿太學士,同門下侍郎平章事,知鷹揚軍上將軍,千牛衛大將軍。孔帤另一個兒子孔 (1348-1403)也出任過平章事的高官。李朝正祖十六年(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命本國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並且制定了一系列優待政策:孔氏族人讀書,要錄取名學校,平民百姓免除雜役,凡孔氏族人做奴做婢者,一律解除奴婢身份,甚至罪犯也不在杖囚之列,並且仿中國衍聖公制度給孔氏以世爵。這一優待政策使得曲阜孔氏人丁興旺,根據2015年韓國的人口調查結果顯示,曲阜孔氏共有89331人,而未改為曲阜孔氏的原昌原孔氏共有276人,合計一共是89607人,為孔子在海外最大的後裔群體,同時也是唯一一個被正式承認的孔子海外後裔,但是曲阜孔氏較晚才開始使用行列表,且有許多並未使用中國孔氏的統一字派,直到20世紀初,隨著去朝鮮的山東半島移民越來越多,使得韓國孔氏後人知道了中國曲阜孔氏的字派輩分之後,便有族人用於起名、改名,或是將本名改為表字。而也正是從這時起,朝鮮的孔氏開始與當時民國時期的孔氏有了書信來往,但是並不見面。他們組織了韓國全國性的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其餘市道也多有各自的宗親會,除組織族人的聯誼活動外,也修建祖墓,編修族譜,名為《曲阜孔氏世譜》。另有《曲阜孔氏大同譜》、《曲阜孔氏族譜》、《曲阜孔氏派譜》等,《曲阜孔氏世譜》是1996年修訂的韓國統譜。1988年,借孔子誕辰,韓國的曲阜孔氏開始組團到曲阜謁廟祭祖,此後幾乎年年都組團到曲阜祭祖。2009年9月24日,《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續修頒譜典禮在曲阜孔廟大成殿舉行,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孔大植等七人受邀參加。本次修譜收錄韓國的曲阜孔氏,定名為高麗派,位列《孔子世家譜》五集,是唯一的海外支派,共3萬人入譜。
現今韓國孔子後裔在韓國也是多有建樹,出現了很多名人,例如前韓國外務部長孔魯明,前海軍陸戰隊司令孔正植,以及出演過《鬼怪》的孔劉,都是孔子在韓國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