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就連人死後的葬墓也得按尊卑來稱呼,帝王之墓稱「陵」,王侯之墓稱「冢」,百姓之墓稱「墳」。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墳墓稱「林」——即聖人之墓。
自古至今,出過三位公認的聖人: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亞聖孟子。
於是,就有山東曲阜孔林、河南洛陽關林、山東鄒城孟林。
不過,世事無絕對。
河南安陽又出了一個袁林。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哪有姓袁的聖人?
的確,這姓袁的不是什麼聖人,而是曾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老袁。
老袁死後,他的大兒子克定想效仿歷代帝王建陵。
但當時的徐大總統勸他,說:項城生前稱帝未成,稱陵不妥,林與陵諧音,稱為林好了。
於是,「袁陵」被稱為了「袁林」。
這個袁林……不提也罷。
再說回孔林。
話說,當年孔子貧困潦倒,死後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即只有墓穴埋棺,墓地上無高土隆起。
到了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來來祭拜孔子的墓穴。
則孔子的墓穴被加上高土,墳頭高築。
東漢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一間,又東南造齋宿一間,以供前來拜祭的人休憩。
前來拜祭的名士,往往手植一樹。
到南北朝高齊時,已有植樹600株,佔地一頃。
孔子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是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
該年,明太祖大筆一揮,將孔林擴地為3000畝。
清世宗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前來添磚加瓦,發帑銀25300兩,大修孔林,建了各種門坊,並派專官守衛。
現在,孔林成了世界上延時最久的家族墓地,佔地3000多畝,植有古樹17000餘,林牆周長5591米,墳冢10萬餘座,墓碑4003座,古建築116間,歷代石像、石儀85對,並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後是否只要是孔子後裔就能葬入孔林呢?
不是的。
孔林現在是國家保護重點文物對象,孔子後裔要入林安葬,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一、不能是出家之人;二、不能是入贅或收養之人;三、不能是孔家出嫁女子;四、不能是未滿十八歲的夭折者;五、不能有違法犯罪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