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菁英計劃_新聞動態_教育頻道_雲南網

2020-12-23 雲南網

原標題:詳解菁英計劃

本文依託《廣州市自主人才培養地方公派留學菁英計劃實施九周年成果調研》(簡稱「成果調研」)、《2020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國際青年人才在穗發展分析報告》等編輯整理。

舉措篇

》》瞄準「高精尖」,不斷優化政策體系

◎ 2011年4月2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 2013年3月13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

◎ 2017年4月20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 2019年12月30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支持範圍逐步擴大

從僅面向廣州地區的高校在冊全日制優秀學生,拓展到國家「985」高校的廣州生源,又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展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及港澳臺地區名列全球前200位高校的在冊粵籍生源全日制優秀學生。

目標定位愈加聚焦

從政策初定面向國際知名高校,到以全球位列前150名的國際知名高校或排名前50名的學科領域高校,在選派就讀的海外高校上更加聚焦。

》》完善支持體系,優化資助資金結構

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由最初市財政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調整至由市財政全額承擔定向培養學員的資助經費,進一步降低用人單位的培育成本。

優化資助資金結構

主要資助類別包括生活費、差旅費、籤證費、學費。2014年後取消籤證費和學費的相關資助,主要對其生活費、差旅費進行資助。1次往返國際旅費(其中國際旅費標準為歐美地區人民幣0.8萬元,亞洲及大洋洲地區人民幣0.6萬元);每月1.3萬元生活補貼。

》》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政策傳播方式

擴大宣傳範圍

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市屬(區屬)企事業單位開展專場宣講。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長沙、武漢、杭州等多地進行的巡迴宣傳推廣,宣傳周期從短期集中宣講(2-5天)延長至2個月。

宣傳方式多樣化

一方面通過大眾網絡、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資源,進行重點推介報導;另一方面,與高校、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項目宣講會、招才引智洽談會等活動。

據成果調研結果顯示,85.71%的菁英學員通過學校或所在單位獲知菁英計劃,39.46%通過「導師、同學、朋友、同事」獲知(見圖1-1)。

(圖1-1:菁英計劃宣傳渠道情況)

》》健全服務體系,大力提升服務水平

提供全鏈條服務

為菁英學員提供項目申報、評審、答辯等相關事宜的全過程諮詢;申報成功後,協助其辦理留學協議籤訂、戶口檔案掛靠、籤證一對一協辦、購買出行機票、組織參與行前培訓等。在國外留學期間,通過QQ、微信和郵件等手段,由專職人員與學員保持24小時即時溝通,及時為其解決海外留學生活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

據成果調研結果顯示,51.02%的菁英學員表示,全面化管理服務使其在異國他鄉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的溫暖。按期回穗後,協助其回定向培養單位或推薦意向就業,並為意向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創業政策諮詢、融資服務、法律知識等,或推薦參加教育部「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眾創杯」創新創業大賽等。

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每年為菁英學員舉辦各類型的聯誼公益活動,增進菁英學員的交流溝通,增強對組織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如舉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經驗分享會、網際網路+共享經濟下的運作管理國際學術論壇、中瑞蝴蝶多樣性與進化研討會等活動,均受到好評。為進一步服務在穗菁英學員,2017年成立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誼會,由學員擔任理事和監事,為會員提供就業推薦、創業指導、項目合作、人才交流、法務諮詢等服務。

成效篇

》》資助情況

資助類別

2011年實施至今,已資助352名菁英學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84人、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68人,其中定向培養學員10人。(圖2-1)

(圖2-1:菁英計劃歷年資助人數情況)

留學國別分布

菁英學員主要赴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留學,覆蓋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等世界一流大學。(圖2-2)

(圖2-2:菁英學員留學國別分布)

留學專業分布

在工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精細化工、人工智慧、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等)、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神經外科等)和理學(數學、化學等)等專業佔比較高。(圖2-3)

(圖2-3:菁英學員留學專業分布)

派出單位分布

據成果調研,菁英學員留學前主要集中在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返穗服務後,仍超過一半人選擇留在高校就業。(圖2-4)

(圖2-4:菁英學員留學前所在單位和回國就業單位分布情況)

》》取得成績

人才與產業的匹配度

項目實施至今,已持續為廣州輸送了覆蓋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NEM(新能源、新材料)重點領域的153名優秀海外青年人才。(圖2-5)

(圖2-5:菁英學員回國後行業分布)

用人單位滿意度

據成果調研,38.46%的用人單位表示菁英計劃優化了單位的人才隊伍機構,各有30.77%的表示菁英計劃提高了單位整體的科研和學術研究水平,增強了與政府部門的合作關係。(圖2-6)

(圖2-6:菁英計劃給用人單位帶來的效益)

創新成果

目前回穗服務的菁英學員獲得國家級項目資助或榮譽獎項76項,其中36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8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面上項目,2人入選「香江學者計劃」,8人入選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3人入選「百人計劃」;獲得省級人才計劃資助或榮譽稱號42項,其中13人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人獲得「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獲得「青年珠江學者」,1人獲得廣東科學技術進步獎,1人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市級資助項目24個,其中1人入選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3人入選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獲得專利授權72項。累計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量482餘篇,在國際會議作報告次數122人次。

社會服務

據成果調研,菁英學員赴兩省七地開展智力幫扶、智力支邊活動達11次,共完成門診治療100 餘例,手術1例,舉辦各類醫療教學研討會、電子商務類、信息技術類、農業類技術講座等40餘場、開展農業領域技術指導30餘次。同時,學員們積極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海歸博士進校園」等公益活動,利用各自所長回饋社會,傳遞「菁英力量」。如開展「海歸博士進校園」系列活動,對接廣州市中小學校義務為學生提供科普等服務,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展望篇

立足新時期留學人員服務工作的新形勢與新要求,站在廣州留服中心歷史使命和工作職責角度,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議。

》》進一步優化菁英計劃

適時根據海內外人才發展新形勢及菁英計劃實施狀況,因時而異對菁英計劃進行優化,探索建立自由探索青年人才培養、產業創新青年人才培養和公共管理青年人才培養三種培養模式,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做足人才儲備,保障項目的競爭力、生命力。

鼓勵自由探索培育高潛力青年科研人才。瞄準選拔高潛力青年科研人才,加大對基礎研究青年人才支持,選取具備紮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前沿發展、學術眼光敏銳的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選題赴國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原創性研究。管理部門只需對其科研成果進行鑑定和評價即可結項,並推薦其在科研基地和團隊展開創新活動。

契合產業發展培育產業創新青年人才。精準契合廣州產業一線青年人才隊伍發展需求,採取聯合培養、定向培養方式,每年選取部分來自廣州市重點產業領域的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優秀青年人才開展3-12個月的國際短期培訓提供資助。通過資助對象本人申請、單位推薦、擇優遴選的方式確定,廣州市財政按照用人單位實際給付資助40%的比例給予支持。

定向培養公共管理青年人才。每年擇優遴選在市屬事業單位內工作的青年人才,採取定向培養方式,在海外一流行政管理類院校開展12-24個月的學歷教育,廣州市財政全額承擔資助經費。

》》創新菁英人才選拔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培養共同體。聯合菁英計劃合作高校、用人單位及培養導師,通過資源對接、政策宣講、學習考察等方式,共同推進計劃實施。面向共同體內高校、用人單位等,遴選導師、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等博士人才培養相關人員,聘任「菁英大使」,並賦予其菁英計劃培養候選人推薦權,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挖掘並推薦菁英人才的積極性。

實施菁英人才「蓄水池」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勾勒滿足廣州產業發展需要的菁英人才需求地圖。在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傳統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統領下,緊扣高校和醫療機構的學科專業布局以及省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發展路線,引領菁英人才培養方向。依託菁英人才合作培養機制,通過大數據搜索、挖掘和分析,精準實時掌握菁英計劃供給高校碩士、博士生源信息,建構菁英人才儲備庫。

》》創新菁英人才培養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合作交流平臺。建立菁英人才成果管理信息發布系統和成果展示與利用系統,促進菁英人才研究學術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發揮菁英人才朋友圈優勢,探索在菁英人才之間實施聯合創新項目,鼓勵菁英人才跨界創新,開展前沿性、交叉性學術探究,形成創新網絡或小組,鼓勵「抱團式」創新,聯合組團以懸賞揭榜方式解決廣州市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一線的科研命題。以各種方式挖掘、利用菁英人才智慧,為廣州發展建言獻策。舉辦青年學者峰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交流互訪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研修營。匯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資源,為新技術、新發明、新工藝和人才教育培訓提供基礎,加強政產學研等相關主體合作,分析和識別產業未來發展及其能力要求,強化菁英計劃人才培養。面向菁英計劃培養期內學員,精心設計訓練課程,開展全方位國情研修、政策解讀、創新能力培訓。充分發揮導師傳幫帶作用,面向全市產業領軍人才、海歸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公開徵集聘任200名「創新導師」,助力菁英人才創業創新。

》》創新菁英人才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菁英人才同行評議機制。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菁英學員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學術研修、沙龍講座及所發表的科研論文、發明專利等進行數據採集,追蹤菁英人才學習成長軌跡,按照行業、專業領域構建菁英人才的「知識圖譜」。組織同行專家以學術會議方式對菁英計劃進展進行檢查,建立菁英人才全程跟蹤評議機制,實現菁英人才培養與人才評價的有效銜接。

研究建立菁英計劃培養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探索實施菁英計劃培養質量動態評價管理機制。評價的內容包括項目的執行情況、研究成果情況、人才培養情況、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和資助經費使用情況,突出評價菁英人才創新能力、履職行為和工作績效。

》》創新菁英人才激勵機制

建立菁英人才長效激勵機制。從學成返穗的菁英人才中,每年遴選5個創新能力強、技術前景好的科研項目,給予持續性跟蹤扶持,從資金扶持、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等方面給予全方位配套服務。對於特別優秀的菁英學員科研項目給予一定額度的持續資助,並優先推薦其參加其他人才項目評選。

加強對菁英人才的精神激勵。強化塑造「菁英計劃」人才榮譽品牌,依託重點宣傳平臺,面向海內外推介菁英人才創新創業典型,以「菁英計劃」品牌感召天下英才。

》》創新菁英人才服務機制

大力支持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誼會發展。聯誼會以智力資源輸出、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服務供給為使命,一方面發揮智庫「主腦」作用,為廣州市留學人員相關政策建言獻策;另一方面,發揮服務功能,面向所有在穗菁英人才,定期組織國情研修、政策宣講、講座沙龍、人才聯誼、學術研討、產學研對接等活動,擴大菁英人才朋友圈,推動協同創新,凝聚發展合力,催生人才群落效應。

強化廣州市領軍人才與企業協同創新聯盟作用。圍繞菁英人才創新創業多層次需求,連結政府公共服務、留創園區服務、市場化專業服務資源,搭建人才與專業服務機構的線上線下對接平臺,提供智慧財產權、人才管理、財稅法律、資本對接、市場推廣等領域的專業服務,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引導、服務、支持菁英人才創新創業。

》》探索與海外高校聯合培養機制

當前,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高校與地方創新力量之間通過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模式達到合作雙贏,且模式一再創新,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質量優勢日漸顯示。

搭建聯合培養的管理協調機制。主要涉及招生、培養、導師遴選、學位授予、質量控制及反饋評估等聯合培養操作關鍵環節的溝通協調機制建設。

建立研究生導師遴選辦法。在聯合培養的雙方中,應該從招生的學科專業、從事的研究項目和課題、雙方導師的實際研究能力與水平,建立相應的導師遴選辦法,選出學術涵養深厚、創新意識突出、能力超群、道德高尚的學術骨幹,在雙方認可下成為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招生及培養的責任主體。

與海外高校、科研院所、機構搭建科研實訓基地和平臺,創建聯合實驗室,實現共建實驗室設施及資源由雙方共享。

建設聯合培養質量評估機制。在對現有培養結果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嚴格的質量過程控制及質量反饋機制,以保障高水平的聯合培養質量。(本文資料由廣州留學人員和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提供)

來源:神州學人(2020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詳解菁英計劃-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年4月20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2019年12月30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 揚子江中心「菁英計劃」正式...
    昨天(10月27日)下午,「揚子江菁英計劃」首批合作高校籤約暨新生入學儀式在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舉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與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四所高校集中簽署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標誌著揚子江中心「菁英計劃」正式啟航。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是南京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已集聚南京市40餘家生態環境領域新型研發機構。
  • 白雲作伴 好讀書_新聞動態_教育頻道_雲南網
    今天與大家「見面」的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立足於一間教室、一所學校、一個區域,傳播「樂讀」的理念,培育「好讀」的種子,用行動詮釋推動讀書的意義。疫情並未阻擋他們推動讀書的腳步,因為有「雲」,他們的腳步「走」得更遠。為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閱讀推廣的行列,我們今年還設置了「推動讀書年度關注人物」,未來,他們將成為「雲讀書俱樂部」的首批成員。
  • 夜讀經典 | 孔子的開學寄語_新聞動態_教育頻道_雲南網
    《論語》首篇首章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孔子人生價值和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學」,其視角在關注人、關注人心,以人為本、以人心為本。在那時,他就對學生充滿了「心靈關懷」——引發弟子們思考——對人而言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和美的,學習是自己的事,快樂生活即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三者合一。他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鼻祖。孔子的心靈關懷是有歷史背景的。在殷商之前,人們崇拜鬼神,奉行鬼神文化。
  • 菁英計劃,你主未來——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菁英杯」聯賽第六大區(成都賽區)圓滿結束!
    本次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菁英杯」聯賽第六大區(成都賽區)由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發起和支持、成都市足球協會指導,在成都弘納足球俱樂部與成都綠茵小子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下得以順利進行,讓來自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五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所學校共計700名球員經歷了三周的磨練,競技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 「揚子江菁英計劃」啟動,這四所高校研究生嘗試「雙培養」
    2020-10-28 20:40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10月27日,「揚子江菁英計劃」首批合作高校籤約暨新生入學儀式在新加坡
  • 2021年雲南廣播電視臺地面頻道和廣播頻率廣告資源代理運營競購...
    2021年雲南廣播電視臺地面頻道和廣播頻率廣告資源代理運營競購談判公告根據云南廣播電視臺(集團)未來發展規劃,經研究決定對2021年地面頻道和廣播頻率廣告資源代理運營進行競購談判。一、 競購資源(一) 地面頻道:都市頻道、娛樂頻道、生活資訊頻道、影視頻道、公共頻道、少兒頻道、國際頻道等廣告資源代理運營權。(二) 廣播頻率:交通頻率FM91.8、經濟頻率FM88.7、新聞頻率FM105.8/AM576、音樂頻率FM97、旅遊頻率FM99、教育頻率FM100、國際頻率FM101.7廣告資源代理運營權。
  • 雲南省委宣傳部調研雲南大學新聞學院建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哲)9月4日,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儲學軍,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蔡祥榮,新華社雲南分社黨組書記、社長李銀一行來到雲南大學,調研新聞學院建設工作。
  • 2020中建西南院菁英實習生 | 菁彩·四海計劃
    2020中建西南院菁英實習生 | 菁彩·四海計劃 2020-06-18 0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由蔡崇信資助、籃協牽頭的菁英計劃,對中國籃球幫助有多大?
    沒有比賽的日子裡,總是孤獨寂寞冷的,也許各位籃球迷跟我一樣,在悶得發慌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刷一刷各大體育平臺的新聞動態,瞄一眼國內外籃壇有何大事小事,關注一下自己喜歡的球隊近況如何,於是乎在習慣下我發現了一個值得讓人關注的籃球人才培養計劃——「菁英計劃」!
  • 雲南永仁縣:教育扶貧成效顯著
    雲南永仁縣教育扶貧成效顯著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永仁縣緊緊圍繞「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初中畢業後不因貧困影響繼續接受高中或職業院校教育,高中畢業後不因貧困影響繼續接受大學或職業院校教育」的目標任務,用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扶貧工作,全縣的教育基礎設備設施、教育教學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和提高。
  • 記者節,雲南這些新聞工作者受表彰
    、雲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雲報傳媒廣場一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雲南新聞各界慶祝記者節暨表彰報告會,對第36屆雲南新聞獎獲得者和第二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予以表彰。322件雲南新聞獎作品來自全省報社、廣播電視臺、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等單位的322件作品獲得雲南省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雲南新聞獎。
  • 雲南:「五網」建設成績斐然_投資動態_擬建項目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
    原標題:「五網」建設成績斐然「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8萬億元     12月17日,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專題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綜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五網」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 「菁英計劃」與體教融合結出碩果 蘇州U12男足全勝奪取省冠軍
    蘇州這支參賽隊伍是體教結合與「菁英計劃」共同結出的碩果。2017年8月,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啟動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首個公益項目——「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養計劃」。市體校作為「菁英計劃」試點單位,男子07組別和08組別(蘇州市U12足球隊)被列入「菁英計劃」。
  • 籃協推遲「菁英計劃」 招募工作不早於第四季度
    央視網消息:中國籃協在官網發布函件,透露推遲啟動招募2020年「菁英計劃」候選人。此計劃的首期優秀人才已於去年8月赴美國進行訓練。以下是《中國籃協關於推遲啟動招募2020年「菁英計劃」候選人的函》全文:各相關單位: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籃球後備人才,我協會在2019年發起了「青少年後備人才海外留學菁英計劃」(以下簡稱「菁英計劃」)。首期四名優秀人才已於2019年8月分別赴美國4所高中留學訓練,目前反饋情況良好。
  • 「不負青春,感恩菁英計劃」 範縣思源·運之傑足球俱樂部共築足球夢想
    「不負青春,感恩菁英計劃」範縣思源·運之傑足球俱樂部共築足球夢想範縣思源實驗學校校園足球運動近兩年展現出蓬勃向上發展的態勢
  • 央視新聞頻道今晚直播《戰疫情》
    網傳今晚9時30分,央視新聞頻道白巖松主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現場直播,邀請鍾南山院士介紹疫情,請家長朋友們屆時觀看。對此,央視新聞聯繫了主持人白巖松,白巖松回復稱:今天是周日,根本沒有《新聞1+1》,明天會有,而且我1月20日連線鍾院士之後,根本不捨得再打擾他,有可能過兩天再打擾他。謠言傳得如此劇烈,很多人信以為真,一旦九點半沒看到這個節目,就會有各種猜測。我們要做出清晰的判斷,疫情面前,請讓謠言終止。央視新聞持續聚焦全國抗擊疫情動態,新聞頻道全天關注相關動態消息。
  • TikTok計劃最早下周起訴川普政府;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
    TikTok計劃最早下周起訴川普政府;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TikTok正準備對美國總統川普8月6日頒布的第一道行政令提起訴訟,該行政令禁止美國個人和企業與TikTok及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進行交易,相關交易將在45天後(9月20日)予以封禁;8月14日,川普再次發布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必須在90天內剝離TikTok美國業務。
  • 中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重點打造「聞名天下」
    企業介紹中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是一家全球化發展的專業型新聞推廣服務機構,總部位於香港,中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2020年重點推出的新聞推廣品牌「聞名天下」,致力於全球政企新聞宣傳推廣一站式服務。雙語小記者研學營雙語小記者研學營是中國有線新聞頻道媒體聯盟青少研學教育品牌,以小記者的角度出發,以「好奇、行知、探索」為精神指導,以「獨立有主見、博學愛探索」為培養目標,致力於為中國青少人群及其家長
  • 海歸「菁英」們的內心獨白:嗨!「菁英」,我們有話對你說
    在這一過程中非常感謝菁英計劃給予我的幫助,讓我感受到菁英計劃大家庭的溫暖。——劉建國,2012年獲菁英計劃資助,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瑞典中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烏普薩拉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