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除了七雄以外,還有哪些主要的諸侯國?

2021-01-08 騰訊網

說起戰國歷史,大家往往會直接想到「戰國七雄」,即齊、楚、秦、燕、趙、魏、韓。那麼戰國是否就這七個諸侯國逐鹿天下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除了「戰國七雄」以外,戰國前期還有三十餘個其他諸侯國,今天夜讀史書就來羅列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

一、宋國(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

宋國位於今天的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山東西南部之間,國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鼎盛時期疆域約10萬平方公裡。宋國的第一代國君微子啟是商紂王帝辛的長兄。周天子為了籠絡商朝貴族集團,不僅將宋地封給微子啟,還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

宋國地處中原膏腴之地,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孔子、墨子、莊子、惠子四位聖人皆出自宋國,因此稱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可以說恰如其分。

宋國在戰國中後期還算得上是一個較強的諸侯國,實力僅次於戰國七雄中的韓、燕。宋康王在位期間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國,奪其地。此時宋國形勢一片大好,宋康王也開始飄飄然。當時宋都商丘城角的一處燕雀巢中發現生下一隻大鳥,宋康王問手下這是什麼情況,手下佔卜後說:「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大喜,於是四處徵討,開始做起了稱霸天下的美夢。結果,齊國聯合楚、魏共同出兵攻打宋國。宋康王平時在國內實施殘暴統治,百姓們早就恨透了這個暴君。因此當齊、楚、魏聯軍攻打過來的時候,沒什麼人願意堅持抵抗,享國828年的宋國就這樣滅亡了。

二、魯國(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

魯國位於山東半島中南部,國都曲阜,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之子伯禽。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魯國在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三代國君執政時期最為強盛,國力一度與齊國不相上下。後來魯國內部多次動蕩,公卿爭權現象不斷上演。再加上魯國貴族集團死板遵循舊制,不懂變通,所以國力不斷衰落。最終於公元前255年被楚國所滅,享國788年。

三、中山國(公元前414年—前296年)

中山國位於今天的河北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國都靈壽(今河北平山縣三汲村)。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遊牧部落建立的鮮虞。後來鮮虞被晉國所滅,晉國貴族集團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扶持中山文公立國,中山國由此而來。

戰國時期,中山國位於趙、燕兩大強國中間,處境尤為艱難。戰國中期,趙國在實施了「胡服騎射」軍事改制後,實力大大增強。公元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吞併,享國118年。

四、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

越國位於今天的浙江中北部、江蘇大部,國都會稽(今浙江紹興)。越國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是華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後裔中的一支。

大部分中國人對越國都不陌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越國在春秋後期曾稱霸一時,後來逐漸衰落。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也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麼藥,竟然親自率軍去攻打齊國,後又轉頭攻打楚國。楚人早已有所準備,結果越王無疆在中埋伏後被殺,越人大敗。無疆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們都以正統自居,越國因此分崩離析。公元前222年,秦國一統天下在即。由越國分裂出來的東越國、閩越國紛紛歸附秦國,越國自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五、衛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09年)

衛國位於今天的河南北部,國都朝歌(今河南鶴壁),第一代國君康叔是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

衛國實力一直都不太強,但卻盛產人才。子貢、商鞅、吳起、呂不韋等春秋戰國時代的超級大牛人皆出自衛國。衛國存在感不強,實力又很弱,所以當時那些強國都沒有將衛國視作威脅。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衛國卻並沒有被吞併,而是作為秦的附庸國被保留了下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即位後廢衛國末代國君衛君角為庶人,衛國這才真正滅亡。

除了上述幾個以外,戰國時期還有鄭國、鄒國、滕國、巴國、蜀國等更弱小的諸侯國,此處就不一一介紹了。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
  •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個姬姓諸侯國?答案出乎意料!
    於是,他採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對於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大部分都是姬姓諸侯國。不過,進入到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消滅,這導致姬姓諸侯國的數量自然銳減。乃至於一些人認為,在戰國時期,只有燕國這一個姬姓諸侯國了。
  •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八百年諸侯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
    不過,若以國家長短而論,燕國當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個延續了八百年的正式諸侯國。有如此淵源之過,至戰國末期時卻不能領袖群倫,反而在戰場上頻頻失利,究竟為哪般呢?獨一無二的燕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如果從國家政權延續上看,齊、楚、燕都延續了八百年。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改朝換代,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地諸侯佔據一方,自己封王封侯,直至戰國時期,出現七雄爭霸的現象。
  • 戰國時期,「五國相王」是怎麼回事?分別是哪五個諸侯國?
    一首先,在戰國七雄的格局剛剛形成之後,也即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戰國七雄只有楚國這一個諸侯國稱王。當然,在戰國七雄之外,巴國、蜀國、越國等諸侯國,也都稱王。不過,這幾個諸侯國基本上都在戰國中期之前被戰國七雄消滅了。
  •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 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導語:歡迎來到桐箏,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小編有時候挺奇怪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三國那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對春秋戰國了解的確實少之又少。都是屬於不安分的年代,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到春秋時期大約還有170多個國家。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
  • 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很多人看來,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還存在不少其他諸侯國。比如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戰國七雄的都城是今天哪些地方?
    點擊上方 山居西奈 關注我戰國七雄是一個已經過去了2000年的概念了。
  • 戰國時期的一大國,與七雄同時稱王,疆域被秦國、楚國攻佔!
    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西南、長江上遊地區的一個姬姓的周王室諸侯國,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就巴國的歷史來說,始於西周時期,巴國與蜀國、楚國為世仇。從地理位置上可以發現,巴國正好處在蜀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的包圍之下。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在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越國曾是春秋5霸之一,為何到了戰國時期卻默默無聞,七雄都排不上?
    春秋到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國家數量銳減的一個時代,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國家數百個,其中有五個國家實力最為強大,號稱春秋五霸,越國就是其中之一。到了戰國時期,國家數量已經銳減到不到二十個,這其中又有七個國家實力最強,號稱戰國七雄!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戰國七雄地圖,秦國勢力最大統一霸業
    說到戰國七雄,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戰國,公元前475年稱之為戰國,那麼戰國七雄是哪七國呢,戰國七雄哪國的勢力最大呢?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戰國七雄地圖
    經歷了春秋時期,各個諸侯的相互廝殺 ,使得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至個位數。到了戰國時期,僅剩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