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切忌強迫症,要想孩子優秀,慎提「別人家的孩子」

2020-12-22 Ada媽媽深呼吸

導語:

昨天,朋友欣然帶女兒來家裡小聚,提起女兒彈鋼琴時,那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仿佛孩子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大事兒似的。

欣然的女兒是跟一個鄰居孩子一起學琴的,那個小女孩兒談得比她女兒好很多,就在昨天早上陪女兒練琴時,欣然實在忍不住大吼:可別彈了,這彈得的是什麼玩意兒,你跟XXX一樣的學習,人家彈那麼好,你對得起我交的錢和陪你練琴的時間嗎?

女兒被罵得狗血噴頭,琴是練不下去了,趴在床上哭了一早上。發洩過後欣然也非常內疚,覺得自己很過分,但是她的情緒就是反反覆覆地波動,對女兒的督促從來沒有放鬆絲毫,孩子的琴技卻沒有什麼起色。

朋友跟我溝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不是孩子不是練琴這塊料?我說你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了。首先你讓孩子練琴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有個特長?為了考級?亦或是將來走專業路線?

朋友說也就是想讓她有個特長吧,我說那你幹嗎苦苦相逼。彈琴本來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你天天這樣把孩子的興趣都磨沒了,甚至讓她產生了恐懼,莫非你要培養個郎朗? 再說郎朗從小被爸爸逼著跳樓,內心深處有多少隱藏的傷?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什麼模樣?

朋友最後嘆了一口氣:道理都懂,可是氣頭上總是控制不住。

朋友其實犯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喜歡比較,想要通過用別人孩子的優點來刺激自己的孩子上進。

父母「比孩子」由來已久,我們很多人都在別人家孩子的光環下長大,長大後又試圖讓別人家的孩子繼續成為自家孩子的陰影。

為什麼家長這麼熱衷於比別人家的孩子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主要有3種原因:

1. 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受刺激後,會發憤圖強

當看到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如意時,下意識會找個孩子對比,希望讓孩子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從而努力向優秀靠攏,最好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真的會受刺激,不過不是像父母所期望的「化刺激為力量」,反而是產生逆反心理,被父母拿自己的缺點跟周圍若干孩子比優點後,很多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損,幸福感缺失,嚴重的還會喪失生活的勇氣。

2. 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期待孩子來完成

每個人小時候心中都會有無數的夢想,想像著自己長大後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可是成人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大多數人的夢想沒有變成現實。

做了父母之後,孩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潛意識裡會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無數事實證明,這不過是父母的一廂情願。雖然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是他們的人生卻是全新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雖然我們可以依靠「權威」迫使孩子屈從,但是被強迫的孩子內心衝突不斷,正常的心理秩序被破壞,即使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們也很難感知到生活的幸福。

3. 虛榮心作怪

孩子優秀了就證明父母基因強大、教育有方。所以父母湊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喜歡比孩子,孩子出息與否直接決定了父母是否能挺直腰杆。很多事業有成的人,因為孩子「不爭氣」在親朋好友面前會覺得抬不起頭來。

所以很多父母自己可以一事無成,但是絕對不能容忍孩子不優秀,千方百計地鞭策孩子前進再前進,虛榮心讓他們想要的結果不是更好,而是最好。

【包麻麻總結】

請放棄比較孩子,不要以成年人的強勢去試圖改造他們,多關注孩子作為自然人的天性和需求,尊重生命的內在成長規律,孩子才會獲得幸福快樂。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孩子強迫症不是病,卻讓寶媽傷腦筋,聰明媽媽這樣引導,效果很好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近日,一媽媽在網上放出了這樣一則視頻,視頻內容是這位寶媽的強迫症孩子寫作業時的樣子,很多網友看了紛紛留言評論,大多數都是對孩子的誇讚和表揚。1、孩子有強迫症,是秩序敏感期在作祟為什麼那麼小的孩子還會有強迫症,家長表示非常不理解,雖然孩子強迫自己作業寫得很工整,這點值得表揚,但在很多別的事情上孩子好像表現得非常呆板,這讓家長非常頭疼,覺得讓孩子強迫症搞得心煩意亂,其實這不是強迫症表現,而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在作祟,那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家長不管,成績卻很優秀?別人家的孩子讓人羨慕
    我向他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有家長鞍前馬後陪著趕著學習的孩子成績一般都不是最好的,反而是那些家長基本不怎麼管的孩子,往往能成為學習中的黑馬,這是為什麼呢?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霸「草稿本」火了,「自律」的孩子太優秀
    這不,家長和老師又有話題說了,就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較。一對比下來,還真的有些家長要氣到心肌梗塞呀。因為從學渣的草稿紙上看,是找不到任何一條解題過程的,只看到畫了一個人,而學霸完完整整,十分工整,宛如一畫那麼美。
  • 「我要怎樣,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一句話,家長陷入沉思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被拿來和自己比較,而且總是比自己優秀…… 在我們身邊,甚至可能是我們自己,從小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在各個方面壓過我們一頭,搞得我們逐漸失去了動力去上進。 然而長大以後,走上職場,卻發現處處透漏著自卑,然後惡性循環。
  • 孩子抽動症要重視,被輕視的抽動症,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作者:兒科主任陳青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抽動症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也開始了解並認識到抽動症會給自身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但是也有些家長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不帶孩子及時解決,總覺得是小事,沒有引起重視最後耽誤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 怎樣把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想要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前幾天,清華大學的「最強本科生」火了。他們都是今年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是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其中,一位物理系男生,是這些「最強本科生」中最火的。他是陳逸賢。
  • 還羨慕「別人家」娃?學會心理學這34條規則,你家孩子同樣優秀
    你是否面對不聽話的孩子、還不去努力改變,而經常惱羞成怒地大吼?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娃,能寫一首漂亮好字,或者能熟練地彈奏一首名曲,又或者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就不斷地感慨,「人家孩子怎麼就那麼優秀呀!」可是,要想孩子變好,我們不要努力錯了方向。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所以,"你看看阿姨家的孩子"、"別人能做到你怎麼不能"等這些就變成了從小聽到大的語言,父母自認為是為我們好,可殊不知到了長大成人後的我們再聽到這些話,也會有些許反感。
  • 5歲孩子發現恐龍足跡,創國內紀錄,別人家的孩子為何總這麼優秀
    中國太大了,即便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也走不完,肯定要依賴更多眼睛發現遺蹟,孩子們未來可期。別人家的孩子為何總這麼優秀?從種種細節中可以得知,睿睿之所以能發現恐龍足跡,與家人的尊重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他能當場斷定這是恐龍足跡,並且分辨出是獸腳類恐龍,說明平時對這方面了解甚多,相關書籍肯定沒少看。
  • 《清平樂》曹丹姝成為「別人家孩子」,教育孩子要著重抓住這3點
    生活中寬容大度的孩子更容易收穫友誼和尊重,記得初中時班上轉來一位新同學,能力出眾,我們都有些嫉妒,幾次三番的捉弄她,可她非但不生氣,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還主動幫助大家,最後,大家都對她心悅誠服。第二學期時還選她做了班長。03如何教育孩子養成這3種優秀品質呢?
  • 如何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優秀?
    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經常鼓勵孩子進步,但是鼓勵孩子是一門學問,家長方法用得不對,效果就不好。有的家長天天說同樣的話「孩子,好好學習吧,爸媽以後全靠你了」,這不是鼓勵,是嘮叨,不但沒效果,還會讓孩子反感。究竟應該怎樣鼓勵孩子才有效果呢?總結多年的教子經驗和對家庭教育的研究,我認為,鼓勵孩子要注意六 點:一、要正確歸因。
  • 你還在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這其中的危害值得家長反思
    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無可替代,而不是實現別人夢想的工具。父母抱著這樣的目的,不斷的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但是孩子真的能在沒完沒了的比較中進步嗎?舉個例子你們或許就明白了:下班回家累死了,你還是要想方設法做出一桌好菜,結果你老公卻埋怨不好吃,「老張家媳婦做的菜那叫一個好吃,你怎麼就不知道學學呢!」聽到這話,你能開心得起來嗎?
  • 孩子多動怎麼辦 4招幫孩子擺脫多動症
    現在開放二胎後,很多夫婦選擇生2個孩子,一方面能夠減輕孩子的將來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多一個子女陪伴,雖然可以多生孩子但是孩子的教育卻不能馬虎,很多孩子小時候有多動症,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們怎麼辦呢?兒童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多動症是怎樣形成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臨滄小神童——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面對這些問題,也許大部分成年人也無法回答,但這些問題對於一個僅有6歲半的孩子而言簡單得跟1+1=2似的。本期專訪,小編帶大家認識這位知識淵博的孩子—張鎔飛。像這樣聰明的孩子成績如何?他的任課老師說,他的成績非常優秀,而且他十分善於思考,記憶力強,喜歡自然科學和提問,有的時候他提的一些問題還回答不上來。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這次年級第一又是王叔叔的女兒,你怎麼不像人家好好學習學習……」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就「比較式教育」對1863名家長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 別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打擊自己家孩子,成長的這3點父母要明白
    在茫茫宇宙之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叫做「別人家孩子」,方方面面都很優秀,不僅成績好,性格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父母口中最完美的存在,他總是能有著自己沒有的優秀品質,尤其是在自己有犯錯誤時,在父母的嘴裡更加得光輝耀人。
  • 你掉進孩子教育的坑沒?優秀家長注重孩子的習慣、品質、獨立教育
    一、良好的習慣「點亮」孩子的人生,父母幫助孩子尋找「能源」日本教育學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優秀是一種習慣,每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需要父母言傳身教,付出心血。
  •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不要盲目對比,輕易給自己孩子貼上標籤
    一位老中醫說:小孩子的陽氣,是大自然饋贈的,讓孩子自由地在大自然奔跑就是增加免疫力最好的方法,一周的軍訓看來是對的。看到家長躲在樹蔭下,把孩子自己留在隊伍裡曬太陽,校長有點看不下去了,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要想孩子優秀,自己要自律,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孩子,成不了大事,更經不起事。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孤獨症家長有時也會想,人家的孩子都要這要那,咱們多省心,孩子的欲望何其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難念的經,特殊兒童也有特殊兒童帶給家長的諸多簡單。那家長對此的困難究竟在哪裡?1、看數學書不一定是在學習,只是在看TA著迷的部分,比如頁碼、比如目錄,比如封面上的對比等等。
  • 看了奧運冠軍劉璇的「鐵血教育」,才明白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
    爸爸看到後,立刻讓小康君放下筷子,並教育小康君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影響別人用餐。一旁的爺爺奶奶看不下去了,便開口阻止道:你跟小孩子計較什麼,孩子喜歡吃什麼你就讓他夾嘛。爸爸一聽不樂意了,義正言辭道:規矩是要從小立的,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那以後,小康君吃飯時再也不翻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