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一位賣家抱怨說:做亞馬遜幾年了,賺錢的故事總發生在別人家,自己一路走來都是踉踉蹌蹌!自己單幹,不僅用錢要精打細算,還要時不時隔著千裡和姐夫「打遊擊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白了頭!
現在也是時常聽到賣家抱怨,說亞馬遜單幹這條路,已經是一個漏鬥巷子——走到頭了!但是世間事沒有絕對,有這麼一群單幹賣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卻能各施手段,在背地裡賺了個盆滿缽滿!
鋪貨2年多賺140萬,已買房
這位賣家說:自己17年8月開始單幹,至今為止一直做的是服飾大類裡的一個小類目!17年剛起步時搞鋪貨,鋪了20多款,全部發的FBA!剛開始時沒單,為了賺錢,每晚偷偷跟賣。後來到10月底,自己有一款大類排名3000的爆款,17年一共賺了10萬出頭。
18年還是鋪貨,但基本是吃之前爆款的老本,前面10個月賺了20多萬,最後2個月賺了20多萬,一共50多萬!19年年初時候運氣比較好,鋪了個小爆款(服裝大排名6000),淡季比去年單量翻倍,今年預計有80萬。
只是後悔17年底的時候沒有多做鋪貨,因為這個類目賣起來的都是前兩年上的!這兩年多做下來,一共也賺了100多萬,再加上家裡的贊助,也買了一套400多萬的房子!現在這位賣家擔心的是,自己只會鋪貨,怕走不長久。有想去其他公司上班的想法,了解下別人是怎麼玩的,到時自己再拓寬的類目,爭取明年利潤翻倍。
差不多年入百萬了,還想著去人家公司做「學習」,可以說是學無止境啊!不難看出,這位賣家走的是FBA鋪貨的路子。
把這位賣家的方法進行總結,可以看出這位賣家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1. 走鋪貨路子,控制好新款數量,出了爆款就不虧!
2. 前期拿貨走阿里巴巴,後期一定需要熟悉的工廠,因為旺季供應鏈非常重要!
3. 前期推新會配合廣告,不出單就開始清貨!
4. 為了避免貨物被分倉,他的方法是:填18個,然後改12個,最後發5個,就是上架完成後會告訴你數量有誤,點下確認就行。當然,這種比例不能太高,不然會限制你發fba。如果只有兩三個sku數量少,後天填11然後改5,不會分倉。
當然也有馬有失蹄的時候,他17年剛開始幹時,用力過猛,新款一個sku發一二十件,結果就是後來收長期倉儲費時銷毀了1000多件。所以走這個路子,一定要對庫存有個相對精準的估算!
靠黑科技躺賺200萬,路子這麼野?
若說靠鋪貨年入80萬的是本事,那麼靠黑科技年入200萬就有點駭人聽聞了,下面這位賣家說出了他的故事:18年8月份開始單幹,到18年底賺了50w,用的是黑科技。18年12月以前真的是躺著賺,後悔入行太晚了。現在用黑科技的成本有點太高了,但相比利潤來說還是值得。順利的話2020年繼續用,因為鑽研的時間長點,用起來得心應手。
19年大概賺200萬-250萬,一共就只做了幾個類目,單幹做多了根本忙不過來,也沒那麼多精力打造listing,然後幾個特殊類目增加了很多限制,普通類目同行也多了些。最賺錢的那個類目有點前途不明,也就一年多的時間,政策變了好幾次,每次都要想辦法解決,有些同行堅持不下去就退出了,競爭相對小,有很強的控價空間。
開發過新品,但是都以失敗告終了。想過去深圳打工一段時間,具體還是要看明年那個最具優勢的類目政策如何變化。自己對於亞馬遜的運營全部停留在黑科技方面,從未刷單,怕死號,對刷單方面還一無所知,但是隨著平臺規範,黑科技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少,刷單是必經之路……
不刷單,怕死號,卻能做到年利潤250萬……從賣家的字裡行間,這個黑科技應該是在研究亞馬遜的BUG,鑽政策的空子!但是黑科技已經死了一波又一波,什麼黑科技能有留存至今,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佩服這位賣家的鑽研能力,只希望不觸犯法律就好!
單幹賺錢的賣家不止以上兩位,下面這位賣家是在職國企員工:
18年1月自學論壇知識進入亞馬遜,18年賺了70萬左右,19年賺了200多萬。目前兼職做的,打算聖誕後找寫字樓開公司,目的地深圳,一個人傷不起,打算過陣子論壇開個帖子招募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或者員工。
有人說,一個人看世界的眼光,決定了他的位置!有人早早斷言亞馬遜已經不賺錢了,但是還是有人風生水起!
以上這些賣家,每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有些甚至還不值得提倡,但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賺錢的思路還是值得借鑑的!亞馬遜雖然已經進入了後期大時代,整體環境不如以前了,但是並不意味著就成為一潭死水了,有思路的賣家單幹照樣還是可以鑽研出個名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