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怎麼說話?張嘴就是文言文?

2021-01-11 方寸書齋

讀書時文言文學多了,感覺十分拗口,難道古人平時就這麼說話?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國古代有一套獨特的書寫藝術,與平時日常用語區分開來,說的和寫的完全不同,此法有利有弊,不過形成的原因還是無奈居多,這才造就了我國獨特的古代文學藝術。

古人的普通話與我們現在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發音方面,詞彙的組成和含義也有很大的差別,如果現代人穿越到古代,不僅會變成文盲,連最基本的交流都很難做到。語言表達是為了交流,所以一般平白直敘,主謂賓語搭配於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也是語言影響意識形態的核心。

到了書寫的時候就發現出了問題,因為古代並沒有紙,所以文字只能記錄在龜殼、竹簡、木牘之上,而且文字筆畫特別多,最開始的時候是用刻刀雕刻上去的,一天也寫不了多少字,我們可以按照現代人的口語方式來寫作試一下,字數會變得很多,在古代寫這麼多字是要把人累吐血的,所以古人寫作的時候能省則省,逐漸也就形成了一套專門寫作用的文言體系。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先秦時期的文學著作非常精簡,例如《春秋》記錄了魯國三百年的歷史也不過一萬八千字,而現在近中國近代史就輕鬆弄個百萬字,其中差距可見一斑。古代的文言寫作技巧掌握在讀書人手裡,而古代的識字率大多在10%以下,先秦的時候也就在2%左右,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懂文言文,不會文言文也要說話交流,用的就是當時的白話文。

先秦兩漢時期白話文著作留下來的非常少,我們無從對比,唐朝時期開始文白參半就開始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民間識字率提高,紙張筆墨生產成本降低,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長,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懂文言文,所以白話文開始逐步走進文學作品之中。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裡面的文字就已經比較白了,現代人讀起來也沒有多大問題,文字內容多少經過一些修飾,與當時的普通話差別並不算大了。

我們讀魯迅的作品會發現,很多語句非常難讀,不過魯迅寫文章用的就是當時的白話文,基本與語言交流一致,不過沒有遵從千古以來固定的行文模式,而現在與魯迅的時候文化概念也有差別,所以我們鼓起來覺得也快和文言文差不多了,我們還要感謝文言文的寫作模式,現代人還可以追尋主線分析古人的文字含義,再看看英國人,不少古籍都已經讀不明白了。也許千百年後人讀我們現在的文字也會生出在讀天書的感覺,白話文記載真的沒有文言文這種傳承優勢。

相關焦點

  • 古人平時怎麼說話?都是用文言文嗎?其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這樣
    不過,文言文真的是古人正常的說話方式嗎?人人見面打招呼出口都是「之乎者也」嗎?非也~非也~如果古代一個正常人沒事就講文言文,是會被人笑話的。古人平時都怎麼說話的?還記得魯迅先生筆下的靈魂人物孔乙己嗎?小說《孔乙己》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 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
    之前學習語文的時候,一直有一個疑問,古人的文言文那麼難懂,他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之乎者也」一樣的說話嗎?更有甚者想,自己如果穿越回古代去,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看的文言文其實也就是古人的書面用語,就跟現在的官方文書一樣,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就是書面用語,要求比較規範,但平時說話誰也不這麼說,古人也是一樣的。
  • 趣味歷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寫的,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我們在看許多的穿越小說和影視題材時,都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穿越劇的主角,回到了文言文盛行的時代,他與其他人聊天時難道就沒有出現溝通障礙嗎?」如果你也想要穿越到古代去生活,那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搞明白:文言文盛行的古代,人們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 「文言文」是古代的日常用語嗎?「之乎者也」只存在於書本中
    1.古代「文言文」的特點「文言文」又稱為「古文」,是古代人在生產、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經過不斷積累、調整、演化而來。實際上如果按照古代的說法,「文言文」就是一種由古人日常交流用語,轉變而來的「書面語言」。相信寫到這裡大家已經清楚了,「文言文」是一種用來撰寫公文,書信以及書籍時所使用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的主要特點就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 古人說話也是滿口文言文嗎?不,這是一場天大的誤會
    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孔乙己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可是,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正是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的過渡時期,為什麼會讓人半懂不懂,甚至惹人嘲笑呢?因為「之乎者也」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書面寫作,孔乙己在一場生活中也這樣說話,就顯得不倫不類,十分滑稽。
  • 難道古代所有人都說古代白話?
    比如雍正就特別愛用白話寫硃批,給封疆大吏年羹堯的硃批: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上對天地神明,爾用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那為何我們在電視劇或者是古代文學典籍裡面看到的經常是文言文呢?其實先秦時期,古代人平時說話,文言文和白話文差不多(即所謂的古代白話),例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古代大臣奏章都用文言文,為何皇帝偏用大白話?原因讓人忍俊不禁
    如果說現在人們對於古代最大的誤解,那一定是認為古代的人們都要講文言文,其實不是的,古代人們說話還是和我們差不多,但是一到寫的時候,都還是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來寫。不過在古代卻有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大臣們上諫和奉上奏章的時候用的都是文言文,但是皇帝的審批卻都用大白話。這是皇帝的特權嗎?我覺得不是的,皇帝不僅用大白話,還經常和大臣們聊聊家常、撒撒嬌。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四,纖細提督李林盛就曾經參上一道奏本。
  • 文言文翻譯難,語文老師教你六字真訣,新解讀讓文言文翻譯更簡單
    文言文在語文學習中,雖然難但是也有技巧。很多語文老師都會向學生們傳授「六字真訣」:留、對、換、補、刪、調,卻很難跟學生們講清楚,六字真訣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經過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和學生們講「說明書」容易,但怎麼使用也需要老師來解讀。
  • 古代人平常都用文言文交流嗎?看完雍正的聖旨忍不住想笑!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 我們都學過古代的文言文,這種文章跟現代的白話文有著巨大的差別,並且語法都不一樣,相信很多同學對於文言文都感覺到頭疼。
  • 古人交流是否用文言文?漢朝人說漢語嗎,「雅言」是普通話嗎?
    大家在看一些歷史典籍或文獻時,都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書籍中的語言,全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就會讓很多人產生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平時說話也知乎者也嗎?他們平時交流的時候也說文言文嗎?
  • 在中國的古代,王朝們都是怎麼去壓迫,榨乾百姓們的油水的?
    在中國的古代,這些王朝都是怎麼去壓迫,榨乾百姓們的油水的?孟子在書中所描述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這樣的理想生活,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
  • 聊天時怎麼用文言文提升逼格
    現代人說話,都太直白了,有時想裝個逼都油膩兮兮的。但我們有一項傳統財富:文言文。這話也有文言文版本,莊子說:「涸轍遺鮒,旦暮成枯;人而無志,與彼何殊。」車轍的水裡有一條小魚,不過一天的功夫就會枯死。而人要是沒有夢想,和這條魚有什麼區別?自動回復當然,現代社會線上聊天的時間已經能和面對面聊天平分秋色。
  • 文言文除了看翻譯,你還會怎麼學?語文老師告訴你如何做好積累
    對於不少中小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尤其是中學階段的文言文難度,比小學高了好幾個等級。語文老師們總是強調,要多積累文言文素材,很多學生覺得文言文看不懂,到底怎麼積累?對於課本後推薦的文言文閱讀題材,有偷懶的學生就會說,直接買漢語翻譯的白話文版本閱讀。
  • 古代如何處理月事?貴族與百姓家差距大,看來古代並不簡單!
    在古代當年作為女性都會經歷月事,但是古時候那時並沒有像現代那麼方便。因為古代當時只為了統一天下而形成了戰爭,每天所有官員幾乎都是研究戰術與兵器,哪裡還會談的上女子的生理期。那麼在古代人們都是怎麼處理月事,在當時的女子幾乎都是使用月事布。
  • 蘇亞雷斯疑似回擊哥哥:我只是在應該說話的時候才會張嘴
    蘇亞雷斯寫道:有人在以我的名義談論關於我的事情,但很多年前我就與他沒有關係了,我只是在為了我自己應該說話的時候才張嘴!!!(Paul)
  • 學好文言文和古詩的方法一樣,先學字後學句,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
    不少同學都覺得,和古詩詞比起來,文言文很難學。光是實詞、虛詞等語法就能把人學迷糊了,而且古代人真的是這麼說話嗎?大家用文言文交流起來也太費勁了。我們的學生站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看古代漢語,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知識學好文言文,其實和古詩詞的學習方法一樣,都是先疏通文字再理解句子,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體會到古代人通過文字表達的情感。
  • 那些年的奇葩文言文翻譯,語文老師深呼吸,文言文翻譯給我這樣學
    不光要求同學們會背,在背的基礎上做好理解和積累,才是學好文言文的正確方法。尤其是在考試中,我們常見的文言文內容都不是出自於課本,那麼該怎樣進行文言文內容擴充呢?在文學常識積累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怎麼學呢?
  • 文言文可以這樣教
    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2.什麼是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上古書面語言寫成的作品。初中生學習文言文,首先隔著「文言」這一道天然鴻溝,其難度當然比學習現代文大得多。
  • 文言文專題系列——詞彙(單音詞)
    從統計中,除看出單音詞逐步向複音詞發展變化外,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古代語言中單音詞佔優勢的實際情況。正是這個原因,所以用現代漢語翻譯一篇文言文,篇幅要長得多,在通常情況下,要比原文長一倍左右。對文言詞彙中單音詞佔優勢這一特點要有足夠的認識,因為它與我們閱讀文言文的實踐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一、提醒著我們,讀古文時要注意,在多數情況下一個字就是一個詞;不要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去誤解古代由兩個單音詞組成的詞組。如:
  • 2020教師招聘文言文高頻詞彙總結(一)
    語文學科筆試的主要內容包括: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字、詞、句、閱讀和作文)、高等教育模塊(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和兒童文學)、教材教法模塊(語文新課程標準、案例分析以及教學設計)。由於考生難以理解文言文文章內容,在答題的時候很難取得高分。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華圖教師特對文言文閱讀這一知識點進行分析,對文言文的高頻詞彙進行梳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