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冬天,喜歡凜冽的空氣帶給人為之一振的那種感覺,也喜歡雪,每次下雪,我都像小時候一樣興奮。
我們小時候對冬天蔬菜的記憶基本就是冬儲大白菜,那時入冬後每家都要買上幾百斤,用借來的平板車拉回家,就堆在院子裡,用棉被蓋著,一直可以吃到來年春天。我們家人少,又經常在媽媽單位的食堂打飯,所以也就買50斤左右,大概只有十多顆,有時就搭著同院子人借的平板車拉回來,有時就捆在自行車的後座上拉回家。
直到現在,大白菜仍然是我百吃不厭的蔬菜。冬天來了,大白菜上市了,把水煮開,加些橄欖油、幾粒海米,把湯煮成奶白色,再下入白菜煮軟,一鍋清爽好喝的白菜湯就做好了。
現在冬天的菜也完全不再單調,甚至比其他的季節更加豐富些:冬筍、紫菜苔、兒菜、黃心菜、塌顆菜,這些菜只在冬日才會出現,也都是我最愛的蔬菜。經過霜打以後的菜總有種特別的甜味兒,而我喜歡的這些菜都帶著點淡淡的苦味兒,這種甜與苦的交融非常微妙,也非常迷人。
冬天因為有這些我特別喜歡的菜,我經常會吃得很素,做兩個清炒蔬菜,一個白菜豆腐湯,煮些新米,一頓飯就會特別香甜。
在所有的蔬菜中,紫菜苔被我排在第一位,它雖然有淡淡的苦,但也有一種特殊的香甜氣,每次見到紫菜苔,我是一定會買的,而冬日院子裡的菜市,每天都有紫菜苔賣。說起紫菜苔,想起十多年前,和兩個即是同事又是好朋友吃飯,我和其中一個湖北的朋友先到了,他知道我也是紫菜苔控,就先點了一道清炒紫菜苔,我們一邊吃一邊等另一位朋友,一盤菜瞬間吃光了,他又點了一個熗炒紫菜苔,也被我們瞬間幹掉,於是又點一個臘肉紫菜苔,不到半小時,另一個朋友還沒有到,我們已經吃掉了三盤紫菜苔。
冬季裡另一種好吃的菜是黃心菜,也是有淡淡苦味的。有了黃心菜,我幾乎不買大白菜了,除了沒有試過餃子餡,幾乎一切可以用大白菜做的菜式我都用黃心菜來做,無論是湯羹、清炒或者燉煮,它都比大白菜、杭白菜、娃娃菜更好吃,味道更綿,於是想起北方油菜與南方油菜的區別,北方的油菜水水的,做菜飯永遠不是那個味兒,而南方的油菜很面,也甜,加上臘肉,做出的菜飯才夠香甜。
兒菜產於四川,大的兒菜也叫榨菜頭或者青菜頭,是做榨菜的原料。比起榨菜頭與黃心菜,兒菜要更苦一些,我通常喜歡放點海米切片炒,朋友是成都人,他說只要把兒菜切成兩半,放在清水中煮軟,起鍋的時候放一點鹽,又清淡又解酒。
冬天,當然還有鮮甜的冬筍,美味的蘑菇,切絲清炒、切片炒塌棵菜、切丁炒八寶醬都鮮美無比。冬季,太容易就可以做一位素食主義者。
長按二維碼或掃碼關注【會彥】
根據蘋果公司規定,微信iOS版讚賞功能關閉,
如您對本文表示支持,蘋果設備用戶請長按
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