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鳥遷徙的自由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那日蘇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46-還鳥遷徙的自由

作者:那日蘇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會用「草長鶯飛」來描述初春時節,讓人自然地聯想到柳絮紛飛、新燕啄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凜冬盡沒、春意盎然

(圖片:藍七星 / 圖蟲創意)▼

這體現著我國廣大溫帶、亞熱帶地區的居民,對於鳥類冬去春來現象的認識。這是因為與中國人密切接觸的黃鶯、家燕、杜鵑等都屬於候鳥中夏候鳥的類型,春夏季飛到高緯度地區繁衍生息,到了冬季與成年的幼鳥一起飛到溫暖的熱帶越冬。

(圖片:R. Gino Santa Maria / 圖蟲創意)▼

這種活動方式自1億年前鳥類飛向天空起就已經存在。在漫長的歲月之中,地殼運動改變了地球的樣貌:大地分離、海水蒸發,與鳥類同時代的物種大多都已滅絕。而鳥類依然保持著它們的生活方式,每個春天它們飛過遙遠的距離,在秋天沿著相同的路線返回。

這就是它們能在離我們最近的那一次物種大滅絕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它們仍然以這種方式生存和繁衍著。

生命禮讚

遷徙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進行的、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遷徙在動物界中非常常見,對昆蟲則稱為「遷飛」,對魚類則稱為「洄遊」,哺乳類中每年非洲塞倫蓋蒂草原上角馬群遷徙的場景是一年一度的奇觀。而能跨越距離最廣、地形最複雜的就是鳥類的遷徙。

白鸛的遷徙路線足以顯示部分鳥類遷徙距離之遙遠▼

鳥類是鳥綱動物的統稱,下分的門類眾多,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中國有鳥類1445種,其中候鳥600餘種,約佔世界候鳥的20%。

而我國國民對於候鳥也並不陌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具有極高的傳唱度

(圖片:gallinago_media / 圖蟲創意)▼

種類如此之多的候鳥種群在遷徙這一特性中卻保持了高度的相似性,從遷徙覆蓋面積上僅分為兩類:寬面遷徙和窄面遷徙。

一些大型鳥類是以寬面遷徙為主,如海鷗等,它們飛行過程中彼此相距較遠,遷徙路徑覆蓋面積巨大。

冬季到雲南昆明越冬的海鷗

(圖片:山人911 / 圖蟲創意)▼

更多的鳥類是屬於窄面遷徙類型,在遷徙過程中沿著基本相同的路線行進。這些鳥類對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遷徙能讓它們一年四季都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並能獲得食物補給。如瀕海涉禽大多數是沿著海岸線的走向遷徙,以便能在濱海溼地上獲得食物補給。

一些典型的長距離遷徙候鳥飛行路線示例

(下圖:圖蟲創意)▼

鳥類遷徙中最神奇的現象莫過於鳥類的導航能力。在跨越數個經緯度的移動過程中,即使是人類也需要城市和地標作為沿途確定位置的輔助,才能不迷失方向。而鳥類不僅以地理標識為導航,還會藉助日月星辰,甚至對地球磁場的磁感能力導航。

2007年9月,一隻代號為「E7」的斑尾塍鷸,用了8.2天的時間,在太平洋上空連續飛行了約11600千米,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確切紀錄▼

儘管有著這麼多神奇的能力,鳥類遷徙仍然是一個艱難而危險的旅程。過去鳥類遷徙最大的敵人是體能。雨燕每年需要從亞歐大陸遷徙至非洲越冬,除了繁育後代需要的短短兩個月,雨燕的99%的時間都保持著飛行狀態,交配和睡覺都在天空中完成。飛行需要消耗巨大的熱量,這讓很多雨燕在路途之中夭折。

近些年人類的活動常常有意或無意的破壞鳥類遷徙的補給站點,而給它們的遷徙製造更大的困難,有時甚至對某些物種的存續產生嚴重影響。

溼地系統告急

鳥類遷徙的路線被稱為鳥道,有一些地區因為適宜的生存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多種不同鳥道的交匯處。

如我國的河北北戴河溼地公園,綿延的燕山山脈在此地化為平地,而向東不遠處就是渤海。海與山脈將鳥類的遷徙途徑在這一區域急劇收縮,北戴河又有溼地大潮坪和新河水系及1.5萬畝沿海防護林形成的溼地生態系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溼地。這兩個優勢條件讓這裡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鳥道樞紐之一,已發現鳥類412種,佔中國總鳥類的三分之一。

「萬鳥臨海」是北戴河溼地公園特有的盛況

初春的北戴河溼地公園,迎來南亞的第一批鷗群,休整40天左右,它們會北上西伯利亞

(圖片:北戴河丹青 / 圖蟲創意)▼

除了北戴河溼地公園以外,我國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上濱海溼地眾多,總面積5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於沿海省區和港澳臺地區。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900多個,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入海河流1500多條,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灣160個。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發達的水系孕育了眾多溼地生態系統,溼地是陸地與水體兩個世界的交界處,這樣一條生態過渡帶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兩棲類、魚類、爬行類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等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天地。所以溼地是多種珍稀動植物的共同家園,是當之無愧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人家可是不遠萬裡飛來越冬的大天鵝哦~

(享有「東方天鵝王國」的榮成市天鵝湖溼地公園)

(圖片:DPX2016 / 圖蟲創意)▼

2019年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地處江蘇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被入選為世界自然遺產。這片中國面積最大的候鳥棲息地對於東亞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今它卻正在受到威脅。

(江蘇省鹽城市大縱湖候鳥飛翔景觀)

(圖片:海德堡圖文設計 / 圖蟲創意)▼

今年來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程度和人口密度都快速上了一個臺階,在這個過程中人地矛盾也愈發激烈。在短視的發展理念之下,人們選擇了向海求田,向大海索取土地、傾瀉工業汙水和生活垃圾。

居民生活和自然環境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潛移默化中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圖片來自:ic / 圖蟲創意)▼

就這樣,本就脆弱的溼地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已喪失了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和80%的珊瑚礁。分布在我國濱海溼地的遷徙水鳥有超過30種處於生存受威脅狀態,幾乎是全球其他遷徙路線上瀕危鳥類的總和。

比如上海,溼地環境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造到損害

(1984年-1988年上海,圖片:NASA)▼

(2013年-2017年上海,圖片:NASA)▼

今年,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迎來大幅修訂,青頭潛鴨、黃胸鵐等300多個物種被列入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範圍。該名錄已經發布很多人才恍然發現,兒時掠過空中的飛鳥正在離人們遠去。

天高任鳥飛

造成越來越多禽類瀕危的原因,就是棲息地的破壞。如果放任我們國家的濱海溼地總面積進一步萎縮下去,那麼不僅還會有更多的珍惜禽類列入保護物種名錄,我們自身的生活環境也會惡化。

要知道萬物皆循環,被鳥類誤食的垃圾

終會在食物鏈的幫助下又回到人的身體內

(圖片:hanohiki / 圖蟲創意)▼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rostyle / 圖蟲創意

文中未做特殊說明的圖片均由活動方提供

原標題:《人類,給這群鳥留條活路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鳥之歌 讓遷徙的鳥兒自由飛翔
    彭建生/攝於香格裡拉納帕海雅克·貝漢 《遷徙的鳥》音樂入秋以來,多地候鳥在遷徙途中遭獵殺,令人震驚。我國地處世界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地帶,全球八大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經過我國。候鳥在遷徙途中遭圍捕、槍擊、毒殺並賣入市場和飯店,其情甚悲,其狀堪憂,令人憤激……
  • 誰折斷了野生鳥類自由遷徙的翅膀?
    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已公布,目前正在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11月18日 新華網)據記者實地考察,大量野生鳥受困於遷徙途中,有的被捕之後成為花鳥市場供人觀賞的玩偶,有的因無法掙脫捕鳥網的束縛風化成乾屍,更有甚者,成為他人的盤中餐。
  • 《遷徙的鳥》:如果人一生只看十部電影,這部片子一定是其中之一
    拍攝於2001年的《遷徙的鳥》,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五國聯合製作,歷經三年多時間,取景橫跨50多個國家地區,由17位資深的飛行員和兩個科考隊參與,是一部不折不扣「大製作」紀錄片。該片在法國首映,幾百萬人湧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遷徙的鳥》豆瓣評分高達9.1分,足可見這部片子的受肯定程度。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青島遷徙候鳥245種 賞鳥地圖教你跟它們偶遇
    「真沒想到,這些鳥在咱青島就能看到……」  拍風光難,拍這種鳥類的照片更難。比如攝影師王作鵬為了拍到蒼鷺,在一年的冬天每天去溼地報到,用各種好吃的留住它們的步伐,才拍下難得的照片;還有的攝影師可以幾天呆在一個地方只為了與心目中的那隻鳥「不期而遇」。在攝影界有句話:拍風光得會選地方,而拍鳥你得使勁追。當天記者就見識到了這些攝影師的毅力,鏡頭對著樹枝上的一隻鳥,可以保持半個多小時。
  • 高分電影《給我翅膀》,成為鳥媽媽的少年,帶領鳥類遷徙
    以人與鳥類之間建立羈絆為主題的影片從來不少,高分電影《給我翅膀》堪稱其中佳作,影片講述了鳥類研究學者科斯迪安計劃駕駛輕航引導白額雁完成遷徙路線的故事,影片部分改編自真人真事,與現實不同,影片中也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如家庭、父子親情與傳承等問題,使得故事變得更加飽滿、人物更加生動。
  • 候鳥遷徙引心痛:「圍網捕鳥」成利益鏈條,該如何為之保駕護航?
    這本來是大自然的規律,但是因為人類的貪婪,每年候鳥遷徙的季節卻十分引人心痛,「圍網捕鳥」甚至成為了一條十分扭曲的利益鏈條。「圍網捕鳥」成利益鏈條早先,「養秋膘」成了時下養生人群的一種說辭,也就是說,在秋冬季節是最適合進補的。
  • 遷徙的候鳥為何「插翅難逃」?
    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營房村旁的玉米地裡,一隻鳥被捕鳥網「粘」住,已經死亡多時(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繼偉/攝 候鳥遷徙季節,非法獵捕販賣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專家表示,遷徙的候鳥來源於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後將帶來不少隱患。 網捕成風,野生鳥慘死風化成「乾屍」「那邊又有一張捕鳥網!」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的一處玉米地,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邢世傑一邊喊,一邊向前衝去。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野鴨從香蒲叢中飛出□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記者許俊文攝影一年一度秋風勁,萬類霜天競自由。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在鳥類中哪種鳥飛得最高?哪種鳥飛得最快?哪種鳥飛得最遠呢? 一般來說,遷徙的鳥類飛得較高,通過雷達探測和望遠鏡觀察,多數鳥類在遷徙時,高度低於1000米,小鳥巢多由樹枝、纖維、草、羽毛等材料編織而成,有良好的保溫性能,是鳥兒用來繁殖的。
  • 人要自由,鳥也要
    水圳墈上這叢樹中的鳥從不向我打聽樹名。它們認為知道樹名和不知道樹名是一樣的,都不能改變它們什麼樣的樹都呆的習慣。      呆在樹叢上,不唱歌的鳥兒很少。這就好比人進了卡拉OK廳,拿起話筒,就必須高歌一曲才不虛此行。去歌廳唱歌的人並非人人會唱歌。有的嗓子似破鑼,有的將調調唱跑到外婆家去了。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唱歌不就是圖個直抒心意,圖個開心嘛?
  • 遂川千年鳥道,鳥類南北遷徙黃金通道
    每年候鳥遷徙有春、秋兩次,因為春季候鳥要飛回北方棲息地繁殖後代,所以春季候鳥遷徙時沒有人會捕鳥。而到了秋季候鳥遷徙季節,萬鳥嶺就會成為全營盤圩的焦點。數百上千的誘鳥燈火從山腰綿延到山頂,總人口不到4000人的邊遠山鄉會有上千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個小山崗上捕鳥,成為當地一年一度的盛事。從而「網場」的價值也水漲船高。當地群眾告訴我們,過去,「萬鳥嶺」的捕鳥網場曾經「一場值千金」。
  • 福建明溪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新增加3個鳥種:白骨頂 白額雁 灰卷尾
    9月27日中午,在明溪縣蓋洋鎮白葉村水口區域,河南師範大學劉偉博士一行,在開展拯救明溪珍稀動植物調查任務時, 發現「灰卷尾」,同時在周圍還觀察到了12隻成年的鴛鴦。據資料,灰卷尾屬於雀形目灰卷鴉科。福建省林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餘希介紹說,明溪處在中國境內三大國際候鳥通道之一的重要區域,每年遷徙經過棲息的冬候鳥有100多種,今年8月25日已經陸續有鴛鴦等冬候鳥遷徙過來,到了10月中旬,明溪正值候鳥遷徙的高峰,在明溪為中心的三明林區,冬季能觀看到的冬候鳥和遷徙過境的品種有100多種,而這些候鳥遷徙的「國際航線」經過三明的,就有兩條,一條是山鳥遷徙通道
  • 山西朔州加強巡測保障棲息和遷徙 「鳥中大熊貓」市區落腳覓食
    央廣網朔州8月24日消息(記者李楠 通訊員王海燕 紀靜 孟宇乾)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因為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最近,數量多達30隻的黑鸛大種群出現在山西省朔州市區,與市民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 哈爾濱—洞庭湖,落隊候鳥「打車」遷徙,專家們卻這樣說……
    也有網友調侃說打車「遷徙」這些候鳥簡直「不講武德」人工幹預候鳥遷徙,是否必要?「候鳥班車」於12月4日下午4點左右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發,出發前爭取了綠色通道做檢驗檢疫,還精心準備好長途路上的糧食、飲水等。中國綠髮會秘書處蘇女士說,乘車趕赴南方的候鳥都是因為飢餓寒冷、奄奄待斃為人所救、或者是在粘鳥網上解救下來的,也有部分是因為羽色美麗、被人捕到花鳥市場售賣的候鳥,最終它們都被送到了救助站。
  • 多想做只自由飛翔的鳥
    多想做只自由飛翔的鳥識別群體們是否善良思想享受真與假的真相降臨市井聞聞野草和花的芬芳把巢建在紅瓦灰牆的屋宇山牆下聆聽田野傳來的蛙鳴蟲傷高興仰或悽涼時用喙在藍天和曠野上畫出自由的畫做傻子多幸福越簡單越能解脫和歌唱有翅也飛不出這小小的網有腳也難翻出精神的籬笆牆我活著思想多可憐唏噓往來人世艱辛地闖一場做只能飛的鳥多好
  • 美國國鳥是白頭海雕,法國國鳥是高盧雄雞,中國國鳥是什麼
    體態優雅,羽毛雪白,丹頂鶴宛如凝聚了世間所有的美好,而有幾人知曉,它差點成為了中國的國鳥。國鳥之說何為國鳥,國鳥和國旗、國歌是有相似的寓意的,都彰顯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作為如此重要的象徵,對於國鳥的訂立自然是要慎之又慎的。
  • 我要飛得更高:世界上飛得最高的10種鳥
    曾幾何時,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是每個人的夢想。 現代科技能讓飛不再是夢想,我們有飛機、飛船。商業航班可以在30000—40000英尺(9144—12192米)的高度飛行。 但在我們人類飛行的導師——鳥類中卻有一些能夠不藉助工具就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遷徙那麼累,為什麼候鳥們不留在溫暖的南方?
    遷徙的由來鳥為什麼遷徙?這個自然現象一直在困擾著我們人類,目前人類搜集和研究的成果也是多種,目前來說傾向於三種觀點。第一種,北方起源說。有科學家認為鳥類起源於北方高緯度地區,第四紀冰川的變化導致冰川南擴,鳥類的食物被冰雪覆蓋,鳥類不得不選擇南飛尋找食物。
  • 四方派出所民警救了一隻鳥 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
    四方派出所民警李發金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在路邊有一隻羽毛黃褐色的長嘴鳥正在掙扎,民警迅速將鳥救起帶回了派出所。回到派出所後民警仔細查看,發現這隻鳥的脖頸受傷,便給它進行了簡單治療,同時緊急聯繫青島市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到所協助進行處置。動物園工作人員到派出所進行了詳細檢查,確認這隻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隨後,工作人員將鳥接走,進行免疫處置並進行進一步治療,待其傷勢痊癒後將放歸大自然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