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了大學教育後,大部分人就有了兩次「出身」,第一次是出生的家庭環境,第二次是讀過的大學。
#學歷#這個tag每次上熱搜,都好像是對於十年寒窗苦讀的我們一次高考輿情反饋。
這次教育部說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
這不禁引發了評論區又雙叒叕一次展開「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的真理大討論。
遙想當年,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學歷和能力」的話題討論上也頗為上心,一邊表達「能力比學歷重要」的觀點,一邊努力從評論區扒拉「努力就能成功」的案例為自己二本學校的出身背書。
這種情況一直到三年後才打消。那一年,我研究生畢業。
985、211每年招生就那麼多,「學歷一般般」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如果你承認這種差距,這種「認命邏輯」就能成為我們芸芸眾生敢於「妄自菲薄」的資本;如果你不承認,儘管可以搜集一些例子,來證明那些名校出身的人很多也都是庸庸碌碌。
當然,這也激發了某些人類的好奇心:考上清華北大的人,真的和我們與眾不同嗎?
如果你只認為學歷能夠決定工作,那你就小看了學歷了。
高學歷不僅能幫助人們找到好工作,還能「保佑」人們一直單身。
但豆瓣上比比皆是的高學歷相親小組,仿佛也在時刻在提醒人們:讀書少,你連和名校畢業生談情說愛的機會都沒有。
但如果你真的認識幾個985高校學生你可能就會發現:他們的焦慮更嚴重。
在著名的「985廢物引進計劃中」小組中,你至少可以與111700位「985廢物」一起來感慨自己的985學歷與想像中並不一致的終極痛苦。
或者承認985已經貶值到211那麼「垃圾」。
如果豆瓣的朋友有點矯情。有些案例說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高學歷帶給自己的優越感。
▲採訪來自涼子訪談錄
想想吧,自己不過是高考發揮比較好去了個好學校,別人就可能用別樣眼神看待你:985畢業的竟然和我們一起工作?
▲曾經,北大學生做個殺豬匠都很難
玩個遊戲都被騙,真是「高分低能」呢~
這裡建議高學歷學生要明確自身定位和社會輿論認知之間的差距:不僅學習要好,更要在走在反詐騙、反消費陷阱的第一線。
對於更大多數,無法在網際網路上發言的人來說,學歷的意味則截然不同。
我有個發小,高中畢業後就去工作,人在鄉下,膝下倆娃。他無比想通過學門技術,改變出賣體力工作的現狀,但是沒有學歷,又要養家,基本就失去了這種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你知道嗎,我曾經一個月掙3000塊,就放到抽屜裡,我老婆用的時候就抽一張,快到月底就沒了」。他一刻不敢停歇,因為兩個娃要養。雖然年輕,但他連學習技術的時間都沒有。
他才是被學歷封印的人。而他們也是不會在網際網路上抱怨的人。
這樣比較,學歷對一個社會人重要意義在於,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專科可以升本,本科可以考研,不斷向上的學歷體系足以支撐一個人走向更好的生活。
擯棄唯學歷論,並不是不看學歷,而是兼顧其他評價體系。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通過職業教育改變自己現狀。
有些人不靠學歷也活得令人羨慕,有些人則困在高學歷的圍城裡,始終不能擺脫。最後,老規矩,來談談你身邊關於學歷的故事。
我是吾彥祖,我在評論區等你。
(如果您的評論入選,我們將送出喜馬拉雅會員或B站大會員,快點來留言吧~)
值班編輯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