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特殊奧運可能變成什麼樣?為何披荊斬棘辦奧運

2021-01-19 網易新聞

日本啟動新的緊急事態政策,現行的體育入境特例被暫停,預計到2月7日解除。

2020年12月1日,日本東京奧組委、為迎接奧運會豎立的城市地標奧運五環標誌,歷經四個月檢修後,1號重新回到東京灣。

「我們現在需要盡力做好(東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但奧運會可能面臨兩種前途。國際奧委會必須準備B計劃和C計劃,但處理這種形勢並不容易。」當地時間1月14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使用了「一切皆有可能」的表述。

這番「萬事留一線」的表態,將一天前東京奧組委確認今年夏天如期舉辦奧運會的言之鑿鑿,重新畫上了問號。

就在同一天,日本政府啟動新的緊急事態政策,暫停所有國家的外國人入境。這一「封國」方案也涵蓋體育領域——現行的體育入境特例被暫停。

這意味著,非日本居民的外國運動員將被禁止進入日本進行訓練或參加比賽,身在國外的日本運動員返回國內需要接受14天隔離。

緊急事態政策預計到2月7日解除,而那時,距3月4日東京奧運會測試賽重啟已然不到一個月。

「若心中多少有些猶豫,就會影響一切。就算是長夜,黎明也必將到來。」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近期發言的語氣,讓人們仿佛穿越回2020年3月24日「那個艱難的決定」——現代奧林匹克125年的歷史上,奧運會第一次宣布延期。

然而,誰也未曾料想,一年前掉落的「靴子」而今重新被懸掛上去。

日本刊物《周刊實話》宣稱「東京奧運會將於1月18日宣布取消,再次申辦2032年奧運會」的傳聞,已經被東京奧組委「蓋章」為假消息。但面對全球疫情的反彈、甚囂塵上的「懷疑論」,這屆命途多舛的奧運會在倒計時不足200天之際,又一次深陷漩渦之中。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東京奧運會辦不辦,怎麼辦,這也是個問題。

問號1:如期舉辦的篤定是「最後的倔強」嗎?

1月12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與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通話時,再一次放出「狠話」:「一定舉辦東京奧運會」。在步入2021年的十多天裡,他已在新年致辭、首相府新聞發布會、「緊急事態宣言」等多個場合屢次表達如期舉辦奧運會的決心。

這樣的篤定,代表著日本政府回應外界猜測的堅定態度。正如東京奧組委執行長武藤敏郎在1月12日所言,「我們必須按照計劃推進,沒有任何其他的替代方案。」國際奧委會的表態同樣明確:對日本政府及其採取的措施充滿信心,將與日本夥伴一起繼續全力以赴。

日本方面和國際奧委會坐在同一條船上,」絕不鬆口」的背後,有著諸多「不能退」的苦衷。

一直以來,日本政府對於時隔56年再次舉辦奧運會的期待,不僅是完成一個夙願,更寄望於藉此為停滯20多年的國內經濟注入強心劑,提振國民士氣和國際影響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可避免造成經濟活動的大規模損失,面臨經濟復甦的難題,如果奧運會再出變數,本就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將雪上加霜。

更何況,過往幾年日本政府為籌辦東京奧運會已經付出了12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根據東京奧組委去年12月22日公布的數據,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推遲一年,使得總預算又將增加2940億日元。如果算上奧運會期間的防疫費用,以及已經出臺的疫苗接種計劃,東京奧運會無論推遲抑或取消,恐將成為日本經濟無法承受之痛。

隨著疫情形勢而波動,日本民眾對舉辦東京奧運會的「心氣兒」一路走低。共同社1月10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八成日本民眾希望奧運會取消或再次推遲。同時,菅義偉內閣的不支持率增至42.8%,超過了支持率。

在能否舉辦東京奧運會這一問題上,日本政府及東京奧組委與日本民眾之間存在很大的「溫度差」。日本官方一方面努力釋放如期舉辦的積極信號,另一方面積極制定安全措施,探尋以民眾可以接受的方式舉辦奧運會。

東京奧組委15日發表聲明稱,日本最新的防疫措施只會給奧運會的籌辦工作提供幫助,而不是人為設置障礙。但這些舉措能否真正打消外界的擔憂和質疑,目前仍是未知數。

感到輿論風向不穩的還有國際奧委會。一年前最早斷言東京奧運會無法在2020年舉行的國際奧委會資深委員迪克·龐德,8日再次發出「不能保證奧運會一定會舉行」的論調。而一些國外著名運動員也在擔憂,一旦大量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同時聚集東京風險太大。儘管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新年致辭中描繪了東京奧運會是疫情「隧道盡頭的光明」,但人們對安全舉辦奧運會的態度越來越謹慎。

日本政府背負著難以放棄的「沉沒成本」,如期舉辦才可能將損失降至最低。國際奧委會同樣難以承受「徹底取消東京奧運會」的打擊,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只關乎與轉播商、贊助商相關的巨大經濟利益,更影響著其他國家後續承辦奧運會的信心、奧林匹克運動的長久發展。

就此而言,雙方都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只能咬緊牙關,保持「最後的倔強」。東京奧組委15日最新的聲明稱,「我們希望日常生活儘快恢復正常,我們會繼續與各方密切合作,準備在今夏舉辦一屆安全的奧運會。」

外界推測,東京奧運會的「靴子」可能等不到3月就會落下。畢竟根據東京奧組委給出的時間表,奧運會測試賽將在3月4日重啟,涵蓋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奧運聖火傳遞也將於3月25日開始。而日本計劃2月之後開始給公民接種疫苗,這一過程將需要數月時間。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不僅與時間賽跑,也在與疫情防控賽跑。

2020年7月23日,2020東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池江漓花子手捧帶著奧運聖火激勵奧運選手。

問號2:史上最特殊奧運會可能變成什麼樣?

日本方面和國際奧委會一直立場堅定,確認奧運會不可能再次推遲。但關於奧運會的舉辦方式,「口風」卻似乎越來越鬆動。

去年7月,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表示,奧運會不可能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舉行。但今年1月4日,日本奧委會主席山下泰裕表示,東京不可能像倫敦和裡約那樣舉辦一屆奧運會了,「奧運會的形式將會改變,可能會沒有觀眾,運動員和民眾之間可能沒有互動。」

目前還不清楚組織者是否會允許觀眾觀看奧運會,日本政府制定的針對所有國際遊客的旅行禁令定於2月7日結束,但也可能會延長。針對奧運期間遊客前往日本的計劃據悉也在制定中,官員們建議遊客抵達後對他們進行篩查和檢測。

去年11月,東京都在東京奧運會場館舉辦的四國體操邀請賽為疫情狀態下舉辦東京奧運會提供了具體模板。防疫措施非常嚴格,參賽人員只能在特定場所活動,每天進行核酸檢測,進入賽場前要測試體溫、噴灑消毒劑。觀眾人數也做了限制,在可以容納13000人的體育館,組委會只允許2000人入場。

不難想見,東京奧運會的防疫措施必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將全體參與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放在優先地位」。據外媒透露,運動員可能要接受多項檢測,他們的行動可能受到限制。他們可能在比賽一結束就不得不離開奧運村,而且在東京期間,他們的交往對象可能也會受到限制。

在最近一次與各國奧委會官員的電話會議上,國際奧委會負責奧運媒體運營的負責人表示,東京奧運會期間媒體對運動員的採訪可能會受到嚴重限制。記者可能會受到追蹤,並被禁止在東京的任何地方旅行,除了往返於他們的酒店、奧運場館和主要媒體中心之外。

面對難以平息的疫情風暴,日本政府一度將疫苗視為「救命稻草」。日本政府已與輝瑞和阿斯利康兩家製藥公司籤署了1.2億劑疫苗的供應協議。菅義偉相信,一旦疫苗開始大規模接種,日本民眾對奧運會的熱情肯定會增加。

不過,目前疫苗的推廣速度比預期的要慢。日本負責奧運事務的大臣橋本聖子12日透露,組織者正在研究「全面的抗感染措施,包括必要的檢查和跟蹤管理,以便在沒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能夠安全舉辦奧運會。」

在外界看來,3月份是決定東京奧運會能否舉行的最後期限。在此之前,疫情能否得到有效防控,雄心勃勃的疫苗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奧運測試賽、資格賽、火炬傳遞如何展開等問題,都需要日本方面給出清晰的答案。

可以預見,從首次被延期到「前無古人」的外部環境與舉措,東京奧運會必將成為載入史冊的最特殊的一屆奧運會。但無論如何,在這個極不平凡的時候,只要能如期舉辦就是勝利。「春天肯定會來的。相信如此,我願意努力工作到最後,這樣我們就能給很多人帶來歡樂和希望。」森喜朗說。

問號3:披荊斬棘舉辦東京奧運會究竟為了什麼?

一年前,當東京奧運會史無前例地宣布延期舉辦時,媒體曾連篇累牘地解析人類為什麼需要奧運會。「無論這條黑暗的隧道有多長,我們都會一起走過盡頭,奧運聖火就是隧道盡頭的光。」巴赫的「金句」傳遍全球。

過往一年,東京奧運會在輿論的搖擺中披荊斬棘地前行。與之相關的組織者、參與者、運動員等等,在短暫調整節奏後重新加速,朝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但此時,新的不確定性再次出現。或許一個問號會縈繞在很多人心頭:一年過去了,世界並沒有變好,挑戰那麼多,我們還需要奧運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全世界的運動員來說,能夠站上四年一次的奧運會舞臺,是職業生涯的重要目標和追求。在奧運延期的這一年,運動員們在世界各個角落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他們之中,很多人可能等不到下一個四年,他們還在拼命堅守,只是為了登上這個舞臺圓一個夢,道一聲再見。

人類是需要精神力量的,而奧林匹克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強」,恰恰展示著人類挑戰自我、永不放棄的信念。全球運動員齊聚一堂的競技背後,是人類作為整體的一個精神家園。正如巴赫所言,「奧運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在如今這個矛盾突出、衝突頻仍的世界,奧運會仍然為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保留了一片綠洲。」

每一次危機都會帶來機遇,以創造性的方式走出這場危機,賦予東京奧運會超越體育的意義。

近年來,「巨無霸」式的奧運會給東道主帶來極大的壓力,國際奧委會為了重塑奧運會的吸引力,一直致力於控制奧運會參賽規模,鼓勵節儉辦賽。而東京奧運會受疫情影響帶來的諸多改變,無疑給國際奧委會改革按下「快進鍵」——或許不再有「宏大」的場面,或許熟悉的環節以新的形式呈現,或許很多線上參與被開掘……奧林匹克大家庭展現「創新、靈活」的一面,或將賦予陷入慣性的奧運會新的生機。

奧運會帶給人類的,不只在於外在的儀式感,更在於內心的信念感。百年奧運史上,病毒肆虐、政治紛爭、經濟危機,都沒能停下奧運會前進的腳步。即便舉辦東京奧運會時,一部分地區仍在與病毒抗爭,但歷盡劫波的人們恢復元氣,整個世界重整旗鼓,也需要藉此點亮希望的光。

披荊斬棘舉辦奧運會,更像是人類為自己設定的一道命題。與其交給時間回答,不如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奧運延期創下多少史上第一?「中國奧運會」辦是不辦?
    病毒是無情的,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上一些國家的體育組織和人士要求推遲東奧舉辦時間的呼聲越來越高,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終於不再堅守「如期舉行」原則,決定東京奧運會推遲到明年舉行,這一決定,讓2020東京奧運會創下了史上諸多第一。
  • 如果東京奧運不取消,可能是成績最棒的一屆
    上個世紀東京已經取消過一次,這次再不辦自民恐怕又要和2009年一樣丟政權了。民眾也懂得這個道理,經濟低迷,工資不漲,就靠這一波奧運拉動。 所以我覺得,東京奧運應該會能辦就辦,以無觀眾的形態實現,也是一種創新。 而且,如果東京奧運成功舉辦,或許會是成績最棒的一屆。
  • 世界兒童日:認識奧運史上最年輕的七位運動員
    為了紀念這一特殊日子,東京2020官網將介紹七位奧運史上最年輕的運動員以及兩位有望閃耀東京的體壇新星。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年僅14歲零309天的他獲得男子1500米自由式冠軍,成為奧運史上最年輕的遊泳冠軍——這一紀錄直到1988年漢城(現首爾)奧運會才被匈牙利運動員艾蓋爾塞吉·克裡斯蒂娜打破。即便如此,北村依舊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男子遊泳冠軍。
  • 安倍為何執著辦奧運?日本或借奧運謀求大國地位
    這個地方不適合辦了,所以把他的奧運主辦權給取消掉,讓其他國家來頂上來。但是現在是全球疫情,你在哪辦都面臨疫情失控的問題。有人奇怪,為什麼日本就疫情這麼嚴重了,還咬著牙要把奧運搞下去?其實這裡面有他的私利。
  • 為何舉辦奧運的國家都虧錢?揭開奧運經濟的真相
    比如說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奧委會大概只拿了總營收的4%,但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時,奧委會就向巴西政府收取了佔總營收高達百分之七十八的服務費,事實上裡約奧運也被全球公認是近年來最糟糕的一場奧運。巴西為了辦奧運,將當地的平民窟窮人遷移到另外一個平民窟,造成當時有將近
  • 裡約辦賽啟示:奧運服務城市 節儉辦賽重環保
    本屆賽事注重惠及民眾、精簡節約、科技環保、創意十足,向世人證明舉辦奧運會不是GDP大國的專利,與此同時,在奧運首次來到南美之際,熱情奔放、不拘一格的巴西人有時也不是那麼嚴謹,有些地方讓人既愛又恨。 裡約辦賽的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對將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北京和張家口具有借鑑意義。
  • 美國組建最強奧運陣容,胖虎入選,但詹姆斯無了?
    日本為何頂著疫情,也要舉辦這場奧運,因為這原本被認為是一個他們改變國運的機會。他們投入了大量的預算,來精心策劃這場賽事,但因為疫情的影響,他們總預算提升至1.644萬億日元 (1035億元),成為了史上最貴的奧運會。如果取消或者再繼續推遲的話,日本政府也將承擔更巨大的損失,雖然現在預計日本奧運是入不敷出,但也非辦不可。
  • 奧運史上最離奇作弊案,重劍在他手裡變成了六脈神劍
    這位即將年滿83歲的烏克蘭老人,不想再談論過去,然而他的名字,和奧運史上最離奇的作弊案緊緊捆綁在一起,永遠無法分割。即將年滿39歲的奧尼申科無比確信,過完這個星期,他再也不需要重劍了,畢竟這一次入選國家隊已經跌跌撞撞,再戰四年幾無可能。
  •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依然是奧運史上公認最成功的主題曲
    ,而舉辦奧運會也讓很多國家夢寐以求,雖然發展到如今,舉辦奧運會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勞民傷財」的事情,但很多國家依然樂此不疲,因為奧運會就像一個窗口,可以將本國最優秀的文化傳遞給全世界。如果說奧運會開閉幕式是一個國家集中展現本國文化的地方,那麼奧運會的主題曲,就是最精華的部分,他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追求,願景,也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思想水平,藝術造詣。
  • 奧運史上最激烈的一場
    視頻在本文最下方,先講故事——這稱得上是奧運史上最激烈的一場『女飛人大戰』。所謂激烈,並不是說成績有多高,而是大家拼得難解難分,衝線後等了好一陣子才知名次。1996年女子100米決賽也有一拼,但當時是前兩名最焦灼……巴塞隆納這槍決賽,逆風-1.0m/s。
  • 奧運史上金牌榜前十名單一覽
    第十名、博爾特/尤裡(田徑8金)牙買加閃電在北京、倫敦和裡約三次奧運會包攬的男子100米、200米、4乘100米冠軍,三三連冠9金偉業,但是因為隊友內斯塔卡特的禁藥問題被取消了北京奧運會的接力金牌,8金的成就在奧運史上十大多金王中排名墊底。
  • 數據不說謊,奧運排球史上九個「最」
    本文為你揭曉九個奧運之最。男子:巴西-13次女子:日本-11次男女:巴西-22次 1984年美國洛杉機奧運。在奧運史上只有荷蘭男子球員 Bas van de Goor 曾經兩度當選MVP (1996, 2000)。
  • 裡約奧運倒計時 盤點奧運主會場之「最」
    每一屆的奧運會最吸引全球目光的建築當屬開幕式的主會場,今天就帶大家八卦一下歷史上各大主會場的那些「最」。但此舉卻引發韓國執政黨議員非議,目前首爾政府正為了將附近變成更有生機和活力的地區,在謀求各種方案。
  • 東京奧運延期!為何成本如此驚人?
    作為東京奧運支出的重頭戲,如果奧運會2020正常舉行,僅僅只需要支付比賽場館的使用費即可,而奧運會延期一年後,不但需要支付場館使用費,還需要額外為預定的場館支付補償費和延誤費,而奧運會項目眾多,所需要的場館也很多,每個場館都需要支付補償費和延誤費,總體算下來是一筆不小費用,這是為何延期後舉辦成本會上漲這麼多的第一個原因。
  • 史上最貴的東京奧運,為辦賽還要再花19億美元
    記者 | 喬啟迪辦東京奧運會,還需要多少預算才夠用?多家日本媒體在11月30日報導稱,據東京奧組委估算,改期後的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預計還將產生2000億日元(約合19億美元)的費用,這些額外的部分可能來自場館安全保障費、設備租賃費、倉儲費以及勞力支出。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奧組委、東京都政府、日本政府三方計劃於今年12月確定各自所負擔費用的最新情況。
  • 百年奧運史上首次延期背後:一個轉變日本國運的機會
    百年奧運史上首次延期背後滿懷熱情準備七年,一度堅稱「如期舉行」的日本已難如願並未像原來所預期的要經歷四周時間,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各相關方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了一致的決定:延期。由此,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東京奧運會,不幸成了現代奧林匹克史上首屆延期舉行的奧運會。
  • 奧運史上最偉大倒數第一!17000人注視下,一個差點淹死的傳奇
    國際奧委會近日一條「奧運史上最偉大倒數第一」的推文,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了20年前。收音機裡那條不尋常的播報引起了穆桑巴尼的注意:「赤道幾內亞將參加雪梨奧運會,現面向全國招募參賽選手,如果你有奧運項目專長,快來報名吧!」穆桑巴尼很好奇雪梨是個什麼樣子,所以他第二天就去遊泳協會報名了,這是赤道幾內亞為參加奧運臨時成立的一個新組織。泳協官員問穆桑巴尼是否會遊泳,這個問題其實挺尷尬的。
  • 2020東京奧運 史上首屆延期舉行的奧運會
    據日媒報導,奧運延期操作困難,包括重新徵用場館、協調與後續賽事衝突、確定參賽權等。例如,田徑世錦賽原計劃於明年8月份在美國尤金舉辦,遊泳世錦賽將於明年7月在日本福岡開幕,這顯然和改期後的奧運會「撞車」了;原定於明年8月在成都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及將在西安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都可能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 不計成本砸出史上最牛奧運,領導豪言:以後奧運都在我這辦!
    3年前親臨那場前所未有的盛會的人,絕對不會想到,短短的3年時間,人類社會就從所謂和諧美滿的大家庭,變成了互相廝殺的地獄。一切的一切,還要從那一年說起。惡魔崛起1933年1月,年邁的興登堡在掙扎了半天之後,終於在希特勒的任命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 【看奧運,學英語】史上最全奧運英文單詞
    奧運會項目  Olympic events  奧運會選手  Olympian  奧運會選拔賽  Olympic trial  奧運會預選賽  Olympic qualification  奧運會秩序冊  Olympic program  奧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