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將軍石友三:一生倒戈7次,曾火燒少林寺,最後被活埋黃河邊

2020-12-23 河東史子

2011年曾上映了一部匯聚多位影星的電影,叫《新少林寺》,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其中飾演第一號反派的演員是謝霆鋒。

影片的最後,千年古剎少林寺被大火付之一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下令放火燒毀少林寺的人就是近代史上的有名的「倒戈將軍」——石友三。

他就是《新少林寺》中謝霆鋒飾演的人物原型。

《新少林寺》謝霆鋒飾演反派

1911年清王朝垮臺之後,當時的中國進入了各路軍閥混戰的時期,石友三投靠了西北軍閥馮玉祥,從最底層的馬夫做起,後來一路做到了親兵、排長、營長,直至成為了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其它的太保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渠等等。

馮玉祥是西北軍閥,石友山作為得力幹將,自然在西北,少林寺在河南嵩山,石友山是怎麼犯下這麼個大案的呢?

1926年,是民國十五年,這一年廣州革命軍開始北伐,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革命。

然後另外兩路軍閥吳佩孚和張作霖,聯手攻打馮玉祥,但是被北伐軍給擊敗了。

第二年,馮玉祥佔領了西安,然後聯合北伐軍攻打河南。

河南那時是各路勢力競爭的核心地點,而身處矛盾中心的少林寺,即便是宗教場所,也依然無法置身事外。

當時的少林寺住持妙心,投靠了直系軍閥吳佩孚,做了團長,這意味著少林寺站在了馮玉祥的對立面。

吳佩孚

因此, 當石友三率部隊打敗吳佩孚的軍隊,佔領了少林寺之後,這個心狠手辣毫無信仰的人,直接下令一把大火將這座千年古剎付之一炬。

令人心痛的是,寺廟中的200多名僧侶,也在這場浩劫中失去了性命。

由此可見,石友山是有多麼的殘忍,因為他的陰險奸詐,人送外號「石閻王」。

雖然他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但是因為他的野心和反覆無常的性格,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在蔣介石的收買下,先是向蔣介石投降,而後眼看戰局不利,又叛變投靠了閻錫山。

可是當張學良率軍入關以後,石友三又見風使舵再次投靠了張學良。

張學良將石友山的部隊整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石友三任總指揮,軍部駐紮在了河北邢臺。

當時他的部隊達到了6萬多人,可是眼看日益壯大的隊伍,再伴隨著他日益增長的野心,石友山已經不滿足於現狀。

他想要的,是整個華北。

張學良

在張學良的堂弟張學成等人的鼓動下,石友山發動了倒張之役。

山東軍閥韓復渠,曾和石友山都是馮玉祥的老部下,兩人一個是三團一營長,一個是三團三營長,兩人曾經有過結盟。

所以韓復渠知道他出兵反對張後,十萬火急的發了電報勸他趕緊懸崖勒馬,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蔣介石下出討伐令,和張學良南北夾擊石友三的部隊,石友山腹背受敵,又遇大雨泥濘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他本人也立即逃到了山東濟南,抱上了山東軍閥韓復渠的大腿。

韓復渠與夫人

為了表示忠心,石友三交上了投名狀,決定協助韓復渠去對付張宗昌。

值得一說的是,當年韓復渠,于學忠,張學良,張宗昌四人曾結拜為了兄弟,撮合他們的人就是石友山。

這可真是亂世之中人生如戲。

細數一下,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石友三先後投靠過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張學良、韓復渠,在各路軍閥之間,可謂是頻頻討好,如同一個絲毫受不起風吹雨打的牆頭草。

最終,他人生的最後一次「跳槽」,使他走上了死亡之路。

石友三

在山東隱居一年多後,石友三一直想著東山再起,1932年,他開始勾結收買一些流氓政客,失意軍人,如天津大流氓劉髯公,土匪劉桂堂等人,他們四處活動,聯絡人員,組成了土匪隊伍。

不僅如此,他又找到了一個靠山,那就是日本駐華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

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東三省之後,一直對華北地區虎視眈眈,他們一直想要在這片土地上扶植一個代理人。

不安分的石友山主動的投懷送抱,敵人更是求之不得。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石友三在河北出任了冀北保安司令,這個職務實際上就是日本人的馬前卒。

他多次騷擾國民黨軍的抗日行動,給國軍在華北的統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與威脅,蔣介石非常氣憤,直接下令要軍統局對他迅速懲處。

這個任務落在了軍統北平站站長陳恭澍的身上。

誰知石友三早有警覺,刺殺行動失敗後石友山依然當著保安司令。

石友三

你以為這個「倒戈將軍」就這樣投靠日軍就算折騰完了麼?

實際上在他與土肥原賢二暗度陳倉之時,又與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有過接觸。

他倒戈成性,一方面為日軍賣命,另一方面又為國民政府服務,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民族大義可言。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石友山這種兩頭討好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他必須要明確立場,於是他選擇了國民政府。

這並不是他良心發現,而是這場戰爭的結局還無法預料,他怕被萬人唾棄。

但是這個反覆無常的牆頭草,又作出了新蛾子。

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全力抗戰之時,石友山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一直消極抗戰,一方面又向共產黨示好。

共產黨本著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的原則相信了他的誠意,可是不到一年時間,背信棄義的石友山再一次受不了誘惑,不僅要求他的部下全部加入國民黨,還不斷地攻擊抗日根據地,殺害抗日軍民。

石友三

1939年,石友三被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不久又兼任第三十九軍集團司令,他終於做到了司令的位置,本應該見好就收,可以這個不知見好收人的小人,依舊不滿於現狀。

1940年,是我們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期,石友山這個「倒戈將軍」頓感藉助日軍的力量稱霸一方的時機已到,便開始加入與敵人勾結,在河南開封與日軍駐軍司令佐佐木籤訂了互不侵犯協定,準備隨時投靠敵人。

然而,當他將這一計劃向自己的手下,也是自己的好兄弟——副司令高樹勳提出時,高樹勳堅決反對:

「寧做亡命鬼,不當賣國賊!」

從此,石友山對高樹勳起了殺意,幸好高樹勳的命大,幾次被加害都躲過一劫,逃過一劫的他再也不與石友山來往了。

同樣是軍閥,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那些梟雄大多守住了自己的底線,石友三這種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行為,最終引起了各路軍閥的公憤。

高樹勳將軍

石友三的生命已經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很快石友三的投敵意圖被蔣介石派駐石友三總部的一個高級聯絡參謀——汪建,給察覺,他立即電告了蔣。

蔣知道後,非常的憤怒, 他直接下令第一戰區總司令衛立煌將石友山繩之以法,衛立煌決定採用巧計,不驚動石友山就將他拿下的辦法。

於是他與石友三的副司令高樹勳想好了一個計策:

請出原西北軍將領孫良誠,來做石友山和高樹勳的中間人,以消除兩人之間的隔閡為名,將石友山請到自己的軍部來面談。

一旦請出來,就地將其處決。

石友三當時很想和高樹勳緩和關係,因為他很快要投靠日軍,擔心被他幾次加害不成的高樹勳會藉此討伐他。

衛立煌將軍

石友三起初有幾分戒心,但看到孫良誠一拍大腿說自己願意陪同,以為會沒事,他帶了幾個部下就去了高樹勳的軍部客廳。

他萬萬沒想到,那一天為他而鳴的喪鐘已經敲響。

看到老部下高樹勳後,大家談笑風生,共敘往事,看到時間差不多了,高就讓侍從下去來倒茶。

趁著石友三不注意時,侍從將茶壺一撂, 突然伸手抓住石友三的手臂, 一下子擰到背後, 緊接著又有幾個人蜂擁而上, 將石友三五花大綁地捆了。

沒有絲毫的猶豫,這個背信棄義,置民族大義不顧的「倒戈將軍」,最後被活埋在了黃河岸邊。

石友三的倒戈

縱觀石友三的一生:他先後投靠馮玉祥、吳佩孚、張學良、韓復渠、蔣介石、共產黨、侵華日軍,一生倒戈7次,在各路軍閥之間來回倒戈。

正是由於他的朝秦暮楚,反覆無常,時人將他稱為「倒戈將軍」。

不過,無論石友三如何的工於心計,最終都應了那句千古不變的名言:

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相關焦點

  • 他曾活埋倒戈11次的漢奸上司,解放戰爭又是第一個起義的國軍將領
    高樹勳有兩樣東西值得世人稱道:一是除掉十惡不赦的奸臣石友三,二是派一萬人到邯鄲去造反。談到石友三,他一生倒戈十一次,早年投靠馮玉祥,後來有三次倒戈,1926年石友三被閻錫山所敗。隨後石友三又投靠了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等人,先後叛變。這是一次投機的鑽營,行為反覆無常,令很多人不齒,人們都叫他倒戈將軍。
  • 人稱「倒戈將軍」,叛變七次後投靠日本人,部下不願做漢奸將其活埋
    人稱「倒戈將軍」,叛變七次後投靠日本人,部下不願做漢奸將其活埋 呂布殺丁原,弒董卓,認一個乾爹殺一個乾爹,比僅僅是坑乾爹的網絡炫富女們,還要厲害十倍,被後人罵了一千多年,而在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比呂布更「厲害」,他曾先後投靠七個主子,絕對的牆頭草,他就是有「倒戈將軍」之稱,曾火燒少林寺的石友三
  • 國民黨四大倒戈將軍,一個被暗殺,一個當部長,一個被活埋
    一九二四年,馮玉祥趁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領兵進京趕走溥儀,發動「北京政變」。一九三○年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與李宗仁、閻錫山等人聯合進攻蔣介石,但最後以張學良的入關失敗而告終。到目前為止,馮玉祥已經倒戈八次,他先倒戈清朝,後護國運動中倒戈袁世凱,後來又倒戈吳佩孚,中原大戰中倒戈蔣介石,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倒戈將軍」。
  • 「變色龍」石友三,西北軍一員悍將,最後為什麼落下被活埋的下場
    倒戈將軍石友三,反覆無常被活埋。在烽火硝煙的大時代,從舊軍閥到新軍閥,各諸侯都有自己獨特風格,最有個性的是石友三,他一生的決定都是隨性而為。他隨心所欲,得到了自由,但失去了底線。 石友三是西北軍一員悍將,馮玉祥將軍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做事向來都是率性而為,從不看結果,只需活在當下。他一生反覆無常,追隨過馮煥章,背叛過西北軍。
  • 馮玉祥的部下石友三,也被稱為「倒戈將軍」,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馮玉祥是我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民國時期西北著名的軍閥,一生曾經多次倒戈,也被稱為「倒戈將軍」。很多歷史學者開玩笑,說:「馮玉祥倒戈是因為名字沒取好,馮玉祥的字是「煥章」,這個名字通麻將術語中的「換章」,因此馮玉祥來回倒戈」。
  • 倒戈將軍石友三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屢屢成為民國「攪屎棍」
    民國時期,軍閥眾多,每一個軍閥領袖都有鮮明的個性,也弄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事件,今天的主人翁——石友三,被人戲稱為「倒戈將軍」,也就是他屬於牆頭草,時刻準備著倒向更有利的一方。
  • 合格的牆頭草,倒戈將軍馮玉祥,一生八次倒戈
    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馮玉祥是公認的倒戈將軍,是出了名的牆頭草,看哪一方的勢力強就跟隨哪一方。作為一名軍人,忠誠是非常重要的,馮玉祥在民國各個勢力中遊走,確實有些不合適。
  • 民國最成功的倒戈將軍:一生八次倒戈,最終親自終結了蔣家王朝!
    民國最成功的倒戈將軍:一生八次倒戈,最終親自終結了蔣家王朝!民國軍閥脫胎於北洋軍閥,按林語堂的說法就是「他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向心力」。這次他第三次倒戈,做了漢奸。1945年,吳化文眼見汪偽集團日暮途窮,心思又活絡起來,他私下裡與戴笠暗通款曲,親率手下七萬人馬華麗轉身,成了國民黨第五路軍總指揮,兼任山東省接收大員。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什麼要公然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那麼,為何在1928年時,馮玉祥卻火燒少林寺,公然與佛家寺廟過不去呢?一、馮玉祥與少林寺的淵源在強者為尊的軍閥年代裡,弱者的命運註定是坎坷不平的。為了能在動蕩不安的軍閥年代裡生存下去,大多人都是跟隨強者拋棄弱者,故事的主人公馮玉祥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他傳奇的一生中,也存在著一個最大的汙點,那就是火燒少林寺。說到馮玉祥與少林寺的淵源,還得從他年輕時說起。
  • 「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馮玉祥,民國時期西北軍閥的首領,他一生「倒戈」了八次,所以也成為「倒戈將軍」。雖說馮玉祥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倒戈」八次,但是他從沒倒戈日軍,並且還積極抗日,抗戰結束後呼籲國共議和,當務之急是建國。圖:馮玉祥要說馮玉祥的西北軍,那就是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這13個人是馮玉祥最信任的人,他們跟隨馮玉祥徵戰多年,那麼「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 1928年火燒少林寺,海量文物被焚,真兇被活埋後,馮玉祥難脫嫌疑
    自港產武俠片興起之後,在民間一直有「火燒少林寺」的傳說。相傳,少林寺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被大火焚為灰燼。第一次發生在隋朝大業十四年,也就是電影《少林寺》裡面「十三棍僧救唐王」那一次。所以後來的人,就把火燒少林寺的帳算到了他的頭上。一、石三友火燒少林始末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河南天災不斷,土匪橫行。少林寺住持釋恆林大師聽從官府、鄉紳的建議,自組「僧兵團」保護寺廟,幫助鄉民。
  • 石友三被活埋後,他漂亮的五姨太下場如何?成美國大學教授
    大漢奸石友三的五姨太林慰君便是如此,她在經歷了被迫下嫁,丈夫遭受活埋之後,選擇堅定地活下去,最終成為美國大學的教授。漢奸石友三石友三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他出生於1891年,一生投機鑽營,反覆無常,只為了能夠爬到更高的位置,謀求更大的權勢。
  • 民國「變色龍」石友三遭部下活埋
    他就是石友三。1912年,石友三投入馮玉祥部下充當馬夫。由於他善於察言觀色,地位不斷擢升。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成立國民軍,石友三任第六軍軍長。1926年春,石友三奉馮玉祥的命令進攻晉軍,由於傷亡較大,他竟與晉軍前敵總指揮達成休戰協議,隨後投降閻錫山。石友三後來痛哭悔罪,又回到馮玉祥身邊。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
  • 此人乃民國最成功倒戈將軍,一生8次倒戈,最後親手終結蔣家王朝
    此人乃民國最成功倒戈將軍,一生8次倒戈,最後親手終結蔣家王朝 導語:在民國軍閥割據,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時期,政界幫派紛爭較多,各地區部眾之間明爭暗鬥,企圖爭奪國家領導權。
  • 馮玉祥為什麼會被稱為「倒戈將軍」?他到底「倒戈」了幾次?
    說起馮玉祥,你肯定不會陌生了,他是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一直以來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而縱觀馮玉祥的一生,他從一個大頭兵,一直幹到一級上將,其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何要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火燒少林寺,戰爭年代的悲劇燒毀少林寺的人是石友三,這件事情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畢竟相關的史書和歷史資料都證明了這一點。然而燒毀少林寺到底是石友三私自作主,還是馮玉祥下達的命令,直到現在還爭論不休。石友三在歷史上的評價一直不高,很多人都稱他是「五姓家奴」,一生都在鑽營和投機取巧,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等人都是他的乾爹,後來在抗戰時期,他又做了漢奸,實在是沒有一點骨氣可言。
  • 刺殺石友三,軍統第一殺手失算,卻被自己幹兄弟活埋
    近代軍閥中最反覆無常的人非石友三莫屬,作為馮玉祥十三太保的他投靠過蔣介石,閻錫山,張學良,汪精衛,韓復渠,最終卻倒向了日本人淪為了徹徹底底的漢奸,他的一生不以背叛為恥,有奶便是娘,面對這個大叛徒蔣介石對他恨之入骨授意戴笠派出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對他進行暗殺,但是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卻因為一人而功虧一簣。
  • 中原大戰魯西事變,石友三倒戈張學良,眾人為何卻歸咎於閻錫山?
    但是蔣桂戰爭時期,蔣介石要求石友三率部南下參戰,石友三認為蔣介石是故意將削弱自己麾下兵力,已達到了徹底收編的目的,於是再次反叛,投奔了山西的閻錫山。但是閻錫山沒有想到,晉軍傅作義部很快便攻佔了濟南,石友三幾乎沒有出場的機會,這令生性吝嗇的閻錫山十分懊惱,不想再將山東交給石友三。不過公開毀諾不利於日後的發展,於是閻錫山便打算派人到濟南拉攏當地的青幫等江湖人士,聯合抵制石友三進駐濟南。
  • 少林寺被馮玉祥部下焚毀前的42張絕版照片!(附:馮玉祥為什麼要火燒少林寺)
    民國初年,革命黨人與北洋政府內戰,少林寺屢遭戰火之災。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春天,親孫文勢力樊鍾秀奪得鞏縣、偃師,以少林寺為司令部,圍攻登封。3月15日,馮玉祥部下石友三縱火焚燒法堂,次日,又令軍士焚燒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六祖堂、龍王殿、緊那羅殿、閻王殿、庫房、禪堂,一大批珍貴文物及5480卷藏經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