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是我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民國時期西北著名的軍閥,一生曾經多次倒戈,也被稱為「倒戈將軍」。很多歷史學者開玩笑,說:「馮玉祥倒戈是因為名字沒取好,馮玉祥的字是「煥章」,這個名字通麻將術語中的「換章」,因此馮玉祥來回倒戈」。
其實,不僅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他的部下也有一人被稱為「倒戈將軍」,此人就是石友三。石友三早年曾經投靠馮玉祥,靠馮玉祥的賞識平步青雲。發跡後石友三也模仿自己的老領導馮玉祥倒戈,也因此得了一個「倒戈將軍」的稱號。令人驚奇的是,石友三的字叫「漢章」,與馮玉祥的「煥章」有異曲同工之效。
石友三出生於1891年,他是吉林長春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成年後的石友三為了謀生加入北洋軍,辛亥革命後,北洋軍兵變,石友三流落他鄉,暫時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命運有時候很奇特,它會強迫人們按照設定的軌跡走下去。流落異鄉的石友三整日無所事事,很快就捉襟見肘,連基本的生計都成了問題。迫不得已,石友三再次從軍,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石友三雖然沒什麼文化,卻長得儀表堂堂,也因此成了馮玉祥的親兵。馮玉祥非常賞識石友三,在馮玉祥手下,石友三由一名普通的親兵逐漸成為營長。
石友三本來就是個兵痞,機緣巧合在馮玉祥的提拔下成為軍官,因此當官後的石友三逐漸暴露出本性,他無惡不作,而且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小小的營長。之後石友三數次倒戈,先後投靠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軍銜越來越高,地盤越來越大,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石友三開始藉助抗戰擴張自己的軍隊與地盤。抗戰需要各方力量,蔣介石對此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石友三的部隊擴張後被國民政府改編為69軍,石友三自任69軍軍長。石友三善於投機鑽營,此後兩年,趁著抗日戰爭之際,石友三以抗日為要挾,逐漸由69軍軍長升任為39集團軍總司令兼察哈爾主席。
石友三畢竟是兵痞出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指揮部隊與行軍打仗都有失調度,更何況他面對的是武器裝備比他先進的日本人,很快石友三就接連吃敗仗。石友三這種舊社會軍閥的地盤意識特別嚴重,為了自保,石友三生出了投靠日本人當漢奸的想法。
1940年4月,石友三正式投靠日本人,與日本人籤訂了互不侵犯協定,並且開始幫助日本人攻打中國人。石友三有一名部下名叫高樹勳,他是石友三的結拜兄弟,也是一位愛國將領。高樹勳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長官當漢奸,更不願意跟隨石友三把槍口對準同胞,於是高樹勳設計,以開會名義軟禁了石友三。
為了防止石友三繼續叛國投敵,高樹勳將石友三捆綁後活埋於黃河岸邊,惡貫滿盈的石友三最終落到了個被活埋的下場。
參考資料:
《高樹勳怒斬叛將石友三始末》淮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