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縣依爾肯德村:昔日窮窩窩今日香餑餑

2020-12-22 天眼新聞

金秋十月,走在新源縣塔勒德鎮依爾肯德村,家家戶戶門前剛剛安裝的粉紅色柵欄讓人眼前一亮,古老樸素的村莊因為這抹粉色變得生動亮麗起來,連片的農舍、嫋嫋的炊煙,在層林盡染中展露著寧靜祥和的容顏。  「依爾肯德」哈薩克語意為「地質災害後形成的土包」,可以想像它曾經的簡陋與落後。依爾肯德村現有人口 582 戶 2584人,在 2014 年貧困人口識別中,貧困發生率高達 48.5%。 如何出實招,拔窮根,一直是近年來村「兩委」的頭等大事。  為了讓這個曾經落後的窮窩窩儘快改變面貌,兩年前,新源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單保利來到該村擔任第一書記,確立了黨建引領、黨建惠民、黨建富民的基本脫貧思路,使該村華麗轉身,村集體收入從 2017 年的不足 6 萬元飛躍到今年的 143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從不足5000元增長到14800餘元,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單保利說,依爾肯德村建立「黨支部+幫扶幹部+網格員+聯戶長+貧困戶」的五級聯幫聯助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核心作用,選派「訪惠聚」工作隊隊長、5名幹部專職充實脫貧攻堅專班,調動 53 名聯戶長、265 名幫扶幹部的能動性,時刻關注 1123 名貧困戶脫貧進程,做到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全面掌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吃、 穿、住房、教育、就醫等各類困難和問題, 始終保持各類返貧風險零發生。  2014 年以來,累計爭取和投入基礎設 施扶貧資金 2800 餘萬元,全面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安居富民工程,為 281 戶村民新建抗震安居房,投入 200 餘萬 元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改善農田和庭院經濟灌溉條件,新建道路工程建設項目 28 公 裡,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今年6月完成的防滲渠建設可解決300戶村民庭院經濟用水和 3000 畝耕地用水。  環境的改善,許多村民不再滿足於靠幾畝薄田生活,他們養殖牛羊、做小生意、發展庭院經濟、開辦企業,走上了多途徑增收的致富之路。 村民巴合提江·努拉合買提去年6月在村「兩委」的支持下,申請貼息貸款3萬元加上自己攢的幾萬元,辦起了木材加工廠,如今月收入1萬餘元,不僅自己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僱了2名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帶動他們一起脫貧。  吐爾遜江·奧塔洪是村裡的養殖大戶,養殖牛羊 500 頭 (只) 以上,帶動村裡的養殖戶一起成立了阿吾熱勒養殖合作社,統一飼料配送、防病防疫、品種改良、市場銷售,抱團發展走上了規模化養殖的道路。 吐爾遜江·奧塔洪的兒子伊力夏特·吐爾遜江明年就要大學畢業,眼下實習期正在養殖場幫忙。他說,規模化養殖有利於降低成本、抵禦風險、改良品種,是農村今後發展的趨勢。合作社目前引進的安格斯肉牛品種,一頭牛至少能增收五六千元。合作社還解決了十幾戶村民的就業,人均月工資在2500至3000元之間。  在養殖大戶的示範下,依爾肯德村大力發展養殖項目,發放生產母牛50頭、生產母羊748隻,幫助脫貧村民鞏固收入,不返貧。  每到周六,依爾肯德村的新時代巴扎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今年 6 月改造提升的扶貧巴扎項目爭取資金 223 萬元, 使這裡成為周邊設施最好、管理規範的活畜和小商品交易市場,為67戶貧困戶解決了攤位,增強了他們創業增收的信心。   巴扎負責人葉爾肯江·居呢斯別克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 戶。今年巴扎重新改造後,他通過村委會的公開招標,接下了這個巴扎的管理和運營,通過宣傳、招商,巴扎一天的人流量達到四五千人,生活越來越好。(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瑟 通訊員 王志華 張勇)

編輯 程星

相關焦點

  • 新疆新源縣:優勢產業精耕細作 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
    新疆新源縣各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向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的科技競爭力上。近年來,新疆伊哈牧場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公司的乳制產品發展成為多個系列、多個品種,為企業的增產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企業效益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 新疆新源縣將舉辦首屆網絡賽馬大賽
    4月30日至5月1日,新疆新源縣將舉辦中國·那拉提網絡賽馬大賽,這也是新源縣首屆網絡賽馬大賽,大賽的舉辦將拉開那拉提五一黃金周旅遊的大幕。 每年春夏之際,新源縣都會舉行大型賽馬活動。
  • 新源縣第一屆特色名優美食大賽吸引萬民前來品嘗
    7月15日,新源縣人民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2017年新源縣第一屆特色「名優美食」大賽隆重開幕,各參賽餐飲使出看家本領在大賽中力拼爭得名次。同時,來自疆內外的各色美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品賞。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阿爾達克等縣領導觀看了比賽。
  • 南平建甌:跳出「窮窩窩」 「搬」進新生活
    原標題:跳出「窮窩窩」 「搬」進新生活   在建甌市東遊鎮鎮區,貧困戶葉健甌位於國道邊的汽車服務中心招牌格外醒目。汽車維修、美容、更換配件、清洗打蠟……小店所有的工作都由葉健甌和妻子兩人完成。雖然辛苦,但夫妻倆任勞任怨,因為能從偏遠自然村搬到鎮區,在家門口開間小店,對他們一家而言已足夠幸運。
  • 新源縣全力以赴推動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天山網訊(通訊員湛玉榮 王玲 張月報導)眼下,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全力以赴推動建設項目有序推進。8月19日,筆者在新源工業園區內看到,該園區首個項目——新源縣金鼎工貿物流園三期、四期批發市場綜合體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 湄潭縣龍鳳村:「窮溝溝」變身「福窩窩」
    「現在龍鳳村沒有一個貧困戶,實現了全體脫貧,昔日『窮溝溝』變成了『福窩窩』。」伍榮明樂呵呵地說道。這些都得益於,近年來,湄潭縣立足生態為先,特色為要,依託60萬畝生態茶園和63.9%的森林覆蓋率,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茶旅、農旅一體化等發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
  • 新源縣:迎接南疆貧困勞動力就業準備工作就緒
    中新網新疆新聞3月19日電(黎雯 於浩)近日新源縣將迎來南疆560名貧困勞動力到新源縣企事業單位實現轉移就業。目前,新源縣迎接南疆貧困勞動力的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這次新源縣灝瑞紡織製品有限公司將吸納50名南疆貧困勞動力,為確保新接收員工的妥善安置,該企業做足了功課。
  • 馴龍鎮:讓「窮窩窩」變「金窩窩」
    據悉,下一步,黃河村與金雞村將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為著力點,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明星村目標,發展特色養殖、藥業種植、乾果園林、觀光農業(旅遊服務)四大產業,打造多種鄉村經濟振興新業態,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使全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長期受益,讓「窮窩窩」變成真正的「金窩窩銀窩窩」。
  • 新源縣:這個村的文化名片好「靚」
    新疆日報網訊  通訊員 王志華報導  一幅幅融合濃重藝術氣息的油畫寫生,一段段有溫度的鄉村人物和故事,講述著阿什勒布拉克村的發展與演變、過往與今昔、美麗與文明……最近,由伊犁日報社駐新源縣別斯託別鄉阿什勒布拉克村「訪惠聚」工作隊一手策劃成立的那拉真選畫廊已進入項目收尾階段,即將揭牌啟用。
  • 我們的全村福丨承德豐寧大營子村:「11123工程」讓「窮窩窩」變...
    該村舊名「燕子窩」,曾是出了名的「窮窩窩」,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01戶485人。
  • 新疆雙河:過去並不起眼的麥草,現在成為「香餑餑」!
    2020年7月8日,新疆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八十四團一連剛收割完的一塊冬小麥地裡,出現了眾買家爭先搶購買麥草的現象,多輛車在地裡展開裝運麥草捆大戰。過去並不起眼的麥草,種地人都一把火燒在地裡,而現在成為「香餑餑」,一畝地可產20多捆麥草,無形中也給種地人增加了100多元的收入。
  • 新源縣:蔬菜大棚裡「種出」好光景
    近年來,新源縣別斯託別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大力發展大棚種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平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價格也很「親民」,是深受百姓青睞的餐桌美味。大棚種植平菇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是一個致富好項目。憑著種植蘑菇的「手藝」,新源縣別斯託別鄉別斯託別村村民陳光明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
  • 勤英「三板斧」 劈開山窩窩
    新華社鄭州8月27日電題:勤英「三板斧」 劈開山窩窩新華社記者韓朝陽50歲的張勤英當了6年村支書,時間不算長,卻在豫西新安縣的山窩窩裡闖下三個名頭——「倔」支書、「乖」支書、「好」支書。新安縣石井鎮山沃村距縣城近50公裡,6年前,山沃村還叫「山窩村」,群山環抱,道路難行,吃水困難,全村320餘戶人家中近六分之一是貧困戶,是個名副其實的窮山窩。2014年10月,張勤英當選山窩村黨支部書記,她和村民商議,甩掉「山窩」,改名「山沃」,取「沃土」之意。
  • 【你笑起來真好看】產業託起致富夢 廣西「窮窩窩」上演「變形記」
    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革命老區百色,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新立村60%的範圍是大石山區,土壤貧瘠,是出了名的「窮窩窩」。黃豔梅 攝新立村於2017年摘掉了「窮帽子」,走上致富路的新立村有了新目標——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我們村處在大石山區和河谷交界地帶,有山有水還有特色農業,發展鄉村旅遊是一條好路子。接下來,我們要打造『夢裡壯鄉』,留住美麗鄉愁。」羅朝陽說。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同樣地處大石山區的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地之說。
  • 天蒼蒼 野茫茫……這裡有新疆大草原最美的樣子
    【高清組圖】新疆草原 有你要的自由遼闊伊犁州新源縣那拉提草原美景。徐曉剛攝「草原上的視野天是盡頭,野花綻放,草木恣意生長,風低吟淺唱,這裡,有你想要的自由遼闊。」伊犁州新源縣那拉提草原美景。伊犁州新源縣那拉提草原美景。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爸媽一直在新疆打工,家裡的老房子早就坍塌了。我從小和哥哥借住在姑姑家,從六七歲一直住到了十八歲。」而今,一家四口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避風港。」王維說,她的新家就在腰市鎮的集中安置點,很漂亮!「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超過30%。走出大山搬進新房,有活兒幹有錢掙,大伙兒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 當拉文已經成為人人爭搶的香窩窩,為何阿隆戈登還是原地踏步呢?
    當拉文已經成為人人爭搶的香窩窩,昔日同為扣籃界的絕代雙驕,為何阿隆戈登還是原地踏步呢?   第二點,戈登自身實力的問題,時至今日,戈登的中遠投能力依舊沒有很好的進步,雖然戈登的內線得分能力很強,但是如今是小球時代,戈登必須開發出優秀的中遠投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在聯盟立足。
  • 基層動態 | 新源縣法院組織學習《民法典》視頻公開課
    基層動態 | 新源縣法院組織學習《民法典》視頻公開課 2020-10-1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千萬貧困人口搬出窮窩窩,開啟新生活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從憂居到安居,從山溝到城鎮,從下田到上班……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近千萬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他們挪窮窩、斬窮根,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搬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  自從搬進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幸福新區的新家,娜四哈臉上的笑容多了。  因為家裡窮,娜四哈早早輟學。5年前,她懷揣1500元,告別大山深處的茨開鎮撒孜木克村,來到貢山縣城打拼。
  • 新源縣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1月7日,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救助幷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據了解,這隻野生禽類是1月2日由鐵新公路警務站民警巡邏時發現的,接到電話後,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救治救助幷在第一時間與上級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經辯認這隻野生禽類動物為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經現場檢查身體其它部位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傷和禽流感症狀,只是身體極為虛弱,隨後工作人員將其帶回所裡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