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人物「伊斯」背後有一段盪氣迴腸的...

2021-01-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一、電視劇裡的小人物大格局

近來一部由曹盾執導、雷佳音和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歷史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火爆網絡,格外引起關注和熱議。《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古裝電視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天寶年間,在一次上元節(元宵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和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傳奇故事。

該劇自從2019年6月27日在優酷視頻平臺播出以來,對於看慣了「辮子戲」的中國觀眾來說,無論是故事人物設定還是情節編排,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所以,自從熱播以來,在網絡上好評如潮,口碑和收視率都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豆瓣評分也很高,被網友稱為「爆款劇」。

在這部電視劇裡,有些重要場景是發生在一個名叫「景寺」的地方,而與此密切相關的有一個名叫「伊斯」的人物。在劇中伊斯的職務是「景寺的執事」,雖然是一個配角,卻由於種種原因也捲入了這場政治鬥爭,並且以「景寺」為舞臺,在協助主角「張小敬」拯救長安的行動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關伊斯的劇情是這樣的:由於曹破延臨死之前留下的是一個「十字蓮花」式的圖案線索,所以張小敬就順藤摸瓜來到了景寺進行查案。但他沒想到景寺執事伊斯竟然把他當成了壞人,還給他下套,一度還被伊斯關進「告解室」裡。不過,伊斯和張小敬的相識雖然鬧出了不少「烏龍」,但二人最終發展出深厚的友誼。當李必被蜉蝣抓走,靖安司大權旁落,張小敬陷入到落魄不堪境地的時候,是伊斯支持張小敬,並多次幫助張小敬,最後一起參與破案。所以,在解救陷入危機事件裡的長安城過程中,伊斯也是一大英雄。

在中國拍攝的影視劇裡,寺廟道觀是最常見的,而教堂也不少見。但是《長安十二時辰》的「景寺」又是怎樣的一種「廟宇」呢?而作為「景寺執事」的伊斯又是何方神聖?細心的觀眾不免會有這種困惑。

在網絡上筆者就看到這樣一段評論和相關背景介紹:

「《長安十二時辰》景教執事伊斯最後成了名人,他曾經入世當過郭子儀的軍師,後來修建了波斯寺在中原傳教,將景教發展成了唐朝第一大教,達到了黃金巔峰期。唐朝發展的十分繁榮,長安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都城,這裡不僅有中原教會,還有不少從塞外傳進來的異域教,景教就是其中之一。景教以十字蓮花為標誌,寓意『景者大光明,蓮花大潔淨,十字大救贖』。……伊斯這段經歷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唐朝陷入內亂時,伊斯一舉成名,他不僅振興了景教,把景教在中原的發展推上了全新高峰,更成了名留青史的異國高僧。」

這個評論大致說得沒錯,景教是唐朝時代一大外來宗教(但是還不至於是「唐朝第一大教」),在漫長的唐朝歷史中叱吒風雲二百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一定足跡。所以,《長安十二時辰》在劇情裡設定「景寺」這個場景和「伊斯」這個人物,絕非閒來之筆,而是出於作家和導演對於歷史的深刻洞察。可以這麼說,這部電視劇通過像伊斯這樣的「小人物」顯出一種歷史大格局。

二、劇中「景寺執事」伊斯實有其人,且更具傳奇性

在歷史中,劇中的配角人物「伊斯」確有其人,並且其歷史活動比電視劇裡的情節更具傳奇性。作為景教教士的伊斯睿智博學、多才多藝,而且具有卓絕不凡的眼光和膽識,尤其是在安史之亂中在郭子儀軍中擔任重要職務(史載:「始效節於丹庭,乃策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總戎於朔方也……為公爪牙,作軍耳目」),協助郭子儀平叛,做出了很大貢獻,被朝廷「賜紫袈裟」,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被盛讚為「大施主」。

伊斯也藉助這種政治上的優勢大力推動景教在中國的傳播事業,但視野寬廣的伊斯並不是僅僅局限於純粹的宗教工作,他還廣為從事社會關懷事工,樂施善助,扶危濟困,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更效景門,依仁施利。每歲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備諸五旬。餧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

顯然,無論是在教內還是教外伊斯的影響是巨大的。後來,立於唐建中二年(主後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被考古界稱為「世界四大古代名碑」之一)有關碑文就記載了伊斯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對其盛讚有加,並為之刻碑立傳:「……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術高三代,藝博十全。……清節達娑,未聞斯美。白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

在伊斯的時代,景教「波斯寺」於天寶四年改稱「大秦寺」,進一步實現「去洋化」和「中國化」,之後數十年景教在大唐境內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到唐代宗建中二年(主後781年)的時候,景教教士在「大秦寺」院裡立下一塊石碑,並撰寫了碑文,起名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用以紀念景教傳入中土的艱難歷程以及在中國本土取得的光輝成就。

三、伊斯背後的景教在華宣教史

在伊斯的傳奇事跡背後有一段波瀾壯闊的宣教歷史,是關於景教的,也是關於基督教的。在本文第一節裡引用了一段資料,這段資料把景教看做是「異域教」,以「十字蓮花為標誌」,但對景教所做的介紹僅限於此,內容寥寥,不足以展現景教的來龍去脈,更沒有說明景教和基督教的關係。

今天的普通中國人一說起基督教,普遍的印象是基督教是從西方傳來的「洋教」,基督教的上帝也因此被視為是西洋人的「上帝」。但是早在來自西方的「洋教」傳入中華之前的唐朝,作為東方基督教重要一支的景教就已經叩開了中華的大門,並在世界宣教史和中國教會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景教」並不是獨立於傳統的佛道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之外的新式宗教,而是廣義基督宗教的一支,其緣起涉及主後5世紀古代基督教一次神學之爭。其教會形態屬於東方基督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脫利利(Nestorius,約368-451)創建的教派(聶斯脫利派)。

聶斯脫利由於不贊同「上帝之母」的信條並主張「基督二性二位格」說而被當時的「大公教會」(後來的天主教)定為異端,接著遭受來自政教兩方面的迫害。在這樣背景下,聶斯脫利的跟從者離開羅馬帝國前往東方發展並且建立教會,以後在敘利亞、波斯等地區站穩腳跟,還逐漸發展成一個頗具特色的獨立教派,是在古代蒙古、中亞、波斯、中東地區影響較大的基督教宗派。

雖然和西方的教會漸行漸遠,但聶斯脫利派教會依然保持了對宣教的極大熱忱。他們的教士從中亞一路向東進發,後來沿著絲綢之路於唐貞觀九年(主後635年)進入中國。「景教」這個名稱是該教派傳入中國之後所取的,是一個很中國化的名稱。「景」具有「大及光明」的意思,「景教」的意思具有耶穌基督乃「世界之光」的寓義。

當時進入中國宣教的第一位景教宣教士是來自敘利亞的教士阿羅本,好比是第一位進入中國宣教的新教宣教士馬禮遜。和馬禮遜處處遭遇冷遇不同的是,遠道而來的景教宣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受到特別禮遇,唐太宗李世民委派當朝宰相房玄齡「迎於西郊,待如嘉賓」。後來,阿羅本還得到李世民的親自接見,相談甚歡,唐太宗準許阿羅本在中國宣教,並給予諸多便利:「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直,特令傳授。」

之後三年內陸續又來了許多景教宣教士,達到21位。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特許阿羅本在長安義寧坊興建教堂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朝廷還提供經費支持,所敕詔書上有「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從初唐開始景教在中國傳播二百年,鼎盛之時竟達到了「法流十道,寺遍百城」的程度。不幸的是,正當景教蓬勃發展之時,在主後845年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昏庸的唐武宗聽信道士讒言,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史稱「會昌滅佛」。由於景教在很多地方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形式和內容,也一併受到牽連,遭受沉重打擊,從此景教在唐朝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之唐末持續不斷的社會動蕩,景教在中原地區勢力衰微,幾乎絕跡,成為一段封塵的歷史。

直到主後1625年,有人在西安掘出一塊石碑,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1780個漢字撰寫,另附數十字敘利亞文。這塊石碑的出土,讓那段塵封數百年的景教在華宣教歷史重見天日。

當時天主教已經傳入中國數十年,所以此事在當時的天主教宣教士和中國信徒中間引起巨大轟動,激動不已。在明末有中國天主教「三柱石」之稱的李之藻在給《景教碑頌》作序時慨道:「今日後,我國士大夫,不得復咎聖教之來何暮矣。讀知千餘年前,已盛行若此乎。」在當時信奉天主教的士大夫們往往以「景教後學」自稱。

四、景教在華宣教的得失

和唐朝時期的興盛相比,後來的景教留給人們的印象是非常微小,甚至差點從歷史的長河裡被人們遺忘。除了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現在在北京房山區的車廠村附近還留下有一座景教教堂遺址,據考證那是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重修的,元順帝曾賜名「十字寺」,這處景教教堂是全國唯一一處有文獻記載、有遺址、有十字碑刻等文物的景教遺址。

歷史雖然遠去,但信仰先輩們的足跡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回望歷史,景教作為目前已知的最早進入中國這塊土地的基督教宗派,是有其重大的歷史意義的。雖然福音起於中東,但上帝並沒有忘記遙遠的遠東這塊土地,並很早就向這塊土地差派了他的福音使者。

景教宣教士在華宣教,和後世的宣教士一樣,做了許多社會服務事業,尤其是醫療事業(《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到「病者療而起之。」),用以作為接觸普通中國人的媒介。他們也進行譯經的工作,為了便於中國人接受,大量使用中國本土的文化詞彙。景教在華宣教的歷史,也是一部探索「中國化」的歷史。但是物極必反,景教過於依賴高層政治,在某些方面「處境化」又過了頭,以至於混同於佛教,這最終也為景教的失敗埋了伏筆。

儘管如此,景教在基督教來華宣教史上書寫了華麗的篇章,值得我們去回味並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

相關焦點

  • 伊斯《長安十二時辰》上演高難度跑窟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上演高難度追逐動作戲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伊斯上演高難度追逐動作戲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
  • 伊斯成為《長安十二時辰》變身雷佳音最佳助手,氣氛調解員棒棒噠
    在優酷上線的網劇改編自馬伯庸原著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期於優酷上線,目前已播出過半,在零宣傳的情況下火爆網絡,豆瓣評分高達8.6分。講述唐朝上元節前夕,由於狼衛作亂使都城長安陷入巨大的危險中,百姓存亡繫於一線之間,死囚張小敬需在十二時辰內化解危機的高燃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跑窟王子」伊斯今晚上線,伊利多斯搭檔雷佳音...
    改編自馬伯庸原著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期於優酷上線,在零宣傳的情況下火爆網絡,豆瓣評分高達8.6分。講述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存亡之際,數百萬人危在旦夕的故事。張小敬聯合靖安司暫時平息了狼衛引起的混亂,然而幕後組織仍隱身暗處,長安危機未解。在今晚播出的劇情中,張小敬、檀棋與景寺執事伊斯(伊利多斯飾)發生衝突,被困告解室。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執事暴露呆萌屬性 伊利多斯神還原好評如潮
    目前,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優酷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除了雙男主線,《長安十二時辰》的配角戲份也非常出彩。
  • 《長安十二時辰》的波斯王子,中國話這麼標準?是配音還是原音?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飾演張小敬而在最近幾集,劇中的一個人物,卻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矚目。這就是張小敬身邊的那個「波斯王子」伊斯。就如劇中其他人物一樣,伊斯在歷史上也是鼎鼎大名。《長安十二時辰》波斯王子伊斯而在劇版《長安十二時辰》中,伊斯這個人物的戲份,明顯得到了加強。在馬伯庸的原著小說裡,伊斯只是像其他歷史上的人物一樣,短暫出現、在書中留下個印記,並沒有起到多麼明顯的作用。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胡商」「胡貨」與「祆教」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西域胡商究竟是何面目,粟特商旅又與神秘的絲綢之路有何淵源?中國人民大學的四位青年學者為此展開了對話。  問:在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裡,突厥狼衛假扮成粟特商人進入長安後,首先來到了西市。為什麼他們會把西市作為進入長安的第一站呢?
  • 《長安十二時辰》伊利多斯變身雷佳音最佳助手
    伊利多斯在優酷上線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目前已播出過半,依舊保持著高熱度、高評分的優秀成績。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原著,講述唐朝上元節前夕,由於狼衛作亂使都城長安陷入巨大的危險中,百姓存亡繫於一線之間,死囚張小敬需在十二時辰內化解危機的高燃故事。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另一方面,長安作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它的地位功能、人口構成、社會結構、安防系統,某種程度上和今天的紐約十分相似,「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客觀來講,《長安十二時辰》在戲劇性方面有不少問題,不管是權謀還是反恐,經常會因為多線敘事的轉場而受到幹擾。事實上,這部劇已經對原著進行了不少改編,使得人物行為動機和邏輯更加合理化。
  • 馬伯庸夜探碑林揭秘《長安十二時辰》
    8月26日凌晨3點,「十二時辰長安秀」寅時的「文旅文創」正式開啟。在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寅時代言人苗圃邀請作家馬伯庸和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一行走進碑林博物館,徜徉在4000多塊碑刻組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寶庫裡,開始了一段奇趣的文化尋根之旅。夜色深沉,城市寧靜。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的景教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有個會「跑窟」的小跟班,波斯王子伊斯。這位波斯王子不只中文好身手好,還會懟天懟地懟扶桑(日本)。當然他還立志,要立一塊大秦景教碑,記錄景教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誠然,他做到了。這塊碑現在就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是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長安十二時辰》動畫版定檔,人物建模難以直視
    》等等,就在前幾天,一部曾經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劇也被傳出即將翻拍成動漫的消息,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這部電視劇了,它就是《長安十二時辰》,接下來跟著十三一起看看網友們對這次電視劇翻拍動漫有什麼見解吧!在得知《長安十二時辰》即將翻拍成動畫的消息之後,十三馬不停蹄的去瀏覽了最新消息,但是流露出的一部分動漫人物形象視頻卻讓十三覺得一言難盡,電視劇很火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雷佳音和易烊千璽粉絲受眾範圍很廣這也沒問題,但是翻拍成動漫還要去蹭真人的熱度就沒必要了吧?
  • 七夕夜訪碑林 馬伯庸將揭秘《長安十二時辰》前世今生
    「在東十字街西北角,有一座上懸十字的石構圓頂大殿,正是景寺的所在。張小敬等人來到景寺門前,門口正站著十幾個身著白袍的景僧,個個笑容可掬,向路過的人贈送小小的木製十字架和手抄小軸經卷……」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這段描寫隨著同名網劇的熱播被人們耳熟能詳。
  • 長安十二時辰劇情反轉,張小敬龍波回到原點,背後boss早有伏筆
    長安十二時辰開始即是結束,張小敬龍波回到原點,背後boss早有伏筆文|閒雲一切從大吉酒肆的相遇開始,到大吉酒肆的再見結束。《長安十二時辰》真是一部神奇的網劇,製作精良不說,光是劇中人物的人設,就夠說個三天三夜的了。
  • 《長安十二時辰》熱血開播!
    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周一圍、熱依扎等主演的大型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將於今晚(12月2日)登陸貴州衛視「黃金劇場」熱血開播。 該劇講述了唐朝天保三載上元節前夕,繁榮昌盛的長安城面臨空前危機,長安死囚張小敬(雷佳音 飾)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 飾)在十二時辰(24小時)內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有哪些不合邏輯的地方?
    2019年雖然被稱為影視寒冬年,但是以《長安十二時辰》、《都挺好》、《陳情令》等的影視劇的大火,也讓觀眾看到了,高質量的影視劇才能脫穎而出,成為一隻黑馬。《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火不僅讓雷佳音洗去了渣男「前夫哥」的標籤,也讓四字弟弟易烊千璽的演技展示在觀眾的面前。
  • 胡人在長安的十二時辰:盡享特權,樂不思歸
    天寶年間,居住在長安的胡人至少有上萬名。馬伯庸原著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以還原歷史細節著稱,當然少不了胡人的身影。胡人宗教風行長安在劇中,張小敬接受任務不久,就在追蹤一名狼衛時,闖入了胡人聚居區——懷遠坊祆教祠一帶。
  • 「精剪版」《長安十二時辰》登廣東衛視
    該劇講述了唐朝天保三載上元節前夕,繁榮昌盛的長安城面臨空前危機,長安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飾)在十二時辰內攜手拯救長安城的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此前曾在視頻平臺上線,豆瓣評分高達8.3分,居2019年國產古裝劇豆瓣評分榜首位,網友給出了「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良心劇」等高度評價。
  •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揭曉劇透 李泌/龍波/張小敬各人物角色結局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揭曉 李泌/龍波/張小敬各人物角色結局  《長安十二時辰》李泌和張小敬聯手化解了突厥狼衛制定的闕勒霍多計劃,拯救了當朝天子。後來李泌辭官歸隱山林,沒幾年朝中發生內亂,太子李亨獨立稱皇,李泌曾幾次出山襄助李亨,之後再無音訊。
  • 長安十二時辰:姚汝能進擊,長安不退,張小敬閻王歸來
    《長安十二時辰》之前的劇情中靖安司被龍波襲擊,死傷慘重,李必被擄走,吉溫接手靖安司,張小敬成為全城通緝的目標。民間團體有守捉郎,官方有右驍衛、武侯、望樓圍追堵截,張小敬陷入絕境。另一邊龍波的計劃如期推進,三百桶伏火雷開始進入指定位置,長安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