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藍天依然是南京城的「標配」,往年易發汙染的秋冬季節,霧霾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頭頂的藍天、清新的空氣。12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南京監測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南京已收穫優良天數281天,提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這意味著南京提前一個月完成今年的「藍天小目標」。最後一個月,南京繼續「一招不讓」,確保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並向全年80%優良率衝刺。
通訊員 王莎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紅豔 杜雪迎
數據喜人
空氣品質7年來最好
「水晶天」同比增加43天
今年以來,高顏值的「南京藍」經常刷屏朋友圈,其背後是優良天數在悄悄增長。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南京優良天數已有281天,優良率達83.8%。其中,一級優「水晶天」已有95天,同比增加43天。在優良天數越來越多的同時,PM2.5濃度均值達2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5%。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處長周徐海分析說,截至目前,今年南京大氣汙染物主要指標,均為2013年國家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以來最低濃度水平,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狀況為近7年來最好。其中,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2015年的64.4%增加到83.8%,淨增19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8.7微克/立方米,淨減46.9%。
成績背後
減量化、精準化、科學化
系統治氣
亮眼的「成績單」來之不易。周徐海表示,除了天幫忙,還有人努力。近年來,南京多措並舉,科學施策,打出一套空氣品質改善組合拳。
一把手管環保,高位驅動壓實責任已成為南京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機制。2018年起,南京市委主要領導同各板塊書記籤訂「責任狀」,成為汙染防治第一責任人。在各個板塊,按照重點區域劃分空氣品質點位,由板塊主要領導擔任「點位長」,按周調度空氣品質改善工作,定期發布指標排名、強化治氣攻堅考核、倒逼主體責任落實,積極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最大限度削減汙染排放量,一直是南京大氣汙染防治的首要工作重點。南京先後完成第二熱電廠、協鑫熱電、秦源熱電、法伯耳關停,累計完成1247臺燃煤鍋爐關停或清潔能源改造,實現減煤量170萬噸;在全省率先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鋼鐵企業燒結機、焦爐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全面整治「散亂汙」,先後完成22家水泥企業、140家鑄造企業、261家磚瓦企業整治,取締關閉158家。
在南京,「霧炮車」「清掃機」等治霾利器已不鮮見,「圍擋噴淋降塵、視頻監控啟動」等智慧工地設施已家喻戶曉,一大批治霾「利器」也進入外場試驗,科技治氣成果覆蓋率正在逐步提高。
一招不讓
12月空氣品質
確保持續改善
「雖然今年取得的成績創造了7年最優,接下來還是要『一招不讓』,開展一系列的工作,保障南京的優良天數、PM2.5等空氣品質指標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周徐海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81天只是省委省政府下達給南京的年度約束性目標,南京還有自己的奮鬥性目標,就是優良率達到80%。
他表示,今年最後一個月仍然不能放鬆,要繼續延續從9月、10月開始的百日攻堅專項執法行動力度,進一步管控各類汙染源的排放,確保12月的PM2.5和優良天數兩項關鍵指標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還有一定幅度的改善。此外,生態環境部門還將本著夏病冬治的原則,從現在開始全面梳理VOC的治理項目,為明年4-9月份夏季測量汙染的管控提供堅實的支撐。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針對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南京落實常態嚴管,市攻堅辦印發了《2020年第四季度氮氧化物強化控制方案》和《關於加強秋冬季揚塵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保證日常環境空氣品質水平;科學實施管控,優化了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減少管控範圍,儘量少採用停、限措施,以汙染物減排作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