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包辦一切」!

2020-12-23 英語工廠

近日,有新聞報導:某幼兒園裡,三歲多的小朋友還只會說單字。最開始老師以為孩子害羞。但是後來老師發現並不是,他在幼兒園看見老師只會喊「媽媽」,想要什麼只會用手指。老師在跟家長溝通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家一直如此:孩子一抬頭,媽媽就端水;孩子眼睛一望,媽媽就知道要他上廁所……

孩子想要什麼、或者想做什麼,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就明白。媽媽對於孩子生活採取大包大攬,對孩子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反而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幼兒園的老師說,這不是個例,像這樣的小朋友比比皆是。很多媽媽總是一味地替孩子包辦一切,認為這是在愛孩子。孰不知,媽媽越是這樣努力地去「愛」,就越會讓孩子成為「無用的人」。對此,有人就說,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替他包辦一切」。為人父母,千萬別對孩子「事無巨細」的包辦,這是養育最大的「毒藥」。

你的「事無巨細」,會將孩子養成巨嬰

曾看過一部非常火的短片《巨嬰》。在短片中,媽媽這樣對待已經成年的孩子:幫孩子穿衣服、伺候著玩遊戲的孩子吃飯、給孩子刮鬍子…她對孩子的所有要求,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然而,當丈夫突然去世,這位媽媽因生活拮据,第一次在孩子要求買VR眼鏡時說「不」,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勃然大怒。到最後,媽媽還是忍痛掏出了自己的腎臟,幫孩子換取了VR眼鏡,以滿足孩子的願望。當孩子的願望滿足了,媽媽卻因此喪了命。孩子離開了媽媽,也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只能選擇離開這個世界。這個短片,徹底地揭露了父母對孩子「包辦」的可怕之處。

作為家長,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警醒,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去做。我們千萬別用大包大攬,將孩子一步步養成了巨嬰。在我們身邊,很多父母經常會抱怨養娃辛苦。他們不光要給孩子賺生活費,還得伺候他們的吃喝拉撒;在孩子幼年時,他有興趣自主進食時,家長怕娃吃不飽,耐心餵;在孩子對拖把、掃把感興趣時,家長嫌孩子搗亂而及時制止;當孩子饒有興趣地表示要洗碗、洗衣物時,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嚴厲阻止……這樣的場景,實在太多;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天然的學習興趣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他們最後變成巨嬰,根源都是源於父母。父母的不放手、大包大攬,早早將孩子的翅膀剪斷,他們未來該如何飛翔?

你的「事無巨細」,會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在我們生活中,孩子每天的學業很忙。有些父母除了守著孩子輔導學習,更是替他們包辦一切。洗衣服、洗碗、做飯…這類的事情,很多孩子壓根兒就從沒碰過。如此,導致有些孩子,長大後連折衣服這樣的小事都不會做。父母的「事無巨細」,讓孩子身體長大了,思想卻沒有跟著長大。他們遇到困難時只會向父母求助,長大後會習慣性依賴父母。他們對自己尚不能負責,更別提對父母的事情負責。中國有個古語叫「養兒防老」;孰不知,家長這樣養育的娃,只會養兒啃老,而孩子卻啃得理所當然。一旦哪天父母被啃不動了,孩子與父母翻臉、動粗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對孩子的「包辦」,才是教育上最大的失敗。

溺愛不是愛,是毒藥;它苦了父母,也毀了孩子。

曾有一起引發廣泛關注的新聞事件↓↓↓

天津一80後小夥子,家境一般。他30歲與女友談婚論嫁,對方要求結婚一定要有房子,還要6萬彩禮錢。他自己沒有能力買房,於是父母拿出了大半輩子的積蓄,還外借了30萬元,才買了一套婚房給兒子結婚。可兒子還不滿足,工作多年卻沒有多少積蓄,6萬元的彩禮錢也問父母要。父母說拿不出來了,可兒子完全聽不進母親的解釋,隔三差五跑回家鬧。母親實在沒辦法了,哭著說:「兒啊,我真沒錢了,你這是要逼媽媽去死啊!」可即使如此,兒子依舊冷漠地說:「那你去死吧!」母親被兒子一刺激,心灰意冷,隨即從5樓的窗戶一躍而下,結束了為兒子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一生。為人父母,我們疼愛孩子沒錯,但過於關切,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地索取,最終只會養出「白眼狼」。

父母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父母對孩子從小「包辦一切」,只會讓孩子長大後失去成功的本領。想讓孩子長大有出息,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這三個方面「偷懶」↓↓↓

1.在生活瑣事上偷懶

家長不做包辦父母,意味著不阻礙孩子的成長。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自主完成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七八個月時,就會有興趣自主進食,家長不要怕麻煩,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孩子稍大點能自主穿衣服、疊被子、洗澡洗頭、洗自己的小衣物…家長要鼓勵,給他們成長空間,讓孩子慢慢地探索與學習。他們會在處理自己的事情中,獲得一種「我能行」的成就感。我們不要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喊成一句空話,在孩子身上要時刻踐行。

當孩子到一定年齡,我們要給孩子制定家務活,讓孩子承擔起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相信很快,他們就能在勞動中,逐步培養出責任感、自主性。

2.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家有上學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的作業輔導而頭疼。家長們也常吐槽:每天家長都要對照群裡的作業消息,一項一項列出來盯著孩子寫。如此,很多孩子總是被家長推著走。這樣的結果是,很多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掌控,他無法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更不會主動學習。作為家長,無論是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我們要將主動權早早地交還給孩子。

曾有家長分享經驗:在孩子一、二級的時候,家長不是死守孩子寫作業。而是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寫作業開始時,讓孩子自己記住作業,然後自己規劃先做哪些;無論孩子做得對或錯,家長不要在其間死盯或打斷孩子;教孩子養成發現問題,並將疑點難點列出來;培養孩子獨立檢查作業、複習鞏固及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父母只要重點輔導孩子的疑點難點、籤字即可。這位家長還說,這樣給孩子輔導作業,最多到二年級,家長就輕鬆了。孩子獲得了主動權,他們會清晰地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其實,在生活中也一樣,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權,他們也更加獨立。

3.給孩子最大的信任

讓父母們「包辦一切」的根源是,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做好。身邊一位朋友曾說,她是一位愛操心的媽媽。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次她送娃到教室時,幫娃塞書包到課桌裡,卻塞不進去。這時上課鈴聲響了,她得離開了。那一整天,她都在想:老師在上課,孩子塞不進書包怎麼辦,肯定會焦急又慌亂。第二天,她又送孩子上學。她又遇上了那個問題,孩子一步步給她示範,如何將書包放進課桌裡。她才意識到: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極強的,遇到問題沒人幫忙他們自己會想辦法。作為家長,我們要用最大的信任,放手讓孩子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孩子也一定會在家長的信任和放手中,一步步獲得成長,最終擁有獨立的人格,具備良好的素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千萬別用「包辦一切」的做法,害了孩子。真正的好父母,不是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而是將他們一步步推出家門,讓他們學會獨立自強。只有父母懂得放手,適時退出,孩子才能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願我們都能給孩子,放手的愛!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未來的世界裡展翅翱翔,獲得更精彩自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孫楊禁賽8年,母親發文控訴引群嘲:怎樣毀掉一個孩子?包辦一切
    但是,這種包辦一切的愛和過度保護就像是一把枷鎖,鎖住了孫楊看世界的窗。1、一切為了孩子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中國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切為了孩子。楊明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從孫楊小學二年級開始,楊明每天為他燉湯、送湯,即使在孫楊父親出車禍時期也是如此。
  • 毀掉一個孩子,比手機更毒的是——母親溺愛+父親暴力
    我想毀掉這個孩子最大的助力便是母親的溺愛與父親的暴力吧!那麼,面對諸如此類的青春期叛逆小孩兒,我們應該如何做呢?(1)爸媽對孩子的愛,要有原則和底線。青春期的孩子,自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們擁有著如同成人一般的身高,但其思想並不成熟,所以給了他們一種「我是大人」的錯覺。
  • 李天一入獄已有7年,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人的一生中影響其成長的因素是很多的,每個孩子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後天的教育為這張白紙畫上濃墨重彩,而家庭教育,就是整個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並且是最早產生作用的一個環節。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三觀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
  • 毀掉女兒很簡單,3個不經意踏入的誤區,家長踩一個都會害了她
    但是有些父母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愛護女兒就是寵溺,沒底線地給予金錢物質上的支持。這也是家長認為的「富養式教育」,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容易毀掉女兒。一位媽媽愛女心切,女兒上學期間一直在學校附近陪讀,照顧生活起居。媽媽平時只要求女兒好好學習,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女兒剛上大學常常跟舍友鬧矛盾,不習慣集體生活,也很別不開心。媽媽了解情況後讓女兒離開宿舍,支持她去外面住。
  • 李天一入獄已有6年: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也是最具有深刻意義的。如果把每個孩子的出生比作為一張白紙,那麼父母便是在這張白紙上書寫著墨的關鍵所在。孩子在父母耳濡目染的行為影響下,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就像李天一入獄六年,如今近況慘烈: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過得「太舒服」
    所以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孩子過得「太舒服」。說起這個話題,我便不由得想起了我同事家的孩子,她這個孩子7歲的,連橘子皮都不會剝。我這位同事是個大忙人,平時工作量大還經常出差交流,老公比她還忙,所以就把孩子放到了孩子他奶那裡。
  • 心理學:徹底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失去一樣東西
    有人會回答金錢,有人會回答健康,但心理學告訴你,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失去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自我同一性是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埃裡克森(ericsson)提出來的概念,其含義非常深刻與廣泛,有點類似於人格。
  • 湖人:季後賽詹姆斯包辦一切
    @詹姆斯 在此次冠軍之旅中包辦一切。」這是湖人官方對詹姆斯上個賽季季後賽的評價。此次總決賽詹姆斯carry全隊,豪取生涯第四座FMVP獎盃。詹姆斯在這次季後賽中可謂是表現的超級全能,就像一塊金磚,哪裡有事哪裡搬。
  • 如何全面徹底的毀掉一個孩子?推薦3個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中如何做能毀掉一個孩子?如果你有孩子,你想要毀掉他,那麼就請做好這5件事情,肯定不會讓家長們失望的。第二件事情:語言暴力對待孩子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比山高,比海深,但是不正當的給予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負擔,而且有可能成為阻礙孩子前進的致命點,其中之一就是用語言暴力對待孩子。」你真笨,怎麼就生了你這樣的廢物,這個你能做好了天都要變了......」生活中類似於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特別的熟悉。
  • 放手是愛,包辦是害,看看劉墉怎麼教育孩子的
    劉墉是著名的作家,還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女兒在14歲時就獲得了美國的總統獎,而且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在某些方面嚴格要求,在原則問題上,絕對不會放任自由,同時給女兒創造了一個自由成長空間的家教方式。替孩子把生活的一切都想好是錯誤的。大多數父母認為幼小的孩子沒有預見性和計劃性,因此需要父母經常替他們著想,為了讓他們學會去適應日常生活,父母應告訴他們該做什麼,這種不斷的指揮,日復一日,成為了許多父母根深蒂固的習慣。
  • 「我優秀懂事的女兒,被我親手掐死了」,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做這件事
    曾經,這對父女是鄰裡教育孩子的楷模。父親林老師在重點高中任教,資歷豐富。女兒林慧,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聽話乖巧,品學兼優,考上了父親一直期望的名牌大學。在這之前,一切生活都是非常完美的。然而,父慈女孝的表象背後,卻是潛藏多年來的暗湧。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縱容孩子做這4件事,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但是,溺愛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那麼,如果不想毀掉孩子的話,就不要放縱孩子,今天,家長一定要來看一看,避免做出這樣的行為。但是,家長必須要知道,說謊騙人是一個非常惡劣的性質,長大後會讓人討厭,如果家長讓這個習慣放縱下去,繼續發展,孩子長大之後很難改掉說謊的習慣,這樣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那麼不管是在學業還是在工作當中,包括人際方面,他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當孩子謊話連篇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縱容孩子,一定要跟孩子講明不能撒謊以及撒謊的危害。
  • 洛克菲勒: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習慣免費佔有!
    曾經的我,是一個非常喜歡佔小便宜的人,那種大街上免費喝奶茶,免費得娃娃,免費送鍋子等一系列免費能佔有一件物品的事情,讓我特別痴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讀書越來越多,看了與洛克菲勒的觀點之後,我才發現所有能讓你免費佔有的東西,都是一個大坑。
  • 白巖松: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
    在眾人的眼中,白巖松就是一個完美的主持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節目,他都能綻放光彩。可這一切在他看來,卻讓人隱隱不安。所以,他做出了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決定——停工一年,從零開始,打磨自己。這個舉動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極具風險,如果太久沒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很有可能是被會遺忘。但在一年後,他帶著新的節目出歸來,還是眾人熟悉的白巖松,只是變的更有沉澱。後來,在一次演講中,他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管他,使勁管他
    娃走開一陣之後,又繼續循環剛才的一切。什麼叫「管理」孩子:幼兒園放學了,娃又要在外面買零食。你平和地跟他說,我們說好一周只能在外面買兩次零食,這周你的次數已經用完了,我們一起遵守規定好嗎?媽媽回家給你做水果沙拉。然後娃欣然答應。
  • 孩子成長那些事兒:家長包辦代替,孩子愛磨嘰,家長該如何做?
    奶奶追著給孩子餵飯分析:案例中的樂樂小朋友是典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型孩子,像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導致這種狀況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長輩的過分包辦代替。孩子過於依賴父母但是我們家長要認識到,在家裡孩子可以受到各種「優待」,到了幼兒園、小學後,老師不可能照顧得如此周到細膩,孩子直接的不良反應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會比同伴慢:吃飯慢、畫畫慢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打擊他」
    她一度以為自己是一個廢物,又懶又蠢,做什麼都做不好,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沒用的人。因為她生長在一個滿是批評和否定的家庭中,她父母從來不會誇讚她,只會打擊她的自尊心。父母可能會認為不能誇孩子,要不然他會驕傲不會虛心,但用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導致的後果可能是,他就會真的成為你口中所說的那種人。我朋友她現在覺得自己就是一事無成,什麼都做不好,特別沒有耐心而且情緒很急躁,就連5分鐘的書都看不進去。
  • 比毒品成癮更能毀掉孩子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不是玩文具,就是敲牆壁,或者光坐著發呆。10分鐘時間裡,有8分鐘在玩,剩餘不到2分鐘才在作業本上寫了幾筆。明知孩子不自覺,家長卻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力,直接用手機搪塞孩子。簡直誤人子弟。
  •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慣著ta」!
    除了對高以翔感到惋惜,我也從這部劇中得到另一個感悟: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慣著ta」!1、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慣著ta」看了十多集了,但至今都不明白,像林湘這樣的人,是怎樣當上一線明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