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林社
文|金衛
閩系黑馬房企福晟集團還是出事了……
11月19日,福建福晟集團發布公告稱,未能按時支付「18福晟02」回售本金及債券利息,本期債券發行金額10億元,19日應支付本息共計6.31億元。
同日起,「18福晟02」、「18福晟03」、「19福晟01」、「19福晟02」將僅在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上採取報價、詢價和協議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交易方式調整後,上述4隻債券信披範圍調整為合格機構投資者及債券持有人。
資料顯示,18福晟02於2018年11月15日發行的公司債,發行規模為10億,期限3年,票面利率為7.9%;18福晟03債券發行總額為15億元,債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7.9%。福晟集團表示,公司仍將積極籌措資金,爭取儘早完成債券本金及利息的支付。
在機構人士看來,福晟集團深陷債務泥沼,債務違約是在預料之中。今年初,福晟集團與世茂集團達成合作的那場「世紀大併購,也沒有讓福晟完全安全。這背後依然是很多閩系房企的套路:「激進擴張→負債高企→爆雷」,只不過主角由泰禾變成了福晟。
11月19日,大公國際將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主體評級由「A+」調整為「C」,19福晟01債項評級由「A+」調整為「CC」。目前,福晟集團的存續債券有12隻,總額約為百億元,除本次違約的「18福晟02」之外,一年內即將到期的債券包括,福晟1優A、福晟1優B、福晟1次,合計規模為8.3億。除此之外,福晟還拖欠供應商的資金、私募的資金,這些依然懸而未解。
誰是福晟?
福晟集團是一家典型的福建房企,作風凌厲、擴張兇猛。公司由潘偉明在2004年一手創建,原本默默無聞,但後來一度殺入房地產行業30強。
2015年,福晟集團成立「飛虎隊」,到全國各地搶地拿項目,兩年就籤下了107個項目,福晟順勢將業務擴至全國,規模衝及千億,被業內稱為「閩系黑馬」。
據克而瑞的數據,2017年全年福晟新增土地貨值達到3199億元,位列房企新增貨值榜單第七位。
2018年,時任福晟集團執行總裁的郭國強在公司成立25周年發布會上豪言稱,「2018年福晟將收購一個百強企業。」福晟不僅要進入千億級陣營,而且要進入地產行業TOP30之內。
郭國強當時表示,福晟地產板塊計劃在2019~2020年分別實現銷售目標900億元、130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房地產政策收緊,福晟集團擴張的腳步戛然而止。2019年,福晟集團出現了貸款逾期,此前瘋狂拿地埋下的債務危機終於爆發。
根據福晟集團披露的2019年年報,公司總資產為913.95億元,總負債706.63億元,扣除商譽及無形資產後的資產負債率77.41%;
2015年,福建福晟的負債不過是251億元,到2019年直接飆升至2019年的706.64億元,其中有息債務為304.77億。
世紀大併購告吹
今年初,為了緩解危機,福晟宣布與同為閩西房企的世茂集團達成合作,雙方合作涉及價值1000億的可售資源、至少3000億的舊改貨值,這項併購案被媒體稱為「世紀大併購」。3月份,原福建福晟總部更名為世茂福晟總部,新的組織架構亮相。
然而,經過近半年的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及業務拆解,這場聲勢浩大的合作陷入僵局。因為介入福晟集團,世茂集團被推至風口浪尖,「吃肉,不救火」、「違反還債承諾」……為此,世茂多次向外表示與福晟的交易為「合作」而非「收併購」。
世茂集團儘管是房地產十強企業,但是,面對福晟危機,也有些愛莫能助。
福晟的欠債太多、擔子太重,一些地方的樓盤延期交房、業主維權不斷,還有各種供應商的債務糾紛訴訟不止。
讓人意外的是,福晟集團不僅對外大量欠債,還對內欠債。
今年4月,福晟位於福州的總部大樓迎來一批曾經的福晟員工維權,起因是福晟早期在集團內部所承諾的股權回報與項目跟投承諾未能實現,據稱跟投所涉金額高達15億元。
所謂的項目跟投,是讓內部員工對福晟項目進行投資,等於在員工內部融資。有報導稱:2017年,福晟集團為籌備上市做資金池,讓員工以0.2元的價格購買原始股,並允諾公司上市成功後可以還給員工。
這種「財務投資型跟投」的跟投模式,不僅以「員工跟投」名義進行多輪內部融資,也曾向供應商融資,承諾年化收益率高於30%。由於項目開發延期或失敗,跟投制失敗了,無法兌現跟投人的回報。
各種維權風波中,福晟集團的項目還出現搶公章事件。
今年9月,福晟在上海的首個項目——上海前灘海悅華庭陷入了「搶公章」的糾紛中,大批業主為子女購置的學區房因公章被鎖而無法辦理房產證,與基金投資人「開撕」。
上海前灘海悅華庭,是由福晟集團2018年5月2日以總價29億元從海航手中接盤,其後上海鉅派投資集團(簡稱「鉅派」)牽頭為該項目建設開發成立了「鉅福上海前灘併購私募基金」。該基金分兩期,合計規模7.5億元。
但是,還沒有等到兌付日期,福晟的資金鍊就出了問題。鉅派自今年1月中旬起就開始與福晟、世茂兩方進行洽談,並最終於今年5月共同擬定《鉅派投資存量融資債務去化備忘錄》,約定世茂福晟應在今年7月份支付前灘項目本息,如不支付則恢復共管印鑑。
但是,福晟集團無法支付項目本息。在與福晟方進行多次的談判和磋商後,鉅派方的投後團隊在律師出具公函後,於9月4日從福晟前灘錢隆廣場「搶」走了上海前灘項目的公章。
海悅華庭在2018年開盤時單價超過8萬元/平方米,如今房價更是漲至逾12萬元/平方米。由於福晟集團的資金鍊危機,項目曾幾度停滯,還出現了延期交房的情況。現在,沒了公章,業主辦不了房本,維權不斷,引發軒然大波。
有關福晟的風波,從年頭至年末,一直沒有停過。員工跟投款維權、房產延期交付、業主與基金投資人「開撕」、基金管理人被迫「搶」章等一系列事件後,各方對曾經期待過的「併購」、「白衣騎士」、「救世主」幾乎不抱希望了。
危機懸而未解
今年9月以來,由福晟集團子公司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公司債「18福晟02」連續暴跌,債券暴跌背後透露出投資者對於「18福晟02」未來兌付的信心不足。
目前,福晟集團存續債券12隻,存續規模達99.25億,因大部分為私募債和ABS(資產擔保證券),債券到期日主要集中於2021和2022年,集中兌付壓力較大。
不僅如此,著名財富管理公司鉅派投資為福晟發行了多隻基金。有鉅派投資客戶表示,至今仍有30多億元未能兌付。
今年9月,福晟債券的機構持有人稱,福晟既沒有為兌付準備現金,也不願提供增信,大概率走向違約。也就是說,這起債券暴雷事件,早在預料之中,而鉅派、東興證券、光大信託等涉及福晟債券的多家機構因此踩「坑」。
不僅是機構,福晟還欠了大量供應商的資金。今年以來,福建福晟集團被納入被執行人名單達到40次,涉及法律訴訟超過60餘條信息,因負債糾纏股權被輪番凍結。
而福晟的核心人物——潘偉明,也在今年「銷聲匿跡」了。2019年9月,潘偉明不再任福晟國際董事會主席。其後債權人至今無法聯繫上潘偉明。
今年初,福晟集團的供應商們追討欠款找不到董事長潘偉明,一紙訴狀告到法院。最近,法院的司法文件卻這樣表述:「潘偉明下落不明。」
大公國際的評級報告直言,2019年以來,福晟管理層和董事會變動較大,公司治理結構的動蕩對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公司債務集中在1~2年內到期,短期償付壓力很大;公司其他應收款中關聯方往來款佔比較高,存在較大資金佔用,資產流動性一般。
對於福晟的未來,大公國際的態度非常悲觀:進入2019年後,福晟地產業務已無新增拿地項目,未來業務規模可能不具備可持續性。
這幾年,房地產調控不放鬆、房住不炒的定調不變,留給房企騰挪的空間越來越窄,特別是今年「三條紅線」政策的出臺,明顯加大了高負債房企的資金壓力,債務爆雷成了常態,閩系房企又是高發區。
事實上,福晟集團和同為閩系房企的泰禾如出一轍,也是從快速擴張到爆雷,背後依然離不開這個路徑:「激進擴張→負債高企→爆雷」。接二連三的閩系房企出事,或許能給房地產企業一些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