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 探索路上 毫釐之間 他們如何書寫大國篇章?

2021-02-20 央視新聞

在人類的探索之路上,工匠是邁步的前驅,是操作的手指,是奠基的厚土,是鋪路的石子;也是靈光接引的燈火,劈山開隧的斧鑿,跨越河川的橋梁。他們奉獻於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中的勞動成果,就是最好的史冊記載。

10月2日至今,央視新聞推出《大國工匠》系列,記述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傳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國夢。今天是本系列的最後一期,讓我們一起走近三位用雙手的靈巧與細緻成就不凡的大國工匠。

胸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

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

肉眼難辨,手工打造,精美弧線託舉中國飛機翱翔藍天。

工匠擔當,兼濟天下。


新一代「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目前我國設計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我國火箭程碑式的產品,也是我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建設的主力運載工具。

大火箭需要大發動機,而大發動機得製造需要大科學家、大工程師,同樣也需要一線動手的大工匠,高鳳林就是這樣的工匠。他參與焊接發動機的火箭有140多發,佔中國火箭發射的一半之多,是火箭關鍵部位焊接的中國第一人。


對高鳳林來說,「長徵五號」大運力火箭發動機每一個焊接點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而難度最大的就是噴管的焊接。

長徵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有數百根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這些細如髮絲的焊縫加起來,長度達到了1600多米。而最「要勁兒」的是,每個焊點只有0.16毫米寬,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是0.1秒。



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一小點焊接瑕疵都可能導致一場災難。為保證一條細窄而「漫長」的焊縫在技術指標上首尾一致,整個操作過程中高鳳林必須發力精準,心平手穩,保持住焊條與母件的恰當角度,這樣才能讓焊液在焊縫裡均勻分布,不出現氣孔沙眼。


在國際上,火箭發動機頭部穩定裝置連接的最佳方案是採用膠粘技術。但這種技術會產生老化,因此高鳳林選擇了用焊接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


發動機頭部穩定裝置的焊接必須一次成功,高鳳林的技藝和他研製的焊絲決定著焊接的成敗。由於銅合金的熔點較低,高鳳林必須將焊接停留的時間從0.1秒縮短到0.01秒,如果有一點焊漏就會造成穩定裝置的失效。最終,高鳳林還是成功地解決了這一焊接難題。



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但剛出土的時候,兩千多年的歷史積塵已經把它們壓成碎片。如何讓這個碎片化的歷史文化奇蹟完整挺立起來,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馬宇是最早接觸這項工作的成員之一。兵馬俑深埋兩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環境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平衡關係,突然出土,他們的存身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為了避免環境變化對文物造成二次損害,大量修復工作都是在現場進行。


由於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復人員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淨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極為較勁。為了練就這項技藝,馬宇在修復兵馬俑之前,花了兩年時間,在仿製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才把握住毫釐之間的分寸。


在拼接兵馬俑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塊陶片位置出現錯誤,那麼整個拼接過程就必須重來。而拼接難度最大的是那些體積小、圖案較少的陶片。為了一塊陶片,馬宇有時需要琢磨十多天,反覆預演數十次,甚至上百次。

馬宇參與了近 20 年來秦兵馬俑修復工作的各個階段,兵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鎧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馬宇修復的。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馬宇手中獲得了第二次藝術生命,形象講述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


沒有兩塊碎片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尊兵馬俑雕像的拼接問題是相同的。每一塊拼接都是新的挑戰,每一次的塊體比對都是新問題的研判。在貌似重複中不斷應對新問題,修復者們把這份工匠式勞作變成了藝術和學問,他們是國家文化使命的真正有力承擔者。


在我國自主製造大飛機的製造者行列中,鈑金工王偉的經歷頗有些傳奇。上世紀80年代,包括運十在內的一系列民用飛機生產線陸續下馬,大部分產業工人轉崗,王偉也告別了上海飛機製造廠。臨走時,他帶上了一塊廢棄的金屬板。


離開製造廠後,王偉幹過許多工種。最後,開起了貨運計程車。但閒暇的時候,他還是會用木槌不停地敲擊那塊當初從廠裡帶走的金屬板。日復一日,王偉的鈑金手藝也越發精湛。

2006年,自主設計製造大飛機列入政府制定的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規劃中。王偉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聯繫上了自己當年的師傅。每天清晨,王偉幾乎總是第一個來到鈑金車間。這個習慣從他2007年回到廠裡,就雷打不動。

中國自主製造的大飛機C919的零部件,有80%是第一次設計生產的。除了艙體型材更加堅硬外,艙門下部還有一道輕微的弧線變化,這個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變化,要用手工敲打出來,難度可想而知。


而艙門的加工誤差要求在0.25毫米以內,這對機械加工來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僅是在中國,即便是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飛機製造,也都是靠手工來實現。


王偉憑藉過人的技藝,敲擊的艙體與工裝之間的縫隙,讓九絲的量尺都無法通過,證明了他已經將公差縮小到了接近標準公差的三分之一。


2015年11月,中國自主製造的大飛機C919下線,接受批量投產前的系列檢驗。大飛機自主製造的成功是國家製造業水平的系統化高標準體現,是中國製造業全面騰飛的象徵。這個騰飛的實現依託於千百萬中國工匠的堅守、鑽研、勤奮和所達到的技藝境界。

往期精彩回顧:

大國工匠 | 徒手雕琢高能炸藥 百米高空與特高壓線共舞 呼吸間儘是致命危險!

大國工匠 | 看中國工匠如何用神技破解世界難題

大國工匠 | 中國頂級焊工!坦克 LNG船 核電站,他們親手創造「中國驕傲」

大國工匠 | 傳承古法 他們讓驚世國禮出神入化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他們撥開歷史的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大國工匠 | 手上絕活 他們詮釋什麼技能才能被稱作「手藝」

大國工匠 | 他們是怎樣用「中國製造」來「製造中國」?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王興棟

編輯/江永韜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大國工匠與交通學子共話「工匠精神」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有哪些感人故事?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交通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要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應該向他們學習哪些精神?12月1日下午,三位交通運輸行業的「大國工匠」:許振超、孔祥瑞、竺士傑,來到賽事承辦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浙江交院),與交通學子面對面共話工匠精神,並接受學校頒發的勞動教育導師聘書,希望年輕學生們積極主動傳承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作出更多貢獻。
  • 勞模工匠是如何煉成的?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從高技能人才到行業技術革新能手、豫菜名廚……勞模工匠是如何煉成的?他們身上有什麼故事?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
  •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有哪些感人故事?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交通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要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應該向他們學習哪些精神?12月1日下午,三位交通運輸行業的「大國工匠」:許振超、孔祥瑞、竺士傑,來到賽事承辦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浙江交院),與交通學子面對面共話工匠精神,並接受學校頒發的勞動教育導師聘書,希望年輕學生們積極主動傳承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作出更多貢獻。
  • 如何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孩子成為大國工匠
    相信很多人對大國工匠這個詞並不陌生,曾在2015年,央視推出大國工匠系列紀錄片,講述了勞動者的大國工匠精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工匠精神,而這一點我們在德國體會尤深。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很高,雖然國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它的品牌卻非常多,這都歸功於德國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 學習網評:為大國工匠搭建廣闊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高度評價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積極作用,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技能,鍛造更多大國工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大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要為他們清障搭臺。
  • 王元成:水晶玻璃製造的「大國工匠」
    近日,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人選出爐,浦江縣水晶工藝美術大師王元成成為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這次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全國日用玻璃行業共有兩位大師入選「大國工匠」,王元成是其中之一。王元成也是全國水晶玻璃行業第一位「大國工匠」,浙江省唯一一位日用玻璃行業「大國工匠」。走進王元成的工作室,穿著粗布衣服的王元成正在畫水墨畫,牆上掛滿了一幅幅君子蘭、牡丹等畫作。
  • 觀《大國工匠》有感
    觀《大國工匠》有感今天,我看了《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觀後感。《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分八集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自建國以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之間的故事,包括了從炸藥的研製與雕刻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焊接,從文化傳承到頂尖技術,從技術創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種技術,每一個技術中都包含了匠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動,也都是那麼的令人羨慕。
  • 沒有技術工人,何來大國工匠?
    我們常說大國工匠,但是如果連技術工人都沒有了何談「工匠」二字?其實大國工匠涵蓋的領域很廣,從傳統的製造業產業到文化藝術領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比如我們的神州、天宮系列,他們的身後就有無數大國工匠,再比如在故宮修文物的那些工匠人,都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匠心。今天我們主要以製造業領域為例來探討一下大國工匠。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記者:程思)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 大國工匠精神——河南鎮平大師雲集書寫玉雕傳奇
    在這些玉雕大師的血液裡,澎湃著對玉雕工藝「精益求精」的狂熱,他們執著,但又求變創新,他們注重雕刻工藝,更追求藝術品位,他們甚至可以十年磨一「件」。一塊塊普通的玉石,經過大師們的精心創意和精雕細刻,終能蝶變成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雕精品,這無疑就是「大國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
  • 只為培養大國工匠
    入選的學校及專業,可謂是我省職業教育的「第一陣容」,他們在創新課程模式、緊貼地方發展、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職教經驗。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立項建設單位。
  • 輕工「大國工匠」 淄博上榜三人
    記者獲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在全國輕工行業開展的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名單公布,共有60人當選輕工「大國工匠」,淄博孫雲毅、李學峰、何巖三人上榜。輕工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產業,湧現了一大批技藝精湛、業績突出、敬業擔當的工匠人才,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就是為了挖掘「輕工榜樣」,號召廣大輕工職工以「大國工匠」為標杆,以實際行動傳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建設適應輕工業創新發展的高素質勞動大軍。
  • 學習網評:為大國工匠搭建廣闊舞臺-新聞中心-北方網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高度評價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積極作用,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技能,鍛造更多大國工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大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要為他們清障搭臺。
  • 今晚20:10,來看「大國工匠」潘從明榮獲2020年「最美職工」稱號現場
    今晚20:10,來看「大國工匠」潘從明榮獲2020年「最美職工」稱號現場 2020-11-2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華微評:新時代呼喚更多大國工匠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向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發出了「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號召。  我國有1.65億技術工人,他們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 「大國工匠」王進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他已經工作了20年,參與完成超、特高壓帶電作業300餘次,累計減少停電時間700多個小時,創造的經濟價值超過3億元……他就是「大國工匠」王進,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帶電作業班副班長。  王進同志是伴隨我國電網事業發展起來的產業工人傑出代表,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壓帶電作業勇士」。
  • 中國民協來莆調研,大國工匠「鄭春輝現象」引熱議!
    邱運華一行參觀了莆田工藝美術城展示中心(大師館),並先後來到林建軍、黃清鑾、吳劍偉等新文藝群體工作室及「大國工匠」鄭春輝藝術館。當天下午,還在春暉木雕藝術館召開了以「木雕行業發展創作人才隊伍及市場」為主題木雕行業發展交流座談會。
  • 「大國工匠」走進佛山,點讚鍛造工匠氛圍濃!
    14日-16日,他們走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幾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參觀了解這些城市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在佛山,他們走訪了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維尚家具製造有限公司、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製造龍頭企業以及豬肉婆、西樵旺閣漁村等佛山品牌美食企業。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襄陽孫紅梅入選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襄陽孫紅梅入選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7:23 來源:襄陽市總工會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 湖北省48
  • 長江評論|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