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3.1%,網絡直播成為未成年人的一種重要娛樂形式。然而,網絡直播的崛起和發展也一路伴隨爭議,一些中小型平臺更是亂象頻出。「8歲男童2小時打賞主播9.3萬」「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14歲全網最小二胎媽媽成網紅主播」……從2017年開始,類似案例便不時曝光。
日前,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部門針對網絡直播行業及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啟動了專項整治。在此背景下,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測評30款網絡直播App,並於16日發布《網絡直播App未成年人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絕大多數被測App無法有效識別未成年人並徵得家長同意;46.7%的被測App存在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內容且沒有明顯提示,其中尤以軟色情內容最為突出,多個App內有女主播穿著低胸裝束進行表演,並做出挑逗性動作。
被測App普遍無法有效識別未成年人身份
近日,南都個人信息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結合多個安卓應用商店內視頻、語音類直播App的下載排名情況,選取了30款直播App作為測評對象。
測評滿分為100分,主要從隱私政策合規、帳號創建及家長同意、內容建設及審核、特殊技術設計(如青少年模式)、充值打賞設置等五個方面展開,考察被測App是否採取了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用戶的網絡權益。
測評結果顯示,30款App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程度均處於中等或低下水平。無法有效甄別用戶年齡、無法識別出未成年人並徵得其監護人同意,是App的集中失分點。
測評結果。
根據《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個人信息控制者收集年滿14歲的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前,應徵得未成年人或其監護人的明示同意;不滿14周歲的,應徵得其監護人的明示同意。
然而,由於絕大多數App支持手機號或第三方帳號登錄,未成年人可以輕鬆完成帳號創建。一些App要求用戶在註冊時填寫年齡,但當用戶填寫的年齡低於18周歲時,App會自動將年齡調整為18周歲及以上,或是禁止用戶註冊,以規避「平臺上有未成年人用戶」的情況。
還有App設置了「一刀切」式的隱私政策,將責任推給用戶。例如,KK直播在隱私政策中聲明「除非所在地法律允許並且監護人同意,未成年人請不要註冊帳戶或者發送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郵件地址等個人信息給我們。」
超四成被測App存在軟色情等「少兒不宜」內容
今年6月5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多個部門,啟動了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相關通知稱,低俗表演、誘導打賞、網絡賭博等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了網絡生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予以治理。
在中心此次的測評中,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的現象也廣泛存在:46.7%的被測App存在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內容,其中尤以軟色情內容最為突出。
以歡樂直播為例,儘管平臺稱出現「色情低俗、抽菸喝酒、惡意誘導用戶打賞」等行為的主播將被封停帳號,研究員仍然看到多位女主播身穿吊帶或是低領服裝,將胸部大部分袒露在外。還有人面對鏡頭不斷前後搖晃身體,做出挑逗性的暗示動作。
部分網絡直播平臺主播穿著低胸裝束表演。
在小米直播、IS語音、9158美女直播和秀色直播等App內,也均有女主播穿著低胸裝束進行表演,並將鏡頭對準胸部、臀部等部位拍攝特寫。
一些App內還出現直接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信息。在虎牙直播內,有主播發布少女跳舞視頻,並在視頻標題中寫出「14歲短裙白絲小皮鞋初中妹紙」。視頻下有「過兩年就可以採摘了」「現在最好用的了」之類的「擦邊球」式留言。
三成被測App疑似誘導用戶打賞 充值容易退款難
「8歲男童2小時打賞主播9.3萬」「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近年來,未成年人巨額充值打賞的事件頻頻成為輿論熱點。報告顯示,三成被測App疑似誘導用戶打賞,包括放大打賞圖標、彈窗提示用戶贈送禮物等。
以酷狗直播和人人直播為例,在南都研究員嘗試退出酷狗直播時,界面彈出「1元贊主播」圖表,提示稱「只需1元即可為主播送出點讚萌臉禮物!」;當研究員試圖關閉彈窗時,App還會二次提示「確定放棄1元贊主播嗎?主播正在等著你的點讚哦!」。人人直播也在打賞頁面出現「僅需1元即可為本主播送出一個幸運禮物、香吻,更有機會獲得百倍返獎!」 的「限時特惠」彈窗。
如果未成年人進行了充值和打賞,30款App是否允許退款?研究員發現,四成被測App存在退款機制不通暢的問題。它們或是沒有提供退款機制,或是客服長時間未給出明確回復。IS語音客服更是明確表示,用戶刷出去的禮物「無法返還」。
而即便App有退款機制,用戶想成功退款也絕非易事,還要解決舉證資料的問題。
部分App的舉證資料可能很難獲得。例如,一直播不僅需要用戶提供充值ID、充值金額、充值日期、充值消費憑證、監護人與未成年人的關係證明文件,還要用戶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出示協助未成年消費退款證明蓋章文件。YY手遊語音則要求用戶提供視頻監控等證據,以證明充值打賞行為由未成年人進行。
「青少年模式」形式化問題突出 缺乏常態更新
此前,國家網信辦曾指導搜狐視頻、百度視頻等國內53家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在該模式下關閉站內搜索、彈幕評論、內容分享、私信聊天、拍攝發布、充值打賞等功能,僅推薦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
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青少年模式逐漸成為App標配。報告顯示,22款(73.3%)的App有青少年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功能:退出青少年模式須輸入密碼;使用時長限制,最長連續使用40分鐘左右;使用時段限制,多數為22:00到次日6:00或8:00;禁止充值、打賞;無法添加好友或私信聊天。
也就是說,當用戶開啟青少年模式後,基本上只能在直播App內觀看一定時間的視頻。值得一提的是,絕大多數有青少年模式的App會在初始化界面就跳出彈窗,提醒用戶使用該模式。
南都研究員認為,上線青少年模式並主動彈窗的行為,體現了平臺的社會責任感。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App的青少年模式流於形式,內容池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被測App中,樂嗨直播雖然有「打開青少年模式」的彈窗提醒,但用戶如果進一步點擊,就會看到「青少年模式正在建設中」的聲明。與之類似的是陌聲,有彈窗提醒,但用戶選擇「打開」就直接退出App。此外,歡樂直播、龍珠直播、嘿嘿語音等11款App的青少年模式內僅提供了幾個到十幾個視頻,而且基本上一成不變,缺乏常態化的更新。
歡樂直播的青少年模式內容。
針對網絡直播App存在的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問題,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認為,平臺應進一步落實主播實名制,並在日常管理中加強內容審核;結合技術手段,常態化更新「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提高充值打賞門檻,完善未成年人退款機制,並建立專門的未成年人投訴機制。
【延展】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