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亂象不止 專家:應建立精準年齡認證系統

2020-12-22 中國長安網

網絡直播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國家網信辦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巡查國內31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依法約談處置虎牙直播等10家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的網絡直播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並且在註冊登錄時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

未成年網民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已達1.75億。專家認為,應建立精準有效的未成年人身份年齡認證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加強手機直播App不良內容監管,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亂象重重的直播

在記者測試的十幾款手機直播App中,幾乎所有App都無法有效識別未成年人身份。例如,歡樂直播的註冊方式包括「自定義用戶名+輸入驗證碼」以及通過微信、QQ、微博、Apple帳號關聯登錄,未設置輸入年齡或身份證號環節。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選擇權在用戶,平臺並不強制匹配。

正常模式下,許多音頻、視頻主播服裝暴露、言語粗俗,軟色情內容泛濫。例如,歪歪手遊語音僅少數女主播進行唱歌、聊天等直播,多數女主播身穿低胸服裝用跳豔舞等方式吸引網友觀看打賞,還推出「連麥」「表白」「撒嬌」等付費聲優服務。步步高家教機裡有一款名為「小肚皮」的App,不僅有軟色情圖片,還有一些兩性內容的漫畫。

通過放大打賞圖標、彈窗提示用戶贈送禮物誘導用戶打賞,也是常見現象。進入酷狗直播App正常模式的直播間,系統會彈出「只需1元即可為主播送出點讚萌臉禮物」,如關閉彈窗,系統還會第2次彈出「確定放棄1元贊主播嗎」,並放大「繼續贊TA」打賞圖標。

大量手機直播App的用戶協議未明確打賞充值退款的流程、機制和最終解釋權。例如,針對「未成年人借用家長帳號打賞,能否退款」的問題,IS語音App人工客服說法不一,有的明確答覆「退不了」,有的表示「需要添加遊戲客服協商解決,但一般是不退的」。

應儘快界定軟色情網絡信息查處標準

手機直播App這些亂象一直存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薛軍分析指出,一些網絡主播法律意識不強,為了獲得漲粉和打賞,或出於其他商業利益需要,選擇易與受眾產生互動、能滿足受眾低級精神需求的內容直播表演。直播平臺為了藉此獲利,提升自身用戶黏性,對直播內容審核不嚴,甚至存在違規審核操作。

不同於網絡視頻內容的「先審後發」,「網絡直播的即時性,導致內容審核存在一定難度」。薛軍指出,平臺內部目前常用的監管方式包括:事中的技術監控手段、人工巡查手段、網友舉報投訴等。其中,使用技術手段監控,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即使是成百上千人的巡查團隊,面對海量直播內容往往力不從心;對於網友的舉報投訴,查實確屬違法違規直播行為的,平臺以罰款為主,主播違法成本較低。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苑寧寧指出,一些主播披著正常直播的「外衣」,卻打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的「擦邊球」,「整治手機直播App軟色情內容,事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如何徹底禁止、杜絕打擦邊球的軟色情直播行為?薛軍認為,網信部門應強化事後監管,推動建立手機直播App黑名單制度,如發現存在軟色情等違法違規內容,立即限制其用戶登錄,甚至責令其下架整改。同時,網信部門和網絡直播企業應建立互通的監管機制,充分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精準鎖定不良內容,依法予以處罰。

苑寧寧特別提到,儘管現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早已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暴力等網絡信息,但目前尚無明確標準界定軟色情網絡信息是否屬於淫穢色情網絡信息。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網絡直播信息分類管理法規,明確網信執法部門對軟色情網絡信息的查處標準。

網絡打賞屬有償網絡信息服務消費可以退還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75億,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3.1%。國家網信部門自2019年以來,推動要求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在該模式下關閉彈幕評論、拍攝發布、充值打賞等功能,僅推薦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

但記者注意到,歡樂直播App的「青少年模式」下僅有6條文化、生態、歷史圖文內容。IS語音App青少年模式下全都是遊戲視頻。苑寧寧指出,目前,網絡視頻、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內容池建設不足,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優質內容不多。他建議,網絡直播平臺應注重手機直播App的功能限制和專屬內容建設,建立未成年人身份年齡認證系統,制定網絡直播信息分類制度,向未成年網民推送專屬的直播內容。他說,如果手機直播App能精準識別用戶是否未成年,時常發生的「未成年人偷用父母帳號充值打賞問題」也有望迎刃而解。

「網絡打賞不是贈與,而是有償網絡信息服務。」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胡鋼介紹說,打賞行為原是針對過去民間藝人「撂地」表演(一種古典戲法——記者注)的,先演出再收費,觀眾少、費用也少,屬於一種交易習慣。而當下的網絡打賞借用傳統打賞的「外殼」,演變成了打賞、充值、送禮物、買裝備等花樣不斷的誤導、誘導甚至壓迫式推銷,目的是吸引網絡用戶支付高額費用。

胡鋼結合相關法律規定進一步解釋,網絡打賞可理解為「有償網絡信息服務消費」,不屬於網絡用戶對網絡直播平臺及網絡主播的贈與行為。如出現「熊孩子」偷用家長帳號亂打賞、平臺拒絕退款時,家長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等規定,要求平臺退款,甚至可向直播平臺提出「退一賠三,最低五百元」的懲罰性賠償訴求。

胡鋼建議,應探索建立消費維權集體訴訟制度,依法保障手機直播App用戶的正當權益;建議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進一步明確網絡直播平臺企業的懲罰性賠償民事責任。另外,網信部門應推動網絡直播平臺建立強制信息公開制度,向網絡直播用戶明示充值打賞退款流程機制,以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焦敏龍)國家網信辦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全面巡查國內31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依法約談處置虎牙直播等10家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的網絡直播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註冊登錄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網絡直播亂象當糾
    與此同時,網絡直播的一些亂象也暴露在公眾視野裡,淫穢色情、低俗庸俗的內容充斥在直播之中,「打賞」、帶貨混亂無序,有的未成年人涉足直播行業等等,嚴重汙染了直播生態,擾亂了網絡空間的正常秩序。近年來,監管部門對網絡直播行業的整頓和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但一些直播平臺和部分企業、主播依然無視法律規定,任性故我、利慾薰心,成為禍害網絡生態的毒瘤,對此必須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淨化行業生態。  網絡直播在疫情期間的逆勢增長,凸顯出這一新型業態的廣闊發展前景。越是基於此,越要夯實基礎,不能讓亂象破壞了行業長遠發展的根基,消解公眾的信任與期待。
  • 【央廣時評】警惕「直播亂象」擾亂網絡傳播秩序
    受今年疫情影響,全國多地相繼出臺鼓勵直播行業發展,以及加速培養和引進特殊人才與當地電商直播經濟發展計劃相配套的相關政策,以此提振經濟發展動能,精準加力擴大內需和助力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畢竟,網絡視頻直播平臺還處於以引流為導向的初級階段,直播用戶規模龐大,帶貨主播自身道德素質參差不齊,自動識別技術「空白」等「癥結」非常突出。同時,主管部門和網絡直播平臺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視頻內容把關審核、直播用戶實名認證等。這些直接導致直播行業亂象「屢禁不止」,帶貨主播或接連陷入「誠信危機」。
  • 網絡直播PK亂象
    繼「直播連麥」霸屏各個直播平臺後,直播PK的誕生給直播行業扔進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PK時間結束後,獲取PK積分較高的主播贏得本場PK的勝利,勝利方主播可以按照PK的規則懲罰失敗方主播,懲罰一般分為兩種:系統懲罰,約定懲罰。系統懲罰由系統隨機分配懲罰內容;約定懲罰一般為真心話大冒險、表演舞蹈樂器等內容。如果被挑戰方接受挑戰,那麼兩個直播間的主播就開始進行連麥。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何時休?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堪憂近年來,隨著視頻平臺的發展,網絡直播、短視頻備受未成年人青睞,卻亂象頻出。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在「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的直播間,有網友質疑「這麼小直播,違法吧?」2016年,北京市網絡文化協會與多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企業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不為未成年人提供主播註冊通道。2018年,武漢新修訂的《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規定,視頻直播網站聘請未成年人擔任主播或者為未成年人提供主播註冊通道,應徵得其監護人同意。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從長遠來看,隨著直播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直播電商品牌也會重新洗牌,相關監管機構要加強直播行業的法律監管,提高直播帶貨的違法成本,讓直播帶貨真正為民眾帶來福利。四是售後服務問題。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約37%的受訪者在直播購物以及消費中遭遇過售後問題,約14%受訪者在遇到問題後會選擇投訴。
  • 媒體:規範直播平臺亂象,防範遏制「三俗」不良風氣滋生蔓延
    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營造行業健康生態,防範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滋生蔓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其中有哪些亮點?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日前對相關專家進行了採訪。
  • 人民論壇網評 | 整治網絡直播亂象須在「供給」和「需求」兩側同向...
    當下,網絡直播作為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市場營銷形態,充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給生產生活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種種不良直播也被群眾所詬病。在各級各部重拳出擊之下,網絡直播亂象仍然屢禁不絕。據「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9月12日批露,某直播平臺上,有一個叫「彡彡九戶外」的直播間,涉嫌萬人聚賭,日流水驚人。男主播吸引了成千上萬網友瘋狂「打賞」,直播間一天流水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另據網友反映,該直播間男主播還有「直播爆粗口」、「在未成年面前要求女性脫胸罩」等毒害青少年的低俗、惡俗內容,影響非常惡劣。直播亂象的車必須得剎。
  • 明星帶貨亂象成「槽點」 監管重拳出擊規範網絡直播
    數據流量真真假假、售後服務無人買單、虛假宣傳問題高發……  網絡直播爆發式增長,釋放了驚人的消費潛力,但熱鬧背後亂象不止,明星直播帶貨也成了消費維權問題的高發地。  近來,多部門接連發文,重拳出擊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其中,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為主要「槽點」之一。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直播PK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規範。01花樣無底線 只為吸粉掏錢直播PK就是在同一個視頻直播平臺上,一個主播發起對另一個主播的挑戰。兩人根據各自粉絲的打賞產生相應分數,在規定時間內分數高者就算勝者。
  • 廣電總局: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管理
    要積極研究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針對受眾特點和年齡分層,播出推薦追求勞動創造、展示有益才藝和健康生活情趣等價值觀積極的直播節目。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
  • 網絡直播平臺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形同虛設?專家:劃分實名認證強度
    為了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網絡直播App的平臺方常常會要求用戶進行實名認證。網絡直播平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否到位,實名認證制度是否能發揮作用?7月16日,第二期「南都數字經濟治理論壇」在北京召開,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網絡直播App未成年人保護報告》。報告發現,有平臺提供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形同虛設。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絡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指出,未成年人往往會繞開身份證號、手機號等較弱的認證手段。
  • 網絡直播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_旅遊中國_中國網...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 用鐵腕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6月10日澎湃新聞)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但發展的同時,泥沙俱下、問題增多。有的直播用淫穢色情誘導青少年,隱瞞家長進行巨額打賞,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有的直播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拜金主義,散布謠言信息,傳播封建迷信,發表負面言論,助長歪風邪氣;有的從事網絡賭博,通過社交群組和論壇傳播有害連結和二維碼,讓參加者損失慘重……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
    要積極研究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針對受眾特點和年齡分層,播出推薦追求勞動創造、展示有益才藝和健康生活情趣等價值觀積極的直播節目。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
  • 網絡直播亂象頻發,是為博「流量」還是當「網紅」?該如何整治?
    隨著網民日益增加,網絡經濟逐漸成為「香饃饃」,直播行業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二、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能量現在的網絡直播,由於沒有樹立正確導向,大多不是直播傳授什麼新知識,更多的都是直播網路遊戲、美女直播聊天等內容。
  • 廣電總局: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
    要積極研究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針對受眾特點和年齡分層,播出推薦追求勞動創造、展示有益才藝和健康生活情趣等價值觀積極的直播節目。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
  •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
    要積極研究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針對受眾特點和年齡分層,播出推薦追求勞動創造、展示有益才藝和健康生活情趣等價值觀積極的直播節目。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