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警惕「直播亂象」擾亂網絡傳播秩序

2020-12-17 央廣網

  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記者在今年「雙十一」期間調查發現,直播帶貨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

  受今年疫情影響,全國多地相繼出臺鼓勵直播行業發展,以及加速培養和引進特殊人才與當地電商直播經濟發展計劃相配套的相關政策,以此提振經濟發展動能,精準加力擴大內需和助力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比如,廣州、杭州、成都、重慶、濟南等城市就明確提出,要打造「電商直播之都」「直播經濟總部基地」,將電商主播列入人才引進政策,同時出臺一系列相關人才培養扶持政策,引領在線「直播帶貨」等新經濟、新業態駛入發展「快車道」。

  針對國內外市場出現的變化,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下,直播經濟已成為當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直播行業對拉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價值不斷凸顯。為此,要加快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深度挖掘「網紅」經濟發展的建設新路徑,激活消費領域新市場,努力推動電商直播成為內需大循環建設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直播行業是後社交網絡時代中的全新產物。畢竟,網絡視頻直播平臺還處於以引流為導向的初級階段,直播用戶規模龐大,帶貨主播自身道德素質參差不齊,自動識別技術「空白」等「癥結」非常突出。同時,主管部門和網絡直播平臺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視頻內容把關審核、直播用戶實名認證等。這些直接導致直播行業亂象「屢禁不止」,帶貨主播或接連陷入「誠信危機」。據網經社「電訴寶」數據表明,僅2020年上半年,直播電商就因商品貨不對板、產品售假、商品質量差、虛假促銷、退換貨難、退款難等問題被投訴。

  「直播亂象」擾亂網絡傳播秩序,必須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掃黃打非、網信、法院、公安、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密切配合,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的網絡直播行業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淫穢色情、低俗庸俗、謠言虛假信息,嚴肅查處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嚴重違法違規亂象,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健康、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直播空間。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動社會力量,切實提升個人和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力度,陸續向社會公眾公開網絡視頻直播違規舉報平臺,及時接收、分類分批、快速處置群眾舉報、網絡曝光、網民反映問題集中的等各類動態信息,營造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全民出力的「掃黃打非」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其輿論監督作用,形成直播平臺運營企業加強整改建設,提升網絡視頻直播平臺技術,推動直播行業標準化等「倒逼機制」,同時,通過跟蹤調查、直播曝光等手段,有效防範網絡視頻「直播亂象」的滋生蔓延。(作者 張科)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亂象當糾
    與此同時,網絡直播的一些亂象也暴露在公眾視野裡,淫穢色情、低俗庸俗的內容充斥在直播之中,「打賞」、帶貨混亂無序,有的未成年人涉足直播行業等等,嚴重汙染了直播生態,擾亂了網絡空間的正常秩序。  網絡直播不能淪為一個庸俗的利益場,作為一類公共文化平臺,網絡直播應當發揮自身傳播面廣、影響力大的優勢,積極為正能量發聲、為傳播主流價值觀努力,而不是一門心思獲取經濟利益,不惜用觸碰法律底線的行為損害公眾利益、荼毒未成年人。
  • 用鐵腕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組織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直播跳河、拼酒、吃燈泡,為「漲粉」譁眾取寵,極大扭曲了社會價值觀;散布謠言、傳播迷信,大肆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和拜金主義錯誤思潮;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購市場秩序……近日,國家網信辦、
  • 網絡直播亂象調查
    8月17日,西安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官微「西安網警巡查執法」發布消息稱,2020年8月14日,接網民舉報,抖音平臺用戶「西安XX哥」通過其抖音帳號發布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經調查,該淫穢色情信息發布者為柳某某,西安藍田人。
  • 網絡直播亂象頻發,是為博「流量」還是當「網紅」?該如何整治?
    隨著網民日益增加,網絡經濟逐漸成為「香饃饃」,直播行業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二、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能量現在的網絡直播,由於沒有樹立正確導向,大多不是直播傳授什麼新知識,更多的都是直播網路遊戲、美女直播聊天等內容。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
  • 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抖音被罰給直播亂象敲警鐘
    全國「掃黃打非」辦負責人指出,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加強內容監管,是為了促使其在法治軌道上更加健康發展,有利於規範網絡傳播秩序,構建良性競爭的大環境。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
  • 抖音因傳播低俗信息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1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近期,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北京市「掃黃打非」辦指導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對抖音平臺進行約談,對其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行為作出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 【央廣時評】倒賣個人信息怎麼就成了稀鬆平常的事兒?
    【央廣時評】倒賣個人信息怎麼就成了稀鬆平常的事兒? 2018-08-06 11:12:00來源:央廣網   近日與朋友閒坐,電話鈴聲不時響起,朋友們接起電話都是聽了兩句就掛了,問之,紛紛苦笑,「又是騷擾電話!」
  • 「皇冠直播」、「嗨夠直播」等44款網絡直播平臺涉色情低俗內容被...
    此次集中行動不僅要堅決有效遏制行業亂象,也要科學規範行業規則,促進網絡生態持續向好。近幾年來,網絡直播行業雖然得到了有效治理和規範管理,但一些中小型直播平臺依然亂象頻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有的直播平臺利用這一時機,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動作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大肆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和拜金主義錯誤思潮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女主播公開場合博眼球式直播:網絡直播亂象何時才能止住?
    近年來,網絡直播越來越火,在這個人人可以做網紅的時代,網絡直播亂象真的是多如牛毛,許多人為了博眼球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近日,河南25歲女主播因在公共場合色情直播而被刑拘。
  • 八部門集中整治網絡直播行業:探索實施直播分級分類規範
    近日,根據群眾舉報線索並經核查取證,首批依法依規對「皇冠直播」「嗨夠直播」「UP直播」「月愛直播」等44款傳播涉淫穢色情、嚴重低俗庸俗內容的違法違規網絡直播平臺,分別採取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階梯處罰;部署查辦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內容誘導打賞案例,對「么妹直播」「觸手直播」「9158美女視頻」「喵播」「麼麼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臺傳播網絡低俗直播內容作出行政處罰。
  • 直播跳黃浦江、以談戀愛的名義要求刷禮物……面對這些直播亂象...
    最近,朱某因網上「黑粉」攻擊而心生不滿,為了表現自己的勇氣,博取粉絲關注,他選擇到上海地標外灘跳江,並在平臺上同步直播現場情況。雖然直播平臺快速反應採取了封號措施,但仍有1千多名網友為男子的直播視頻點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邊防和港航公安分局對朱某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決定。
  • 網絡直播亂象引關注 被直播如何維護自身權利
    在開放的直播平臺中,觀眾可以評論,可以彈幕,可以給主播送禮物,甚至可以和主播一起做遊戲。然而,普及後的網絡直播出現了泥沙俱下、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的亂象。鬥魚、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際網路文化產品,均被列入查處名單。
  • 從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名制看直播亂象
    (楊樹林)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直播PK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規範。01花樣無底線 只為吸粉掏錢直播PK就是在同一個視頻直播平臺上,一個主播發起對另一個主播的挑戰。兩人根據各自粉絲的打賞產生相應分數,在規定時間內分數高者就算勝者。
  • 網絡直播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_旅遊中國_中國網...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 「劍」指網絡直播亂象 專項整治來了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劍」指網絡直播亂象 專項整治來了!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史競男)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部門5日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 「央廣時評」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警惕不理智言論「誤傷」守法歸國者
    個別歸國人員破壞防控疫情大局,幹擾防疫工作固然要受到輿論的譴責,但倘若將此上升到整個歸國人員群體,讓歸國人員在網絡上成為眾矢之的,則未免不合適。所有歸國人員都故意「投毒」或不配合防疫嗎?顯然不是。一部分不遵守規則的人並不能代表整個歸國人員群體,將少數個體的錯誤行為產生的輿論惡果加諸於整個群體,甚至對其汙名化,則無異於網絡暴力,難免會「誤傷」不少遵守規則的歸國人員。對於那些抗「疫」初期奔走採購物資、捐款捐物的海外華人華僑而言,這樣的行為也傷了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