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論「演員精神」與今日演員的墮落

2020-12-22 雜語碎論

引言

我在寫文章之前,想要試著搜一下「演員精神」,結果出來的全是「演員精神病」之類的詞條,是那種壓力過大的精神狀態。

我尋思著,既然沒有找到,我何不來創造一個?故而寫下這篇文章,名曰《論演員精神與今日演員的墮落》。

這種想法十分大膽。我對演戲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何以有資歷對他們說長道短呢?我突然有些膽怯,一時半會拿捏不準,究竟是寫與不寫?

然而看過了《喜劇之王》後,這些顧慮都散盡了。因為我看見未被定義的「演員精神」,正在遠離我們的時代,我有義務為其「吶喊」一聲,您且看看有無道理。

正文

01

2019年,初一拜年的日子,灰濛濛的天氣卻掩埋不住人心的亢奮,因為57歲的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千呼萬喚的終於出來了,但是緊接著就被送上了斷頭臺,評分僅5.7分,不夠及格線。

不出預料,這部戲裡演員們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終究不能讓大夥滿意。至於原因,用腳趾頭想想便會明白,還不是他們戴著「喜劇之王」的帽子來的?

1999年,37歲的周星馳和年僅19歲的張栢芝主演的《喜劇之王》橫空出世,有多好我就不說了,只說一句,這部電影真是妙極了,看過的都說好。

恰恰是因為太好了,所以麻煩了!

我不禁懷疑,2019年那部電影為什麼要叫「喜劇之王」呢?兩者相比,差的可不止一個周星馳,這不是自尋死路,破壞口碑嗎?

可能這就是商業,不管它。

總之,《喜劇之王》是十分優秀的一部作品,圍繞著那個年代的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兩樣東西作主題:

事業和愛情;

其中還有兩句特別經典的臺詞與之呼應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我養你啊」。

而「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引發了我對於「演員精神」的痛與思。

02

自稱老梁的梁宏達,是一個資深評論家,製作了各種系列,其中在老梁看電影系列中,曾對這部喜劇之王剖析入骨,十分精彩。

扮演尹天仇的周星馳,整天抱著演員的自我修養,學得演技滿身。只可惜帥得不夠明顯,不是大碗沒名氣,站不到聚光燈下,一直在跑龍套。

但因為熱愛,便開了一個演技培訓班,一來維持生計,二來繼續揣摩演技。

後來遇到了想學演技的女主柳飄飄(張栢芝飾),面對她的嘲笑,尹天仇始終把「我是一個演員」掛在嘴邊,和殘酷的事實較著勁。

後來又遇到了29歲的莫文蔚扮演的「娟姐」,這是個大牌明星,總算把尹天仇這個演技派給挖走,但最後又無情拋棄了他。

因為用新人,很容易賠錢的,冒這樣的風險實在不值得。再者,你已經有女朋友了,還是不用你了吧?

所以,老梁說星爺的這部電影是在諷刺一些導演:他們挑演員只看重明星身份,不看重演技。

香港有些導演,看見大牌明星來了,覺得有票房了,便百般阿諛奉承,對普通小演員不聞不問。

一針見血,妙極妙極!

有如此迷惑的導演圈文化,帶來的直接苦果是:很多演藝大師在跑龍套的角色裡埋沒多年,未免可惜。

當然也帶來了一些間接苦果,給演員們自個吃了。

03

如果說,那群混帳導演「只挑明星,不看演技」給演員們帶來的苦果,在幾十年前還不易窺見,那麼在今天,算是大放光彩,人人可觀了

曾幾何時,觀眾們開始了對演員的演技評分、吐槽,還有辱罵,今天尤其厲害!

我一度認為,影迷們攻擊演員明星藝人,是網絡發展起來的必然產物,因為似乎我們的哈姆雷特非常多,那「看法」排起來能繞地球幾百圈

後來才發現是我太單純,有所領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更多的原因可能正如大家所說:

唱歌好好的,為什麼要演戲啊;演戲好好的,為什麼要去綜藝啊;綜藝好好的,為什麼要去唱歌啊?

總結起來一句話,該演戲的不演戲,不該演戲的偏要演戲,雖然難聽點,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人說,你管得了嗎?我偏愛看他、她、它演戲,我不欣賞演技,只是欣賞人,懂不懂?

還有人說,他演的戲真是太好了,真希望他能多上上節目唱唱歌,不喜歡的趕快一邊去,行嗎?

這些話甚有道理。粉絲愛慕偶像,偶像寵愛粉絲,演員和粉絲們一唱一和,熱熱鬧鬧的,你外人偏來插一腳當小三,無論如何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今天我要講出道理來,否則的話「演員精神」就將不復存在,只因一個詞快要被忘卻——專業

04

唐代著名詩人韓愈,其文章《師說》裡有句名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個「術業有專攻」,便是專業的意思,而專業是需要自我修煉的。

周星馳在電影裡一直都在苦口婆心的強調「專業」;雖然自己是在跑龍套,可是仍然是演員,最重要的一點,是專業的演員:

一、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隨身攜帶,電影裡時不時把鏡頭切換到叫《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本書,給人一種很專業的樣子。

二、有一情節,周星馳演死屍,偏偏蟑螂來了,眾人七手八腳的狂揍,周星馳被踹得鼻青臉腫,事後只酷酷的留下一句話,特別專業:

我之所以沒起來呢,是因為導演還沒有喊cut,我既然是條死屍,當然是不能動的!

三、為現實的落魄生活所迫,眼看出名無望,自稱演員的頭銜沒有了價值,便稍稍妥協了,心酸且堅定的說出另一句經典臺詞:

小姐,如果你一定要當我是跑龍套,可不可以把前面那個』死』字去掉?」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專業的感覺,為什麼能夠如此專業呢?

星爺在開篇就給出了答案,兩個詞:努力、奮鬥。

你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很專業的樣子。

十年龍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星爺電影的主旨,是向跑龍套致敬的一部戲,也是現實版的個人成長史。

如今的演員們似乎也很努力,也在奮鬥著,可是很難再達到如此專業的高度和水準。

他們的檔期總是滿滿當當,但大抵對演戲不再像前輩那樣執著了。猶如墮落了一般,陷入了一種病態!

05

既然演員生病了,那就走常規程序——診斷、開藥方。

只是我未敢勞煩各位,自作主張診它一斷,有了些眉目。

墮落病態分析:

一、演戲是一種選擇

演戲不演戲當然是一種選擇,但是對於職業演員來說,就不同了。

職業演員如果不去演戲,正如一個公司的員工不去上班,是失職的。放眼望去,演員失職的還真不少。

既然失職的多,老規矩來,對之尋根問底探個究竟,這才明白是時代變了!

以前的老戲骨生活窘迫,選擇了演戲的道路,立志且必須演好戲,要不然就要喝西北風,雖然目的是賺錢,可是對演戲刻苦和敬業,這種演員精神,讓我們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現在的演員混個名頭,把演戲當作一種愛好,可能不會再竭盡全力去演戲了,拍戲很辛苦的,畢竟享受生活還是很重要的,花樣綜藝確實也挺香的,用老戲骨的話講——不知道這群演員在幹什麼。

也有一些實力不俗的演員,仍可以變得更好,但是因為前面有座山很難翻越過去,想想怎麼努力都會是徒勞,做不到頂級,故而放棄改行了,實屬太可惜!

就說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這部戲,尹天仇懷揣著演戲的夢想,但是生活窘迫,十分的被動,但是韌性十足,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最終創造出奇蹟;

反過來講,主動選擇演戲,如果沒有遠大理想,那股韌勁將減去一半,頗有安逸享樂的嫌疑,口碑好則繼續演,口碑差乾脆不演了吧,老子還有別的出路,幹嘛非在演戲的樹上吊死?

二、演戲是被選擇

被選擇演戲,即是被邀請演戲,這可是一份莫大的榮譽。

既然能夠被邀請,不敢說其演技非凡,至少是個有流量的主,自然為這部戲添彩頭,就有了票房保障,至於口碑嘛……通常被詬病,演技被吐槽辣眼睛。

這本是20年前周星馳諷刺過的導演圈現象,今天仍然能苟延殘存,似乎還將繼續活下去,我還得將這種可恥的行為再重複一遍:導演只看重明星,不看重演技!

沒有演技的明星,猶如生病的醫生,雖說可以強行上崗,總讓人感覺不大靠譜。當然了,生病的醫生要上崗是因為有病人需要,沒有演技的明星能上崗便是有粉絲需求。

近來的明星好像很願意接受演戲的挑戰,半路上車,興奮至極,以至於被罵無演技,我其實很是心疼,這都是導演和粉絲共同犯下的罪,都脫不了干係。

雖說有幫兇,但其實明星們自己才是主謀,他們把拍戲當作豐富生活的閱歷。畢竟現在的明星,尤其是新生代的90、00後對生活很是講究——勇敢嘗試不同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讓別人去說吧!

每次想到這裡,我很不忍心批評,喜歡拍電影還有錯嗎?喜歡豐富的生活有錯嗎?這可是我們的自由啊,為什麼會有錯呢?

我真的想說沒有錯,錯的是演員的定義,但是我沒辦法,我有我的苦衷,都寫在下面!

三、演戲事業與演員精神

我知道,不管演員是選擇還是被選擇,說錯都是很傷人的,很沒有人情味的,也不能將你們說服的。那麼我只好把終極寶典「演戲事業」與「演員精神」拿出來和大家探討。

所謂事業有成功與失敗之分,都是表面的東西,誰成功了,誰失敗了,大家可以一眼看穿。如果以演戲事業來衡量演員,娛樂圈儘是成功的典範,數不勝數。

但是精神畢竟是寶貴且稀有的。這幾年「精神」一詞,尤其流行。大家最熟知的女排精神,奧運精神,工匠精神等,廣為人傳;

譬如,女排精神是無關乎勝敗的一種精神力量,是對刻苦訓練的意志的宣揚,對職業敬業的讚美,對不服輸不怕輸的頑強拼搏的歌頌。取得比賽的勝利我們喜極而泣;輸了比賽不氣餒,我們又流下心酸的眼淚,因為信念支持著我們和她們下一場一定會贏。

所以,我用「演員精神」也是這個道理,無關乎跑龍套的小演員和馳騁沙場幾十年的老戲骨,是對演員職業的一種精神鼓勵。它代表著對演戲鍥而不捨的追求,代表著「演員所有的努力都會被肯定」。「演員精神」體現著用生命創造價值,將時間奉獻給熱愛與理想。

這份精神同其他精神一樣,將跨越時間的長河永久流傳,給人不斷的啟發與鼓舞:演戲吧,你可以的,熱愛吧,你會無悔的,奉獻吧,你是專業的!

可惜的是,在當今社會,能夠為演藝事業獻身的已是不多,用老戲骨的話講:不知道他們都在幹什麼!所以我想把「演員精神」這個詞條喊出來,讓演員們不再「墮落」,但是他們能不能看到就不清楚了。

我也希望從今天起,不要再說某人是個好演員,這樣會給新演員太多壓力,以至於出現我開頭所說的演員精神病,導致「墮落」頹廢;而是要側重「精神」,要經常說某人對於演戲真是執著,他對演藝的追求令人讚嘆,這樣才有更多的人因為熱愛前赴後繼的奔向演藝圈。

總之一句話,只有苦練演技才能更好傳承演員精神!

結語

早在六年前,馬雲與周星馳有一場巔峰對話,其實就是互相吹牛,商業互捧。但是由於他倆都德高望重,我們觀眾自會買吹牛的單。

只見馬總吐字清晰,語速平穩地說,人的一生啊,是一定要讀金庸小說,要看周星馳電影的,看不看其他的都無所謂了。

而我以為,周星馳的電影固然都很不錯,但喜劇之王應該位列星爺電影排行榜的榜首。

它不僅諷刺了導演與演員,同時也驅策著導演與演員。在當今時代的背景下,它是一劑苦口的良藥,能為肯吃苦的擁有「演員精神」的演員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和精神動力,從而將「演員精神」化成時代的標記,讓「演員精神」如青松千古秀,如大海萬年流。

相關焦點

  • 《新喜劇之王》,如夢追逐演員夢,夢圓了嗎
    簡介周星馳2019春節檔新作,回歸小人物喜劇,重新聚焦在平凡生活中不甘平凡的人。該電影講述了當了十幾年的龍套的小鎮大齡女青年如夢努力追逐演員夢想的故事,人生不過兩個字「如夢」,人如其名。The new king of comedy上映時間《新喜劇之王》是由周星馳執導的喜劇電影,由王寶強、鄂靖文、張全蛋等領銜主演
  • 《沐浴之王》彭昱暢與奶奶賀歲喜劇 沐浴之王劇情簡介及演員陣容
    《沐浴之王》彭昱暢與奶奶賀歲喜劇這是一部講述搓澡那些事的喜劇電影,本是貴公子的肖翔(彭昱暢飾)一朝淪為澡堂老闆周東海(喬杉飾)口中的搓澡工,面對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和想要成為"沐浴之王"的人生理想,他將何去何從?
  • 喜劇演員可能是上不開心的群組
    醫生不治療自己,醫生是偉大的,但很少有醫生能看到自己的醫生,在演藝圈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喜劇演員,他們平時快樂嗎?演員(當然,演員實際上是在執行演員,而不是撈金惡魔),他們經常需要把自己帶入腳本的場景中,他們更能在核心中感受到,不是說他們做了多少,而是因為演員想演好一個角色,他們必須把自己置身於那種場景中,即使是很長時間也走不出戲,喜劇演員I最喜歡就是周星馳。
  • 同為喜劇演員出身,他們卻在《我就是演員》大相逕庭
    同為喜劇演員出身,他們卻在《我就是演員》大相逕庭!許君聰,喜劇演員,參加了很多喜劇類綜藝節目,成名於江蘇衛視《一起笑吧》和東方衛視《生活大爆笑》,因為節目中經常NG,被賈玲笑稱「笑場王「。潘斌龍,喜劇演員,成名於《愛笑會議室》和《歡樂喜劇人》,參演部分電影,外形酷似黃渤,被郝蕾笑稱「對不起我出戲了,你長得太像黃渤了」。王自健,喜劇演員,相聲演員,成名於《今晚80後脫口秀》,因被家暴和抑鬱症淡出娛樂圈,憑電視劇《安家》重回觀眾視線。
  • 中國十大喜劇演員
    2012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5天票房突破3億,刷新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上映一個月票房達到12億,最終票2018年11月17日,憑藉《我不是藥神》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19年4月28日,憑藉《我不是藥神》獲得第2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房12.69億。2015年,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港囧》票房突破16億。
  • 16年,她從喜劇演員「墮落」成為最強反派
    做喜劇是一條十分難走的路,做成功的喜劇則更是難於上青天。尚且,凡是在這個行業裡的人都不會否認,在當下的環境中,做一名喜劇人是前所未有的難。
  • 喜劇變了,脫口秀演員就沒變嗎
    第二季中沒有登臺演出過的池子 王建國心領神會地鼓掌,張博洋不忘補刀「這不是當年的脫口秀了 」……幾位候場演員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幸災樂禍的大笑
  • 香港喜劇演員代表人物是周星馳?這幾個老牌喜劇演員有點不服氣
    提到香港喜劇演員,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脫口而出「周星馳」,但是除開「星爺」以外,香港娛樂圈就真的沒有更好的喜劇演員了嗎?我認為是有的,至少下面這幾位,是我心中香港最經典的幾位喜劇演員!1,黃百鳴。在周星馳大紅大紫之前,香港喜劇電影的扛旗人,其實就是他。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能記住他在電影《最佳拍檔》裡的精彩表現,而近些年他唯一一次出現也是在洪金寶的電影《我的特工爺爺》中出現。只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認出這個可樂果來。
  • 《沐浴之王》講什麼好看嗎 《沐浴之王》劇情演員表
    喜劇電影《沐浴之王》定檔12月11日上線,帶你在歡笑中體驗北方人搓澡的快樂,看了預告片之後就已經笑的停不下來了,那麼電影《沐浴之王》講的是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帶來:《沐浴之王》劇情演員表介紹。
  • 《新喜劇之王》為什麼會撲街
    星爺,即周星馳,著名的香港喜劇演員。雖然是香港喜劇演員,但是大陸卻沒有幾個不認識他的。他是那個時代的偶像,是所有人心中的「大腕」。是一個時代的人的記憶。從我小的時候就看了很多星爺拍的電影,無釐頭的搞笑風格,讓人印象深刻。《大話西遊》《功夫》《喜劇之王》都是當時的經典。時至今日還記得電影的內容與裡面的經典語句。
  • 李誠儒說了大實話,很多喜劇演員很尷尬
    網絡討論,容易出現一種怪現象,本來應該是就事論事的,結果,走來走去,成了不就事論事,而是論說話的人了。論事兒,顯然需要更為專業的文藝理論功底,聊人,則只需要八卦精神和追星立場即可。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李誠儒老師有這樣的發言,建議許君聰要提高藝術鑑賞能力,不要總盯在牆角檣裙子,再往高看一看,不要盯著那些八十年代以後開始流行起來的無釐頭表演,就認為是高的。
  • 央視又請來一對德雲社演員,將在《喜劇之夜》表演,服裝讓人意外
    雖然多數地方倡導大家原地過年,不過原地過年對於精神食糧則更加需求。春節期間有什麼樣的節目能讓億萬觀眾宅在家中過一個祥和安定的春節呢?自然少不了喜劇節目。一直以來CCTV3文藝頻道的存在感都不高,雖然節目很火,這個頻道卻好像總是不溫不火。然而,今年以來文藝頻道卻總是大招頻出,朝喜劇方面發力。
  •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越鬧騰的喜劇演員,在臺下往往越沉默寡言
    現在很多人看劇都願意去看喜劇,因為喜劇以能夠逗樂觀眾為主要賣點,而人們也都說,生活中已經這麼苦了,看電視劇一定要看喜劇讓自己緩解緩解。表演喜劇的喜劇演員,我們也感覺他們在現實中,也是那麼的歡樂和有意思,但是在現實中其實可能和我們想像的正相反。
  • 張栢芝為《新喜劇之王》配音:沒有星爺就沒有我
    信息時報記者 蕭嘉寧 攝《新喜劇之王》將於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這部電影和1999年星爺的名作《喜劇之王》在故事上究竟有多少聯繫?星爺絕對不會事先劇透。不過,他今日(1月20日)帶著劇組成員到廣州長隆宣傳該片時,用了「非常之好睇」來形容自己這部導演新作。
  • 賈玲率年輕喜劇演員回歸 《喜劇班的春天》成喜劇練兵場
    喜劇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但任何藝術表現目的不是低俗取悅觀眾,而是要為觀眾服務,讓觀眾發現「搞笑」背後的智慧,以及現實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人生哲理。《喜劇班的春天》以年輕喜劇演員的表演為主,展青春風採,亮爆笑絕技。節目不像其他競技類的喜劇綜藝,搞得壓力山大。
  • 歡樂喜劇人:演員晉級爭議大,3組僥倖3組冤,難怪場序頻遭質疑
    2月4號,最新一期《歡樂喜劇人》播出後,觀眾終於在這個舞臺上看到了真正的好作品。默劇演員葉逢春以472票的超高票數,實力晉級。葉逢春的表現說明,好的喜劇作品,沒有國界和地域之分,而有實力的人才,不會永久被埋沒,終究有發光的一天。
  • 沈騰上《脫口秀大會》,你會明白一般演員跟喜劇演員有什麼不同
    雖然王勉的確很出色,但不是我心中的冠軍之選。我心裡的冠軍是楊蒙恩或者李雪琴。更讓我意外的是李雪琴竟然進不了前三,別人是輸在實力,李雪琴是輸在沒說王建國。最後一期的總決賽領笑員增加了徐崢和沈騰,讓這期節目增加了不少看點。我一直認為喜劇演員跟一般的演員一樣,要麼靠顏值要麼靠演技。
  • 從喜劇到「悲劇」的美國演員金凱瑞
    凱瑞,金凱瑞作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出色的喜劇演員,他用他最獨特的戲劇表演風格和出眾的喜劇表演天賦帶給九十年代人最美好的回憶和最歡樂的記憶,看著他的動作和表情就算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要你看到他的表情,你就會大吃一驚:「哦原來就是他,對就是他!」金凱瑞出生於加拿大,後來家裡搬進了美國,金凱瑞也變成了美國國籍。
  • 喜劇演員的辛酸 英國「憨豆先生」壓力太大想退休
    事實上,已故喜劇泰鬥羅賓·威廉士(Robin Williams)在2014年輕生後被證實生前罹患抑鬱症,一度掀起了全球「關心喜劇演員」的風潮;儘管其妻後來表示,導致羅賓·威廉士輕生的直接關鍵是失智症,抑鬱症只是他擁有的其他多種症狀之一。憨豆先生一角起於1990年的英國同名喜劇,撥出時間達五年和兩部電影與一部動畫劇集。
  • 脫口秀: 從「10個演員」到「國民級」喜劇
    這種喜劇形式起源於英格蘭,火爆於美國,通常是一個演員拿著一個麥克風,站在舞臺上以講段子的形式進行表演。只是在中國,「單口喜劇」被「脫口秀」這一更寬泛的、更貼近綜藝形式的名字取代,成了一個「將錯就錯」的叫法。   過去兩三年,脫口秀正在成為年輕人新的娛樂出口,周末看一場脫口秀演出也漸漸成為「最In」的生活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