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記者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採訪調查發現,憑藉著撒拉族與土庫曼斯坦同宗同源的人文優勢,循化縣以「文化」為紐帶,敢闖敢拼,促進多領域全面合作,促進輕工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了向一條融入「一帶一路」的「循化路徑」。
循化的實踐經驗啟示我們,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必須把自身的資源優勢、集聚優勢、後發優勢研究透、分析清,找準融入國家戰略的對接點,才能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行業實現合縱連橫。
文化為媒、旅遊立縣、輕工跟進,全力推動產業和產品「走出去」
「民族文化是我們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優勢。」循化縣縣長韓興斌說。
在循化生活的撒拉族先民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薩魯爾部落的後裔。所以,撒拉族與土庫曼族有著共同的民族信仰、共同的文化和生活習俗。
據介紹,大約在14世紀初,撒拉族的先民從現在土庫曼斯坦共和國的馬雷州薩爾赫斯地區攜帶手抄本《古蘭經》,取道中亞撒馬爾罕,長途跋涉到循化,因水土相符定居於此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駱駝泉的傳說便是來源於此。目前,全國撒拉族人口有10萬人,其中,80%以上聚居在循化。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構想之後,我省藉助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民族用品展覽會等平臺積極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涵,提升合作水平。
2014年8月,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絲塔莫瓦·齊納爾女士訪問青海,並來到循化考察,正式將兩地的交流合作關係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當韓佔祥老人在自己家中向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講述撒拉族東遷的故事時,心與心的距離就這樣拉近了;當土庫曼斯坦留學生古琦來到循化,看到撒拉族同胞準備的豐盛飯菜時動情地說:「這裡給我一種熟悉而親切的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近幾年,互派留學生、舉辦足球友誼聯賽、經貿代表團互訪等一系列活動在循化隨之展開。
今年年初,循化拍攝了首部大型MV作品《撒拉情》。隨後,圍繞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撒拉族服飾舉辦研討會,同時,出版發行撒拉族民間歌曲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品牌。此外,還要投資拍攝一部反映撒拉族東遷,在駱駝泉旁建起美好家園的大型舞劇《追尋陽光的撒拉爾》。
「我們計劃邀請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專家指導,以撒拉族獨特的人文歷史和民族文化為背景,展現循化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挖掘撒拉族口弦、說唱等傳統文化技藝,豐富循化的旅遊文化資源。」循化文化旅遊局局長沈英才說。此外,還將開工建設駱駝泉旅遊產業園、撒拉爾故裡——民俗文化產業園等一批旅遊景區項目。
循化在自然、人文、民族民俗等方面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1998年,循化縣就成立了海東第一家旅遊公司——青海孟達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從這個意義上說,循化的旅遊業起步很早。但這些年,門源回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地旅遊業快速發展,而循化的旅遊業發展卻沒有長足的進步。如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機遇,加之國道G310線大力加山至循化、循化至隆務峽高速公路(簡稱大循隆高速公路)今年即將建成,鄉村遊日益火爆,各種有利因素再匯集。去年,循化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86萬人次,增長12%;旅遊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增長20%。
由中國人民大學「一帶一路」建設進展課題組編寫的「『一帶一路』建設三周年進展」報告表明,截至2016年6月30日,「一帶一路」建設極大便利了不同國家的民間交往。據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吸引沿線國家8500萬人次遊客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
隨著人文交流的密切往來,關於土庫曼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口口相傳,很多敢闖敢拼的循化人選擇「走出去」看看,韓進錄就是其中一個。
2016年7月,原本在循化從事設施農業的韓進錄經過幾番考察後,看準正在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烏茲別克斯坦對建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就在當地投資建了一個年產1000萬塊磚的磚瓦廠,短短三個月就實現了百萬元收入。
「烏茲別克語中有20%的語言和撒拉語很像,在那裡生活幾個月,語言關就能過。」韓進錄興奮地說,在那邊發展農業其實很好,這幾天我就準備返回烏茲別克斯坦,準備在撒馬爾罕市辦餐飲、種果樹。
今年春節回家探親不到兩個月時間,韓進錄走到哪裡,都會有很多親朋好友問他在外面發展的可能和機遇。「現在那邊做貿易的中國人很多,但是做產業的人不多,那邊就如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時那個階段,發展機會還是很多的。」韓進錄的描述吸引著很多人想要出去看看商機。
如果說,韓進錄的「走出去」是一種產業輸出,那麼,循化的不少民族企業則看中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巨大的民族用品市場,選擇產品的「走出去」。
從一家小小的辣椒廠做起,在青海本土家喻戶曉的仙紅辣椒醬搭上「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也將要走出國門,銷往海外。對此,青海仙紅辣椒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韓學林說,為了抓住機遇拓展市場,我們與四川輕工研究所的專家合作開發新產品,現在公司有四十多個品種的產品。去年年底,我們又拿到了馬來西亞清真發展署籤發的「哈拉」認證證書,這為我們下一步產品出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同樣是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民族用品企業,青海伊佳民族服飾用品有限公司是我省最早走出國門的企業之一。如今,在擁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伊斯蘭國家中,每十頂穆斯林白帽有七頂來自伊佳。
民心相通、敢闖敢拼、打造亮點,才能實現自身更好更快發展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並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其中,民心相通如同「一帶一路」這幅畫卷的底色,「一帶一路」延伸之處,便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
青海人口少、底子薄,要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更多是要「融入」,在融入中放大優勢,在融入中打造亮點。中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地位重要,循化發揮自身人文優勢,加強與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的交流,民心相通為後續的經貿合作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聚焦循化這個中國惟一的撒拉族自治縣,因為撒拉族和土庫曼斯坦同根同族的歷史淵源,人緣相親、文源相承、語言相近的人文優勢讓循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先人一步,並形成了多領域全面開花的局面。
循化縣發揮撒拉族與土庫曼斯坦同宗同源、語言相近的優勢,以豐富的人文領域交流合作實現民心相通,並形成了多領域全面開花的局面;人文交流的密切往來和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使得土庫曼斯坦正在興起中國的撒拉族熱,循化適時提出「旅遊立縣」戰略,循化旅遊業的發展從曾經的「起步早」到過往的「滯後」,如今又一次步入快車道;循化是一個輕工大縣,在「一核兩椒」、牛羊肉加工、民族餐飲等方面,特別是清真食品及用品產業上極具比較優勢。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循化以高速公路貫通為旅遊發展新紀元,突出發展特色旅遊文化,通過政府投資帶動企業融資等方式,加快景區建設、景點串聯和文化旅遊業融合發展。加快實施「駱駝泉原生態民俗文化圈」的保護和開發計劃,將其打造成撒拉族與土庫曼族加深人文交流與民族認同的節點景區。推出民俗遊、生態遊、黃河遊、紅色遊等產品,打造全省鄉村旅遊目的地,力爭把循化建設成為新絲綢之路上具有中國特色撒拉族風格的節點城鎮。力爭「十三五」期間,遊客接待人數年均增長15%,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0%。
——循化縣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要學會協作,善用外力,謀求共贏,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就會成為實現跨越發展的「踏板」,把旅遊業作為提升當地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突破口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
當很多人尚不知「一帶一路」建設將帶來什麼改變時,一些敢闖敢拼能吃苦的循化人已經大膽走出國門開始了探尋。這其中,肯定會有失敗,但必定會有成功,這成功來源於大膽實踐,來源於先行先試。
正如青黴素的誕生是因為培育細菌的容器蓋子沒有蓋好一樣,人類的很多發現和進化來源於試錯。因此,在這個經濟轉型,不進則退的時代,我們需要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大膽實幹,有效行動。
穆斯林群眾的白帽雖然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但在幾十年前國內卻鮮少生產。正是因為敢闖敢拼,來自循化的撒拉族企業家韓阿乙草1998年從巴基斯坦留學歸來後,從組織6名紡織女工、幾臺縫紉機和租來的民用房起步,從名不見經傳起步,短短十餘年就成為了行業老大。
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機遇,撒拉族婦女馬再乃拜從擺脫貧困的樸素初衷出發,帶著左鄰右舍的鄉親一起動手製作民族服飾,並出口到馬來西亞,成為第一位循化女企業家和第一位做出口貿易的女企業家。「循化是一個輕工大縣,循化的民族企業以清真、綠色、有機、民族為品牌,蓬勃發展並自成體系。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機遇,循化有文化優勢也有產業特色,關鍵是產業和產品怎麼『走出去』。」循化縣工業和商務局局長喇成錄說,我們將充分發揮循化在「一核兩椒」、牛羊肉加工、民族餐飲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讓循化的民族企業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對此,經濟學博士、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毅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是重要的清真食品及用品消費市場,青海應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清真產業,加快國際清真認證,讓青海在清真產業的發展中佔據一席之地。
——循化縣的實踐告訴我們:敢闖敢拼的循化人大膽「走出去」,書寫下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故事。他們是先行者,是引領者,是帶動者。如同化隆「拉麵經濟」親幫親、友帶友的發展路徑,民間貿易的日漸活躍將會助推更高、更大層面上的深度合作。
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循化的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一批以撒拉族為主的企業家在自身創業致富的過程中,積累了資本,形成了一批民族特色產業,還形成了以「開放包容、厚德誠信、崇尚生活、敢闖敢拼」為核心的循化精神。
去年以來,循化先後4次邀請馬來西亞專家對循化23家企業人員進行培訓。其中,20家企業取得了馬來西亞清真發展署的培訓證書。循化縣振榮薄皮核桃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核桃油產品、青海忠華核桃有限公司生產的核桃露系列產品和青海仙紅辣椒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仙紅」牌辣醬系列產品3家企業取得了馬來西亞清真發展署籤發的「哈拉」認證證書,這不僅填補了青海沒有國際清真食品認證的空白,也為更多的產品走出國門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目前,循化具有外經貿進出口資質的企業有27家。與此同時,位於循化的民族用品產業園正在升級為我省海東工業園的「園中園」,這裡將成為我省穆斯林服飾及用品外貿轉型升級的示範基地。
——循化縣的實踐告訴我們:市場的巨大潛在需求、民間的貿易活躍和一批大膽的先行者是古絲綢之路延續千年的重要原因。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思路,更務實的舉措大膽「趟路」,把青海的發展放在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布局中去謀劃,就能產生實現自身更好更快發展的強大動能。
內引外聯、東西合作、南北溝通,努力在一些領域、一些行業實現合縱連橫
古絲綢之路的興旺衰敗史已經告訴我們,市場的潛在巨大需求、民間的貿易活躍和一批大膽的先行者是古絲綢之路延續千年的重要原因。古有張騫開拓絲路,而後是交通便利帶來的商業往來迅速增長。如今,政府的引導和倡議釋放出巨大的利好,民間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是這一國家戰略得以實施的基礎。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思路,更務實的舉措大膽「趟路」,需要抓住機遇,主動融入,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實現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宏偉目標。
緣起於「一帶一路」建設,有人說:「世界向東,中國向西」。意思是未來幾十年,中國西部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區位變化,古代社會的「邊緣」,現代國家的「邊疆」正在轉變為開放發展的前沿和內外聯通的中心,成為鐵路、公路、航空等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主戰場。
發展不足是青海最大的省情,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是青海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的具體實踐,有利於青海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省商務廳廳長尚玉龍說,緊貼省情實際,在「一帶一路」戰略和我省「四個轉變」發展新思路引領下,我們將大力推進內引外聯、東西合作、南北溝通,主動把握長江經濟帶、蘭西城市群建設等發展目標和路徑,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資源利用最優化、整體功能最大化,助推重大生產力結構布局,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
循化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西部地區於一身,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西部大開發、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六盤山集中連片發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蘭西城市群建設等政策的深入實施,為循化縣加快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提供了重大利好。
秉持「高新輕優特」的綠色發展理念,循化將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以民族用品、旅遊紀念品、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中小微企業集群。同時,借力青洽會、清食展等平臺,努力提升民間投資的熱情,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長遠發展的後勁。
韓興斌說,循化將大膽探索,積極向大戰略、大政策、大方向靠攏,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問題,解決發展當中的瓶頸制約, 「跳出循化看循化、著眼未來看循化」,把循化的發展融入到海東市、青海省乃至全國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揮好依靠國家支持和自身創新發展兩個積極因素,找準循化在國家和省市戰略中的現實定位、政策優勢,找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著力點,努力實現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轉變,在一些領域、一些行業實現合縱連橫。(花木嵯 孫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