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受邀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關注生物多樣性為瀕危野生物種發聲

2021-01-12 大眾網

  近日,吳尊作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明星志願者,被邀請加入守護瀕危野生物種穿山甲行動,為喚起人們對保護穿山甲、拒絕使用穿山甲及其製品的公益環保意識發聲。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穿山甲專家組2019年8月發布的數據:2016年以來,全球有超過50萬隻穿山甲被盜獵與非法販運,目前,中華穿山甲已極度瀕危。為拯救穿山甲,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明星志願者吳尊,從人與動物有愛共存的原則出發,呼籲大眾重視穿山甲公益保護理念,改變對待瀕危動物的方式。

  多年來,吳尊秉持關愛社會的理念,多次參與公益行動,每年前往獻血站獻血,並且鼓勵孩子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在母親的引導下,讓吳尊自小就對慈善活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在採訪中他曾坦言:「媽媽在我很小十歲的時候,就開始不斷的參與慈善活動,常常用我的名字捐錢給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從小深受媽媽的影響,並且這是我一直以來想做點事情,如果有機會想把慈善活動做的更大更廣,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遵守母親「助人以快樂之本」的教誨,吳尊將這份愛同樣傳輸給孩子們,一雙兒女在愛的薰陶下,從小心懷感恩,吳尊身體力行帶領孩子們健康成長;在微風計劃守望行動中,吳尊引導女兒NeiNei 為公益畫畫,幫助更多小朋友守護藝術夢想,畫作中充滿正能量的感動。

  2020年9月,他以捐贈衣物幫助身患疾病人士的方式紀念母親,整理捐贈500件舊衣做慈善,用行動表達對母親教誨的尊敬。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以兒女的名義低調捐款,傳承「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優良家風;同時他也是輕鬆籌的「公益老友」,作為輕鬆籌「病房圖書館」項目公益宣傳人,為病患提供閱讀的機會;作為抗癌大使,為汶萊當地醫院傳播抗癌防癌知識。

  一向致力於公益的吳尊步履不停,以社會責任心贏得了良好口碑!

相關焦點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
    我們今年選擇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召開之前發布,是要強調當前野生動物急劇減少令人震驚,其預示著一場更大規模的生態危機。我們發布報告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並提供了更多的證據。當前的氣候和自然危機凸顯了採取緊急行動來平衡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必要性。2020年是重新平衡人類與自然關係的重要時機。
  • WWF發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開發和...
    (來源:WWF)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會(ZSL)發布的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年版(Living Planet Report 2020),1970年至2016年間,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8%。兩年前,這一數字為60%。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發布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其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數(LPI)是報告的重要內容。LPI由倫敦動物學學會(ZSL)提出,目前追蹤近21000個種群的物種豐度,包括全球範圍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的數據,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 2020年6.5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將6月5日設立為世界環境日。自1974年以來,世界環境日已成為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民眾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的公共平臺。
  • 世界地球日50周年:「為地球祈禱,為自然發聲」
    用網絡推動「地球升起」2020年,世界地球日的協調機構地球日網(Earth Day Network, www.earthday.org)攜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CBCGDF),以及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共同發起以「為地球祈禱 為自然發聲
  • 拯救瀕危野生老虎,時尚先行者 KENZO與WWF 攜手合作
    近期,世界流媒體巨頭 Netflix 出品的紀錄片《養虎為患》(Tiger King)引爆網絡,劇情聚焦圈養老虎的現狀,將曾經的叢林王者最終淪為人類牟利工具的現實赤裸裸的展現在普通人視野之中,激發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現狀的再度關注。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在我們經歷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戰疫之後,我們應該懂得需要更加珍惜和保護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橋西區多所小學開展各項活動,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長青路小學為提高師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意義的認識,長青路小學在本周開展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 周晉峰出席4·22地球日線上活動:公共參與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受邀參加自然保護主題的一個全球線上網絡研討會,並做《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對野生動物貿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思考》專題報告。
  • 《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 「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深度關注​每年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旨在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
  • 生物多樣性科普 | 花叢中的蝴蝶
    >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近年來,我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措施,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各方面廣泛認可。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著力健全法規制度,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紮實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以積極行動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春城之約」,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於2020年11月30日—12月6日舉行,本報記者跟隨採訪團深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澄江化石地博物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探訪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原來,生物如此多嬌。
  • 從愛知到昆明|是什麼左右了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締約方大會中,遺傳資源(各個物種的遺傳情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話題。一般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要看基因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最小維度,衡量著物種內部的多樣性和健康程度,在物種保育的研究和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野生動物保護要關注基石物種,它們連被吃掉都很有意義
    它們曾經是「三無動物」,但是在全面保護的旗幟下,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件事情,會因為它們所受到的關注而擁有更堅實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日全面保護的機會保護是有邊界的,在未來需要推動的是更加全面的可持續管理。需要更合理地把保護和管理結合起來。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既然銀杏樹這麼多,為什麼它還是瀕危物種呢?銀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以前的二疊紀,當時銀杏樹非常普遍,幾乎遍布盤古大陸。
  • 世界環境日 | 關愛自然 ,刻不容緩
    6月5日「關愛自然,刻不容緩」世界環境日—— 聚焦「生物多樣性」 ——關於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將6月5日設立為世界環境日。自1974年以來,世界環境日已成為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民眾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的公共平臺。2020年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 (Time for Nature)。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出臺。該《方案》立足貴陽市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從生態系統、物種多樣、遺傳多樣和景觀多樣四個層次出發,著力加強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正間接導致傳染病不斷爆發
    最近,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題為「生態系統的破壞——保護人類健康和保持生物多樣性」新報告中,突出表明了人類社會中的一些最具破壞性的活動,對人的健康,經濟和社會關係,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在過去二十年中,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甚至對生態系統和人類至關重要,但它們一直是全球流行病的根源。冠狀病毒也是如此情況。
  • 紅河: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截至目前,紅河州建有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36處,總面積30.6萬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日趨完善。這些保護地匯集了紅河最精華的天然森林資源,保存了最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同時也保護著紅河州境內85%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種群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