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All a man's ways seem right to him, but the LORD weighs the heart.
—— 箴言 21:2
查經資料參考
衡量人心或作考慮動機。有人說:「有三種不同的看人方法:牧師看人,看為最好;律師看人,看為最壞;醫師看人,恰如其分」。人情都是薄於責己而厚於責人的,因此常常自圓其說,自以為是,所作所為,自己看為良善清潔;然而上帝看人,合乎中道,忠奸分明,無所遁其形。人的行為,不必說長說短,只有上帝才是最後的審判官,他的動機如何,一判立決。
如果沒有標準來判斷是非的話,人就會把一切事看為合理的,因為我們總會證明自己是對的。在你把任何計劃付諸實行以前,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1)這計劃與神的真理是否吻合?(2)它在生活上能否行得通?(3)我的態度是否討神喜悅?
人常會為自己所做的事找藉口,但神能透過人的藉口看穿人行事的動機。在不易辨明所做的是否正確的時候,我們常需要慎重地抉擇,可以先找出自己的動機,再問「神會不會喜歡我做這件事的動機呢」,最後再作抉擇。神並不喜歡我們為了得報答而行善。
此處的微言大義即人行為的標準應由上帝來定,而非由人自定。當人自定行為的標準時,若非一廂情願,即是自我標榜,他的判斷常會失之偏頗。沒有人完全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相,這是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故。人生唯一正確有效的判斷來自上帝,祂能看透我們真正的自我。
《箴言》
《箴言》是聖經舊約的一卷書,內含智慧之言,哲理耐人深思。該書卷內容豐富,大部分為充滿智慧的古以色列王所羅門在中年時所作,同時也包含少量其他智慧者的教導。箴言書是以天上的智慧,表現在地上信徒的日常生活裡。
箴言是淺而深的句子,能記憶又能思想,它把智慧的語言用比方、用謎語形式表達出來。箴言像一口井,必須努力吸取才能得到;又像一個寶藏,必須挖掘才能找到寶。只有深思覓尋的人,才能真正地得到屬靈的財富。
箴言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希望人敬畏耶和華。人所發的千言萬語,若是不能領人親近耶和華,不能使人領受智慧,認識耶和華,一切的話都是徒然的。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註:部分文字內容來源於網絡,如發現有誤,敬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