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職前教育培育新時代工匠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石油錦州石化分公司加氫裂化車間班長 高穎明
中國電力新聞網見習記者 張溥
作為奮戰在煉油一線近30年的基層職工,中石油錦州石化分公司加氫裂化車間班長高穎明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從操作員到高級技師、裝置技能專家,高穎明在自我提升的過程中也一直關注著基層職工的成長和成才。今年,他帶來了設立職前培訓機構的建議,為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言獻策。
記者:您今年的建議關注什麼問題?為什麼關注這一問題?
高穎明:當前,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地域因素的影響,企業人才流失很大,新入職者因對企業沒信心、對工作不滿意、對個人的發展前景不樂觀等原因頻繁跳槽、離職,對企業正常運行造成很大的影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職前教育缺乏針對性、規範性、系統性。 因此,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成立正規的、專業性強的職前教育機構,對就業人員和準員工在入職前進行全面輔導和教育。
這樣可以使員工在入職前對企業有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對所應掌握的技能也能有初步的理解,從某種程度上減少入職後員工的失落感、迷茫感,也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更大可能地留住了人才,培養了人才,保證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是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記者:從操作員一步步成長為裝置專家,您如何看待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高穎明:無論我們從事哪一項職業,首先都要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多一些精益求精,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樣才能幹一行愛一行。尤其是企業中一些已經成長成才的員工,還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傳給新員工,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把企業的競爭力和產品質量提升起來,我認為這就是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也是工匠存 在的意義所在。
記者:在一線工作中,您多次提出設備改進的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您認為基層職工實現技術創新的難度如何?又有哪些優勢?
高穎明:困難都是相對的,作為一線職工,我們的創新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東西,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創新的機會,在結合實際工作方面我們是有優勢的。在石油石化行業,我們常說「大平穩創造大效益」,在日常生產中我們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技術改造的靈感都記錄下來,然後在合適的時機,比如大檢修時提出並改進,這個優化過程就保證了生產的安全,可能就會創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價值。通過這種接地氣的創新和改造,積少成多也能為企業帶來大收益。
記者:您帶領的「高穎明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3年多來,已經湧現了不少創新成果。您是如何帶領工作室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實現技術創新和攻關的?
高穎明:工作室成立的3年多實現了有成果、出人才、創品牌和育文化。通過優化操作法提高產品產量,可以直接創造效益。這個過程能夠調動起員工積極性,一些技術骨幹就從中湧現出來,以更加精湛的技術投入到實際生產中去,這些從基層培育出的管理人員還能把經驗帶到未來的管理崗位中。目前,眾多勞模創新工作室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大家在創新的氛圍中幹勁十足、比學趕幫,在超越別人的同時超越自己,形成良性循環,企業整體實力螺旋式上升。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形成品牌的過程中,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的鐵人精神也傳承了下來,企業基層更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