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只有認清社會本質的人,才有資格討論競爭

2020-12-17 騰訊網

什麼叫社會?社會本質究竟是什麼?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要回到理論層面,而後才能看清事實上的社會究竟屬於哪一種情況。

社會,是人類根據一定的生產生活方式,相互聯結起來的群體組織。社會的本質是人聚合在一起的系統體現。

更複雜的說法在於社會本質,還可以這樣表述:所謂社會,是以人們的情緒情感、智慧和理性意志為主導的,其基礎是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以及客觀環境,是以特定製度和社會道德為整體行為準則的組織體系。

新聞聯播裡的社會,是一種意念型社會

在新聞聯播裡的社會,是井然有序的,因為每一條新聞的背後都是近期需要向公眾輸出和傳遞的趨勢與信息。

只不過,這種高層趨勢和信息,不再以文件制度等明文硬朗的方式呈現出來,而是以精心編制和梳理的邏輯編排,並配以適當的柔和不刺激的畫面來傳遞的。

客觀的說,這是一種高級的政治傳播藝術,非具備深厚理論基礎和現實解構組合能力者,不能出品。而電視臺收納各方社會人才,主要做的就是這麼個事情,出精品還是很容易的。

釐清這種「社會」背後的邏輯和背景之後,我們再來談談在這種意念型社會中的競爭。

有資格競爭的前提,一是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能量和技能,能夠參與到一等階層的考核與角逐過程了。其他競爭元素,只剩下社會關係、個人處世魅力、家族因素等不佔主要地位,卻也能有所影響的這些東西。

試想一下,一群階層相當、社會關係相當、能量相當的人一起爭奪體制內的一個席位,那種競爭的微妙,非入內者不能體會。而結局,往往跟當事人的技術能力無關,與其他方面因素有關。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社會,是一種動態化極速化社會。

這個社會100%真切,沒有意念渲染與刻意引導或約束。

150%的人們既眷戀其繁華奢靡速度快捷方便,又對它的殘酷冷血毫不留情的優勝劣汰咬牙切齒。

在這種維度的社會中生存,首先就不要奢望溫情抹蜜,閒散淡雅。

正如《三體》的作者在其著作中所言,人類就像在宇宙黑森林中行走的獵人,需要時刻警惕,不能發出一丁點聲響被其他宇宙生物發現,否則一瞬間就有可能進入撕碎獵物或被獵物撕碎的格局。

北上廣深漂浮者們,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帶著鄉音舊情、心懷世界的打拼心態來到這裡,充值這個城市的信心,也消弭人生中最光華燦爛的時日。

他們贏得一套套房子,打出一個個公司,抑或被一套房子死死套牢,被一家家公司傾軋所有光陰,並被灌輸以「能進入996公司加班,是你的福報」這樣的價值觀,卻毫無反抗能力。

在一大波裁員浪潮中,慶幸自己的被滯留。

成都武漢南京廈門福州等二線城市的社會,是具有原生味道的社會

這些城市狀態有些脫線——脫離國際趨勢、政策、經濟主線,同時又無時無刻不在主動靠近主線,卻因為骨子裡對深厚傳統文化的固守,以及無法磨滅的城市發展史,外加地域環境導致的獨特性而最終保持了一份難得的、特立獨行的鮮活。

對於成都人而言,天府之國歷來富庶安寧,生活本就清閒鬆快,絕對不存在什麼快速緊迫感。

這份天生悠閒,是骨子裡的地域文化使然,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必然。然而眼前,這種文化使然與地域必然,已隨著城市向南發展趨勢,漸行漸遠。

無數網際網路大廠、各種產業鏈上的中臺紛紛將機構和研發落戶到成都,總部基地建了一批又一批,軟體園區擴了又擴,物聯網公司、智慧政務以及新型社區在興隆湖修成了一個個新景觀。

燈火通明已不再是物理現象,而是靜態硬實力比拼,這其中比的是體力與創意,拼的是城市年輕人(50歲以下)的自我價值實現。

再悠閒的城市裡還是有熱愛理想喜歡逐夢的人群,畢竟內驅力才是一切行為的源動力,而正是這一動力才是人才入場競爭的門票,也就是競爭的資格。

此種細軟積澱,非有一定積累的圈內者(大學、碩士以上文憑、具備技能的同時具備創意、膽識、資源、資本)不能理解,甚至無法進場。

四線城市的社會本質,基本可歸結為「關係場」。

王漫妮心灰意冷結束在上海的打拼,回到自己的家鄉。這裡有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有熱心的鄰居,有在當地有頭有臉的追求者,追求者甚至給她安排好了一個清閒而高薪的政府文職工作,完全可以養老。

但是王漫妮非常不習慣:喝不慣咖啡,看不慣小城鎮的人情置換、不喜歡同事們的買菜便宜閒聊……

實打實來說,三四線城市真沒什麼不好。

隨著國家水漲船高的大發展趨勢,城鎮化程度已然入序,生活便利且不乏時髦。

但三四線城市社會生活的本質真沒什麼好:社會結構和經濟形態單一;人際關係粗淺的停留在家族勢力滲透;人情世故上,市場化程度略為低端,與國際化潮流和趨勢相去甚遠,僅得皮毛。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本質基礎上,人們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社會關係的競爭。

而這種社會關係,非三代以上累積沉澱不能擁有:你得世代居於此方得一小塊天地,並錙銖必較的小心翼翼的去經營和守護它。

這種傳統社會模型,對於已見識過三線以上城市生活方式和場景的王漫妮這種年輕一代而言,從此故鄉只能是故鄉,基本上無法與它同情、共性、共鳴,甚至連參與本地競爭的興趣都提不起來,進而主動放棄掉低端競爭。

只想在年輕有夢有衝勁的時候,去到更競爭更為激烈的地方,體驗生命更加湍急的激流,試著將自己人生的這條小河小溪蜿蜒向前,直至集結成一條飛流直下的瀑布,匯聚成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

所以,所謂的認清社會本質才有資格談競爭。

實際上是要從自身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環境和角色來考量的,人最怕的不是沒有夢想和衝勁,而是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使了蠻勁,越使勁越費勁。

有資格談競爭的人,必然是懂得所處環境本質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1]How Men Get Penalized for Straying from Masculine Norms. (2020).

[2]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3]Boyes, A. (2013). What is catastrophizing? Cognitive Distortions. Psychology Toda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懂得做好小事的本質,你才有資格談輸贏
    但無論什麼樣的成功,起點都是平凡的小事,能把小事做得出彩的人,才有資格去談自己的目標。可做小事是一回事,能把小事做好又是另一回事。只有懂得做好小事的本質,你才有資格談輸贏。而那些成大事者,往往不問收穫埋頭耕耘,保持心靈的寧靜和單純,只在每一件小事上發力,當所有的力量傾注於此時,量變必然會引起質變,收穫才是朝夕之事。02沒有踏實心態,會引起人生的破窗效應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破窗效應。
  • 具有保研資格的高校名單,不要以為只有985,211才有資格
    現在社會就業競爭壓力很大,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結束後,繼續選擇大學院學習,但是,現在報考大學院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考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有240萬人,2019年達到290萬人,但是,進入研究生院其實有捷徑,但是,全國各大學有二三千所,大很多人都以為只有985,211
  • 《菜根譚》品讀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 認清生活的本質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充滿起伏不定才是常態。馬雲講過:「生活的一半是倒黴,另外一半是如何處理倒黴。不如人意十八九,能與人言兩三事。有問題出現的日子才是正常的日子。問題能解決的日子那就是好日子。"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簡簡單單就能獲得的。在工作中努力未必馬上就能帶來收穫;但不努力,不能持續的努力,一定無法帶來機會和收穫。害怕奮鬥,害怕失敗,把自己限制在舒適圈內,終將一無所事。
  • 社會治理心理學:面向現實的新學科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該文件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而在這之前的大約10年裡,「社會管理」「社會建設」概念也先後出現在官方文件中。無論是社會建設,還是社會管理、社會治理,這些概念都表明「社會」應作為單獨的領域加以管理和建設。這一現實背景決定了我們需要考慮社會治理的心理學本質,開展社會治理心理學的研究。
  • 商業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
    但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釋一下,我認為的商業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你去百度的話,百度會告訴你商業的本質是交易,我覺得交易的背後還能進一步分析,是什麼促成了交易,是需求產生了交易...
  • 《人生十二法則》從心理學角度看待事物本質,探索規則存在的意義
    喬丹·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大五人格研究專家,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並連續5年被提名為加拿大安大略省最佳大學講師之一,被學生們評為「改變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 女人只有足夠強大,才有資格談愛
    結果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看到她的正臉的人居然是段譽,要不是之後發現段譽是她的親哥哥,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一個劇情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形式結尾。 毫無疑問,在現實生活當中,存在很多的木婉清,她們的愛情觀看起來似乎並沒有木婉清的愛情觀那樣的離譜,但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
  • 社會交往的本質是信息交換,我們在工作場所交換什麼?
    不知道你初入職場時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站在遠處的同事假裝沒看見他,低著頭快速走開;討論中有想法,但又怕被拒絕,不敢說話;和同事吃飯時,別人也會這樣有說有笑,他只須埋頭吃飯,一句話也不說;………………面對社交恐懼,有的人選擇逃避,因為他們覺得職場社交是可有可無的。真的是這樣嗎?
  • 心理學:人緣越來越差的人,大都有這三種行為,你有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不願交往的人有兩種心思,第一種他們認為世人都很狡猾,擔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騙。這類人總是不信任別人,感到社會複雜、人心難測,自己不像別人那樣狡猾,怕吃虧。其二,就是他們自己害怕受傷,頭腦很多雜念,所以在與人交往中,他們寧願習慣單身,也不喜歡去交際。。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在認知發展理論中,李曉東教授著重講訴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和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她闡述道: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探索。為兒童提供適合其發展水平的教育。兒童思考方式與成人有別,教育是要針對兒童的認知方式設計教學。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與同伴討論,有助於去自我中心。
  • 心理學:有三個好處,只有單身的人才容易有
    我們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甚至一直單身,這種單身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覺得孤單和枯燥,反而會覺得舒適自在。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通常有三個好處,只有單身的人才容易有。在戀愛關係中,另一半會佔據你大量的時間,同時也會影響著你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當二人爭吵的時候,就會讓很多人難以平靜下來。有一些人一旦進入戀愛關係,他們本身就不具有完整的人格特點,所以他們也很難去應對戀愛中的一些瑣事和難題,就會變得越來越暴躁。
  • 中國應用運動心理學:北京奧運會後的十年
    找到實習基地這一點對於很多學校並不十分困難,但要讓實習基地一如既往地歡迎每年去的實習生並不容易,本質就是實習生是否對基地有貢獻,其實這也是對導師的一個考驗。在當前中國體育體制正在進行重大演變、國人對中國選手在兩年後東京奧運四年後北京冬奧會上表現並不樂觀、國際上運動心理諮詢師資格認證又出現新趨勢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中國運動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認證工作有必要被重新提上日程來考慮。
  • 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中美競爭的本質和結果
    目前的現象就是中美開始全方位的競爭,GDP、經濟、金融、貿易、科技、人才、軍事、外貿、對外關係等等方面。這形形色色的競爭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有人說核心是科技競爭,有人說是人們生活水平的競爭,有人說是國運的競爭,還有人說是老大之爭,文化競爭。
  • 小夥撞臉周杰倫,回應讓人意外!認清自己才是最大的清醒
    評論中有網友就表示,大哥活得很通透。的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想要讓人遠離誘惑,靜下心來從一而終地踏實做件事實在太難了。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曾提出過一個15分鐘定律:「在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
  • 英國大使叫囂:只有西方才有資格成為勝利者
    就在近日,英國駐美大使卡倫·皮爾斯在接受美媒採訪時大放厥詞,公然宣稱在這場抗擊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戰中,只有「開放社會」的西方才有資格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絕不能讓中俄這樣的勢力成為贏家。能夠讓英國大使說出這種帶有嚴重意識形態色彩的奇葩言論,本質上還是現在西方並沒有從冷戰情結中徹底走出來。不僅如此,伴隨著我們最近二十年來的快速崛起,讓早早認定「歷史終結」的西方世界感受到了久未體會的緊迫感。
  • 用上心理學數學課有意蘊
    是以心理學的一般原理常研常新,一直指導著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界有一個被稱為「現象」的現象,那就是張興華現象。年逾古稀的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張興華將其一生奉獻於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學、並將該思想代代相傳,培養了大批小學數學界的名師,其紮實地「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影響了學習共同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那麼,心理學理論如何運用於數學教學呢?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說起心理學巨人,大家都會想到弗洛伊德,熟悉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弗洛伊德為心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潛意識理論和對夢的研究解析至今還深刻影響著心理學界。在現代心理學中,分析心理學不但與精神分析學齊名,而且還被看作是弗洛伊德經典分析學說的超越,更被譽為後現代心理學的先鋒。榮格把心靈看作人格的總體,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意識:是心裡中唯一可以被個體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意識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自我和非我,主體和客體,肯定和否定等等。
  • 很能幹的3星座,卻能認清實力,不會盲目競爭,比較識時務
    很多人是比較喜歡意氣用事,一旦察覺自己周圍存在著競爭對手,就忍不住想要將對方的競爭勢頭壓下去,滿足自己的好勝心。可是,有些競爭是比較盲目的,非要拼個兩敗俱傷才能收手,看著別人落荒而逃的樣子固然很開心,又要面對新增的競爭對手,心有餘而力不足。人啊,還是要學會認清形勢,不要不識時務。
  • 中國應用運動心理學:在生存中演化
    當今改革要動員社會上不同部門的力量來共同辦體育,本質上也是為了降低現有舉國體制辦體育的人力成本與制度成本。想想我們普通人群中有多少人有情緒、焦慮、抑鬱症狀,甚至嚴重的心理行為障礙,而運動員比我們常人壓力更大,還受更多的傷病折磨。
  • 看得見的只是現相,看不見的才是本質
    因果與心理學:看得見的只是現相,看不見的才是本質,只有從現相深入到本質才能客觀地去看問題。或許,還有你更看不到的,如果按照姐姐這種做事「有頭無尾」的性格,那麼在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不知道有多少瑣事的「尾巴」都是由妹姝來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