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分析問題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毛主席還教導我們說:分析問題要抓主要矛盾。
馬克思教導我們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分析目前的中美競爭的本質,就用到偉人們的思想和方法。
目前的現象就是中美開始全方位的競爭,GDP、經濟、金融、貿易、科技、人才、軍事、外貿、對外關係等等方面。
這形形色色的競爭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說核心是科技競爭,有人說是人們生活水平的競爭,有人說是國運的競爭,還有人說是老大之爭,文化競爭。但這些都沒有抓住競爭的本質,那競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還得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動力說起——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中美競爭的本質說到底是兩種不同的生產關係或者叫體制和制度的競爭,誰的生產關係的更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誰的體制和制度就更有優越性,長期發展後誰的生產力更強大,在這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當差距拉足夠大,劣勢乙方最終被迫接受優勝一方的體制和制度,最終劣勢的體制和制度被淘汰。
這時可能就會有人說了,我們這些年發展這麼迅速,從非常落後到馬上就要追平美國了,體制當然具有更大的優越性。作為一個愛國者,我當然願意同意你的說法,但我們還要從事物本身做進一步的理性分析,才能得出更客觀的結果。
對比中美兩國的體制。
我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特點是以公有制為主體或者為根本,多種所有制並存。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制度,特點是以私有制為根本制度,目前已經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發展要經歷五個階段,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又分為三個階段: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又分為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美國正在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而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正是我國目前所處的階段。
那我們的體制到底有何優勢呢?
1、資源調配。我們的制度可以站在最高層面進行全國範圍內的資源調配,以達到對整個社會最好的效果。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觀點不光我們認可,美國也同意。我國近些年的科技突飛猛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裡所講的集中力量指的是國家層面調動全體要素,包括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所有要素,這種做法目前只有在中國行得通,這種做法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美國很難做到。
要致富先修路。在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高速公路和高鐵建成投入使用。而在美國卻很少聽到這方面的消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土地私有,想徵用土地很困難,還不如搞航空業來的簡單,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縣城都有機場,而更高效、環保、節能的高鐵卻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改革是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搞改革雖然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撓,但大部分情況只是協調各個公共部門間的利益關係即可,而不同的公共部門本質上是一家,所以阻力自然要小很多。而美國的情況相反,目前已經階級固化、利益集團固化,想打破僵局幾乎不可能。就拿軍費來說,都知道龐大的軍費對美國經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幾屆總統想縮減軍費開支,但最後都不了了之,軍火集團的勢力太強大了,他們已經主導了國家政策,自身收益,但代價是美國經濟。
就拿美國為例,美國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總統想調動大量資源和生產要素,首先得徵得私人部門的同意,而私人部門是根據私有利益得失判斷進而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如果這項活動對自己不利,那他就會拒絕,哪怕這件事對整個社會非常有利,比如美國總統想大幅縮減軍費,但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在美國向搞改革,觸動了私人利益,比登天還難,在我國相對會容易多了。你會說美國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調配資源的,那研究原子彈、登月、核聚變、晶片等,長期都沒有經濟效益,市場機制就無法能解決。市場能做的事我們和美國一樣交給市場,但市場解決不了的我們就有優勢了。
當然能利用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我國也交給市場去解決(以上主要是市場不靈的領域),這一點我們雖然相比美國還有差距,但我們相關的制度也在快速完善。
2、社會發展目標。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整個社會的福祉,而不是為了少數資本家的利益,當大多數人利益與少數人利益矛盾時,我們保護的是多數人的利益。
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資產階級的利益,而資產階級利益很多時候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目標是相矛盾的,換句話就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資產階級就必須作出讓利,但這在資本主義的美國,在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比登天還難。所以資本主義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最終爆發,從而推動社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舉個例子:在發達的美國,有錢人花天酒地、紙醉金迷,而無家可歸的窮人卻高達55萬人,更氣人的是,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在美國政府的計劃當中。
3、帝國主義行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社會主義國家對外的政策是和平共處、互利共贏。而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政策的核心是爭取利益,哪怕損害其他國家也在所不惜,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美國在全世界多個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直接或間接挑起戰爭,目的要麼是控制該國石油資源,要麼是驅趕資本回國,要麼是打擊地緣政治對手,核心都是在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損害其他國家利益。而這種做法短期內可能對美國有利,但必將遭到全世界的唾棄而不可持續,最終美國因此遭到反噬(美國合理的利益因此受影響),實質上是透支了未來的發展潛力。
而我國幾十年來從未對外主動發動過一場戰爭,與鄰國有糾紛大都是通過協商解決,幾十年的口碑積累下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一帶一路發展迅速,RCEP順利籤訂。
綜上所述,雖然有以上種種的優勢,但我們也不能想當然認為我們就一定贏得這場競爭,我們內部體制還存在不少的缺點和不足,外部環境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至少在短期內我們無法真正超越美國(整體生產力水平超越,整體科技水平超越,社會平均福利超越,而不僅僅是GDP超越)。主要有一下幾點。
1、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體現在很多應該由市場決定的事情,行政管理還沒有推出。市場機制不夠靈活(放的不夠開,當然有大局的考慮),對市場的監管太多,自由度不夠。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還有不足,對私有制的保護力度不足。以上導致市場經濟活力沒有被充分釋放,而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推進難度很大,短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2、高等教育體系落後。教育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我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說是全球領先,中小學生的素質很高,但到了高等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主要體現在高等教育抄襲嚴重,科研項目弄虛作假也經常被爆出,應試教育嚴重,對學生創造力的激發和培養不足。這直接影響到我國創新的速度,而創新又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動力。高等教育改革還沒有被提到應有的高度,進展也不確定。
3、人口問題。我國目前面臨著三大人口問題,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調。這勢必造成長遠發展動力不足,甚至埋下了隱患,處理不好後果會很嚴重。
4、美國國內形勢的進一步發展。美國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所以其內部體制也在逐漸演進——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最大的特點是美聯儲對整個國家金融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幹預越來越多,美國精英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走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樣其內部的體制也在加速轉變,換句話說,我們的對手為了我們也在變得更加強大。
5、西方發達國家聯合圍堵中國。為了贏得這場競爭,美國聯合了一眾小弟,形成聯盟統一對中國展開了技術、人才、貿易、軍事、金融等方面的圍堵。先不說巴黎統籌委員會和瓦森納協定,限制新技術流向中國。婦孺皆知的例子就是華為事件,聯合所有發達國家禁止向華為提供晶片,禁止華為市場準入,聯合絞殺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還有就是最近對中國工科學生赴美留學的限制。一般情況下,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是在相互交流中快速發展的,如果我國被排擠在國際科學體系之外,那對我國的高科技發展十分不利。
還是那句話: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