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和「做到」的本質區別:用結果說話的人,才是職場贏家

2020-12-16 獵頭老王

「領導臨時交代了別的事情,所以這個海報還沒做完。」

「不好意思,那個文件還沒審完,最近實在太忙了,請多理解。」

「你沒把訴求交代清楚,方案不滿意我也沒辦法。」

……

相對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似乎更擅長為糟糕的結果找託詞。在他們心中,「做了」就是盡責,而「沒做到」是因為外界因素,與己無關。

聚沙成塔的正負效應時時都在應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結果,最終會將人推向職場的下坡路。很多人犯這樣的錯誤,卻從不自知。

在別人眼中,諮詢者阿力是一個愛奮鬥的勵志青年。可是他這幾年職場走得並不順利。身邊的朋友都替他抱不平,並勸他時機未到,像他這麼努力的人,將來一定能得到不錯的發展。在這些勸慰中,阿力的壓力偶爾能得到短暫的釋放,他也會因此更加努力,上班時忙於工作,下班時忙於充電學習。

可人生越忙越糟,一些道理似乎在他身上發生了悖論。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一切是如此合理。

阿力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忙,可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學習上,成果卻寥寥無幾。自然沒有領導會願意栽培這樣做事毫無結果的人。

職場上,「做了」和「做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切沒有產出的努力,都是浪費資源。遺憾的是,很多人自以為是地把「做了」當成「做到」,將二者的價值畫上了等號。

有些人的忙碌,只是一場自導自演的自我感動,除了慰藉失敗,毫無意義。

老王認為,職場競技中,事實勝於努力,結果是衡量成敗的標準。它簡單、直接,也公平。

如何建立「結果導向思維」,成為用結果說話的優質職場人?老王有以下4點建議。

1、逆向思維,學會倒著做事

老王的一位高管朋友,多年來一直遵循著逆向思維方式做事。任何事情,他都會從預期的結果進行反推,尋找最簡潔、最高效的路徑。

大到幾百萬的項目,他會根據客戶期望的效果、質量、成本、完成時間等等多個維度倒推設計幾個方案,留下最優方案和備用方案,保證最終目標順利達成。

小到他要幾點參加會議,什麼時候會見客戶。他都會從結果思考,倒推計劃,最後再去執行。

老王認為,建立逆向思維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明了,也會讓人少走彎路。職場人養成「倒著做事」的思維,更易於掌控結果,達成目標。

2、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考慮好對策

達成結果需要合理的路徑,並消除路徑中的障礙。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達成預期結果的必要條件。

除了在發生問題後解決問題,職場人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預判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活動執行小於就遇到了類似的事,他負責的一次活動當天出了不少麻煩,現場音響故障,備品不足等等,好在小於機靈,辦事效率高,都一一化解。活動結束後,小於還是受到了領導的批評。因為,當天的很多錯誤都可以提前預判,並做出充足準備。

老王認為,對工作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判,是職場人不可忽視的能力。它能有效地減少工作中的障礙,增進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穩妥地實現目標,達成預期結果。

3、合理地計劃,有效地開會,高效地執行

計劃、會議是實現結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低質量的計劃和低效率的會議,往往會成為達成結果的最大阻礙。

莊小姐在上一家公司時,每天最大的工作任務就是開會探討方案。上層領導通過會議傳達精神,分配各個小團隊詳細地探討方案,再由各個小團隊向上匯報,領導繼續探討。可是一個項目,往往在過去一兩個月仍是進展緩慢。

半年後,莊小姐毅然離職,她無法接受這種「開會」文化,沒有任何執行和結果的會議,讓她產生了強烈的職業挫敗感。

老王認為,開會、討論、分析只能產出「計劃」和「結論」,一旦失去了執行,並沉浸於沒有盡頭的計劃和會議中,將永遠無法達成結果。合理地計劃,有效地開會,高效地執行,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4、工作失誤,首先想到彌補,而不是辯解

在任何達成結果的過程中,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這正是展現職場人能力的地方。偏偏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將這些困難和不確定性,當成未能完成的理由和藉口。

這樣事例多如牛毛,尤其作為高管和領導,會對此深有體會。他們常常會聽到來自下屬各種各樣的解釋。

「領導,客戶臨時改變了想法,所以沒能按時完成。」

「咱們的活兒太多了,人手不夠,我已經在趕工了,進度慢也沒辦法。」

「客戶太挑刺兒了,估計誰都伺候不好他們。」

許多困境在職場人口中演化成了完不成、做不好的理由。行動者不知不覺地成為了解釋者,而那些解釋者口中的「不可抗力」往往都能找到解決方案。因為很多人還沒「盡人事」,就「聽天命」了,糟糕的結果,便會如影隨形。

老王認為,沒有一個老闆或領導願意去花費時間去評判這些無意義的是是非非,他們想要的,都是一個好的結果。就算結果是失敗的,他們想聽到的也不是辯解。因為再精美的託詞,也比不上一個踏實靠譜的解決方案更有價值。

寫在最後

職場不是劇場,沒有結果的努力並不感人,一切都需要靠結果說話。

想要努力有意義,就要先讓努力有結果、有價值。只有尊重結果的人,才能獲得職場的尊重。

相關焦點

  • 人在職場,3大說話禁忌,中一條就可以主動離職,很現實,別不信
    職場其實是社會的縮影,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其實也有很多話說出來是十分忌諱的。那麼在這種職場的小社會當中,我們怎樣才能夠做到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呢?我們一定要了解在職場當中是有三大說話禁忌。如果說中一條,你就可以選擇主動離職了,可能很多人有人覺得這有些刻意誇大了,但有些時候說話觸碰到某一個人的點了,觸碰到了底線,如果還想在職場上混下去的話,你將會十分的艱難。如果只是單純的得罪的同事,那在日常的職場交流當中也會十分的困難,如果那是得罪了領導,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你需要了解了職場三大說話禁忌。
  • 做到這3點,你也能從普通職場人,變成頂尖職場人!
    你知道頂尖職場人,和普通職場人的區別在哪裡嗎?為什麼同樣的工作,有的人只能拿到基本工資,有的人卻能成為銷售冠軍?答案是做事的方法不同。這個故事其實是有點爭議的,因為如果有規定,必須通過計算得出結果,那直接去問肯定是不行的。但很多時候,職場是沒有這些條條框框的,不同的職場人,會用不同的方式,達成目標。但在職場上,大多數人並不在意你的過程,而是更看重你的結果。
  • 職場說話有技巧,與人說話時,注意這3點,輕鬆應對職場關係
    學會怎麼說話,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會說話的人總是能夠左右逢源,在哪兒都吃得開;而不會說話的人總是處處受限,很容易遇到發展當中的瓶頸。學會好好地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應該要多多的加強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在職場當中,如果我們懂得如何去講話的話,我們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
  • 不會說話與不喜歡說話,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那我們對比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說話只是單純的不喜歡,也有可能是智者的一種表現,知道該在什麼時候說話,什麼時候不說話,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不喜歡說話可能是從缺乏一種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在其成長過程中沒有做到與他人充分的交流,長大後這種習慣一直保留,所以在外人看來,他不喜歡說話。
  • 職場上與同事交往,開玩笑要有度,做一個幽默有分寸的職場人
    職場上說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僅要達到說的目的,還要能夠逗人笑。幾個同事湊在一起開玩笑時,一般會拿某個人開涮,不過,開這種玩笑要分情況分對象,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人。說話人人都會,但是能說得滴水不漏,左右逢源,那絕對是需要高情商的技術活兒。
  • 職場上,越厲害的人,越懂得隱藏這4點,一針見血,一鳴驚人
    職場上,能說會道的不算厲害,一針見血的才厲害。高調張揚的往往沒什麼本事,深藏不露,一鳴驚人的才算本事。越厲害的人,越在職場低調行事,隱藏自己。3.隱藏過程,先做到再說沒本事的人,總是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大喇叭和朋友圈的告訴所有人,自己要做的計劃和目標。最後往往是給自己挖坑,讓自己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進退兩難,最後做不到反而抬不起頭來。
  • 什麼樣的執行力才是職場強執行力?其本質在行,不在知
    管理大師彼得 德魯克曾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 成功,要靠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斷拼搏,因為自己的行動換來了自己的成功。
  • 在職場,有些人看似很瀟灑,玩世不恭,結果都被現實給玩了
    在職場,有些人總是一副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姿態,對領導和同事也沒有應有的態度,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對工作也是不負責任,以做完為目標,至於結果怎麼樣,不管我的事,做什麼都沒有激情,能混則混的態度,過著自認為瀟灑的日子,別人說他,他還自認為自己是玩世不恭,那麼他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首先,
  • 青島職場人,快來和「芳心縱火犯」撒貝寧學說話,一起笑傲職場!
    而他有資本的又何止是他那豐富的履歷,他備受網友喜愛和敬佩的還要數他的「說話之道」。在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撒貝寧的能說會道又再一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節目中,撒貝寧,三兩句就把演播室調動得歡聲笑語。
  • 職場拉力器|在6個地方少說話,不說話,讓你的職場春暖花開
    任正非接到這封萬言書後,直接對該員工的領導說,這個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立即開除。結果這個員工真的被辭退了。你看,因為提個意見而被開除是不是很殘忍?其實,在職場,如果你多說話,亂說話,後果也不堪設想。
  • 人類是什麼 和動物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這件事看起來是自然而然的,我們反倒不會去追問了。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不會去追問。不然的話,我們的世界上也不會留下關於「我們是誰」這樣的問題。講這個話題之前,要講一個很老套的事情,但也是一個真實的事情,那就是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 不會溝通,不愛說話的人,在職場上有沒有上升的空間?
    有網友提問:不會溝通,不愛說話的人,在職場上有沒有上升的空間?【九九的觀點】:首先一個不會溝通,不愛說話的人,在職場上是有往上升的空間的。其次職場中,溝通是一項基本技能,任何人在工作中都要用到的。小傅能夠晉升的原因主要是:專業技術水平過硬、執行力很強、任務完成質量高,領導喜歡用這種人做事,踏實啊。二、上升空間小、晉升速度慢,是因為一個人可能走得更快, 但是一群人會走得更遠所謂成也溝通、敗也溝通。
  • 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中美競爭的本質和結果
    這形形色色的競爭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有人說核心是科技競爭,有人說是人們生活水平的競爭,有人說是國運的競爭,還有人說是老大之爭,文化競爭。但這些都沒有抓住競爭的本質,那競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還得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動力說起——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 被領導誤會,解釋是最幼稚的行為,高情商職場人用三招反客為主
    高情商的職場人被領導誤會,知道解釋是最幼稚的行為,也是最無力的舉動,他們懂得用這三招,反客為主1、先贊同,後補充剛入職場,很多人都不屑於那些在領導周圍溜須拍馬的人,但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低下我們高傲的頭。
  • 給領導回復「好的」,是職場大忌,高情商的人都會做到這三點
    第二天就被老闆約談了,問他是不是對工作安排有想法,領導似乎有些生氣,網友隨機做出解釋才解開誤會。從朋友的角度來看,他回了個「嗯嗯」,「好的」意思是他會照辦也表示收到了工作安排。但是在領導看來,這樣的回覆方式太過於敷衍,讓人感覺不到認真的態度。也讓人感覺不到被尊重的感覺,而且只是回復了一句「好的」。
  • 人際交往心理學:如何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在漫長的一生中,說話是我們交談,溝通,最為重要的部分,那麼會說話就變得尤為重要。說話和會說話是具有本質的區別的,會說話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能合理處理自身面對的問題,在與人交談中,能夠讓身邊的人快速產生好感,能夠在各種場合都遊刃有餘。
  • 多少人敗在不會和領導說話上,受用一輩子的和領導說話的技巧
    多少人敗在不會和領導說話上,受用一輩子的和領導說話的技巧,值得收藏工作上班,作為員工的我們,誰不想和領導關係搞得好,和領導走得近一點,讓領導發現自己的才能,從而提拔自己呢?想的是美好的,但現實確實現實的。
  • 人在職場,做到以下三點,越走越順
    我越來越不喜歡和同事交往,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不去參加應酬,總想多一些時間獨處。真的,有時候,在單位裡,一天都不想待了。沒有人打壓我,但是我卻感覺身上有一座大山;沒有人笑話我,我卻總是自慚形穢。也許,這就是職場裡的「冷暴力」吧。周立波說:「職場三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 職場小秘密:老闆最喜歡的是做到60分的人
    初入職場,當你收到一份新的工作任務,必定是躊躇滿志,朝著一次通過這個方向前進,儘可能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不給對方來回修正的機會。為此付出100%的努力,然而結果總是差強人意,甚至直接全盤否定,打回去重做。結果改版了好多次,依舊滿足不了要求。
  • 你在職場上總是「懷才不遇」?多半是你這3點沒做到位
    我們會發現職場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時常感慨自己「懷才不遇」,自己空有一身本領,卻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與領導的賞識。確實,這種現象在職場上也客觀存在的,但是你有思考過自己的問題嗎?如果你在職場上總是「懷才不遇」?多半是你這3點沒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