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最前沿005|肌肉細胞的再生「密碼」

2021-01-18 健康界

這隻傻白甜的派大星,是海星這一物種留給我們童年的記憶。我們對該物種的另一項認知,就是它的再生能力。

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

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

 

海星的組織可以再生,那麼人類的組織呢?

組織再生是一個進化守恆的過程,浸潤的炎症細胞和局部組織細胞之間必須進行精心協調才能實現體內平衡和功能恢復。

人類的細胞會不會再生仍屬未知領域。但近日亥姆霍茲協會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新發現:肌肉纖維僅由一個細胞組成,但有許多細胞核組成。

卡門·伯奇邁爾教授(Carmen Birchmeier)領導的MDC團隊現在展示了這些核的多樣性。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肌肉疾病,例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肌纖維類似於整個組織

通常,每個細胞只有一個核。但是我們骨骼肌的細胞是不同的:這些長的纖維細胞具有相對較大的細胞質,其中包含數百個細胞核。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單個肌肉纖維的核在基因活性方面的差異程度以及對肌肉功能的影響知之甚少。

亥姆霍茲協會(MDC)麥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發育生物學/信號轉導研究小組負責人卡門·伯奇邁爾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已經揭示了這些肌肉細胞核中所包含的一些秘密。正如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導的那樣,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十分新穎的技術,即單核RNA測序。在研究了細胞核基因表達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多種遺傳活性。

「由於細胞核的異質性,單個肌肉細胞幾乎可以像組織一樣起作用,它由多種非常不同的細胞類型組成,」 Birchmeier團隊的博士後研究員Minchul Kim博士解釋說,他是兩位科學家中的一位該研究的作者。「這使細胞能夠完成其眾多任務,例如與神經元交流或產生某些特定功能的肌肉蛋白。」

Kim承擔了這項研究中的大部分實驗工作,他的數據也在MDC進行了評估。MDC柏林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所(BIMSB)的生物信息學和Omics數據科學平臺負責人Altuna Akalin博士以及Akalin團隊及該研究的聯合研究人員的博士後Vedran Franke博士對生物信息學進行了分析。Birchmeier強調說:「只有基於實驗的團隊和基於理論的團隊之間不斷的交流,我們才能夠得出我們的結果,這為研究肌肉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例如單細胞測序)產生了大量數據

 

囊泡中的microRNA通過調節DMD發病機制中的各個方面而帶來治療作用


 

受傷的肌肉含有

激活的促生長基因

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小鼠普通肌纖維中數千個核的基因表達,及損傷後正在再生的肌纖維基因表達。研究小組對細胞核進行了遺傳標記,並將其與細胞分離。Birchmeier說:「我們想找出在靜止和成長中的肌肉之間是否能觀察到基因活性的差異。」

他們確實發現了這種差異。例如,研究人員觀察到再生的肌肉中含有更多的激活基因,這些基因負責觸發肌肉的生長。「然而,真正令我們驚訝的是,在兩種肌肉纖維類型中,我們都發現了種類繁多的不同類型的細胞核,每種核都有不同的基因活性模式,」 Birchmeier解釋說。

未知細胞核仍待明確

在研究之前,已經知道與其他核相比,位於神經元神經支配位點附近的核中有不同的基因活性。「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發現了許多新型的特殊核,它們都具有非常特定的基因表達模式,」金說。這些核中的一些位於靠近肌纖維的其他細胞附近的簇中:例如,肌腱或肌膜的細胞-圍繞一束肌纖維的結締組織鞘。

「具有其他功能的核似乎控制著局部代謝或蛋白合成,並分布在整個肌纖維中,」Kim解釋說。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細胞核中的活性基因究竟能做什麼:「我們在肌肉纖維中發現了以前未知的一小群細胞核中的數百個基因,這些基因似乎被激活了,」 Birchmeier報告。

肌肉營養不良似乎導致

更多細胞核類型丟失

在下一步中,研究小組研究了患有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的小鼠的肌纖維核。這種疾病是人類遺傳性肌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的最常見形式。它是由X染色體上的突變引起的,這就是為什麼這種疾病有性別選擇的原因。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缺乏抗肌萎縮蛋白,這種蛋白可以穩定肌肉纖維。缺乏這種蛋白則導致細胞逐漸死亡。

「在這種小鼠模型中,我們觀察到肌肉纖維中許多類型的細胞核丟失了,」 Birchmeier報告。正如小組先前所觀察到的那樣,其他類型的組織已不再組成集群,而是散布在整個細胞中。她回憶說:「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我簡直不敢相信。」 「在我們進一步調查發現之前,我要求我的團隊立即重複單核測序。」 但是結果保持不變。

Birchmeier總結說:「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研究肌肉的病理機制並測試新療法的成功性。」 由於在其他多種疾病(例如糖尿病和與年齡或癌症相關的肌肉萎縮)中也觀察到了肌肉衰竭,因此該方法也可以用於更好地研究這些變化。「我們已經計劃對其他疾病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Kim證實到。

這項研究給肌肉疾病的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使我們離治療方法更近了一步,似乎可以幫助患者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肌肉力量並維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內容來源

亥姆霍茲協會麥克斯•德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 

參考文獻

1.     Minchul Kim, Vedran Franke, Bettina Brandt, Elijah D. Lowenstein, Verena Schöwel, Simone Spuler, Altuna Akalin, Carmen Birchmeier.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functional compartmentalization in syncytial skeletal muscle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20064-9

整理/HunTerC

編輯/芷葳

排版/正慕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在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幹細胞如何「妙手回春」?
    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在骨折癒合、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 局部細胞和組織損傷後,機體對損傷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稱修復。修復是機體抗損傷的表現,組織修復主要是通過再生來完成的。
  • 2020首屆中韓細胞抗衰學術研討會在名韓整形舉辦,引領細胞再生新...
    近年來,隨著醫美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求美者對皮膚領域的需求越來越重視,中胚層美塑療法也是求美者目前熱捧的項目,對於皮膚從業者來說一款好產品是非常重要的,這次杭州隱秀醫美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全新再生醫學美容產品麗駐蘭,作為全新一代細胞再生醫學產品,麗駐蘭在韓國有著七年良好的市場口碑,得到了廣大的醫生和求美者的喜愛。
  • 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將在煙臺建立再生醫學中心
    12月17日,中日再生醫療臨床試驗中心合作籤約儀式暨學術交流大會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舉行。  在儀式現場,煙臺毓璜頂醫院、山東省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樂敦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就在煙臺建立再生醫學中心一事,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科學家創建首個人類骨骼肌發育路線圖 為肌肉疾病再生細胞療法奠定...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Eli and Edythe Broad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關於人類骨骼肌如何發育(包括肌肉乾細胞的形成)的首個此類路線圖。這項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細胞·幹細胞》上,確定了存在於骨骼肌組織中的各種細胞類型,從早期胚胎發育一直到成年。該小組著重研究了在出生前有助於肌肉形成的肌肉祖細胞,以及在出生後有助於肌肉形成以及在一生中受傷恢復的肌肉乾細胞,他們繪製了細胞基因網絡的圖譜,即哪些基因是活躍的,哪些是不活躍的,它們隨著細胞的成熟而變化。
  • 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正式啟航
    (克麗緹娜集團執行長趙承佑致詞)  同濟大學是中國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的殿堂,在國內外再生醫學,尤其是間充質幹細胞相關的轉化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兩者強強聯合打造的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是一所與前沿學術研究密切結合的高端生物醫學技術及產品轉化中心。研究院坐落於同濟大學滬北校區濟成樓,擁有兩千餘平米的獨立研創空間,專注高端再生醫學科研項目、引進精密儀器設備,並啟用質檢工作間,以製程開發和技術服務為切入點,整合產學研資政優質資源,轉化科技、協同創新、建構產業孵化和人才培養與聚集的平臺。
  • 人類肌肉再生過程一種關鍵機制揭開
    原標題:人類肌肉再生過程一種關鍵機制揭開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醫學論文稱,蛋白質TDP-43會在正常的肌肉生長和再生過程中積聚,並發揮功能性作用。TDP-43常常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等神經肌肉疾病關聯起來,而且被認為具有致病性。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神經微環境中的各種細胞類型具有不同的代謝和蛋白質穩態需求,具體取決於其狀態(如靜息態NSC和活躍增殖的NSC)。本節主要回顧了NSC衰老和再生過程中上述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的證據。FAO是造血幹細胞、腸道幹細胞和肌肉乾細胞靜息狀態的主要調控過程。其是否隨NSC衰老而發生變化還未得到證實。但是,科研人員發現在腸道幹細胞,FAO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表明FAO在衰老過程中可能起著維持qNSCs的保護作用。相反,海馬體中年輕的aNSCs能夠通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依賴的脂質從頭合成途徑上調脂質的產生。
  • 首張人類骨骼肌「發育路線圖」,推動幹細胞製造肌肉細胞
    近日,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Cell Stem 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了關於人類骨骼肌如何發育(包括肌肉乾細胞形成)的首個路線圖,鑑定了骨骼肌組織中存在的各種細胞類型,從早期胚胎發育一直到成年
  • 2020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科研業務項目...
    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現因工作需要,擬招聘科研業務項目主管崗位人員1名。一、崗位職責1. 負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領域的戰略情報收集及分析;2. 負責國家、中科院重大科技項目的全過程管理;3. 負責國際科技合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4.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美倫克拉再生醫學高層與博奧晶典啟衡負責人在京會面,共謀再生醫學...
    美倫克拉再生醫學高層與博奧晶典啟衡負責人在京會面,共謀再生醫學行業發展!來源:財訊網時間:2020-08-22 14:00:25 8月17日,「聚焦美與健康」,美倫克拉實業集團董事長王冠寓、美倫克拉實業集團總裁孫冰及美倫克拉再生醫學高管團隊蒞臨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暨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參觀交流學習
  • 美倫克拉再生醫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全體大會成功召開
    創新醫學科技,守護生命健康,美倫克拉再生醫學以技術為核心,健康管理為基石,用正直、正念、正能量傳遞安全、有效的健康方式。美倫克拉再生醫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全體大會於11月3日在北京總部召開,預示著美倫克拉再生醫學的細胞自愈技術的正式落地。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
    在此情況下,除了異體腎移植手術外,基於成體組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再生醫學新技術有望為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帶來新的思路。為了研究人尿液中各種細胞類型的組成和作用,研究團隊採集了健康成年人尿液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最終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尿液中鑑定到了7種細胞類群,包括4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群體和3種泌尿系統來源的上皮細胞群體。
  • 基因港、賽立復、再生密碼
    NMN(煙醯胺單核苷酸)是NAD+的前體,在人體代謝途徑中合成NAD+,NAD+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反應底物,參與修復DNA,存在於每一個細胞中參與上千種反應,NAD+是長壽蛋白Sirtuins的反應底物,參與長壽蛋白介導DNA修復,調控細胞代謝,衰老,凋亡,作為消耗基底能激活SIRTUINS1-7(俗稱長壽蛋白),使人體生理功能年輕化,從而達到抗衰老效果。
  • (中)幹細胞第三類醫療技術 I 轉換醫學、再生醫學及精準醫療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出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將造福海量需要幫助的病人
  • 美國大兵再也不怕戰場上被炸斷胳膊大腿 肌肉再生技術
    據美國《國防雜誌》網站消息,以美匹茲堡大學為首的一研究小組獲得了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220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研發傷後肌肉再生技術。這個肌肉再生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鬼?這是一些豬細胞,成功利用基於豬膀胱細胞的混合物再生了小部分指尖。肌肉組織再生採取了類似的方式。外科醫生首先向患者植入所謂的「細胞外基質」,形象地說就是一種「細胞膠水」,主要成分是來自於豬膀胱的生長因子蛋白。
  • AFM 再生醫學新利器:MSC分泌因子修飾生物材料
    MSCs分泌因子間充質幹/基質細胞(MSCs)是再生醫學中細胞治療的常用細胞類型,在很多臨床前和臨床實驗中證明了組織修復的有效性。儘管MSC具有調控組織癒合的能力,但MSC細胞注射的存留率卻很低。現在,通常認為MSC主要通過旁分泌機制來發揮治療作用。
  • 約翰·霍普金斯與麥迪舜共同發起設立再生醫學轉化基金
    期間,哈卡和肖恩斯博士參觀了麥迪舜醫療集團設備先進的醫療中心及具備國際標準的GMP實驗室;此外,雙方共同商定了下一步的具體合作計劃,其領域包括:一,再生醫學範疇內的幹細胞及基因治療技術;二,約翰·霍普金斯生命科學中心與麥迪舜醫療集團共同發起設立再生醫學轉化基金,專注於投資開發全球領先的幹細胞再生醫學技術;三,聯合麥迪舜在香港
  • 神經幹細胞或可再生人腦細胞 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望利用神經幹細胞再生人腦細胞,幫助恢復記憶。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再生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謝蒂及其團隊將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海馬體中,發現其幫助恢復了記憶。相關研究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    據謝蒂介紹,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及情緒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體積會不斷縮小,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
  • 精研幹細胞科技,破解肥胖密碼,中鴻科瑞教您科學減脂!
    中鴻科瑞再生醫學研究院發現:成年人的肥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成年人肥胖最大的特點不是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而是細胞體積的增大,肥胖朋友的脂肪細胞個頭最高可以達到正常脂肪細胞體積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卻是多重的,熱量攝入過多,脂肪代謝障礙,營養攝入不合理,消耗不足,內分泌紊亂,細胞記憶蛋白表達偏差等,所以消除肥胖不是單一手段就能解決的,必須有一套系統、整體、多方向的方案才能真正解決肥胖問題
  • 呈諾醫學iPS細胞技術受到國際醫學機構廣泛關注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臨床普及,開發更加安全有效、功能全面的幹細胞製備和應用技術成為了全世界醫學研究院和醫院廣泛關注的話題。2012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因其在體細胞重編程領域的傑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這兩位科學家所獲獎項的研究,正式開啟了iPS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人類醫學史上大放異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