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從自我懷疑中走出來?

2020-12-27 洪生鵬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認知行為,剛畢業那會兒,我特別迷茫,迷茫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後來去應聘軟體開發崗位,好不容易應聘上了,做了幾年軟體開發後,又迷茫了。這次迷茫是不知道接下來路要怎麼走。

我時常在想,產生階段性迷茫焦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大概可以分為三點:

迷茫期:沒有目標,對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熱情。自我懷疑期:覺得自己能力一般,其他人都比自己優秀。缺乏計劃:有明確的目標,但是不知道該具體怎麼去做。

比如我自以為自己成績不錯,可突然得知,某某混得比你好,這好可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好很多,於是乎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亂了節奏,然後迷茫,進入自我懷疑期。

有研究表明,在職業生涯中,40%的人在迷茫期,50%的人在自我懷疑期,10%的人在於目標不明確,缺乏計劃。不妨試想下目前自己處於哪個階段?

之所以迷茫期是因為對自己的認識不夠,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都只是模糊的認知。

而自我懷疑期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對自己的優勢並不清楚。

缺乏計劃根本原因:做事沒計劃,走一步是一步。有句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如何能從自我懷疑中走出來?

心理學上的「認知行為」療法,我們通過改變行為,可以影響感受,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得先分清楚事實和感受。

很多人聽到事實和感受都覺得自己似乎還是能夠分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很難區分,因為我們都還在成長的路上。

事實就是指事實本身,而感受,是指經過我們的大腦加工之後的事實,很多情況下,它都被感受這塊「放大鏡」放大以至於扭曲了,以至於它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事實。

例如,男女之間談戀愛時,常常覺得擁有了對方就擁有了全世界,失去了對方就沒法生活了,然而事實並非真的如此,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開了,頓時覺得天要塌下來了,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都失去了意義,甚至會因此懷疑自己,一蹶不振。

看見街上熱戀中的男女,卿卿我我的,會覺得這種原來愛情如此甜蜜,要是自己不小心失戀了,慘了,痛不欲生,不知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但要是我們只是一位旁觀者,就能清楚得知道,其實這樣的狀況並沒有像當事人感受到的那麼美好或者糟糕,當事人會由於情緒的影響,暫時性的忘了一些道理。

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感受不會改變事實,事實可以改變感受。不要以為那些很優秀的人,就不會懷疑自己,就沒有負面情緒。只是他們有足夠多的事實,讓他們在害怕焦慮時,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支持他們走出來,而行動的結果,成為新的事實,支持他們向前邁出腳步。

不知你有沒有迷茫過,後來又是怎麼走出來的?

相關焦點

  • 自我懷疑是機會的毀滅者?如何才能擺脫自我懷疑?
    無論是你不敢爭取你想要的工作機會或你喜歡的對象,還是你對工作失誤或人際糾紛感到不安,這種不良狀態背後都有同樣的因素,那就是自我懷疑。本文分為四個部分,即自我懷疑的來源、常見類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自我懷疑狀態以及擺脫自我懷疑的十種方法。你可以通過閱讀和跳過來幫助你理解自我懷疑的真實面目並學習如何處理它。
  • 如何克服經常性的自我懷疑?
    史蒂芬妮·斯塔爾曾說過:一個人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就是他自我懷疑的地方。只有說到他自我懷疑的傷口,批評才會讓他疼痛。批評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地方,是幾乎不能傷害到他的。一旦呈現的結果不滿意時,就會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倘若期望值太高,多次都沒有獲得滿意的結果,那麼自己就要經歷多次的失敗,多次的自我懷疑。如此一來,就會在下一個目標開始前退縮,或者根據上一次的經驗,認定這一次也會失敗,反反覆覆,不得不給自己套上失敗者的稱號。
  • 「澳網黑馬」王薔自爆長時間自我懷疑:自我懷疑,才是你邁向成功的...
    當受到別人讚揚時,不知如何回應; 路上遇到背著網球包的人會繞著走。」懷疑自身實力並不符合; 生活中的磕磕絆絆,卻疑心自己沒有解決困難的能力; ……」 愚笨的人面對自我懷疑,通常會選擇逃避和拒絕,卻不知,在拒絕任務的同時,也拒絕了變優秀的機會; 聰明的人,在產生自我懷疑時,卻通常能夠自我化解、不斷努力、開創未來
  • 在生活中總是自我懷疑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總是自我懷疑該怎麼辦?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樓 小樓聊心理回答:缺乏自信,總是自我懷疑的人容易對事情做出負面的預期
  • 當你掉進自我懷疑的黑洞時,如何往上爬? | 周梵
    你以為的自信可能只是盲目和傲慢,也只有經過劇烈的自我懷疑,才可能建立真正根基深厚的自信。生命中經歷個幾次極其劇烈的懷疑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質疑過自己,這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當然,我這裡說的自我懷疑不是日常中經由和他人的攀比或者習慣性的在腦中演繹各種想像出來別人對自己看法的自我懷疑。而是經由一些有意外感、衝擊感的事件帶來的認知上的衝擊之後的自我懷疑。在我看來,這個過程絕不僅僅只是一場精神或心理的疾病,而是一次個人意識進化的契機,對內在意識框架打碎再重建的過程。
  • 分手心理學:如何從一段失敗的感情中走出來,第一步要做到這點
    文/墨然在一段感情當中,很多在分手後,或者在分手的邊緣,第一時間想的都是如何去挽回。通過去了解對方,了解彼此之間的狀態,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感情當中無論是對愛的理解和體驗,還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一個人的自我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你對自己的自我的態度,就決定了你在這段感情當中的狀態。一段關係的破裂,有一部分是對方的原因,而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
  • 如何用穩定健康的自尊,擺脫自我懷疑否定,成為被機遇善待的人?
    愛情中就更加明顯了,各種卑微到塵埃裡的行為,完全不對等的地位:連看透男女關係,深諳相處本質的張愛玲都逃不過當局者迷的困境。當我們覺得以上的種種,就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日常的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的時候,其實我們很難意識到,這些片刻甚至持續的「自我懷疑」。都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
  • 一邊自我懷疑,一邊咬牙堅持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誰沒有被人看不起的時候;誰還不是一邊懷疑自己一邊咬牙堅持;誰還不是深夜痛哭後,擦乾眼淚,繼續追趕第二天的太陽。就來村上春樹都有極度懷疑自己的時候,就在他剛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他也不太確定日本當下流行什麼小說,也不知道該如何用日語寫小說為好,因為在他動筆之前基本上看的都是外國小說。
  • 如何讓自己從心煩中走出來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心煩的事情,也許有些朋友自愈的能力特別強,即使遇到再心煩的事情自己也能調整過來,然而有些朋友一旦遇到心煩的事情可能會讓自己鬱悶好一陣,有的時候還會因為心煩,影響到其他方面。讓自己心煩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工作上,感情上,生活上,等等,那麼在遇到這些心煩的事情是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從這些心煩的事情中走出來呢。
  • 分手後悲痛欲絕,如何快速放下對一個人的執念,從悲傷中走出來
    是的,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在這段感情中認真付出了,在分手後一定會經歷一個悲痛欲絕的時期。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如何快速放下一段感情,從悲傷中走出來。 不管分手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可能會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價值。但請清楚地明白,實際情況是:這段關係是兩個人之間的,分手的結果不僅是你的錯,更是另一個人的錯。在分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是很好的,但沒有必要去否認自己。
  • 走出自我懷疑的四種方法
    這幾個人是如何戰勝巨大的壓力,堅持到底的呢?在《大空頭》裡,他們為我們總結了「讓我們堅持到底」的四種方法。 完整文章,請見我2016年的文章《成功者的一生,只有兩天是開心的》。
  • 懷疑膝關節炎如何進行自我檢查?你真的知道?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懷疑膝關節炎如何進行自我檢查?你真的知道?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懷疑膝關節炎想要進行自我的檢查,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膝關節炎。膝關節炎分貝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只有了解了這些之後,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對照,初步判斷是否有膝關節炎的可能。具體確診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才行。
  • 你有什麼資格自我懷疑呢?
    2.自我懷疑既然說到打球,即便是業餘的「養生球局」,人也希望能越打越好,也偶爾在球場上較勁。但你不會懷疑自己的水平,因為你想都不敢想自己再努努力會成為喬丹或者科比。自我懷疑這個事情值得好好說下。科比要是懷疑自己的水平,我們會理解,他希望能超越喬丹(沒有別的誰了,這裡不允許爭論)。反之,一個平庸的球員說,最近有些抑鬱,我有點懷疑自己的籃球水平。大家會怎麼看?不外乎是:這還用懷疑?有什麼可懷疑的?他以為他是誰呢?能理解吧。自我懷疑是需要資格的。
  • 自我懷疑中持續不安?請治癒它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可能有這樣一種經歷。就是在一些我們很在意自己表現的方面,在我們的專業或者事業上,每當遇到非常厲害的作品,我們在欣賞和驚嘆的同時,身體的某個部分也會升起一種絕望。這種絕望,讓我們看到了自己不願承認的渺小,精心堆砌的自我感積木城堡就這樣倒塌了。
  • 想有所改變,卻總是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是這3個方面有認知盲區
    也即把當下看成是,過去和未來的延伸,能坦然面對過去,也能把未來看作是當下的一部分。專注於當下,真正地活在當下。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看似活在當下,實際上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把未來與現在相割裂。生活中很多陷入自我懷疑的人,就是因為用了消極過去視角看待當下。特別是過去的經歷中如果充滿失敗,就很容易把消極視角帶到現在,把未來與現在相割裂。看似活在當下,為未來焦慮,實則活在過去。
  • 屠神者格爾,竟能強大到讓雷神自我懷疑?
    這個人物在漫畫中,可以說是雷神面對過最危險、最具毀滅性的反派之一了。 格爾出生於一個貧瘠的星球,那裡的人向神靈祈禱,但卻從未得到回應,所以格爾很懷疑神是否真的存在。
  • 曹駿:我從未產生過自我懷疑
    走下舞臺後,曹駿與我們在北京相約,也從頭講述了自己在出演《寶蓮燈》「沉香」一角後因何沉寂,又如何堅持自己的初心走到如今。曹駿也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更為立體的自己,在看似「少年感」的外表下,他有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強心臟與嚴苛的自我要求。以及,你以為曹駿只有武術技能加身?其實彈唱和街舞技能也同樣在線。
  •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迷失自我」後,我是這樣走出來的
    01我始終相信,人是可以變的,生而為人的使命就是「如何讓自己更好」,而不是「如何將自己困住」。當人在「迷失自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也不知道該怎樣處理棘手的狀況,產生出失落、焦躁情緒時,不妨換一種思路:所謂「不破不立」,這不就是一個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好機會嗎?
  • 心理學:別總擔心陷入自我懷疑,這樣反而有利於成長
    可是在心理學家卡倫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932)來看,適度的自我懷疑反而更有利於成長。對此,心理學家馬斯洛、麥奎利都各自發表了相同的看法。試想,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懷疑過自我,對自我無比自信,那麼他還有什麼成長空間嗎?成長中,總是伴隨著自我懷疑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總是要伴隨著自我懷疑。
  • 該如何從失去老公的陰影中走出來?
    而從這份悲痛中走出來,也是我們失去親人後必然要經歷的一段心理歷程。逝者已逝,無論是意外還是病逝,那是挽不回的結局,對活著的人而言,無論多麼悲痛,生活還要繼續。我們可以這樣想,假如有一天自己故去,自己一定希望,自己的親人不要太過傷悲,好好的幸福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