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2020-12-23 騰訊網

NO.

04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一、轉基因玉米成果介紹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飼兼用作物,也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蟲害和草害嚴重危害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蟲蛀玉米易受真菌侵染,產生的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影響倉儲質量。

2008年以來,我國轉基因重大專項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抗蟲耐除草劑玉米研發方面,培育了瑞豐125、DBN9936、DBN9858、2A-7、CM8101和CC-2等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抗蟲、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其中,瑞豐125、DBN9936、DBN9858已經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2A-7、CM8101和CC-2已經提交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申請。專項後續還會有抗旱玉米、養分高效玉米等轉基因玉米等一系列新產品問世,這些成果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產量和籽粒。

抗蟲耐除草劑玉米DBN9936和瑞豐125

將抗蟲基因和耐除草劑基因導入玉米,獲得轉化體DBN9936和瑞豐125,於2019年12月份獲得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分子鑑定表明,外源基因為單拷貝插入,並穩定遺傳。DBN9936和瑞豐125對玉米主要鱗翅目害蟲,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東方黏蟲均表現高抗,對草地貪夜蛾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耐受4倍劑量的草甘膦。DBN9936和瑞豐125已整合到眾多優良自交系中,可組配的品種覆蓋了中國玉米主要種植區,多年多點測試表明,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產量比對照增產8%

~20%,具有極其顯著的市場和經濟價值。

圖1 左為抗蟲玉米,無蟲害影響;右為非轉基因對照,受害明顯

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和CC-2

將耐除草劑基因導入玉米,獲得轉化體DBN9858和CC-2,DBN9858於2020年6月份獲得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CC-2已提交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申請。分子鑑定表明,外源基因為單位點插入,並穩定遺傳。DBN9858可安全耐受4倍量的草甘膦2倍量的草銨膦,CC-2可以耐受4倍以上的草甘膦。多年多點測試表明,DBN9858和CC-2不影響玉米農藝性狀,產量與對照相當。DBN9858和CC-2與抗蟲玉米保持同步的回交整合進程,提供庇護所,為害蟲抗性管理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圖2 耐除草劑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噴施5倍草甘膦後7天的症狀表現

註:1: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無藥害;2:非轉基因對照,噴後7天死亡

抗蟲玉米2A-7和CM8101

將抗蟲基因導入玉米,獲得轉化體2A-7和CM8101,目前正在申報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分子鑑定表明,外源基因為單拷貝插入,並穩定遺傳。2A-7和CM8101對玉米主要鱗翅目害蟲,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東方黏蟲均表現高抗,對草地貪夜蛾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年多點測試表明,2A-7和CM8101產量比對照增產8%~20%。2A-7和CM8101已整合到眾多玉米優良自交系中,可組配的品種覆蓋了中國玉米主要種植區,具有極其顯著的市場和經濟價值。

二、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獲批

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目前,我國生產中所用的是非轉基因大豆,常常因除草劑的除草效果差、殘留時間長,使大豆減產,並嚴重影響輪作倒茬,造成大豆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影響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在轉基因重大專項支持下,我國科研單位和種業公司通過創新大豆遺傳轉化技術,突破大豆轉化難關,將自主產權基因分別轉入大豆,在國內首次培育出高耐草甘膦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和SHZD3201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DBN-09004-6獲得阿根廷種植許可。

三個耐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分子特徵明確,其應用及特異性檢測已申請獲得國內和國際專利。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評價結果表明,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具有同等的安全性,環境風險可控。利用耐草甘膦轉基因大豆與不同大豆生態區的主栽品種雜交和回交,培育出高耐草甘膦除草劑且綜合性狀優良的系列新品系,經過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組織的第三方鑑定和多點綜合農藝性狀測試,篩選出可耐受4倍草甘膦且綜合性狀超過非轉基因大豆國家區試對照的優良品系。這些新品系農藝性狀突出,田間大面積展示效果良好,為國產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圖1 大豆田雜草危害(上)及常用除草劑殘留對後茬作物玉米(下)的危害

圖2 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的耐草甘膦除草劑特性比較

圖3 中黃6106大豆雜草防除效果展示

圖4 中黃6106衍生品系中聯豆1505的大面積展示

研究和實踐表明,種植轉基因大豆可以節本增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食用大豆的安全供給和生態安全。

在生產投入方面,傳統大豆除草需要三個階段,分別為苗前封閉除草、苗後莖葉除草及後期人工拔大草或中耕除草,轉基因大豆只需要一次除草,可以減少用工、機械作業次數和用藥量。與傳統大豆相比,轉基因大豆品種平均可以減少30.7%的生產成本。

在除草效果方面,從除草劑種類上,由於大豆田雜草種類繁雜,往往要用多種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只需用一種。從施用時間上,傳統除草劑如果由於天氣等原因過了最佳施用時間,除草效果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草越大除草效果越差,而草甘膦是內吸傳導型除草劑,受草齡影響比較小。

在收成方面,種植轉基因大豆可以通過增加種植密度、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產量(種植太密不利於機械作業),也可以通過減少草害(缺苗斷條)以及導致的病蟲害引起的產量損失而增加產量,而且有利於作物輪作,農業生產綜合效益顯著。

在保護健康和生態安全方面,種植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實行免耕或少耕,可保護土壤,避免環境汙染和除草劑對人體的危害。

相關焦點

  • 「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獲「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等入選「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
    「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六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論壇回顧了「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從2018、201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十大引領性技術以及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
  • 轉基因技術的農業應用——現狀與前景
    謝子聰轉基因技術作為引領生命科學潮流的核心技術之一,已成為各國搶佔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將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戰略選擇。該技術始於上世紀70年代,首例轉基因作物在1983年被培植出來。
  •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申報材料報送地點: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  地址: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607室(郵編:100122)  聯繫電話:010-59199368,59199367,59199369  二、申報指南  (一)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  1.轉基因植物新品種培育  研究目標:以水稻、小麥、玉米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中國農科院糧食作物重大新品種培育取得新進展|中國農業科學院|...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於文靜)「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以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重大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強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新品種培育等研究,品種培育取得一系列新進展。這是記者從中國農科院12日召開的「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科技日報「打臉」黑龍江日報:關於非轉基因大豆報導嚴重失實
    迄今沒有一篇宣稱轉基因大豆有害的文章是成立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說。  發展轉基因研究與應用是我國既定的國家發展戰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推進新型抗蟲棉、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重大產品產業化。」  專訪中,王小語還說:「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
  • 南充市農科院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對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項目成果...
    近日,來到承擔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體系重點任務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南方大豆新品種培育」項目單位——南充市農科院組織召開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高產創建測產會議現場。初秋天降小雨,南充市農科院邀請省內外7名專家學者正在對「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任務——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項目成果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 科學解讀公眾關注熱點:理性看待轉基因
    一方面,要大膽研究創新,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家法規程序,穩步推進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應用,確保安全。2008年我國啟動實施農業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國務院發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種業深度研究:乘轉基因之風,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1996-2000 年期間的併購主要是大型農化集團對種業的並 購整合,主要驅動因素是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和抗蟲 棉等科技進步成果的應用,要求種子與專用農藥相結合。本次併購浪潮主 要以孟山都為代表,1996 年起,以農業化學和食品為主業的孟山都公司收 購了以培育玉米、大豆種子為主業的迪卡(Dekalb)公司和霍登(Holden)公司, 重組了嘉吉(Cargi11)公司和阿斯堯(Asgrow)公司,通過兼併收購重組不斷 擴大規模。
  • 4個轉基因紫花苜蓿獲準大田中間試驗,「牧草之王」或走來新品種
    據蘭州新聞網消息,7月1日,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草類作物育種與種子研究所科研人員選育出的4個轉基因紫花苜蓿新材料,獲得農業農村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批准,進行大田中間試驗,標誌著轉基因紫花苜蓿分子育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 煙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62%提高到67%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明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相萍 煙臺報導12月29日上午10:30,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第十四場發布會如期舉行。本場發布會重點通報了煙臺市「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發展情況。
  • 美國每人每年吃22.5公斤轉基因玉米
    消費量之辨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任所長黃大昉研究員以及多位專家,在不同的場合指出,從全球角度來說,轉基因食品早已在應用了。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轉基因食品是經過嚴格管理、嚴格評價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有人講,在北美市場上有三千種轉基因食品,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轉基因的大豆、玉米,所以它也是轉基因食品,而且是幾億人吃了十幾年了。」
  • 2019年轉基因十大事件
    農業農村部批准兩個轉基因玉米和一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安全證書今年7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組織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課題調增研究任務申報的通知,其中提到【4】:「根據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
  • 中國農科院「十三五」期間取得338個植物新品種權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陳海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日前在中國農科院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種權338個,新獸藥、新農藥46項,推廣新品種300餘個、新產品700餘個、新技術200餘項,這些成果的推廣運用有效支撐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植物新品種權是指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至67% 煙臺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9日訊 (記者 盧偉霞) 29日上午,煙臺市「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煙臺市農業農村系統強化科技研發與推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62%提高到67%,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服務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 百項農科技術 讓齊魯鄉親挑上現代農業的「金扁擔」
    11月23日,山東省農科院舉行「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發布會,以「濟麥22」為代表的100項農業科技成果成為重點推介的對象。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些農科成果包括38個新品種、45項新技術、17個新產品,這其中包含8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1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成果。
  • 隆平高科(000998.SZ):132個水稻新品種、52個玉米新品種和1個棉花...
    格隆匯 12 月 3日丨隆平高科(000998.SZ)公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60號》,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主任委員會會議審定通過了574個稻品種、802個玉米品種、26個棉花品種及48個大豆品種,其中含公司及下屬公司自主培育或與他方共同培育的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