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田明建)
官方版
建國門事件又稱"9.20事件""田明建事件",是1994年9月20日上午發生於北京市中心建國門外的一場特大槍擊案。駐守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的北京衛戍區警衛3師12團中尉副連長田明建,攜槍兩支、兩百餘發子彈,乘軍用吉普車從通縣直奔天安門,在建國門地區被軍警圍捕,發生槍戰,造成包括解放軍、武警、特警、民警、平民在內75人傷亡,其中包括伊朗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優素福 穆罕默德 與其9歲的兒子。子彈用盡後,田明建飲彈自殺(一說被擊斃)。事件震動了世界,JUNWEI副主席張震、總ZHENGZHI部主任于永波受命到現場處置、善後,BEIJING軍區副司令兼北京衛戍區司令何道泉、政委張寶康以下數百人被降職、解職、勒令退役,警衛3師12團被取消建制。
一
1994年9月21日,加拿大各大電視臺突然播出緊急新聞:中國首都北京建國門外使館區附近發生槍戰,伊朗外交官和他九歲的兒子當場死亡。人們在電視螢屏上看到,一輛黃色面的的擋風玻璃已經粉碎;一輛兩節相連的公共汽車布滿彈洞;受了傷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車裡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著槍奔跑,人們抬著傷者急匆匆地撤離。與此同時,砰砰叭叭的槍聲不斷地爆響著。中國ZF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關閉了電視衛星傳播,禁止各國記者進行現場採訪。加拿大記者是因為槍戰就發生在他們的外交公寓下面,而且他們估計到了中國ZF可能採取措施,在中國ZF尚未醒過來的瞬間,搶在禁令之前轉播了現場實況。這才使人們看到了一些珍貴的鏡頭。
國內的新聞媒介全部奉命對此保持沉默。只是當天的北京晚報被授權刊登了新華社的一條一百餘字的新聞,大致說持槍暴徒滋事被擊斃云云。以致於該報價格暴漲,最高的被炒到了原價的五十倍。
兇犯系駐守在通縣的北京衛戍區警衛3師12團的中尉副連長,剛滿30歲,來自河南農村的田明建。田明建軍事素質較高,事發前,全團幹部進行比武,還得過全團第二,出事後,他的照片還在光榮榜上張貼著。參加全軍大比武時還給江主席做過匯報演出,站姿、立姿射擊戰術動作相當不錯,30發的彈夾,只打29發就能換彈夾(不用拉槍機)。
該人聰明機智,勤懇好學,曾被保送西安陸軍學院深造,軍事技術頗有造詣,特別是槍法,是學員中的尖子。在團部任參謀時,深受上司賞識,上下左右的關係也十分圓滑,許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關頭,常常託他代為疏通。一次,某戰士重禮進貢,但求事無成,一氣之下將他受賄的隱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連隊任職。
副連長這個職務,按部隊慣例是負責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請假探親,田未批准。該戰士平素與田關係不好,認為他借職權之便作梗刁難,與之爭吵,田盛怒之下,對其拳腳相加。不打人不罵人是部隊的紀律,毆打戰士更是絕對禁止的,這就成為了轟動軍營的事件。田明建因此被停職反省,但拒不承認錯誤,並與營團兩級主官言語對抗,上級心生不滿遂決定予以處分,而且公開警告說:如不悔改將令其還鄉務農。
此時又發生的另一件事促成了田的鋌而走險。田在農村的妻子曾與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數農村子弟一樣,他一直盼望妻子能為其生個兒子。受處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懷孕,由於農村嚴格的計生政策,他一直對部隊隱瞞自己老婆懷第二胎的事。受處分後團裡檢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懷孕後即通知地方計生辦,派人帶其妻去鄉裡做強制人流,結果由於懷孕已近7個月,出了醫療事故,不但孩子(後證實為男嬰)沒了,連大人也因失血過多而死亡。田明建見似錦前程化作泡影,老婆兒子也沒了,頓感心灰意冷人生絕望,他不甘於默默地沉淪,決心採取極端方式呼喚社會的注意。部隊的慣例是:被停職反省而非隔離反省者,在正式處分下達前,只是不工作、不出操,而無須辦理交接。這給田明建向社會尋求報復提供了可能。
9月19日晚,他請槍庫保管員吃飯,並從他手中借了鑰匙。他從連隊的武器庫中取出一支部隊剛剛裝備不久的八一式步槍和滿滿六匣子彈。出發之前他把槍藏在檢閱臺旁邊的椅子下面,又和平時相熟的老鄉戰友打了招呼,說第二天出操他叫臥倒就趴下(事後這幾人因發現徵兆卻未舉報受了處分)。9月20日晨,連隊出操之際,田像所有因身體不適、度假、調離等而無需參加訓練的軍人一樣,站在旁邊觀望,誰也沒覺得什麼異常。誰知,當團政委來到操場上作例行視察時,田明建突然喊臥倒然後出槍射擊,團政委等4人當場死亡,10多人受傷。軍營一時大亂,田明建趁機竄上公路,劫持了一輛過路的吉普車,直奔天安廣場而去。車過建國門立交橋附近突遇紅燈,司機趁機將車撞到路旁的樹上後棄車便逃,豈料遇上田明建這樣的槍手,憑感覺只一槍就把他撂在那兒再也起不來了。田轉身朝迎面駛來的黃色面的衝去,司機見兇犯朝自己來了,急忙開車門想逃,但未容他離車,一顆子彈打碎了擋風玻璃擊中了他。緊接著,田明建的槍口轉向了路上的行人、車輛,一時間血肉飛濺。隨後大批武警持槍趕到,企圖用強大的火力將兇犯消滅。田以街心交通隔離墩為掩體,時而臥倒時而半蹲,準確射擊,數十名武警竟一時無法向前。恰在此時,一輛44路公共汽車駛來,如果司機冷靜機智,以最大油門全速直衝,本可有驚無險。但司機哪經歷過這種場面,被橫飛的槍彈嚇懵了的司機,竟然把車停在了路中間,子彈成串地飛到車裡,乘客紛紛倒在血泊之中。還有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從自行車上掃下來的。正在這硝煙瀰漫、槍聲震耳之際,伊朗大使館政務秘書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納裡架車送孩子上學由此路過,一串子彈飛來,尤素福當場身亡,4個孩子中一死兩傷。田明建畢竟只是針對社會發洩不滿鬧事尋死,沒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謀略,所以槍戰了一陣之後,便且戰且退被軍警圍困在雅寶路的一塊空地上,所帶的近兩百發子彈將近打光,他便用短點射壓制警方火力,最後田明建在彈盡糧絕之際,用最後一顆子彈解決了自己。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後來找來他原來部隊的狙擊手進入使館區的高樓從背後向他射擊他才中槍斃命。
事後,經北京市法醫檢驗鑑定中心鑑定,此事件共造成75人傷亡。
二
事件發生後,中央JUNWEI副主席張震乘車趕到了建國門出事現場,此時田明建已被擊斃。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ZHENZHI部主任于永波也趕到了出事現場。此後,張震、于永波等人一同到醫院看望了傷員,並親自到部隊調查情況,理清真相。該事件也驚動了江主席。張震事後同江談及該事件時"還深深感到內疚、自責"。"他說發生這樣嚴重的問題,作為軍委領導成員之一,他的工作沒有做好。這個事件給他敲響了警鐘。軍委對此作了認真分析研究,採取了一系列改進工作的措施,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事件的發生時間正在國慶四十五周年的前十天,這個事件的發生,使得李總理在當年的國慶講話中,不得不加上了我國一些地方社會治安還有許多問題這樣的話。
該事件對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在此後的工作中,軍委張副主席按照江主席的要求,針對部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迅速處理了一批人,軍務股長被判刑,因為是一個怕死鬼,槍響的時候,自己先躲起來了;BEIJING軍區副司令兼北京衛戍區司令何道泉、政委張寶康被降職;而衛戍區副司令、3師師長、政委、副師長(原12團長)被撤職等等。12團在事隔兩年後編制撤銷,至此警衛3師12團在我軍編制中消失,現該地方為北京衛戍區預備役2師所在地。
該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有:
1、"田明建事件"反映出了解放軍部隊中還存在著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如能妥善謹慎處理田明建之前發生的一些問題,這樣素質過硬的軍事人才也就不會如此令人扼腕嘆息了。3、偵察兵、區公安局防暴隊和市公安局刑偵、特警沒有手語,互相喊話。哪裡喊就受到田的射擊。警察曹付昆頭戴鋼盔一伸頭時被爆頭,鋼盔被7.62mm口徑彈輕易擊穿。此事件後也促成了解放軍手語的規範化建立。4、缺乏應急機制。當時部隊手裡有槍沒子彈,田的事情發生後,其特務連的子彈還要去特定地點取。在此事件後全軍建制團都設立一個戰鬥班,24小時待機處理突發事件,配發子彈,槍彈不分離。三
巷戰中,起碼有三件不可或忘的要領,即:一、正面對敵,背有依託;二、敵眾我寡,憑險據守;三、彈勿虛發,留有後備。建國門槍戰的全部資料所顯示出來的田明建的戰術動作,在低姿快速前進,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沉著冷靜對敵方面相當有素養。並且在武器選擇上選擇半自動步槍而非衝鋒鎗是完全符合戰術意圖的。可是,他在幾十名武警和警察在街樹、樓房、車輛掩蔽下向其逼近之際,竟然依舊背對對方狂奔,在最後已經身陷包圍圈中時,依然向空曠處尋求生路,而不是就近利用建築物隱蔽自己,作困獸之鬥。田在與武警交火後期,因包圍圈收縮逐漸開始慌亂,胡亂掃射無關之物體,說明巷戰訓練還有待加強。他是在幾乎打完所有子彈之後才被擊斃的,這至少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他所在的北京衛戍部隊的軍事素養不錯。
最震驚的還是老外們(國內的民眾恐怕聽說此事的人都不太多,但當時當兵的都知道,因為這事全軍通報了),以前他們只知道中國軍人厲害,到底厲害到何種程度,只怕親眼見過的不多,在那幾個流傳到國外的珍貴錄相片段中,田明建的戰術動作,如低姿快速前進,對"敵"的冷靜(冷酷?),擅於利用地形地物(其實就是街道上的隔離墩),單發與短點射交替使用壓制等等,都讓他們大吃一驚,最讓他們驚豔的還是他居然能在射擊中"單手換彈匣"!
單手換彈匣動作要領:右手持槍,左手掏彈匣,然後左手持新彈匣猛頂槍械上的彈匣卡筍,這時空彈匣鬆動,新彈匣順勢向前一擠,空彈匣掉落,新彈匣裝上。左手再迅速伸向右邊拉下槍栓,子彈上膛(這個動作不可少,因為AK系列沒有空倉待擊功能,必須手動上膛),換彈匣完畢。
單手換彈匣這個動作,軍隊的教材裡是沒有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至少是不鼓勵)士兵們練習此動作,理由是容易損壞彈匣卡榫和下護木,但是這個戰術動作卻在實戰中很有意義,在戰場上,單手換彈匣只用2-3秒就行,比用正規的方法要快上很多。
而對槍械很熟悉的老兵(如視槍如命的田明健),會等到前一個彈匣還剩一兩顆子彈時就實施單手換彈匣動作,這樣連用左手拉一下槍栓上膛的動作都免了,這樣的火力持續性令人瞠目結舌。單手換彈匣動作並不是田建明發明的,但是他使得這個動作被世人關注。
有人可能會奇怪,老外應該是見多識廣了,難道連這麼簡單的動作都不會?問題在於,因為AK系列的彈匣卡榫和彈匣結構與西方槍械不同,所以這個動作只有AK系列的槍械才可能實現,八一式是我國自AK47發展而來,自然構造大部相同。單手換彈匣這個動作據說是由我軍的某戰士在對越自衛反擊時發明的,隨即流傳開來,但也只是老兵們私下裡練練,因為這個動作容易損壞槍械。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好萊塢警匪片中,以及各國特種部隊紛紛仿效的單手換彈匣的漂亮動作,就是在這一天由田建明介紹給世界的。該非常規戰術動作我軍中早已有之,但是揚名於天下卻是由一名喪心病狂的殺人狂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民間版
田建明綽號槍神,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河南省淮濱縣張莊(還有一種說法是息縣夏莊) 對於農村出身的、毫無關係和背景的窮苦百姓來說,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走一條路--參軍。田建明,17歲那年入伍參軍,那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摸槍。當槍分發到新兵的手上時,所有的新兵都很興奮,只有田建明表現得很平靜。他撫摸著那支槍,仿佛它不是槍,而是一個人、是一個老朋友,他甚至幻想著與槍進行語言交流,"不要再叫了,不再叫了"戰友調侃他,"你聽見,槍衝你叫喚了?""它是想跟我說話。",田建明正顏厲色地解釋道。
1981年3月19日上午9點30分,新兵實彈射擊考核。田建明的成績最差。擊發10槍,9槍打空,未擊中標靶,僅有一槍正中靶心。教官很疑惑,"那一槍是蒙的?太巧合了吧?",於是,便讓田建明再試一次(又打了10槍)。結果,10槍均未擊中標靶。
那教官,先是狠狠地踹了田建明兩腳,然後出於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近標靶,看這一槍的情況。這一看,還真就看出了門道。原來,田建明的第一槍,正中靶心。隨後的19槍,都是從一槍擊出的彈洞穿過。教官,以老年痴呆般的表情,傻傻地盯著標靶,眼都不眨的看了許久,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天才!"
當時兵役的是四年制。也就是說,四年內得不到升遷,就自動退伍。由於,田建明的軍事素質極高、個別方面成績優異(尤其是槍法),所以受到恩師趙濤波(那個教官)的提拔、重用,被保送西安陸軍學院深造。從此一步登天,實現了從士兵到軍官的質的飛躍。
1988年6月,田建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安陸軍學院。同年7月,被調往號稱"地上最強"的精銳部隊就職,擔任北京衛戍區第三師中尉。此時,田建明的槍法,已達到了化境。他自創了多個絕技:雙槍齊射、單手換彈夾、凌空飛槍,其中雙槍齊射的一招"雙龍奔月",技壓群雄,令人驚嘆!
雙龍奔月:
左、右手,各拿54式手槍和81式步槍。第一槍,由54式手槍擊出;第二槍,由81式步槍擊出。第一顆子彈射出,隨即,第二顆子彈射出,擊中第一顆子彈的尾部,兩彈前後串連、先後正中目標!
這樣一個,技術過硬、事業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婚姻美滿的青年軍官,為什麼會叛兵為匪呢?
因為,希望。希望破滅,就等於是絕望。人在絕望的時候、在對生命沒有任何留戀的時候,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
他有三個心願:
2、把家屬,從農村老家,接到部隊隨軍,以解相思、牽掛之苦。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為三個目標而奮鬥。但他的希望在同一天,完全破滅。
1、他懷孕7個月妻子,被當地計生辦強制做人流手術,導致一屍兩命(是個男嬰)。 計生辦的說法是,"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但田建明他媳婦,生的第一胎已經夭折,這次生的是第二胎。由於計生辦主任王興業與田的父親,個人之間有過節,所以……2、田建明,為人忠厚、正直(不貪汙、受賄、同流合汙,這個和官方版完全相反),所以,他與其他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的關係很緊張。 政委張某、參謀長王某、指導員劉某等,借職權之便作梗、給他穿小鞋。就在當天,上級領導警告他,"收拾好行裝,(可能)準備回家務農!田明建,已經準備好了!這樣的槍法,還用準備什麼呢?
19日晚,田建明從武器庫中取出傢伙(81式、54式),並藏在檢閱臺下。
其實,事發的前一天,就已經出現徵兆了。田對槍說,"不要再叫了,不要再叫了",武器庫的人員,覺得田的精神狀態有些異常,便試探性的問,"槍在叫?"田建明正顏厲色地解釋道,"它是在本能的保護主人"。
像往常一樣,4個軍官(其中3個是田的仇家),檢閱士兵出操。由于田已被停職,所以他自由活動至檢閱臺的藏槍處,沒被人懷疑。
四名軍官,向田的方向貼近,距離他10多米處,正準備離去,田突然命令"臥倒!"士兵,習慣性地執行命令(雖然田已停職,但士兵還是服從命令)。當然了此軍令對軍官無效。那4個軍官一時沒反應過來,傻呼呼地站那發愣,就在這時,4聲槍響,政委張某、參謀長王某、指導員劉某、連長曲某當場斃命,均一槍爆頭。隨後,田建明提槍便走,劫持了一輛吉普車,直奔tian~an-men廣場。5個軍官,死了4個,1個叛逃。軍營群龍無首,一片大亂。
車行駛至建國門附近,司機耍滑,將車撞到樹上,棄車逃命。田建明連看都沒看,僅憑直覺,放出一槍,將司機爆頭。而後,下車,向迎面來的一輛面的計程車衝去,司機見狀不好,一腳油門。可惜,車速沒有子彈快,隔著風擋玻璃,司機被一槍爆頭。田建明,又將槍口轉向路上的行人81式步槍,單發、精確點射,在節省子彈的情況下,造成了重大傷亡(確卻地說,少有傷,只有亡。)。死難者,包括伊朗大使館政務秘書尤素福和他的兒子,以及20多個平民百姓。
由於,案發地在使館區,政治敏感度極高,當局十分重視。警察、武警,甚至特警,陸續趕到現場,與田建明槍戰。雖眾寡懸殊,但槍案造成交通擁堵,司機紛紛棄車逃命,形成了一個"汽車胡同",這恰好發揮了田建明的巷戰特長。地形適合、彈藥充足、活靶子亂串,這對田建明而言,可說是如魚得水。
當時,一個加拿大記者,將槍戰的部分現場實況,轉播回國。其中,田建明雙槍齊射、單手換彈夾等絕技,讓電視機前老外目瞪口呆。至今,這等絕技,國外的特種部隊仍在學習和效仿;而好萊塢、香港的警匪片也常常模仿這些動作。
直至10點23分,槍戰已持續近兩個半小時。特勤、武警支隊、區公共安全專家局防暴隊,遭到重創,傷亡慘重,無法再進行作戰任務;特警2支隊、5支隊,全軍覆沒。當時,一個姓趙的隊長,趴在軍用吉普車的駕駛座上,帶著哭腔地用對講機向上級匯報工作,"請求支援!請求支援 "
11點56分,田建明僅剩下一顆子彈。他將槍口,對準自己的頭部,點燃一支煙,吸了幾口,而後,自盡身亡(官方報導其系被擊斃),至此,我軍已出動6000多人。悍匪槍聲驟停,我軍不明敵情,於是也停止射擊。一時間,激烈的槍戰,靜了下來。雙方都不開槍,又無人敢上前去看個究竟。
半小時後,我軍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勘察敵情,得知悍匪已死。戰士們,突然士氣高漲,來了精神,飛奔上前,幾十把槍對準匪徒,防止他再活過來。
據一位當事人回憶,田明建死不瞑目,瞪著眼睛,緊緊地握住那支槍,他們費了好大勁才把田和槍分開。據傳說,事後,檢驗這支槍,按動扳機,它會發出一陣悲鳴。。。。。。田明建從照片看,是個陽光的大男孩,不應該成為雙手沾滿鮮血的兇手,我也覺得民間版更真實一些,因為如果田是一個圓滑的人,不至於突然和所有長官關係都不和睦,所以他應該是一個痴迷軍事技術,不太通人情世故的人。他是一個軍事素質很高的軍官,他的一些軍事技術,讓國外特種部隊都紛紛效仿,他本應徵戰沙場,為國效力,卻從槍神變成一個殺人惡魔,這當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他也死有餘辜。但一些不公正的社會狀況和政策,也是事件發生的起因。事情發生後,軍隊和地方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變,願田明建事件能警醒大家,讓制定法律法規以及執行更加公平合理,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讓血案不再有滋生的土壤。
如果大家喜歡文字的內容,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知行偉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