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68 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1.6 萬億元

2020-12-27 極簡金融信託網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止 2019 年末,全國 68 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1.6 萬億元,較 2018 年末下降 1.1 萬億元,在當前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向縱深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信託資產規模繼續保持壓降的態勢,但是下降幅度較前一年明顯收窄,整體上進入了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

從信託資產規模的季度增速變化來看,2019 年四個季度,信託資產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2%、-7.15%、-4.94%和-4.83%,季度同比數據持續處於負值區間,不過從趨勢上看,季度同比數據在 2018年四季度創階段性低點後,連續四個季度降幅收窄;季度環比來看,2019 年四個季度環比增速分別為-0.71%、-0.02%、-2.39%和-1.78%,信託資產規模連續四個季度縮水。

從納入資管新規的資金信託的情況來看,截止 2019 年末,資金信託規模為 17.94 萬億元,較 2018年末下降 1.01 萬億,同比增速-5.35%。

從 2018 年一季度開始,信託資產規模連續 8 個季度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與監管的收緊有關,倒逼信託公司主要壓縮通道業務規模,持續向回歸信託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強化主動管理能力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也與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臺階有關,信用風險抬升,信託公司獲取合適資產的難度加大。到了 2019 年,這兩個因素依然存在,不過政策帶來的影響在邊際上有所改善。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宏觀政策逐步轉向「穩增長、穩槓桿」,「寬貨幣+寬信用」的政策組合使得經濟增速預期好轉,融資需求有所回暖。同時,央行關於資管業務的通知允許銀行自主制定整改計劃,有助於穩定銀信合作中的銀行表內和表外的資金規模,避免銀信合作規模過快下降。銀行理財可投非標的明確規定將消除監管不確定性,非標資金端的改善有望帶來銀信融資類業務降幅趨緩。部分存量信託產品具有資金池特徵,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允許資金池類信託產品滾動發行對接新資產,有利於減緩信託規模的下降。這些積極因素推動下,使得信託規模壓降的速度在 2019 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不過在 2019年下半年,對於通道業務和房地產信託的監管加碼,通道業務和房地產信託業務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信託規模壓降的速度重新擴大。

2.2.信託業務結構的變化

2.2.1.信託資產的資金來源結構不斷優化

從信託資產的資金來源來看,結構不斷優化,集合信託規模止跌回升,規模佔比出現大幅提升,而單一資金信託的規模和佔比則繼續保持下降的趨勢,可以看出信託行業正在逐步降低對於機構客戶的依賴,信託業務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集合信託規模佔比的提升,也提高了信託負債端的穩定性,有利於在資產端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具體來看:

2019 年以來,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信託業持續縮減傳統銀信通道類業務,此類業務被歸結為單一資金信託 ,因此單一資金信託佔比進一步下降。2019 年末,單一資金信託規模達到 8.01 萬億,較年初下滑 18253 億元,規模佔比由年初的 43.33%下降到 37.1%。

與此同時,為適應監管政策變化,信託公司業務開展逐步轉型,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增強主動管理能力,集合資金信託佔比穩定上升。2019 年末,存量集合資金信託規模 9.92 萬億,規模較年初增加 8121 億元,規模佔比由年初的 40.12%提升到 45.93%。

此外,由於財產管理類信託受政策影響較大,在相關監管細則具體出臺之前,信託公司對於此類業務也處於嘗試、觀望、調整階段,因此相關業務佔比呈現小幅波動態勢。2019 年末,管理財產信託規模為 3.67 萬億,較年初下滑 918 億元,規模佔比由年初的 16.55%小幅回升到 16.98%,波動較小。

2.2.2.信託的功能結構變化

從信託的功能結構上看,2019 年信託業務結構變化較為明顯,融資類信託規模和佔比均有明顯提升,事物管理類信託規模和佔比則出現顯著下降,投資類信託基本保持穩定。具體來看,截止 2019年末,融資類信託存量規模 5.83 萬億,較年初增加 14848 億,存量規模佔比 26.99%,較年初上升7.84%;投資類信託存量規模 5.12 萬億,較年初增加 163 億,存量規模佔比 23.71%,較年初上升1.22%;事務管理類信託存量規模 10.65 萬億,規模佔比 49.30%,較年初大幅下滑 9.06%。融資類信託規模的回升主要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加碼以及與非標相關的監管進一步明確有關。

2018 年,「去槓桿」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 2018 年 10 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顯的政策轉向信號,時隔兩年多再次強調「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並強調維持 6 個「穩」,政策由側重於「去槓桿」轉向「穩增長」。從 2018 年四季度開始,「寬貨幣」和「寬信用」成為貨幣政策主基調,為了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同時,財政政策也開始發力,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加大,2018 年 10 月 31 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01 號),要求加大對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 的金融支持力度。「穩增長」政策的發力,使得 2019 年社會融資需求有所回升。同時,2019 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有所回暖,疊加地產商加快周轉的策略,房企新開工意願增強,融資需求增加,房地產信託業務因其制度靈活、提供個性化產品、產品收益率相對較高等特點,房地產的信託融資需求在上半年出現明顯回升,直到 2019 年 5 月份政策明顯收緊才開始回落。

此外,監管機構重新正視非標存在的「合理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前期在「新浪·長安講壇」上表示,「影子銀行實際上是金融市場必要補充,『影子銀行』不是完全負面的詞語。只要依法合規經營,便能成為金融市場的有效部分」。2018 年 9 月份發布「銀行理財細則」和 2018 年 12 月份發布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細則」均明確了公募理財和私募理財均可以直接投資非標。監管要求的明晰,使得之前被壓制的非標融資業務在 2019 年有所恢復。

不過,雖然《資管新規》正式稿及配套制度對銀行理財資金端邊際放鬆,允許老產品滾動發行配置新老資產,監管造成的表外融資被動收縮壓力邊際有一定緩解,但在過渡期穩步壓降規模、去嵌套的監管要求,以及在市場信用風險加速暴露環境中銀行主動收縮表外融資的雙重影響下,信託通道業務規模持續下行,而主要為通道業務的事物管理類信託規模在 2019 年出現明顯回落。

2.2.3.小結:信託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主動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從上述兩個角度來分析信託產品的結構我們可以發現,「資管新規」落地後,通道與多層嵌套業務不斷清理與壓縮,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增強,信託業務結構優化。這帶動了信託報酬率從 2018 年四季度開始連續 3 個季度的回升,2019 年二季度平均年化綜合報酬率為 0.54%,相對於 2018 年三季度的階段性低點提高 0.23 個百分點。不過由於 2019 年下半年監管部門加大了風險排查的力度和頻率,之前被隱匿的風險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暴露,使得信託報酬率在下半年出現了回落。

當前存量信託規模中單一資金信託和事務管理類信託的規模佔比均處於較高位置,反映出信託的通道類業務的佔比仍較高,面臨較大的整改和壓降壓力,同時信託報酬率也處於低位,信託行業當前的主動管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3.信託資金投向分布

從信託資金投向來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投向金融機構、證券市場和工商企業的規模有明顯的縮水,而投向房地產和基礎產業的資金規模則有小幅回升。而從佔比變化來看,投向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的佔比均有所回落,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和工商企業的佔比則有所回升。具體來看:

2019 年末,投向基礎產業的信託規模為 2.82 萬億,較 2018 年末增加 565 億元,規模佔比為15.72%,上升 1.13 個百分點。去年四季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出臺,提示地方政府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強了金融機構對平臺公司融資的信心,信政合作業務迎來政策「拐點」。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久化,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作為國家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手段,2019 年政策一直推進基建投資的回升,基礎產業融資需求有所回升。

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規模為 2.70 萬億,較 2018 年末增加 165 億元,規模佔比為 15.07%,上升 0.89個百分點。2019 年下半年地產融資收緊之前,「寬信用」的政策基調下,房地產面臨的融資環境比較友好。同時地產銷售階段性的好轉疊加房企執行「高周轉」的戰略,加速推盤,加速開工,融資需求明顯回升,帶動了 2019 年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融資的大幅回升。到了下半年,由於地產融資收緊,房地產信託的發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投向證券市場的規模 1.96 萬億,較 2018 年末下降 2369 億元,規模佔比為 10.92%,下降 0.67個百分點。

投向金融機構的規模 2.5 萬億,較 2018 年末下降 5254 億元,規模佔比 13.96%,下降 2.03 個百分點;近兩年來監管部門加大對金融同業業務的整治力度,限制或禁止通道與多層嵌套的監管套利行為,信託行業落實監管要求,主動壓降金融同業通道規模效果顯著。

投向工商企業的規模 5.49 萬億,較 2018 年末下降 1768 億元,規模佔比 30.6%,上升 0.7 個百分點。近年來,信託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要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戰略新興領域。不過由於工商企業的行業各異、業務模式各不相同,一些高新企業還具有高成長、高技術性的特點,比較考驗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管理能力和對於風險的識別及控制能力。加上最近一兩年工商企業領域信託違約率高於其他投向的信託,工商企業領域的信託規模也在收縮,不過由於存量規模較大,依然是投向規模最大的領域。

2.4.產品的收益和久期分布——以集合信託為例對於信託產品收益率的研究,我們可以參考用益信託網提供的集合信不完全數據顯示,2019 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財類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 均收益率上行 22 個 bp;其平均信託年限為 1.86 年,與 2018 年持平。

從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趨勢來看,2019 年月度新發集合信託平均預期年收益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12 月份的月均發行利率比 1 月份低 33BP。分期限來看,一年期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 8.19%,二年期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 8.63%,二年以上期限的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 8.26%,各期限的產品收益率均呈下降的趨勢。分不同投向來看,2019 年基礎產業類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為 8.44%,較 2018 年上行 2bp,收益率全年呈下降趨勢;房地產類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為 8.2%,較 2018 年上行10bp,收益率全年亦呈下降趨勢;工商企業類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為 8.26%,較2018年上行25bp,全年收益率走勢呈「V 型」的走勢,可能與工商企業類信託風險事件增多之後對風險溢價的要求提高有關;金融類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為 7.24%,較 2018 年下行 7bp,收益率的走勢呈先走高后回落的趨勢。

不過總體上看,2019 年全年,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呈下行姿勢。主要原因包括:一是,2019年以來,在貨幣政策寬鬆的背景下,資金面相對寬裕,融資環境好轉使得社會平均融資成本持續走低;二是,經濟增長持續承壓,企業投資熱情下滑引發融資需求收縮;三是,銀行、債市等融資渠道對企業支持力度加大,使得企業對於信託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弱;四是,嚴監管背景下,隨著信託風控水平的不斷提高,資產質量進一步提升,根據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預期收益率會出現一些下降;五是,流動性的充裕使得市場一定程度上面臨「資產荒」的壓力。疫情加大經濟衰退風險,全球流動性大幅投放,「資產荒」的壓力進一步增大,預計 2020 年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仍然有一定的下行空間。

待續

相關焦點

  • 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達21.6萬億元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胡萍本報訊記者胡萍報導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信託行業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元同比下降
  • 數說信託:68家公司受託規模21.6萬億元 集合資金信託成主要資金來源
    據《發展評析》數據,截止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從2019年2季度開始,集合資金信託佔比就已經超過單一資金信託,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截至2019年4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9萬億,佔比為45.93%,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約8萬億,佔比為37.1%。單一資金信託佔比過高一直是信託業的難題。
  • 一文讀懂68家信託公司與信託行業
    (七)經營情況:分化明顯 擁有22萬億信託資產的68家信託公司呈現出比較分化的發展情況。 1、信託資產(2018年底):超過萬億的2家,超過5000億元的有15家、1000億以下11家 (1)信託資產超過萬億的信託公司僅有中信信託和建信信託兩家,分別為1.65萬億和1.40萬億,遠遠超過排名第3的華潤深國投信託(0.95萬億元)。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21.28萬億,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從15.65萬億大幅壓縮6.07萬億至9.58萬億,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從12萬億大幅壓縮4.63萬億至7.37萬億。(七)經營情況:分化明顯、頭部信託公司盈利優勢顯著擁有21萬億信託資產的68家信託公司呈現出比較分化的發展情況,頭部信託公司優勢愈發顯著。
  • 2019信託公司數據大比拼
    具體來看:2019年實現經營收入1200.12億元,同比增長5.22%;2018年實現利潤總額為727.05億元,同比下降0.65%;截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減少到21.60萬億元,同比下降4.8%。
  • 信託資產規模連降11個季度 融資、事務管理類規模佔比雙降
    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網站披露了2020年3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3季度末,信託行業管理資產規模進一步壓縮,業務結構持續改善,主動管理類及投資類業務表現積極。信託資產規模連降11個季度3季度末我國信託資產規模進一步壓降。
  •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穩中有降 信託通道業務持續收縮
    在去通道、嚴監管背景下,2020年,信託行業迎來較大調整。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 洞察·財曝|中信信託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195億元 超公司淨利潤5倍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止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當然,中信信託也不例外,截至2019年底,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57萬億元,相比2019年期初的1.65萬億元下滑4.85%,與此同時,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9.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佔2019年收入的68.87%,同比下降17.17個百分點。
  • 信託公司是做什麼的?信託公司靠譜嗎?
    信託公司主要的業務內容為:  1、委託:財產的所有者將其財產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按照一定的要求對其財產進行管理和經營;  2、代理:委託人授權受託人(信託公司),讓受託人(信託公司)代辦一些經濟事項,比如代理發行債券和股票、代理收付款項、代理催收欠款等。
  • 中國68家信託公司,實際控股都是誰!
    歷經歷史上的數次波動與整頓,信託機構也從曾經上千家減至現在的 68 家。那麼,這 68 家現存的信託公司層層穿透至底層,實際控股的都是誰?  目錄  1. 政府機關如何持股信託公司?  2. 民營和外資如何持股信託公司?  3. 金融混業經營狀況  4. 信託公司的央企產業背景  5.
  • 跌破6萬億!融資類信託年內首次下降,三季度環比減少4966億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2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38.14億元,增長幅度達12.95%,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投向領域;規模佔比為12.84%,也較去年末提升1.92個百分點。監管壓降違法違規的融資類信託業務終於有了成效。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資產規模結構將...
    2、中國信託資產規模下降幅度明顯收窄,規模結構逐漸優化由於受「資管新規」影響,近兩年來我國信託資產規模有所下滑。截止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同比下降4.85%,其資產規模下降幅度較2018年明顯收窄,進入了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
  • 中國信登:信託存量規模繼續下降,服務信託初始募集規模超4萬億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1月8日,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披露2020年信託產品登記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行業信託產品存量規模為20.13萬億元,較上年末繼續下降1.6%。其中,服務信託累計存續的初始募集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
  • ...了解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北京信託...
    我國《信託法》中對信託的定義是:「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 其中受託人一般是指信託公司,目前市場主要有68家信託公司。信託公司由於發展經營,其信託收入,信託資產規模、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均有較大的不同。
  •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
    來源:銀保監會5月8日訊,銀保監會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亞洲銀行家》「中國最佳信託公司」與「中國最佳公益慈善信託」
    中證網訊(記者 張凌之)由《亞洲銀行家》研究支持的「2018年全球財富與社會獎項」於日前揭曉,中信信託榮膺「中國最佳信託公司」和「中國最佳公益慈善信託產品/服務獎項」兩項榮譽,這也是中國信託公司的品牌和產品首次獲得此類國際獎項的認可。
  • 銀保監會加強對資金信託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管理
    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制定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 信託新規落地:全國超4100家信託相關企業,今年新增142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優化了信託公司治理機制,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從地域分布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廣東以1102家企業高居第一,是第二名江蘇(576家)數量的近兩倍,山東、吉林、陝西分列3-5位。從城市分布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深圳共有931家信託相關企業,以巨大的優勢排名全國第一,揚州和臨沂分別以522家、402家排名二三位。
  • 中國信登:2020年末服務信託初始募集規模超4萬億元
    截至2020年末,全行業服務信託累計存續的初始募集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其中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所有以服務信託為主要內涵的特色業務產品規模中的佔比到年末已漲至近五成,由此充分體現出信託機制在帳戶管理、財產獨立、風險隔離等方面的制度優勢和蓬勃生命力。
  • 9家信託公司註冊資本過百億 還有多家信託公司增資在路上
    青海銀保監局表示,根據《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同意五礦信託註冊資本由人民幣60億元增加至人民幣130.51億元,其中,五礦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增資金額55億元,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增資金額14.95億元,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增資金額5598.13萬元;增資後五礦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8.002%、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1.204%、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