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吐詞不清、說話結巴、詞不達意甚至不會說話、聽讀障礙等,很多家長都以為是孩子智力出現了問題,到醫院去查,結果卻是正常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孩子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這兩個詞吧
1、前庭覺
在我們大腦後下方腦幹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前庭覺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信息,並做過濾及辨識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別是長大以後的視、聽性質學習,前庭覺的影響最大。
大腦的門檻----前庭覺 由於前庭是大腦門檻,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信息也必須在此過濾以選擇重要的信息做回應,所以前庭覺必須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協調,才能正確辨識身體的空間位置,這便是前庭平衡。
前庭覺不良,身體活動會立刻受到影響,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都會扭曲,形成閱讀、聽寫及寫字上的困難,前庭神經不佳,身體行動及左右腦思考都會陷入混亂,更會引發語言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是孩子學習困難最主要的原因。
2、本體覺
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本體覺 生活中我們不用看鏡子,就可以正確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階梯,可以靈活上下樓梯,運動、開車、騎自行車、遊泳、雙手雙腳及身體雙側協調,動作自如,這便是本體感。本體感又稱身體形象或身體地圖,這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能力,如果平衡感、觸覺、前庭覺不良,本體感便很難健全發展。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人不用老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也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心,本體感發展良好,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像創造能力也才能豐富地發展起來。
語言發展遲緩大多由於感統失調 我們這裡探討的語言體系,不僅包括口頭語言,既有聲語言,而且還包括書面語言、表情語言、手勢語言等無聲語言。
大腦皮質層的分別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彙認知、語言組織及推論的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造成詞彙能力不足、語言組織混亂、視聽神經也會發展不全,形成閱讀、聽寫及寫字的困難。
另外觸覺刺激不足,也會影響前期語言溝通,但觸覺防禦過當的孩子大多排斥接觸,而減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模仿能力也因此受到局限。他們通常愛哭、粘人、有暴力傾向,易造成母親無意識的排斥,引發親子互動障礙,這也是語言發展跟感覺統合之間的主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