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
這句話體現了中國古典家具對於古樸大雅的追求。
然而真的要把家裡做成中式風格也不容易,很容易變成古代茶館的樣子,又或者顯得又土豪又死板。花大把大把的錢買回一件件實木家具,卻不知怎麼搭配才好,實在可惜。
要是家裡有喜歡現代風格的成員,還可能會大吵一架。有沒有中西合璧、讓中式家居不土豪、老中青三代都喜歡的辦法呢?我們在這些人的家和設計裡找到了答案。
黃玄龍
簡 約 和 清 爽
中式家具內斂含蓄,如果一心追求華美的效果,容易變成金光閃閃的「土豪」風。臺灣的收藏家黃玄龍是明代文化的狂熱愛好者,他就用少量的明代家具,搭配現代家居,並輔以大量的留白,以字畫作為點綴,打造出一個簡約、清爽的中式風格的家居。
他對家居的設計有兩大準則,一是:不買全套家居。
水滿則溢,全屋古董家具,猶如全屋都是重點,容易讓空間顯得很沉重,相反,只是將中式家具和字畫作為點綴,反而更能讓重點突出。
他的客廳就用沙發和中式家具搭配,絲毫不顯突兀,反而襯出一屋子靜雅之氣。
二是:在混搭的基礎上,全屋的空間色調保持和諧一致。
臥室和床品的顏色,與客廳、書房保持一致,都是莊重清雅,又不失暖意的黃褐色。這樣可以減少了一切環境的幹擾,更突出了家具自身的優雅氣質,簡約中呈現出文人之氣。
我喜歡他陽臺掛著細密的竹簾,一眼望去,影影綽綽。看似簡約,內質清爽,彰顯出這一位收藏家的審美和性情。
梵幾
有人看出北歐 有人看出中式
有一種家居,年輕人看覺得是北歐風,上一輩的人看了又覺得是中國風。
仔細想想,中國崇尚低調、簡單的美學,和這幾年流行起來的極簡北歐風的確有相通之處。其實,這些家具有著北歐家具的線條感,也有著中式淡淡的禪意。每一件家具看似簡單,卻發揚了中式傳統榫卯的結構和設計上的科學性和美感。
去掉了不必的修飾,留下圈椅的曲線、靠背和榫卯結構。簡約自然,更容易為年輕人所接受。
線條乾淨,所以就算一屋子的木製家具,也不顯得古板僵硬,反而通透得很。一盞燈散發出來的暖意便將屋子填滿生活的氣息。
「生長於野,安於室」。於是,我們能看到木頭猶如有生命一般,找到屬於自己的棲息地,與空間融成一體。
安思遠
取捨和配色
作為中國古董教父、有「明朝之王」之稱的紐約收藏大家安思遠,他擁有的古董不計其數,人人都說他的家是個小型的中式博物館。他的藏品是很多,卻不會把它們全都堆砌在一起。
因為安思遠足夠了解他的收藏,也知道凡事要有取捨。所以,在設計家居空間的時候,如果是取中式家居為主,他就以西方的掛畫、燭臺點綴;如果是取西洋家具為主的空間,牆上則必掛自己最欣賞的大幅國畫。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家裡的擺設很雜亂的時候,有可能就是到了該取捨的時候了。
家具風格不同,如何不「打架」?答案就是用統一的色調,做好配色。
暖黃的燈光、深柚木色的家具、護牆板、地上的柚木色地板和偏黃色系的中國地毯,駝色、米色的絲絨沙發,整個的色調,都在溫暖的黃色上下,沒有特別突兀的變色,卻展現了不同的層次。
實木家具容易顯得低沉,安思遠善於運用金屬元素給空間添加亮色。小巧的燭臺立在中式家具上,在不識貨的人看來毫不浮誇,識貨的人便知其中奧妙。
任小勇
雅致和留白
相比西方奢華美的張揚和炫耀,中式的雅致之美更深沉雋永耐人尋味。雅致是從留白中來的,不論是古樸典雅的物件還是風格強烈的西式擺設,適當留白,更顯清雅。採用大量的留白,放眼望去,舒適清雅,讓人心生喜愛。
一塊根系縱橫的天然石板的影壁在玄關矗立,進門即為其撼動,雕塑和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紅色單人椅,濃縮成一個灰與紅的北京。
我很喜歡他家在二層懸空搭建出的小空間,閒時可供小憩、品茶、閒聊,隨意又雅致,令人心生嚮往。
真心喜歡中式家居的人,不會一味地將所有中式古董家具塞進一個空間裡,而是去了解中式家具內涵的文化。
從而知道,家居設計與做人一樣,要知分寸,能取捨,會留白,我們才能在古色古香的和現代化拉扯的世界裡,風雨不驚,寵辱皆忘。
* 文章轉自:網際網路,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