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日沒夜畫了兩年
初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大學裡一直擔任班長,大四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很多人眼中,解錕是個適合從政的人。但解錕本人卻對畫畫更有興趣。他覺得畫畫更自我,更容易實現內心純粹的表達,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所以畢業後回到宿遷的解錕租了一個畫室,沒日沒夜的畫了兩年。他大量觀賞大衛·霍克尼、馬蒂斯、畢卡索等人的作品,融入自己的繪畫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的作品更多的在意點、線、面之間的關係,畫面相對平面,拋棄了很多傳統手法。
對於自己初形成的風格,解錕有點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嘗試到底對不對。2015年,江蘇省畫院招聘專業畫家,評委都是具有全國視野的高校教授、專業畫家。解錕報名應聘,專業成績在幾輪選拔中一直排在前幾名,這表明他的繪畫風格得到了專業評委的肯定。
同年夏天,解錕的作品《夏日午後》參加2015年至2016年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展會從全球6000多幅作品中選出200張,《夏日午後》入圍。還是在這一年,他的作品《空間》獲得中美國際小幅水彩畫交流展美國獎,並被一對美國夫婦買走收藏。
這一系列的成績,讓解錕心中有了底。
隨後幾年,解錕屢屢獲獎:
2016年作品《貓》入選江蘇省第七屆水彩粉畫展。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7年作品《區間》入選江蘇省第二屆美術獎作品展。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7年作品《夏日午後》入選江蘇省第六屆新人美術作品展。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8年作品《午後》榮獲「第八屆江蘇省水彩(粉)畫展優秀作品。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面對疫情
更多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翻開解錕的作品,你會發現,2014年之前,他的作品是孤獨的、機械的、平靜的,這與他當時把自己封閉在畫室中作畫、近乎與世隔絕有很大關係。2014年之後,解錕參加工作,隨後又結婚、生子,他的畫不知不覺增加了鮮活的氣息,出現了貓、狗、人等元素。
2020年疫情期間,解錕有了大量的空閒時間。他常常開車出去選景,看到適合的題材便開始畫,往往在車裡一畫就是一天。這期間,他畫了兩百多張作品。解錕說:「當我通過自己的處理把這些題材變成畫的時候,很多同行會問我畫的是哪裡?其實只是一些身邊的景色,或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多加關注。我就是想通過描繪這些不起眼的景色,來表達我們要關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關注純粹而真實的自然。」
解錕身邊有幾位美術老師,受解錕的影響也愛上了水彩畫,他們常常一起出去畫畫。解錕說,希望通過身邊一群人的努力,在將來成立宿遷水彩畫協會,影響、培養更多的水彩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