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解錕,宿遷人,1989年出生。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水彩藝術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江蘇省美協會員,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教於宿遷高等師範學校。
他師出名門,接受過嚴格的繪畫及文本訓練。他性格隨和,但又有著嚴格的底線。他可以從政,卻還是選擇繪畫與教學之路;他不輕易與人談藝術,談必是同道中人;他可以畫其他的畫,卻堅守對水彩的忠誠。
被大師徵服
走上水彩畫之路
解錕的父母常年在外做航運,他們在物質上保證解錕衣食無憂,在精神上也給了他充分的自由。雖然缺少父母的陪伴是一種遺憾,但是解錕的內心卻富有勇氣、力量,敢於決斷。
解錕在宿豫中學讀高一的時候,忽然迷上了畫動漫人物,意識到自己喜歡畫畫後,他便讀了美術班,並順利考取湖北美術學院。
本科期間,解錕有幸受到過已故著名水彩畫家劉壽祥的指導。劉壽祥開創了全國美術院校第一個水彩系,以獨特的風格、嚴謹的創作態度開拓了水彩創作的新領域,培養了一代代水彩創作的新人才。劉壽祥對水彩藝術摯誠的態度影響了包括解錕在內的很多學生。解錕回憶說:「沒看過劉老師作畫的人都會對他的作品充滿好奇,不知道這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總是毫無保留地教導我們,同時要求我們畫畫可以學他,但不能像他,不然就沒有出路了。他也總是一邊跟我們聊著音樂、時裝、電影,一邊給我們做範畫,他說要在繪畫以外汲取更多的營養,不能單獨把繪畫看成一個獨立的事情。以前我不懂,現在我懂了。」
劉壽祥的作品、為人、對待藝術的態度都深深吸引了解錕。本科畢業後解錕考取了劉壽祥的研究生,專注於水彩畫的創作、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2009年作品《老者》獲得湖北美術學院北村獎學金三等獎。主辦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2009年作品《風景》獲得湖北美術學院秋季作品寫生展二等獎。主辦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2009年作品《我的大學同學》獲得全國美術高校作品展一等獎。主辦單位:中國高校美術家協會;
2011年作品《頭像·系列》作為優秀作品被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系收藏;
2011年學士論文《水色交融衍生嬗變——淺析中國水彩畫中的民族性》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主辦單位: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美術學院;
2011年作品《眾生》獲得湖北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
2011年作品《宏村風景》獲得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部三等獎。主辦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部。
沒日沒夜畫了兩年
初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大學裡一直擔任班長,大四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很多人眼中,解錕是個適合從政的人。但解錕本人卻對畫畫更有興趣。他覺得畫畫更自我,更容易實現內心純粹的表達,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所以畢業後回到宿遷的解錕租了一個畫室,沒日沒夜的畫了兩年。他大量觀賞大衛·霍克尼、馬蒂斯、畢卡索等人的作品,融入自己的繪畫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的作品更多的在意點、線、面之間的關係,畫面相對平面,拋棄了很多傳統手法。
對於自己初形成的風格,解錕有點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嘗試到底對不對。2015年,江蘇省畫院招聘專業畫家,評委都是具有全國視野的高校教授、專業畫家。解錕報名應聘,專業成績在幾輪選拔中一直排在前幾名,這表明他的繪畫風格得到了專業評委的肯定。
同年夏天,解錕的作品《夏日午後》參加2015年至2016年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展會從全球6000多幅作品中選出200張,《夏日午後》入圍。還是在這一年,他的作品《空間》獲得中美國際小幅水彩畫交流展美國獎,並被一對美國夫婦買走收藏。
這一系列的成績,讓解錕心中有了底。
隨後幾年,解錕屢屢獲獎:
2016年作品《貓》入選江蘇省第七屆水彩粉畫展。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7年作品《區間》入選江蘇省第二屆美術獎作品展。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7年作品《夏日午後》入選江蘇省第六屆新人美術作品展。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2018年作品《午後》榮獲「第八屆江蘇省水彩(粉)畫展優秀作品。主辦單位: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面對疫情
更多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翻開解錕的作品,你會發現,2014年之前,他的作品是孤獨的、機械的、平靜的,這與他當時把自己封閉在畫室中作畫、近乎與世隔絕有很大關係。2014年之後,解錕參加工作,隨後又結婚、生子,他的畫不知不覺增加了鮮活的氣息,出現了貓、狗、人等元素。
2020年疫情期間,解錕有了大量的空閒時間。他常常開車出去選景,看到適合的題材便開始畫,往往在車裡一畫就是一天。這期間,他畫了兩百多張作品。解錕說:「當我通過自己的處理把這些題材變成畫的時候,很多同行會問我畫的是哪裡?其實只是一些身邊的景色,或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多加關注。我就是想通過描繪這些不起眼的景色,來表達我們要關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關注純粹而真實的自然。」
解錕身邊有幾位美術老師,受解錕的影響也愛上了水彩畫,他們常常一起出去畫畫。解錕說,希望通過身邊一群人的努力,在將來成立宿遷水彩畫協會,影響、培養更多的水彩畫人才。
對話新銳
問:劉壽祥老師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答:最大的影響是對水彩藝術摯誠的態度。我可以去畫別的畫,但我不會去嘗試,因為我愛水彩,我要對它忠誠。
問:從大衛·霍克尼、馬蒂斯、畢卡索那裡,您分別汲取了哪些靈感,融入自己的繪畫中?
答:從這些大師身上總是能學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說藝術根本沒有「好」與「不好」的概念,只有你「喜歡」和「不喜歡」。比如去剖析一種藝術現象,不能從這個藝術現象的本體出發,要和作者的成長教育背景以及和他所生活的時代聯繫起來。
問:您覺得是哪些品質支撐您走到今天的?
答:我感覺是堅持、努力、勤奮。
讀書時代,我不算是特別有靈性的人,但我覺得努力到一定階段應該就會有機會。
畢業後,我有幾年時間在機關單位工作,但只要一有空就會堅持畫畫。我高中時的美術老師王翔,總是說我每次寫生的時候會找最刁鑽的角度去畫,好像更喜歡去挑戰一些困難。他說我在當時畫畫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執著、特別努力。
除了畫畫,我會把很多時間用在閱讀。我覺得大眾的消費性文化,比如抖音,刷完就忘了,但是讀書可以記在心裡。我喜歡讀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書,還有畫冊,一邊看一邊琢磨。
問:聽說您有一個4歲的孩子,您會教他畫畫嗎?
答:不會。我覺得對於兒童來說,讓他自己畫就可以了。你教他畫的世界,是你心中的世界。他畫的世界,才是他心中的世界。我兒子之前捏過一個恐龍,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恐龍,但他自己解說的頭頭是道。(衛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