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寫《一剪梅》的時候,李清照正值「少婦」時期,與尋常女子一樣,她也有相思哀愁,在與明誠分別一年之後,這種感情的積累,讓相思之情噴薄而出。這也是《一剪梅》創作基調,跟愛情、離愁、相思有關,同時對李清照個人而言,也具有非常大的歷史意義。
今日話題:李清照的《一剪梅》,奠定了她在詞壇的位子?此後難有人超越!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一出,當時的整個文壇,對李清照的評論頗高!本是一首相思之詞,奠定了她在詞壇的位子。從此,人們逐漸關注到,這個平凡的女子。歷來寫相思之作,多為怨婦的形象,讀之讓人感覺寡淡無味,而清照的這首《一剪梅》別出心裁,雖有苦,卻讓人看到了溫暖和美好,以及夫妻之間的情感共鳴。
這首詞誕生了一句名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跟範仲淹的《御街行》有一定的關係,李清照巧妙地化用了範仲淹的名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兩者皆有「點石成金」之妙,卻各有千秋,這與抄襲不同,這是文人情感的共鳴,以及文化記憶的拼接。
都說文人最喜歡悲秋傷春,李清照也難免俗。在深秋之際,她便裝獨行,在荷花的深處,她到底在尋找什麼呢?這一池的秋意,分明是她和他往日生活寫照,在最美好的時光分離,花殘人思,雖有美景,卻無人伴賞,寂寞襲上心頭。仰望天空,雁群飛過,不知道是替誰送信,好久沒有老公的消息。
繁花殘敗飄零,她的相思和情愁也飄零,她深信老公明誠與自己一樣,有著相同的情感訴求。這是一種默契和情感的共鳴。明明相互思念,卻又沒有辦法傾訴,該如何是好呢?她寬慰自己,只好各自一方獨自愁悶,互不打擾的關係,卻又無法排遣的感情,剛剛從眉頭消失,又纏繞在心頭。
前有《一剪梅》,後有《聲聲慢》,李清照在詞壇的創作地位,以及藝術分量,絕對是屬一屬二的人物,尤其還是一個女子,這更加難得(在古代的大環境下,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及一般人家能以讀書學史)。你最喜歡李清照的哪首詞?
以上就是今天的美文分享。好詩一起讀,我是南城君。南城古風文化,解讀、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