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高材生,到爐灶前的廚師,再自己種菜,一星女主廚的人生轉折使她與眾不同。
義大利東北部接壤斯洛維尼亞的地方,有一座港口城市,第裡雅斯特(Trieste)多元民族融合的歷史文化背景,使之在義大利國土上孕育出獨樹一格的飲食特色,這也是為什麼生長於此的米其林一星女主廚 Antonia Klugmann,得以發展出她那「有點義大利、卻又不太義大利」的鮮明烹飪風格。
今年 1 月初,她首次踏上亞洲,受邀至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的一星餐廳 Tosca di Angelo,與總監 Angelo Aglianó 聯手舉辦餐會。人生第一次造訪亞洲,香港的一切讓她驚喜不斷,腦洞大開,這趟亞洲經驗也勢必為她本已突出的廚藝路線,增添更多個人色彩。
從未受過廚藝訓練的法律高材生 Antonia Klugmann 直接從餐廳洗碗工做起。圖片來源:greatitalianchefs
自己的選擇
Antonia 的職業養成也很非典型,談吐溫和帶點書卷氣的她,原來是一名法律研習生,且出身自一個醫師世家,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最後選擇走入廚房工作,是很不尋常的事。
「我一直都對下廚的過程很感興趣,我很喜歡每天決定要煮什麼來吃的那些時候。而且我迷戀各種關於烹飪和主廚的書籍或電視節目。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Ferran Adrià 的分子料理剛好在 90 年代末時非常出名,那讓我理解到主廚的工作可能是非常適合我的。」
雖然有了這個念頭,但她事實上一片茫然不知從何開始,「當我打電話給我的父母說:很抱歉,但我想要休學去當一個廚師。他們問我,你打算怎麼做?我還真的不知道。」沒有任何烹飪學歷背景,所以一名法律高材生跑去餐廳從一名洗碗工做起,進入那個環境之後,她的想法漸漸清晰,「能夠發揮創意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弔詭的是,廚房裡只有主廚才能擔任創作者。所以我很快就知道,我必須成為廚房裡的頭頭,才能決定事情。」
聰明又勤奮的 Antonia,把自己逼得很緊,為的就是早日坐上那個能發揮創意的位置。
Antonia 在身體修復期間,開始自己種菜。圖片來源:50topitaly
自己的菜園
在第一間餐廳 Harry’s Grill 待了4年,掌握所有烹飪應有的技巧之後,Antonia 開始四處遊歷,在義大利的不同地區工作,吸收地方的飲食特色與技術。沒想到這條精進之路,卻被突來的車禍意外給打斷,她被迫在家休養一年。
休息期間,儘管一度沮喪不安,但 Antonia 的腦子很快動了起來,「我生理上無法實際去做菜,但我可以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做菜。我認為那是我真正成為一名主廚的轉折點。在那之前我只是一個『廚師』而已,我感覺自己在廚房裡還是一個學徒。」然而當她無法真正動手做菜,一道道食譜開始在她腦中成形。
另一方面,她也決定搭建一座菜園,種自己的菜,這個看似在工作停擺、胡思亂想期間天外飛來的念頭,事實上其來有自 Antonia 曾經在一間山裡的餐廳修業,當時那位年邁的主廚就有一座自己的農場供應餐廳食材,他教導 Antonia 如何挑選作物、傳授基本的種植技術,「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可以有自己的菜園是很棒的事。而且你知道,耕種自己的蔬菜真的能徹底改變你的思維,真的,它完全改變你。」
種菜究竟帶來什麼轉變?
「第一,你不浪費。這是很重要的準則,那真的是對你所付出的資源和時間,最基本的尊重,花了那麼多心力種出來的蔬菜,仿佛在懇請你不要浪費它。」
另外,則是菜園裡的自然之美,照顧一座菜園時所接觸到的自然美學,對於創意運作的過程很有幫助,「你看到植物生長的過程,真的太令人讚嘆了,你能聞到番茄的味道怎麼那麼香,還有那些葉子慢慢長出來,你看到一顆種子如何變成一顆番茄,那就像魔法一樣。」
畢竟 Antonia 的家族裡並沒有人務農,這些親身靠近大自然的體驗,都令她感到很驚奇,說起第一次收成的經驗,她仍印象深刻,語氣裡充滿感情:「那對我來說真的很驚人,我自己種的第一顆番茄,第一個花椰菜,原來過程是這樣子!」
位於北意的 L'Argine a Vencó 是百分之百屬於 Antonia 的餐廳。圖片來源:greatitalianchefs
自己的餐廳
因為意外而中斷事業的轉折,給了 Antonia 大片的時間思考,給她空間去創造一座菜園,休養生息近一年之後,她終於開了第一間自己的餐廳,這個起頭使她逐漸在北意聲名大噪。
這間餐廳儘管成功,但因為空間是租來的,Antonia 始終感覺那不全然屬於自己,於是她開始尋覓適合的物件,最後在威尼斯北邊、臨近斯洛維尼亞邊境的一處荒涼鄉間,找到一座 17 世紀留存下來的舊磨坊,這個地點甚至曾經出現在她的睡夢中,召喚著她前來。
2014 年 12 月,她的歸屬,百分之百屬於她的餐廳 L』Argine a Vencó 正式營業,在被菜園、葡萄園環繞的空間裡,她自由自在地做菜,開業第一年就獲得了米其林一星。
「身為一個經營者,做自己的老闆,讓我這 14 年來的職涯有連貫性,因為每當你思考關於自己的事,關於你的食譜、你的餐廳空間,某程度來講,都是在做你自己,而就像我之前說的,創意思考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真的是要窮盡一生去達成的事情。」
圖片來源:maisonelleinteriors
自己的風格
來自第裡雅斯特的女主廚,多元性本就流淌在她的血液裡。這座城市有 600 年的時間並不屬於義大利,在一戰之前它原是奧匈帝國的領土,是一個讓各界抵達的港口,有特殊的關稅和律法,歐亞大陸間不同國族的商人都會在此貿易,也因此形成豐富的飲食文化。
「我有部分賽爾維亞、部分奧地利的血統,我的祖父會說 4 種語言,在邊境地區長大,意味著我能以非傳統的方式來烹調傳統料理。」
Antonia 帶著學術訓練的條理,進入廚藝的世界;又從烹調食物的身份,追本溯源至食材的起點。這些轉換在她身上融合得很好,仿佛只有她才辦得到。
於是當你好奇她怎麼看待自己的料理風格,她如此堅定說道:「我會說那是很個人的,有某種私密性,我一直讓自己悠遊在其他廚師所帶來的影響之中,然後把它變成很『自己』的東西。你必須傾聽自己,了解自己的故事和背景,而且要真誠對待自己,不要被別人的期望牽著鼻子走。」
自己種菜無疑是她跟許多主廚最大的分野,從觀察植物生長的每個階段,琢磨出各種讚頌蔬果之美的想法,使 Antonia 的料理在肉食主義的國度裡顯得特別不一樣。
Antonia 的無花果肉丸。圖片來源:Antonia IG
她興奮地分享今年創造出來的新菜品。放在盤裡的,外觀上看起來像一顆普通的義大利肉丸被茄醬裹著,但其實那是一顆無花果。她將無花果低溫烤了 3 小時,接著放到新鮮的番茄醬裡烹煮,又在無花果裡加入月桂葉水和月桂粉,最後點綴一些義大利肉丸常用的新鮮香草。
一顆偽裝成肉丸的無花果,當顧客切開,就會感到驚喜。而由於低溫的烹調過程,充分保留了無花果的水分,又將無花果的甜味大幅濃縮,搭配鮮酸的番茄,便是清爽明亮的滋味。
榲桲煮大根。圖片來源:Antonia IG
另外一道菜,她則玩起了日本的大根。她將大根放在榲桲(Quince Apple)的果漿裡慢煮,榲桲是一種介於蘋果和梨之間、義大利很常見的水果,硬度高,烹調需時長,經過慢燉後所獲得的汁液,經過收汁就是極酸的榲桲果漿。
Antonia 先把大根煎到焦糖化,接著以烤箱烤過後,放到果漿裡在直火上燉煮,「最後你會獲得非常有趣的大根,外觀上看起來很像魚片,也像豬肉的脂肪,但你還是可以看到大根煮熟的質地,又帶有酸的風味。配一點鹽和油就很好吃。」
Antonia 於北京 CookBook 感官盛宴展出「我的兔子洞」(My Rabbit Hole)。
自己的居室
40 歲的 Antonia 雖然直到今年 1 月才第一次造訪亞洲,但其實她的創作已經比她先一步抵達。去年 11 月,她受邀至北京 CookBook 感官盛宴展出一件裝置作品,從藤蔓搭建的拱門看出去,是一片青青草地,飄浮著不同樣貌、階段的植物,她把這件作品命名為「我的兔子洞」(My RabbitHole)。
「我想要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視野可以如何被他所處的環境、周遭事物所影響。大自然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也決定要住在鄉村裡,擁有一間充滿玻璃的餐廳,讓我可以親近大自然,而菜園就在旁邊,我們真的是被美環繞著。」
她每天都能從窗戶觀賞到這個世界最原初的美,從廚房看出去的景致,或是為了餐廳食材到森林裡採集的那些經驗,都深深影響她作為一名廚師。
「你有一個拱門,可以透過它看出去,看到世界的一小部分,然後你意識到必須不斷改變自己,去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你周遭的世界會一直維繫著你的創意,世界也許總是那樣,但『明天』依然是你人生的未來,所以你還是要不斷改變。你必須踏出去,一方面保持自我認同,但另一方面又要持續變化。」
身為一個女人,促使 Antonia 發想這件作品的出發點,也是因為女性主義大師伍爾夫(Virginia Woolf)提倡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這位思潮先鋒的說法是:「女人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擁有創作的自由。」
這個想法,Antonia 再了解不過,「擁有自己的空間,真的是一件讓人要長久珍惜的事,有時候你甚至得自己花錢買到那個空間。」她確實辦到了,從職涯選擇、菜園綠野、磨坊餐廳、烹飪風格,一切都是自己的。
圖片來源:reportergourmet
編輯特寫:花椰菜的肉味
Antonia 熱愛蔬菜,就連療愈她的都不是什麼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而是蔬菜。「特別像是花椰菜,只要用一點油和鹽、大蒜,水煮過就很好吃,這是我的療愈美食。或是放到烤箱裡用高溫烤過,只要用點油,就好棒。」說到花椰菜如此平價常見的食材,她的語氣卻和談論魚子醬一樣興奮,「烤過的花椰菜有一種近乎肉類的風味,非常複雜而且可以在嘴裡繚繞很久,因為烤過之後,蔬菜的甜味釋放,連它的口感都變得很不一樣。」
-end-
部分圖文數據引用自網絡,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首圖來源:The Ritz-Carlto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