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心理專家組組長:特殊人群心理問題顯露 應予重點關注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對話心理專家組組長:特殊人群心理問題顯露 應予重點關注

中新社武漢4月7日電 題:對話心理專家組組長:特殊人群心理問題顯露 應予重點關注

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

一名醫務工作者的父母因感染相繼在3天內去世,他懷疑是自己帶回去的病毒,因此自責、焦慮、抑鬱,甚至產生對職業的懷疑;

一名30多歲的女子反覆訴說丈夫感染及去世經過,一說一個多小時,停不下來;

一名40歲左右男子達到出院標準,但是擔心復發拒絕出院……

談起接診案例,此次擔任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心理援助服務專家組組長、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組長的劉忠純總免不了心痛。

當前,以武漢為主戰場的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劉忠純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武漢抗疫曙光初現,但心理創傷修復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共同努力。

「前期忙於應付疫情,沒時間考慮那麼多,現在鬆弛下來,有更多時間關注自身,各種心理問題將逐漸顯露。」劉忠純說,尤其是病患、逝者家屬、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未來三至五年工作的重點。

疫情發生後,國家衛健委、湖北省先後組建力量實施心理救援,並針對不同人群制定心理援助方案。

疫情初期,專家組曾對湖北563名醫生和1334名護士開展調查。結果表明,分別有54%、61%、43%和77%的一線醫護人員存在輕度以上焦慮、抑鬱、失眠和應激反應等症狀。

劉忠純指出,儘管現在疫情得控,醫護壓力有所緩解,但是前期經歷或給一些醫護帶來職業耗竭問題,甚至可能出現PTSD,PTSD處理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一些病患及其家屬的心理創傷修復是重點,亦是難點,「對疾病的恐懼、對復發的擔憂、怕被歧視和排擠,這些創傷的修復,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逝者家屬的哀傷反應,更應給予特殊關注」。

劉忠純認為,清明節前後是心理問題暴發的高峰期。要鼓勵情緒發洩,祭奠、哀悼等儀式有助於疏導壓抑的情感。

不容忽視的,還有社區工作者、民警、志願者、殯儀館工作人員等基層工作者的「心病」。

「領導覺得我們很能幹,群眾覺得我們什麼都搞得定,實際上我們並沒有那麼強大。」一名社區幹部的哭訴,讓劉忠純感觸良多。他指出,在缺乏專業防疫物資和防護知識情況下,基層工作者長駐抗疫一線高強度運轉,承受的恐懼、焦慮、委屈等可想而知。

近期,專家組正針對重點人群實施心理幹預,指導社區開展心理服務,並組織制定湖北省中長期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劉忠純表示,這些還遠遠不夠。

作為湖北省政協委員,他建議,政府要統籌安排和規劃,把醫院、高校、紅十字會、諮詢師協會等心理救援資源摸底整合,通過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尤其是針對難度較高的哀傷反應、PTSD的處理,形成一支穩定的心理救援力量。

他提出,鼓勵社區配備諮詢師坐診,構建社工、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的多層級心理服務體系。具體而言,由基層工作者、社工發現心理問題,由心理諮詢師進一步解決,心理諮詢師解決不了的,再由精神科醫生介入。

此外,要創新服務形式,利用人工智慧、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遠程視頻等新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援助和科普;同時,建立重點幫扶對象心理服務檔案。

劉忠純認為,心理問題的解決,更需要社會參與。比如,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給予心理創傷者一些鼓勵,幫助其解決現實問題等,重建其安全感。

他呼籲,民眾要提升心理問題識別能力和求助意識,「面對消極不良反應,察覺到,接受它,主動處理」。(完)

相關焦點

  • 重點人群將接受心理疏導
    近日,心理疏導工作者黃奕彬(左)在海口市瓊山區一處醫學集中隔離觀察點向其他工作人員了解留觀人員狀況。新華社發本報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金振婭)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不同人群心理狀況隨之變化。
  • 湖北制訂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方案
    本報訊 (記者 閆 薇) 近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下發《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幹預等心理服務。
  • 湖北: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
    組織動員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行業組織,為城鄉社區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屬、康復患者家庭、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家庭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社區融入等服務。幫助重點人群恢復社會功能,融入社會生活。及時識別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並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民政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二)做好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及心理疏導。
  • 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工作再加碼
    來源:健康報3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衛生健康、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將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特殊困難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參與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輔警)和社區工作者等一線工作人員作為重點,持續開展心理疏導服務。有關部門提供關心關愛、社會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必要時請精神科醫師會診或轉介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診。
  • 國家衛健委: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需關注重點人群心理健康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後,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認真總結前期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理健康服務所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第二,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殘疾人、嚴重心理健康障礙重點人群、弱勢群體;及時為這類重點人群提供關愛幫助,把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與心理健康服務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健康素質。
  • 國家專家組調研指導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先行...
    02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這道題,「優等生」深圳這樣答 加強統籌管理,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 ▶ 問題協商機制,以聯席會議和領導小組會議為抓手,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2020-01-27 19:54:24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電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7日發布消息稱,為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各地應針對不同人群實施分類幹預,及時識別高危人群,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會影響。
  • 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開展線上培訓
    東北網2月27日訊(記者 姜姍姍) 26日,黑龍江省衛健委、黑龍江省疾控中心、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針對我省疫情目前態勢,為加強對黑龍江省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心理服務及心理防控,開展了全省精神心理專家的社會心理服務指導及心理危機幹預技術線上培訓
  • 兩部委要求為三類重點人群提供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 鼓勵社會...
    通知明確,要針對三類重點人群開展服務,具體包括: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隔離人員(密切接觸人員、康復出院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疾控人員等醫務人員和堅守工作崗位的公安、交通等人員和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等)。通知強調要重點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有原發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員和因公殉職者家屬、病亡者家屬。
  • 貴州專家組組長張湘燕:防治無症狀感染者貴州有大招
    ……圍繞人們關心的問題,記者獨家採訪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湘燕。張湘燕介紹,新冠病毒很狡猾,在進化中偽裝自己並傳播出去,出現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亦或「無症狀」的出現,是尚未發現更有效地檢驗手段和檢測試劑,或是未發現更值得關注的重要症狀和臨床檢測標記。「未來的防控過程中,如何更早預防、預警、檢測,且有明確防範手段,是防治的主攻方向。」
  • 築牢「心理堤壩」!武大人民醫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籤署院校心理健康...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是一所「百年老店」,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成立於1956年,目前設有348張床位,其規模位居全國綜合醫院之首,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單位,也是湖北省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醫療、教學、科研、培訓和公共衛生中心。
  • 心理微課堂開課啦!生活報·龍頭新聞聯手我省心理專家幫市民解心疑
    龍頭新聞訊 當前正處於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市民們對於如何做好防疫工作存在很多疑問和想法,為了幫助市民解除心中疑惑,生活報·龍頭新聞聯合黑龍江省教育廳共同推出「心理微課堂」頻道,廣大市民可通過生活報·龍頭新聞心理專家熱線進行諮詢,由省教育廳推薦的省內知名高校的10位心理專家將為市民答疑解惑
  • 面對新冠肺炎:心理問題的幹預策略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臨床心理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常委、認知行為治療研究協作組組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亞洲認知行為治療協會執行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擔任中華精神科雜誌、中國心理衛生雜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心理科學進展雜誌編委。
  • 動態戰疫中的心理疏導對策
    全體性原則要求在關注重點人群的同時,面向全體居民和全社會開展心理疏導;全面性原則指開展心理疏導時要兼顧疏導對象的認知、情緒、軀體、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的改變;積極性原則要求面向未來關註疏導對象的成長、發展與康復;專業性原則要求在心理學專業人員的參與指導下開展工作;教育性原則指以提高公眾心理健康素養和優良心理品質為目的,開展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科普工作;群眾性原則指動員大眾在學習、領會心理學專業知識後,參與日常的心理互助活動
  • 青訓中運動員心理問題與關注
    當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發展受「唯成績論」、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響較深,在培養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時沒有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規律及特徵為依據,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與整體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嚴重的制約。
  • 精神科醫生呼籲:隔離人群心理建設應該這麼做
    來源:一財網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恐慌情緒的瀰漫,越來越多專家開始呼籲立即展開對病人和醫生的心理幹預,而對於被隔離的重點區域的群眾來說,他們的心理狀態同樣值得關注。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恐慌情緒的瀰漫,越來越多專家開始呼籲立即展開對病人和醫生的心理幹預,而對於被隔離的重點區域的群眾來說,他們的心理狀態同樣值得關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境障礙診療專家、臨床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俊醫生自1月26號進入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新型肺炎隔離病房工作以來,感觸很深。
  • 針對重點人群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
    本報北京5月15日電(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說,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要重點關注老人、兒童、孕產婦、殘疾人、嚴重慢性病患者等群體,及時提供更多關愛和幫扶,將心理健康服務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要以社區為主陣地,引導精神衛生專業機構下基層開展心理服務,提高基層開展心理服務的能力。此外,還應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開展心理科普宣傳。
  • 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這兩個熱線電話請記住!
    市級心理危機幹預專家隊伍以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為主,共設16個專家組,各區市共設19個專家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線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身心均承受著巨大壓力,普通民眾也難免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亟需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為此,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開通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85669120,面向廣大市民提供與本次疫情相關的心理援助工作。
  • 構建心防牆 築牢平安網——我市實施「五三五」工程打造社會心理...
    構建心防牆 築牢平安網——我市實施「五三五」工程打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健全教育系統、未成年人、機關單位、重點領域心理服務和科普宣傳截至目前,「五三五」工程成效初步顯現,全市未發生過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重大案(事)件。
  • 衛健委: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抑鬱症患病率達2.1%
    :澎湃新聞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3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透露,近年來,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