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說:傷害這兩種人,往往損陰德,儘量行善緣

2020-12-23 東林侃事兒

佛家常說:「世間凡事皆有因果,種善因,得善果」。對佛學稍微研究的人都知道,佛家對因果的觀點深信不疑。佛家認為,一個人現在所做的事情為因,將來的回報為果,什麼樣的因,就會有相應的果,因果不空,報應不爽,這是永恆不變的哲理。

縱觀歷史,那些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一般都心懷慈悲,行善積德,很具有厚德之風。再從,如今的一些勢利小人去看,多數唯利是圖,貪圖便宜,壞事做盡,品行極為惡劣,總會讓人厭惡和不爽。

其實,一個人想要福運跟隨,沒有其他捷徑可走,這就是遵循祖宗的智慧,參照聖人的行為,經常反省自己,多行善緣,多做善事,品行高尚,不為惡人。多結善緣,雖然不能成為菩薩或者聖人,但至少可以做到大徹大悟,關愛他人,內心空明,人生順遂,精進自身。

因此,若積善,不損人,不要去傷害以下兩種人,往往可以德行兼備,福運倍增。

第一種人:德高望重的善人

佛家一般會把德高望重的人歸結為陰德厚重之人,這種身上具備一種棄惡揚善的品行。他們為人處事厚道,稱得上是「上善若水」,把施善作為人生的根本,利他為主,不貪圖功名利祿,講究無私奉獻。

經過長期的善緣積累,在社會上形成了好的口碑,建立了威望,因此,是德高望重之人,這類人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否則呢,會換來惡果。這樣說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用佛家的觀點闡述一下:佛家認為陰德頗厚的人,喜善樂施,很具佛緣。

即使,他們身處凡塵,並非佛家之人,也往往會得到菩薩的關照,如果傷害這類人,等於是傷害了菩薩一樣。這對佛是很不利,認為這時一種折福的現象,當然這種說法只是在佛學中的看法而已。

回歸到現實中來說,如果傷害這種經常行善的厚重之人,往往會引起社會和他人的不滿,一個正值善良的人,一個經常積德行善的人,必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重視,如果傷害他們等於與多數的人做對,大理說是跟社會正能量做對。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後果就是受到他人的排擠,不招待見,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也會受阻,讓自己處於劣勢,做任何事情都如履薄冰情理之中,是一種給自己樹敵的行為。

俗話說:「與人為善,就是於己為善;行善者,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也。」遇到品行厚德的人,應該有尊重之心,並把他們當作人生榜樣,虛心學習,鞭策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如他們一樣德高望重的人,往往福氣離你還遠嗎?

第二種人:對自己有恩德的人

佛家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什麼意思呢,就是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以上幾種恩情,在佛家看得極為重要,不管是面對任何一種恩情,都要做到心懷感恩,付出行動。不可忘恩負義,如此才能福運暢達。拋開佛家觀點不說,知恩、感恩、報恩,自古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一種生而為人的基本做人道理,更是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父母的養育之情,還是他人的知遇之恩,都要銘記於心,並擇機報之。

總而言之,一切在你生命中對自己有幫助的人,都是有恩自己的人,切不可做出傷害恩人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更有的人還以怨報德,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忘恩負義的人,這樣的人名聲也會一敗塗地。

如果你去傷害自己的恩人,恩將仇報,往往會自損陰德,毀壞自身名譽,讓自己在眾人眼裡成為一個不仁不義的人,內心會虧欠他們,良心上會受到譴責。一旦有一天你陷入危機,面對一個人這樣的小人,就會孤立無援,沒人幫你,最後往往很悽慘。

總之,我們要相信一句俗話:「因果有輪迴,善惡終有報」,一個人一輩子切記要多結善緣,不做損人之事,內心福澤,人生順意,往往會得到更多的好福氣!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作者原創,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佛教:傷害這三種人,極損陰德,儘量多結善緣
    這句話是最常見的佛門諺語。凡接觸過佛法佛學的信眾都知道,佛家對因果定律是深信不疑的。他們認為:一個人種下何等因果,就會收穫何等報應,善惡是非,不論是現實還是來世,因果不空,報應不爽,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並非空穴來風之談。縱觀古今,凡深信因果者,無不常懷慈悲心腸,寬待眾生,皆是具足德行之輩。
  • 這3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對於如何脫離苦海,佛家教導世人:「行善積德。」多做好事,多結善緣,德就能越積越厚,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自己,幫助自己,自己也就越來越有福。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這是播種在別人內心感恩的種子,在自己有難的時候才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 生而為人,要敬畏因果,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儘可能不要做
    其實行善積德也有分別,明代袁了凡著有訓子善書《了凡四訓》,書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按照書上所說,做好事兒要出名的是陽德;做好事不留名的是陰德。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留家財萬貫給子孫,不如留子孫無量陰德!佛家講求因緣,因緣和合,行善積德才是真正改善命運的良策。下面這些最損陰德的事,奉勸不要去做!
  • 最損陰德的5件事,有不少人做過!
    人生在世,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更加美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哪些行為不端正之人,讓大家不快,尤其是以下這五件事情,我想大家都遇到過。2、欺騙至親做人要誠實,你不能撒謊,尤其是對於出家人來說,撒謊那可是大忌,絕對不行的,但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就算你撒謊你也要撒善意的謊言,一般情況下,沒什麼事情,你最好誠實一點,儘量做到不要撒謊,畢竟做人要有責任心,不撒謊是對我們自己負責。對於撒謊,最損陰德的就是欺騙至親,試問?
  • 佛教:傷害四種人,會折損陰德,果報嚴重!
    佛家常說:害人終害己。當你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在我們身邊有四種人,你千萬不要去傷害,因為傷害這四種人,會折損你的陰德,果報嚴重。雖然佛家常說:眾生平等。但其實是指眾生的佛性是平等的,每一個眾生之間,其實是有差異的,如果你傷害一隻螞蟻,果報可能並不嚴重,但如果你傷害的是你的父母,這個果報就會非常嚴重。佛法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你傷害了這四種人,就會背負嚴重的因果。第一、你的父母。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一、以惡先行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儘量要與人結下善緣,因為善緣會帶來善果,如果經常與人結下惡緣,很容易招來惡果。第二、不信因果。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第一、經常邪淫。古人說,萬惡淫為首。不孝順父母的人,自然會經常招災惹禍,如果對父母孝順了,災禍就會遠離我們,就不會損陰德福報,人也會越來越平安幸福。第三、經常殺害生命。佛家認為:諸罪業中,殺業最重。經常殺害生命,最損耗陰德。第四、經常說妄語、兩舌、惡口傷人的話。
  • 最積陰德六件事,任何人都可完成,儘量多做,福報自來!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對萬物有仁慈之心,向善秉持「無所求」的心態,急人之急扶危布施,行善舉卻無需要別人知道,這就是「陰德」。生活中處處有善,以下這六件事最積陰德,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知善為善,儘量多做,福報自然會綿長!一、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以無求之心行布施之舉,經過點滴積累,必會積德深厚福報綿長,通俗來說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他人身處急難之中,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也是助己,也無需非要做驚天善舉,盡己所能即可。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少做這三件事,可以多積累「陰德」
    其實,這句話和佛家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相仿,都是告誡人們要注重因果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禍根的惡報,種下福根得福報。佛告誡我們:做人,要懂得多積累「陰德」。「陰德」就是指暗中做了好事而不讓人知道,有陰德的人,上天自然會知道並且會報酬他,而且福報更大。
  • 自古因果不饒人,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斷不可為
    前段時日,我在途經一寺廟時,發現廟宇橫梁上寫了這麼一番話: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所幸在僧侶師父的解釋下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這句話是說做了好事為了讓別人知道那叫陽善,默默無聞的積德行善屬於陰德。
  • 佛教:因果不空,易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
    「德」又有兩種,一種是有漏福報,即陽善;一種是無漏福德,也即陰德。不管是陽善,還是陰德,都非一成不變,萬法不離因果,善因緣是厚積陰德,惡因緣則折損陰德。下面這四件事,易損陰德,別再做了!01殺生佛言眾生平等,非但不能傷人性命,乃至一切眾生亦不得故殺,這是佛家大慈悲心使然。
  • 佛教:傷害這3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就如那句話所說: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縱使經歷多生多劫,只要業還在,果報就會現前。我們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人,有來幫助我們的貴人,也有來傷害我們的小人。但其實不論遇到什麼人,都是我們逃不了的因緣。遇到善緣,是我們自己修來的福氣;遇到惡緣,也是自己曾經造下的惡業。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其實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言行所感召而來的,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行不不得,皆反求諸己」。下面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沒有做過,如果做過,也要趕緊懺悔改過。如果我們不肯孝養父母,甚至忤逆父母,傷害父母,這就是違背人倫,連畜生都不如了。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管,怎麼還會關心在乎社會上的其他人?所以這種人的德行基礎就喪失了,這是世間最損陰德的事情。
  • 「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你做過幾種?
    人還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要做事就要利兒,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正所謂吃大虧得大福,不吃虧不得福。佛家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蜀先主給傻兒子阿鬥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佛教:這5件易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而且,回到家中,老人還會生氣地說:「祖宗的陰德,都讓你敗光了!」那時不懂家人為何生氣,直到後來讀書、工作,明白事理之後,我才逐漸知道家人的良苦用心。傳統文化當中,歷來重視修福積德,譬如《司馬溫公家訓》就說,留下財富、書籍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家產,也未必肯用功讀書,為後代作長遠之計,「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
  • 「福薄的人,往往嘴不好」:人到60,這三種話儘量少說
    口是福禍之門,生活中會說話的人,往往被認為是高情商的表現。在為人處世上,善於運用語言藝術的人,通常人脈都比較廣,而情商低的人,往往因為說話而得罪人,給自己招惹是非。因此,懂得一些語言方面的忌諱,是生活中一項非常有必要的技能。在佛門看來,口業是「因小果大」的,世人往往因為隨口的一句話,就給自己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也因隨口一句話,給自己結下偌大的善緣。
  • 一位高僧的告誡:這3件事有損陰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人說要積陰德,特別是老人,喜歡用這話來勸人行善。所謂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佛學上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由此可見,陰德比陽善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