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說:「世間凡事皆有因果,種善因,得善果」。對佛學稍微研究的人都知道,佛家對因果的觀點深信不疑。佛家認為,一個人現在所做的事情為因,將來的回報為果,什麼樣的因,就會有相應的果,因果不空,報應不爽,這是永恆不變的哲理。
縱觀歷史,那些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一般都心懷慈悲,行善積德,很具有厚德之風。再從,如今的一些勢利小人去看,多數唯利是圖,貪圖便宜,壞事做盡,品行極為惡劣,總會讓人厭惡和不爽。
其實,一個人想要福運跟隨,沒有其他捷徑可走,這就是遵循祖宗的智慧,參照聖人的行為,經常反省自己,多行善緣,多做善事,品行高尚,不為惡人。多結善緣,雖然不能成為菩薩或者聖人,但至少可以做到大徹大悟,關愛他人,內心空明,人生順遂,精進自身。
因此,若積善,不損人,不要去傷害以下兩種人,往往可以德行兼備,福運倍增。
第一種人:德高望重的善人
佛家一般會把德高望重的人歸結為陰德厚重之人,這種身上具備一種棄惡揚善的品行。他們為人處事厚道,稱得上是「上善若水」,把施善作為人生的根本,利他為主,不貪圖功名利祿,講究無私奉獻。
經過長期的善緣積累,在社會上形成了好的口碑,建立了威望,因此,是德高望重之人,這類人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否則呢,會換來惡果。這樣說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用佛家的觀點闡述一下:佛家認為陰德頗厚的人,喜善樂施,很具佛緣。
即使,他們身處凡塵,並非佛家之人,也往往會得到菩薩的關照,如果傷害這類人,等於是傷害了菩薩一樣。這對佛是很不利,認為這時一種折福的現象,當然這種說法只是在佛學中的看法而已。
回歸到現實中來說,如果傷害這種經常行善的厚重之人,往往會引起社會和他人的不滿,一個正值善良的人,一個經常積德行善的人,必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重視,如果傷害他們等於與多數的人做對,大理說是跟社會正能量做對。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後果就是受到他人的排擠,不招待見,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也會受阻,讓自己處於劣勢,做任何事情都如履薄冰情理之中,是一種給自己樹敵的行為。
俗話說:「與人為善,就是於己為善;行善者,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也。」遇到品行厚德的人,應該有尊重之心,並把他們當作人生榜樣,虛心學習,鞭策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如他們一樣德高望重的人,往往福氣離你還遠嗎?
第二種人:對自己有恩德的人
佛家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什麼意思呢,就是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以上幾種恩情,在佛家看得極為重要,不管是面對任何一種恩情,都要做到心懷感恩,付出行動。不可忘恩負義,如此才能福運暢達。拋開佛家觀點不說,知恩、感恩、報恩,自古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一種生而為人的基本做人道理,更是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父母的養育之情,還是他人的知遇之恩,都要銘記於心,並擇機報之。
總而言之,一切在你生命中對自己有幫助的人,都是有恩自己的人,切不可做出傷害恩人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更有的人還以怨報德,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忘恩負義的人,這樣的人名聲也會一敗塗地。
如果你去傷害自己的恩人,恩將仇報,往往會自損陰德,毀壞自身名譽,讓自己在眾人眼裡成為一個不仁不義的人,內心會虧欠他們,良心上會受到譴責。一旦有一天你陷入危機,面對一個人這樣的小人,就會孤立無援,沒人幫你,最後往往很悽慘。
總之,我們要相信一句俗話:「因果有輪迴,善惡終有報」,一個人一輩子切記要多結善緣,不做損人之事,內心福澤,人生順意,往往會得到更多的好福氣!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作者原創,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