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車棚建好了,這些小區電動自行車為啥還是難充電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進入冬季,天氣乾燥,是火災事故的高發季。近來有市民向本端反映,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雖然配備了充電棚,但因為車棚數量少、位置遠、沒通電、長期被「殭屍車」佔據等原因,電動車充電仍比較困難。

探因1

充電棚遠充電插座少

「小區500多戶居民全指望一個充電棚,離著又遠,充一次電太費勁了!」近日,家住萊茵河畔小區的薛女士向本端反映,小區只在西南角建有一座三四米長的充電棚,全小區的電動車都要擠在這一處充電,加之小區內老年人比較多,多數充電車輛是老年人用來代步的電動三輪車,體型較大,「一個車棚停三四輛車就佔滿了。」

11月16日,記者來到萊茵河畔小區北門,經過五位居民指路終於找到藏在小區角落裡的充電棚——一個用鐵架和鐵皮搭建的簡易棚,棚子上掛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便民電動車充電樁」。棚子只有三四米長,設有9個充電插座,其中一個插座的外殼已脫落。棚外有一座管理崗亭,透過霧蒙蒙的玻璃向裡看,裡邊放著一把椅子,已經落滿了灰,看上去這座管理崗亭已有些日子無人管理。

對於充電棚是何時建成的,居民們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兩三年前,也有人說已經建了很久,但從木牌上已經褪色的字跡和棚子生鏽的框架看,這座小小的充電棚已經建了有些年頭。

薛女士向記者反映充電位置很少,難以滿足居民們的充電需求,但在現場,記者卻看到這座充電棚內只放著4輛車:一輛和鐵架鎖在一起的破舊自行車,一輛摩託車和兩輛三輪車,其中只有一輛電三輪正在充電,其餘充電插座都處於空閒狀態。

小區居民有充電需求,為何充電棚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在記者尋找充電棚的過程中,曾隨機向小區裡5位居民問路,但其中兩位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居住的小區內還有充電棚,無奈地搖頭讓記者再問別人,可見它的「知名度」並不高。

此外,記者看到車棚裡雖然有9個插座,但由於三輪車比較大,一輛車就佔了兩個插座的位置,狹小的空間內頂多能同時容納三輛三輪車充電。薛女士告訴記者,由於充電棚建在西南角,除了住在離它較近的20號、18號樓的居民充電比較方便外,其他單元樓的居民在把車推過來之前,無法獲知充電棚是否還有空位。「家裡老人很多次推著電三輪過來,卻因沒有位置而白跑一趟,久而久之就不願意來了。」薛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家在小區東南角,老人推車過來要走上十幾分鐘。

一邊是對充電棚的需求迫切,另一邊卻是充電棚閒置,居民們說,出現充電棚供大於求的假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充電棚又少又遠。「如果在其他位置多設幾個充電棚,大家就可以就近充電。」「或者把現在的充電棚進行擴建,只要把車推來能有地方充,哪怕離得遠一些我們也願意。」

探因2

不充電的車輛老「佔座」

「小區裡充電棚不少,但都被不充電的車子佔著,也沒人管!」最近,家住安河家園小區的安先生反映,小區裡的充電棚被大量非電動車佔用,且常年處於被「佔滿」的狀態。街坊鄰居用充電棚為電動車充電很不易,有時找不到空閒的充電插座便只能將電瓶帶回家充電,由此帶來的火災隱患讓居民很是不安。

安河家園小區共分為一裡至九裡,每個區域在建設時都配套建有一個充電棚,每個車棚的插座有十個。有居民表示,「如果車棚全部都留給電動車充電使用,同時加強管理,居民們無處充電的情況就會好轉很多。」

11月11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六裡到九裡的居民小區,看到每一個充電棚都被大量閒置車輛佔據,沒有充電的電動車、摩託車和自行車一輛挨著一輛,真正充電的車輛僅為少數。一些車子的車座和車把手上面落滿了灰,明顯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過。正在「插縫」充電的王先生抱怨說,樓下的充電棚便一直堆放著各種「殭屍車」,「而且這個充電棚不好用,充不滿電,也沒人維修。」

「我每天都騎電動車上班,電瓶幾乎需要天天充,但這些不充電的車子把地方全佔了,我只能回家充電。」如何保證室內用電安全?火災風險誰來擔保?安先生說,還有很多居民面臨和他同樣的困擾,「不是我們不想用,而是用不上!」

為什麼這些佔著地兒的「殭屍車」一直沒有被清理?小區物業告訴記者,去年物業部門專門組織清理過一次「殭屍車」,但被移走車輛的戶主對擅自移走私人財產一事表示不滿,還報了警,最終清理閒置車輛一事也不了了之。「移走殭屍車只能靠自覺,我們也不能把業主的東西挪走。」記者追問居民把電瓶拿回家充電會造成火災隱患時,物業則表示,「那沒辦法,只能讓居民自己注意點」。

探因3

充電樁長期不通電

近日,李女士向本端及12345熱線反映,藍河灣小區內的充電棚已經建成小半年,剛剛建成的時候,居民們滿心期待,終於有了安全充電的場所,但誰料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建好的充電棚卻遲遲不能使用。

李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建了兩個充電棚,一個在一號樓前,一個在小區門口附近,每個充電棚能同時容納二十多輛電動車充電。「如果投入使用,我們充電就方便多了!」

記者聯繫了小區所屬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充電棚的基礎設施已經安裝完成,「能做的我們都做了,只差最後一步:通電」。

經向密雲供電公司了解情況,車棚遲遲未能通電,是因為尚有一些手續未能辦理齊全。相關負責人表示,供電公司能免費提供計量表計,但需要車棚的產權方完成報裝程序。據不完全統計,密雲今年建設了20來個充電棚,目前都還沒有報裝。供電公司已告知充電棚項目相關方,儘快到當地供電所辦理低壓用電報裝手續。

相關焦點

  • 車棚有了「智慧大腦」,「小小區」充電安全係數大增
    看著車棚兩側用拖線板充電的非機動車,我提心弔膽,屋頂漏水會不會引發漏電意外?老小區裡租客多,「飛線」充電屢禁不止。有一戶居住了四位快遞小哥,充電高峰期,一個窗戶飛出三四根插線板,部分電線膠皮已經老化破裂,纏繞著玻璃膠帶,讓人「嚇絲絲」。最近,小區車棚實施智能化改建,「長」高了60釐米,棚內敞亮了;8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整齊劃一地排列著。
  • 今年5月1日起,上海禁止電動自行車在樓道充電,情節嚴重最高罰5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1000萬輛,實際使用量約800萬輛,而屢禁不止的樓道充電、飛線充電也帶來了多發社區火災事故,市民飽受困擾。今天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從今年5月1日起,上海立法禁止電動自行車在樓道充電等行為。
  • 海安今年將推進多個小區電動車智能集中充電裝置建設
    「小電驢」在小區也住上「豪華房」?不是玩笑。海安高新區旺池社區東港國際小區建設的新型電動車便民充電站,得到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曲福田和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葛玉琴的好評。曲福田認為,東港國際小區建成電動車室外集中充電車棚,既能給電動車充電,又能集中管理,安全又方便,值得其他小區學習借鑑。
  • 電動自行車微型充電站從源頭消除充電安全隱患
    記者今天從市交通控股集團了解到,連雲港市多個小區、企事業單位因地制宜建設了電動自行車微型充電站
  • ...和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聯合整治榮鈺苑小區私自搭建自行車車棚行為
    忻州城區榮鈺苑小區居民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其所居住的小區物業公司組織施工隊在居民樓前的人行道上搭建自行車車棚,既影響美觀又堵塞交通,希望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督促物業公司恢復原狀。榮鈺苑物業公司負責人任世昌說:「我們是按照創文鞏固提升示範點建設和消防隱患專項排查的要求,規範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秩序,在小區12#和13#樓新建了兩處車棚,以消除因電動自行車不規範停放、亂接電線充電導致的安全隱患,目前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 電動車室內充電為何屢禁不止?
    「我們小區也有好多住戶騎著電車進電梯回家充電的,這太普遍了」「小區一般車棚、充電位配套不全」……隨後,惠和物業天潤項目發出通知,嚴禁業主在樓道內停放電動車、自行車,嚴禁在樓道內或家中給電動車充電。對於電動車進樓入戶充電屢禁不止一事,網友也紛紛發表見解:@XKP: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1、充電樁少;2、沒有充電車棚,遇到颳風下雨,電車充電器也有安全隱患;3、電車充電收費混亂,充電費貴,還往往充不滿;4、電車充電器沒地方放置,建議充電樁自帶電車充電接頭。@Lucky:如果小區內電瓶車充電樁配置齊全、價位合理,誰想在家裡充?
  • 鳳臺縣推進建設智能型集中充電停車棚
    隨著社會步伐加快,電動自行車進入千家萬戶,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隨之電動自行車的充電安全問題不斷暴露出來,特別在一些老舊小區,由於先天配套不足,電動自行車常擁堵在樓道或是在家充電,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後果不堪設想。現如今,在消防和住建部門的整治、引導下,小區正通過改造、建設停車棚,實行電動車集中充電及規範停放,充電難、充電安全問題在逐步得以解決。這不,在鳳臺縣稻香花園小區,就引入了太陽能充電停車棚,把太陽能這種清潔能源拓展到更廣泛的應用。
  • 深夜,室內充電的電動自行車突然爆炸!
    隨後,小區保安聞訊趕來和房主一起救火。挨著充電電池的空調櫃機被燒毀據悉,14日凌晨1時許,房主母親突然被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驚醒,衝出臥室後發現客廳內煙霧瀰漫,北窗戶附近空調櫃機下正充電的鋰電瓶噼裡啪啦冒出火花,旁邊的家電已經被引燃。被呼救聲吵醒的房主夫婦醒來後,男房主趕緊找來家裡存放的一瓶乾粉滅火器,對著著火的鋰電瓶噴灑。
  • 增設電動車棚,消除安全隱患
    為切實加強小區電動車充電安全和規範停放,保障轄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八月湖街道居住主題公園社區結合小區實際,自2019年起持續開展小區電動車規範停放和充電安全集中整治專項活動。居住在小區多層的熊女士說:「經常看到樓上垂下一條條電線,給停放在樓道內的電動車充電,晚點回家的鄰居進門都困難,並且一充就是一整夜,萬一起火,堵塞了消防通道,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 北京海澱這個小區充電站變成存車棚,自行車亂堆放、插座壞了無人修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海澱區蘇家坨鎮安河家園小區,專為電動自行車設置的充電站被無關車輛長期佔用,一些充電插座出現損壞也沒人修理。「很多很久不騎的自行車、摩託車在裡邊佔地方,我們想充電根本靠不到近前,充電站不是為電動車、自行車和摩託車遮風擋雨用的,希望有關部門儘快處理解決。」
  • 違章搭蓋車棚 私拉電線充電
    據悉,該小區是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小區內沒有劃設車輛停放的區域,也沒有專人管理車輛停放、雜物處置等問題。報料者告訴記者,小區裡原本寬敞的公共通道被部分居民違章設置搭蓋物,用於停放兩輪車和堆放雜物,佔據了半幅通道。「不少電動車車主還從居民樓的陽臺私拉電線下來充電,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報料者說,上述亂象已經存在多年,既影響居民通行,還存在安全隱患。
  • 電動車棚建設方案
    一、《電動車棚建設方案》分兩個方案選擇(每個車棚都帶有智能充電樁位8個或以上):>1、方案一如下圖:平臺圖中有該標示「」代表該處建設車棚位置,具體位置長與寬的數據如下:方案二如下圖:平臺圖中有該標示「」代表該處建設車棚位置,具體位置長與寬的數據如下
  • 惠山堵疏結合推進電動車整治項目 149個小區告別停車難充電難
    這個安置房小區原本有地下車庫,但長而陡的坡道讓他們這些年紀大、腿腳不靈便的居民不願推車下庫。一周前,鎮政府出資在小區新建的188個充電車位啟用,她誇讚不已,「6角錢一度電,一般的電動車1元錢就能充滿,真是價廉物美。」惠山區牽頭推進電動車整治項目的消防部門負責人拿出一份最新的統計數據,全區206個小區,目前已完成電動車停放和充電難題的有149個,完成率72.3%,為全市各區(市)第一。
  • 電瓶車充電屢屢引發火災……上海要立法了!
    首先是要推動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和充電設施場所的建設:第四章 停放與充電管理第二十六條(集中停放場所、充電設施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制定本市住宅小區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配套建設標準。
  • 一張「充電地圖」引導非機動車安全充電
    芷江西路街道聚焦非機動車充電安全,引入多種充電方式、改善充電設施,引導老百姓為非機動車安全充電。 小區智能車棚 刷卡進出,可遠程查看復元坊小區是街道轄區內一個老公房小區,過去兩年已接待了300多批參觀者。
  • 新鄭電動車別再這樣充電了!
    今年冬季 新鄭市消防部門 將對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 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行為 進行集中整治
  • 充電樁選址難、居民不配合……禁電瓶車進樓道充電有多難
    今年截至目前,上海已發生381起電動自行車(簡稱「電瓶車」)火災事故,導致20人死亡,死亡人數超過前三年總和。僅8月以來,本市就連續發生3起事故,均為電瓶車充電電池所引發,累計造成12人死亡。小區裡常見的電瓶車停在樓道裡充電或飛線充電,已成為社區安全的嚴重威脅,規範迫在眉睫。
  • 《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技術規範》完成徵求意見稿
    日前,電池中國網獲悉,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作為歸口管理單位,並牽頭起草的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技術規範》已完成徵求意見稿。當下,電動自行車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通行工具,但其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安全隱患。關於電動自行車的消防安全問題,特別是充電過程中的火災隱患,成為行業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 「深讀」電動車充電:小事不可小覷
    隨後,吳秀蓮掏出一張卡,走到旁邊的充電驛站,將卡貼在刷卡處,按鍵選擇充電時間,電動車就開始充電了。「每天都要充電,下雨天就到車庫裡去充。我也不會掃碼,家人給我辦了卡,小區充電樁多,電瓶車充電還是很方便的。」吳秀蓮說。這處智能充電樁有36個埠,於去年6月安裝完成。紅旗千和花園小區所屬新龍社區共有4個小區,目前充電樁已經覆蓋3個小區,共有15處360個埠。
  • 「發火」的電動自行車,為什麼很難撲滅?
    還發生了多次電池爆炸,濃煙滾滾,場面十分嚇人。如何預防起火電動自行車車起火的原因很複雜,自身線路老化、電池短路、充電器不匹配、過度充電都可能造成起火,但比較而言,電動車充電是最大風險點。1、電動自行車電池不能混用,劣質充電器、不匹配的充電器都是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