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2020-12-23 詩書雅讀

《大秦賦》熱播,有兩個人物堪稱一對活寶,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西周君,一個是東周君。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

(西周君與東周君給周天子請安)

01西周君的拙劣表演

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

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這個西周君,一大把年紀了,頭髮、鬍子都白了,卻犯了個這樣愚蠢的錯誤,為徵伐秦國,大軍盡出,卻將老巢丟在後方。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雙拳打出,卻將胸膛暴露給敵人,多危險啊!

當聽到秦軍殺向洛陽,西周君驚呆了,立即與六國聯軍回援洛陽,可是已經晚了,秦軍已將洛陽重重圍困,洛陽之命運,已全在秦軍掌控之中。於是,西周君只得與秦軍談判,希望秦軍撤軍了事。他天真的以為,雖然他做了錯事,但是看在「周天子」面上,秦國應該原諒他。

然而,秦軍的要求卻是:

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答應為止。

西周君這才知道,合縱攻秦,是要承擔後果的。大錯鑄成,無可挽回。只好舍國保命,於是答應了秦軍要求。

(西周君與周天子)

02東周君步西周君後塵,結局更慘

公元前249年,東周君也想聯合東方六國攻秦。呂不韋剛剛為相,聽說東周君有攻秦之意,為樹立自己在朝中威名,呂不韋親自率兵討伐東周君。

東周君實力弱,只能指望六國援軍前來相助,他急派人前往六國搬救兵,很快盼來了韓、魏兩國大軍。由於呂不韋只帶了五萬兵,韓、魏大軍足可抵擋,東周君高興壞了,要擺酒慶賀,並想裡應外合,一舉滅呂。

然而誰能想到,局勢很快發生翻轉,韓、魏兩國居然打了起來,原來他們此次援周,名為救周,實則為搶奪周之城池。就在韓、魏內亂之際,秦將蒙驁大軍殺到,韓、魏敗走。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東周城,東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請降,800年周朝自此滅亡,乾乾淨淨。

(東周君跪地請降)

這裡不說西周君與東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單說時間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為什麼周朝會有兩個君?

03西周君與東周君由來

事情回放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大封諸侯,建立周朝。周朝輝煌約300年後衰落,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進入春秋、戰國混亂時期。

春秋、戰國之時,周天子、周王室一直存在,只不過,存在感很低。它與它分封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發展軌跡相反,人家是改革求發展,方向朝上;它是守舊吃老本,方向朝下。

光守舊、吃老本也就罷了,周王室還自殘自傷鬧內訌。最著名的內訌是公元前441年,周貞王去世之後,四個兒子中的前三個輪番爭搶天子之位,最後三兒子姬嵬勝出,是為周考王。

周考王雖得周天子之位,心有餘悸,他看了看四弟姬揭,害怕姬揭重複昨日的故事,於是在洛陽之西找了塊地,建了個西周公國,讓姬揭去做國主。這相當於在周王室這個總公司之西,設了個分公司。

(要求消滅西周君的嬴稷)

分公司西周公國也不太平,第二代時重現兄弟爭位亂相,當時的西周公國周惠公只好在本國內又拿出一塊土地,給了他的弟弟姬根,又成立了一個小國——東周公國。這相當於周王室的子公司又成立了一家孫公司。

於是,在原先周王室的都城洛陽之內,出現了三國:周國、西周公國、東周公國。從來源看,它們的關係是:父國——子囯——孫國;從政治上看,只有父國國君是天子,後二者是諸侯級別。

此三國,面積都不大。因為周王室自從遷到洛陽後,土地不過六百裡,後來幾經分封,又損失三百裡,只剩下三百裡了。三百裡地再分二國,可想而知有多小!

到了戰國末期,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為周赧王,周赧王把自己的朝堂搬到了西周公國,和西周君一起辦公。可能是周王室那邊太寂寞了吧。

(消滅了西周公國的嬴異人)

04秦國為什麼要滅西周君和東周君?

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實力很弱,七雄中任何一雄都可以滅掉他們,奪取他們土地。然而,由於他們是周武王姬發的嫡系後代,飲水思源,大家都不想先出頭做這種「缺德」事。

但是秦國想法不同。

秦國並非姬姓子孫,與周武王及其後的周天子都無血緣關係。秦國的第一任國主秦非子是周天子屬下的「弼馬溫」,一個養馬的,周孝王看秦非子做事勤懇,將「秦邑」封給了他,遂有秦國。當然,此時的東方六國,也多不是姬姓子孫了,但他們曾經是。

秦國經商鞅變法強大之後,早想東出消滅六國,一統天下。而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就必須滅掉周王室,因為周王室在來源上講,仍是六國之主、六國之父,豈有消滅掉兒子而獨留下父親的。

而且,秦國強大後,東方六國屢次合縱攻秦。東方六國合縱攻秦時,都喜歡讓周天子牽頭,或者西周君、東周君牽頭,這3個老頭子也似乎特別樂意做牽頭的事。每次他們牽頭攻秦,都給秦國帶來諸多麻煩,這讓秦國很討厭。所以滅了他們最省事。

(消滅了東周公國的呂不韋)

消滅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還可以向天下表明秦國之志——一統天下之志,表明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這才有了公元前256年,秦軍滅西周公國,奪其36城及人口土地,同時也逼死了在西周公國辦公的周天子周赧王。也有了公元前249年,呂不韋滅東周公國之事實。#電視劇大秦賦#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由一對活寶東周君和西周君,看最長壽王朝的最後瘋狂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就是我們看《封神榜》中,姜子牙輔佐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創建的,定都鎬京。而東周是因為西周晚年出了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敗家天子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幾次「烽火戲諸侯」結果把自己的小命和國家都戲耍丟了。公元前771年鎬京被犬戎攻陷,周幽王被殺,褒姒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筆者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原創:唐封葉|葉話文史公眾號前言秦迷們期盼許久的《大秦賦》終於上演了,讓大家飽了眼福。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了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下面我再詳細講解一下東周國和西周國的由來和滅亡情況。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這裡就得提一下當時的周王室是個什麼狀態了,它們可是忙得很。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還原了秦朝滅亡周朝的全過程。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賦》第四集通過旁白說八百年的周朝滅亡,但第九集又演了周朝君主投降。那麼八百年的周朝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呢?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攻佔關中,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
  • 大秦賦中秦滅周王朝?周王朝其實是壽終正寢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歷史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視劇第9集中,秦相呂不韋率大軍攻打東周國,東周君在其他諸侯國不來援助的情況下,只好銜璧出降,請求呂不韋保留周王室血脈。實際上,秦滅東周國是真,但周朝真的不是被秦滅亡的,接下來宿管阿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是怎麼一回事。
  • 大秦賦「三周並立」,是尊重史實還是史實錯誤?讀懂了解三者關係
    所以無論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亦或是周天子成為無權君主,它都是指權利的下放導致自己手中沒有權力,只能是權力的最高象徵,而不是擁有者,並且從以上的記述我們也會發現東周和西周肯定不是並立的,而是西周滅亡後,東周出現。可在最新的電視劇《大秦賦》中我們似乎發現不同的東西,那便是西周和東周並立,並且被秦滅了兩次,這真的是他們搞錯了嗎?
  • 《大秦賦》不談張魯一的贏政,這兩個人倒是演出了敗者為寇的無奈
    《大秦賦》已經播到41集了,觀眾對這部劇的評分是越來越低了,特別是大主角贏政的扮演者張魯一,那些說他演贏政不行的文章,閱讀量都超過幾十萬了。看來演員挑劇的時候,還是得看人物符不符合自己,畢竟是歷史人物,都是有前車之鑑的。
  • 《大秦賦》中的「伊闕」,戰略地位有多高?西周君如鯁在喉
    《大秦賦》中的「伊闕」,戰略地位有多高?西周君如鯁在喉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大秦賦》開篇中,頻繁提到了兩個古地名:伊闕、洛邑,好多人不大明白怎麼一回事,更不明白伊闕的戰略位置有多麼的重要。
  • 《大秦賦》背景:都東周了,為啥還有西周公,是不是編劇搞錯了?
    我老婆在看大秦賦的時候,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此時自然要顯擺一番。我可喜歡老婆看歷史劇了,總顯得我很博學^_^。首先說的是西周公,明顯是個公爵,不是王。而此時朝代還是周,如果西周公是周王朝的國君,自然是王。
  • 《大秦賦》中的戰國末年,為何同時存在東、西周?是劇本不嚴謹嗎
    相信有不少人看過最近熱播的《大秦賦》, 劇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國,之後又有呂不韋攻滅東周國。可是這部劇的背景是在戰國末年,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麼秦國所滅的東、西周是什麼情況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周國與周朝是兩種概念。
  • 《大秦賦》中周天子曾經坐擁天下,為什麼後來會蝸居河南?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19#中國古代史90曾經不怒自威的周天子熱播劇《大秦賦》中,公子異人出兵滅掉了西周君,呂不韋又出兵滅掉了東周君。那麼周為何有西周君、東周君兩個國君?昔日強大的周王室又何以淪落至此?
  • 秦國7年內連續滅掉了西周和東周,東西周同時存在?會不會搞錯了
    很多觀眾不禁疑惑:西周和東周應該是先後存在的,怎麼會同時存在呢,是不是編劇搞錯了?筆者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大秦賦》這部劇的質量我不評價,但關於東西周的問題,編劇真沒搞錯!不僅沒搞錯,而且還很專業!下面,筆者就來給大家細說秦國和東西周的話題。
  • 《大秦賦》中,同樣是男寵,為何嫪毐被誅殺,龍陽君卻能屹立朝堂
    最近《大秦賦》熱播,雖然場景和道具精緻,但劇情拖沓,引起眾多觀眾吐槽。尤其是劇中關於嫪毐的劇情太多,似乎有些影響故事的主線。其實,《大秦賦》中,除了嫪毐,還應該有一位著名的男寵,此人就是魏國的龍陽君。在魏安釐王時期,魏國有兩位肱股大臣,一位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另一位就是魏安釐王的男寵龍陽君。《大秦賦》中,龍陽君雖然也有出場,但和歷史上的記載相差甚遠。龍陽君是魏國人,因貌美,和魏安釐王關係甚密。
  • 《大秦賦》之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卻最終背叛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嫪毐叛亂的戲份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場叛亂中,嫪毐指揮叛軍撞開相府大門,呂不韋率眾殺出,雙方激戰。嬴政在雍城舉行加冠大禮,王翦在叛軍經過的路上設伏。嫪毐退守章臺,鹹陽百姓、相府門客、嬴姓宗親等眾人合力在章臺宮剿殺嫪毐叛軍,嫪毐逃出鹹陽。
  • 《大秦賦》之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卻最終背叛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嫪毐叛亂的戲份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場叛亂中,嫪毐指揮叛軍撞開相府大門,呂不韋率眾殺出,雙方激戰。
  • 《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平原君趙勝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那麼,早已名存實亡的周王室,地處中原,實力微弱,本應該是各個國家眼中的一塊肥肉,卻為何直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滅掉?本來只有巴掌大點地盤的周王室,又為何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呢?周王室能夠苟延殘喘的存活這麼久,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因為周朝的禮法制度。
  •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又發生了分裂,出現了兩個國家,就叫「東周」和「西周」。從時間上來說,西周滅亡了,才有的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怎麼會在戰國時期出現「東周」和「西周」呢?原來是這樣,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號為西周桓公,於是便形成一個小國,國名就叫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