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2021-02-13 魚羊密史

 

在我們的常識中,西周和東周是兩個朝代,所謂「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以後建立的,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而東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才有的。自從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就一落千丈,沒有任何權威,再沒有中興的可能。

然而在東周時期,這一段歷史又被分為兩段,即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因為這一年齊國田氏代齊。這段歷史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才終於結束。似乎我們就明白了,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為西周,也就是孔子一直嚮往的「鬱郁乎文哉」的禮樂社會。這時候天下由周天子說了算,諸侯雖然是國君,但需要向周天子繳納貢賦,定期來京述職,周天子討伐逆臣時諸侯國也要出兵。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統稱為東周,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先後分為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尚有很多國家,但主要由春秋五霸說了算;戰國時期只剩下十幾個國家,但大國只有七個,即所謂的「戰國七雄」,這段時期主要由這七個國家說了算。

按理來說,周朝已經夠衰弱的了,但現實往往更殘酷。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又發生了分裂,出現了兩個國家,就叫「東周」和「西周」。從時間上來說,西周滅亡了,才有的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怎麼會在戰國時期出現「東周」和「西周」呢?

原來是這樣,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號為西周桓公,於是便形成一個小國,國名就叫西周。(需要特別記住,該西周是一個國家的名字,並非周武王建立的西周朝)後來,周考王的公子根發動了叛亂,趙成侯便趁機「與韓分周為兩」。本來就已沒有多大地方的周王朝又分裂了,變成了東周、西周兩個小國。至周赧王時,也即是公元前315年,東、西周實行分治,周赧王徙都西周。

這並非是憑空所說,都是有歷史依據的。除了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有記載以外,《戰國策》和《東周列國志》等史書均有詳細的記載。如在《戰國策》裡,卷一和卷二分別記載了東周和西周兩個國家。東周位列西周之前,可見東周地位更高。這就明明白白地說明了戰國時期確實存在兩個國家,即「東周」和「西周」。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禮樂徵伐自諸侯出」。這說明了周王室這時候已經衰微了,整個社會秩序已然解體了。這時候周王室雖弱,但在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國家再大,國君也不過是王,而周王朝再小,國君也是天子。就連春秋五霸也不敢明著挑戰周天子的權威,例如齊桓公儘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但還是要「尊王攘夷」的;楚莊王雖然想要問鼎中原,但面對王孫賈的義正言辭,不得不悻悻而歸。可是到了戰國時期就完全不一樣了,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君和齊君並稱「西帝」和「東帝」,而舉行這個儀式的地方正是周王都洛陽,還是周天子親自為二君加冕。這場景不得不令人唏噓!知道了這樣的背景後我們就明白,趙國不過是一個二等侯國,卻能夠「與韓分周為兩」。

這段歷史是有事實依據的,一般人沒聽說過,只是因為歷史教科書沒有講。《史記·周本紀》說:「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西周國的始祖就是周考王的弟弟桓公揭,西周國的範圍就在今天的洛陽市及其以西部分。由於周王室式微,西周國公變成了周王身邊掌握實權的人,其治所就在王城內。西周國因為國家小勢力單薄,所以常常受到大國的欺負。另外,它自己也不安分,「兄弟鬩於牆」的故事經常發生。其與分裂出去的兄弟之邦東周國也實矛盾重重,時有戰爭發生。我們看看《戰國策》就明白了,老是出現「東周與西周戰」、「東周與西周爭」這樣的記載。周赧王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西周國因為參與了諸侯對強秦的戰爭,得罪了秦國。

於是「秦昭王怒,使將軍謬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見於《史記·周本紀》)正應了那句話,「不作不會死」,西周國本來應該「夾起尾巴來做人」,卻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去惹秦國,這無異於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由於秦國發兵,西周國與周王朝也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說說東周國,東周公國的始祖為東周惠公。關於這位東周國開國君主的身份以及東周國分裂的原因存在著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主要有三種說法最具有代表性。第一種是說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也就是西周公的弟弟;第二種說法是說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孫子,也就是西周公的兒子,還有一種說法,說他是周王之子。究竟誰是誰非,我們不好妄下定論,還是看看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東周惠公是在周顯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67年周威公死後,才被分封到鞏國舊地的。我們來看看《史記·周本紀》和《韓非子·內儲說》等歷史文獻就可一目了然。東周國實際是在周威公死後,因兄弟不和,小兒子根在趙、韓兩國的唆使下獨立出來,於鞏伯國舊地建國的,東周國故都約在今天河南鞏義市孝義鎮西邊的康北村一帶。《史記·秦本紀》載:「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這一年是秦莊襄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49年,東周公國滅亡。

這一年,周王朝徹底地滅亡了,統治了天下八百年的周朝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天下大勢似乎已經很清晰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結束這一切的正是秦國。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至此結束了「天下共苦,戰鬥不休」的亂世局面。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至此中國再也沒有諸侯國了。儘管在漢代、西晉和明朝分封過諸侯,但時間極短。此後的藩王不過是一個爵位罷了,越到後來,甚至沒有了自己的領地。這正是歷史的趨勢,正如柳宗元在《封建論》所言:「封建者,非聖人之意也,勢也。」

作者:東園公,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特此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秦國滅掉的西周國、東周國,和西周王朝、東周王朝有何區別?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秦國滅掉的西周國、東周國,和西周王朝、東周王朝有何區別? 秦國滅掉的西周國、東周國,和西周王朝、東周王朝有何區別?其實無論是《大秦賦》,還是之前表現戰國末期的一系列歷史題材電視劇,都提到了秦滅周的問題。秦國先後發兵滅掉了西周國和東周國,終結了周王室的統治。我們這裡提到的「西周」、「東周」,後面都帶有一個「國」字。它們指的不是周這個朝代,而是指兩個並存的、以「周」為國號的小國。
  • 都知道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但在東周時期,其實還有另一個「西周國」?
    從小背誦的朝代歌好似告訴我們西周、東周和西漢、東漢是一樣,都是王朝出現過中止,繼而遷都恢復的。可奇怪的是,在東周時期又冒出了一個西周國,而且二者還相當不對付,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周原本是商朝下面的一個部落,周武王趁著商軍主力對外徵伐期間,聯合其他部落滅掉了宗主。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這裡就得提一下當時的周王室是個什麼狀態了,它們可是忙得很。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秦國7年內連續滅掉了西周和東周,東西周同時存在?會不會搞錯了
    下面,筆者就來給大家細說秦國和東西周的話題。眾所周知,牧野之戰後,周武王姬發徹底滅掉了商朝,從此,中國歷史來到了「周」時代。注意,這個「周」是一個朝代,而不是一個國家。周朝,是中國古代奴隸制度最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禮儀蓬勃發展的時期。
  •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歷史朝代歌》中有一段是:夏商西周和東周,東周前期為春秋。後期戰國七雄起,秦朝統一列國休。東周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一個朝代不同時期的一個劃分,春秋和戰國時期長達550餘年之久,在這段較長的時間中,當時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與不同,春秋和戰國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時代,春秋到戰國時期的社會制度、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變化,加上春秋戰國也並非是朝代的名稱,最終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別,用《春秋》和《戰國策》兩部史書對這兩個時期命名,後史稱為「春秋」、「戰國」。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了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其實這是沒弄清楚東周朝、西周朝和東周國、西周國的區別。中學歷史課本裡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那麼,早已名存實亡的周王室,地處中原,實力微弱,本應該是各個國家眼中的一塊肥肉,卻為何直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滅掉?本來只有巴掌大點地盤的周王室,又為何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呢?周王室能夠苟延殘喘的存活這麼久,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因為周朝的禮法制度。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想必很多網友看到「心急如焚的東周君,也就是東周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這句話時,心情很複雜......面對網友的批評和建議,筆者接受,是要補一下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攻佔關中,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
  •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傳說有個朝代存在1600年!
    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存在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但也有存在幾十年的。周朝又分為兩個時期,西周,東周。西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軍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西周從公元1046年到公元771年,後來首都就被遷到了雒邑,也被稱為東周。在歷史上,東周也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春秋和戰國兩個部分,即使是這樣,科學家們還是認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直到公元前26年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周朝才真正的滅亡。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面對網友的批評和建議,筆者接受,是要補一下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
  • 中國最長朝代排行榜,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排名
    說到這個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也還是有很多故事的,很多人也都說了,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真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大家也發現了,有的短,有的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排名
  • 周朝825年,以後的朝代都沒有超過三百年是因為郡縣制嗎?
    ,西周有275年,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如果以公元前221年皇帝一統天下東周滅亡來計算的話,東周有550年。所以有人認為,周朝能夠實現825年的國家穩定,是因為封建制度,後來的朝代之所以沒有超過300年的國家穩定,是因為郡縣制,對不對?當然不是。分封制和郡縣制有什麼區別?
  • 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談秦說漢(260)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周王朝定都鎬京的時候、國家穩定,諸侯臣服。平王東遷後,天子已不能控制諸侯。 史學為區分西周與東周王朝兩個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天子都城在西邊鎬京的時期內稱之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天子都城東遷到雒邑後,稱之為東周。
  • 戰國時除了周王朝還有東周國與西周國,兩位諸侯將周天子徹底架空
    在最近上映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出現了一個西周國和一個東周國。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戰國末期時東周都快結束了,怎麼又冒出來個西周國呢?其實,此西周非彼西周,此東周也非彼東周。它們不是周天子的周王朝,而是諸侯建立的諸侯國。
  • 《大秦賦》:由一對活寶東周君和西周君,看最長壽王朝的最後瘋狂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就是我們看《封神榜》中,姜子牙輔佐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創建的,定都鎬京。而東周是因為西周晚年出了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敗家天子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幾次「烽火戲諸侯」結果把自己的小命和國家都戲耍丟了。公元前771年鎬京被犬戎攻陷,周幽王被殺,褒姒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東周君步西周君後塵,結局更慘公元前249年,東周君也想聯合東方六國攻秦。(東周君跪地請降)這裡不說西周君與東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單說時間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為什麼周朝會有兩個君?到了戰國末期,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為周赧王,周赧王把自己的朝堂搬到了西周公國,和西周君一起辦公。可能是周王室那邊太寂寞了吧。
  • 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在西周滅亡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周王朝以東西二周合稱八百年天下,而西周與東周的分野是周平王東遷洛陽。如此看來,周平王可稱為東周的開創者,然而這位開創者實際又是西周滅亡的罪魁禍首。這一切還得從周幽王身上講起。 周幽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堪比夏桀和商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