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金點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2020-12-18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巧借壓力,「激動注水」降成本;以修代換,「康復」鑽杆「再上崗」;纏管神器,解放人力提效率……走進西部,塔克拉瑪幹的老區井場、天山南麓的建設工地、青藏高原的管具車間,小妙招、金點子層出不窮。

  革新無大小,管用就是寶。只要肯動腦,辦法總比困難多。石油工人的「金點子」或變廢為寶、或節能創效。一個個巧思維、小改動為生產節約了成本,為施工隊創造了大效益。 (王晨可 馮楚涵)

  以修代換 「康復」鑽杆重新上崗

  金點子:改良版校直機忙裡「投」閒,「生病」鑽杆100%「康復」

孫琦和鑽具檢測車間員工一起運送可修復再利用的鑽具到校直機。從翔 攝

  轉動的滾輪,運送著一根根略帶彎曲可修復再利用的鑽杆,準確卡點後,校直機張開「嘴」用巧勁上下「咬合」,一根根筆直如初的鑽杆又在車間各就各位,時刻準備「再上崗」。

  12月11日,正在青海鑽井管子工具公司鑽具檢測車間校直的鑽杆是鑽井施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鑽探過程中發揮著動力傳送和鑽井液輸送兩大作用。通常每根鑽杆因強度、韌性不同,以及地層壓力的影響,往往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有不同程度的彎曲。

  管子工具公司負責青海油田的鑽具保障工作。下屬鑽具檢測車間是負責讓「受傷」鑽杆再上崗的「醫院」,送到這裡的各種尺寸的鑽杆都能100%「康復」。

  但前兩年並不是這樣。新進沒幾年的校直機對部分鑽杆特別是60.3、73、88.9毫米3種型號鑽杆的校直顯得無能為力,導致這3種型號鑽杆「下崗」長期閒置,既佔用庫存,又造成需求緊張。

  3種鑽杆在校直機液缸的適用範圍內,可為什麼實際工作中不能校直呢?仔細觀察後,管子工具公司檢修車間主任孫琦發現由於設計原因,鑽具校直過程中校直機接觸不到3種型號鑽杆。

  一天,他和往常一樣來到車間,看到一個同事用移花接木的辦法,在兩個報廢的扳手上各取可用之處,組裝出一個「新」的。他突然靈光一閃:機器的部件都是可以改造的,既然現在的校直機不能讓鑽杆「活」起來,那麼為啥不試試讓校直機「活」起來?

  和站上負責人溝通後,孫琦召集了幾個業務骨幹從紙上談兵開始,白天各自忙碌,晚上頭腦風暴。車間搭起的臨時「辦公室」內,孫琦翻著說明書,一邊琢磨原理一邊構思草圖,旁邊的李威細心地推敲著每一個數據。外面的夜靜悄悄,只有車間裡不時傳來討論聲。

  那段日子,垃圾桶裡的一次性飯盒成了「常客」。從加大液缸長度、更換加長液缸總成,到增高支撐鑽杆校直的轉動滾輪,他們都以失敗告終。試驗陷入僵局,不死心的孫琦從結構設計上重新倒推,車間裡機器的摩擦聲持續到深夜。

  盯著壓頭上的螺絲,孫琦突然想到,壓頭可以拆卸,也就能改造。推敲成圖後,他拉來一旁的李威和何軍拖著底部,捲尺、測量儀輪番上場,焊花伴著摩擦聲,加厚、鑿形狀……就這樣,圖紙變成了實物。

  隨著焊接改造後的壓頭和校直機壓頭連接處最後一顆螺絲到位,車間突然安靜下來,大家靜靜地看著鑽杆被送進「升級」後的校直機「嘴巴」,慢慢合上……鑽杆平面接觸受力,管體沒有傷害,鑽杆又挺拔了。這天夜裡,大家激動得睡不著。

  「245根閒置彎曲鑽杆經過我們的手再次上崗,可創效20餘萬元,而且少了重新購置、井隊等停的浪費,改造的隱形效益更可觀!」孫琦高興地說。(沈生蓮)

  巧借壓力 「激動注水」降本百萬

  金點子:激動注水,從向措施作業要效益轉變為向技術要效益

油藏地質管理人員觀察注水井套壓變化。劉偉 攝

  12月1日,記者得到一組數據:15個注水井組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注水48.11萬立方米,對應59口油井同比累計增油0.67萬噸,實現降本213萬元、增效1192萬元。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塔裡木油田哈得油氣開發部實現了,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帶著疑問,記者來到油氣藏地質所,向技術人員尋求答案。

  作為開發長達20年的老油田,哈得遜油田碎屑巖油藏的開發已逐漸步入特高含水階段,整體含水率在87%左右,導致剩餘油高度分散難以動用。

  「今年面臨疫情和低油價雙重考驗,提質增效是如何實現的?」

  哈得油氣開發部總地質師劉勇沒有急於回答記者的問題,而是用筆在紙上畫了起來。他邊畫邊解釋道:「開發中後期水驅效果開始變差,注入的水會一直沿著之前的通道走,我們可以稱之為『高速公路』。而難以動用的油往往位於『高速公路』所達不到的低滲透儲層,我們稱之為『羊腸小道』。只有讓『羊腸小道』的油動起來,才能採集到更多的油。」

  工程師用長達8個多月的探索來打通各處的「羊腸小道」。

  一天,劉勇在翻閱文獻中偶然發現東部有部分老油田曾採用過「激動注水」。通過控制注水井的注水量,甚至停注一段時間來調節地下壓力,使地下壓力場達到新的平衡狀態,便於讓低滲透儲層中的剩餘油向高滲透儲層擴散。

  哈得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嗎?劉勇和他的團隊冒出這樣的想法。這裡與東部相比,採用不規則稀井網,井距較大,平均井深也很大,可達5000米以上。在這樣的超深儲層、大井距情況下開展激動注水尚屬國內首次,但劉勇決定試試。

  3月19日,團隊開始進行第一輪試驗。他們優選3口水井作為試驗井,連通3個井組共15口採油井。為了驗證「減少注水量來實現增油」的思路,他們運用逆向思維,將注水量從每口井每天250立方米提升到280立方米,發現整個井組含水上升加快,單井產油量下降。基於這一認識,他們開始下調注水量,從每口井每天250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發現井組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個別單井出現增油。之後,他們將3口水井關停,經過一個月觀察後發現,對應的15口油井僅有4口井含水下降,佔比26.6%,整體效果遠低於預期。

  這一結果讓大家一時難以接受。

  劉勇組織大家進行探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激動注水在原理上可行,既然方向沒錯,那就是實施細節出現了問題。

  大家鼓足幹勁,逐漸發現由於井距、導壓係數等參數不一致,每個井組的激動周期、幅度也存在差異,因此必須量化每一個井組的激動參數。

  5月20日,團隊開啟第二輪試驗。為擴大範圍,團隊再次優選11口水井,連通了11個井組共21口採油井。

  在這次試驗中,團隊分井組給定激動參數,同時針對每個井組的特殊性制定單井注水方案,最終找到了單井激動注水周期和激動注水變化幅度的合理區間,分別為45至60天和每天100至200立方米。在這一範圍內,共有11口採油井增油效果明顯,受效井佔比超過50%。

  為了直觀體現,哈得採油作業區工程師楊曉一詳細介紹了哈得4-70H、哈得4-21H等幾口受效井當前生產狀況:「數據顯示,這幾口井的動液面比原來平均下降了100至300米,原油含水也比原來下降,激動注水效果明顯。」

  接下來,團隊會對激動注水工作開展後評估研究,進一步量化激動周期、水量,做精做細激動注水試驗,為全油藏62個井組的優選及推廣使用奠定基礎。(高屾 劉偉 李曉龍)

  纏管「神器」 解放人力效率提升

  金點子:從「人隨管動」到「管隨人動」,改良後的纏管機讓勞動效率提高了

為改進纏管機,張真富在工地上描畫草圖。王傑 攝

  「班長,纏管機咋不轉了?」寰球工程吉林化建空調防腐保溫工程公司作業隊的施工人員在塔裡木乙烷制乙烯項目的工地上大聲喊道。

  作業隊班長張真富立馬趕來,察覺到搭在纏管機上的地管不平,中間有弧度,導致電動纏管機無法正常工作。項目開展以來,作業隊施工的主管線6米長,管徑在4寸以上,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作業隊開始了支管線的施工。支管線的地管更長,達12米;管徑更細,在1至2寸之間。細長的地管就像一根長繩搭在管架上,在中間點會因重力作用而下垂。

  施工人員都束手無策,只好把地管固定在架子上,來回蹲起,硬著頭皮幹活。折騰一上午,有的人腿一軟,直接蹲在了地上。除了人累,工作質量也受影響。由於不方便觀察地管底部,刷漆容易不均勻,纏帶的搭接量也不易控制,容易起皺。「人隨管動」這個笨辦法根本趕不上安裝施工隊的進度。

  果然,當天上午,安裝施工隊班長就「炸」了,好幾次跑到張真富的工地上,抱怨自己隊上的人都等著地管幹活呢。

  施工隊催得緊,張真富著急了:「這哪行,做了這麼多年工程,還從沒讓人在屁股後邊追著要進度,得改!」

  接下來的幾天,張真富腦子裡全是改良纏管機的事。省時省力是必需的,鋼管要轉起來,冷纏帶要纏平整,防腐漆要刷均勻……張真富不停地在心裡重複著這些要點,時不時蹲在工地上畫草圖。

  「感覺差不多了,多半能行,先試試!」一天上午,張真富在焊接板上焊好了1米高的管架,高度正適合施工人員站立操作。4個人一組,分工明確:1個人負責纏冷纏帶,1個人負責轉動地管,確保能看見地管的每一個作業面,另外倆人負責給地管和冷纏帶刷防腐漆。「人隨管動」升級為「管隨人動」模式,手搖式纏管機誕生了,省時省力,工作效率提升了。

  「班長,你這神器早做出來多好,前幾天可把我們累慘了。」當大家興衝衝地想嘗試下一根地管時,問題來了:12米長的地管,施工人員抬下來也得花大力氣。雖然省去來回蹲起的辛苦,卻迎來搬抬重物的挑戰。再改!張真富在此基礎上,將中間和地管一端的固定點設置成活口,從一側將地管抽出即可。

  但半個月後,由於採購的地管長度改為10米和11米,手搖式纏管機再次遭遇瓶頸。地管不夠長,搭不到管架上,怎麼辦?

  「有問題再解決就是了,沒啥大不了的。」經過反覆思量,張真富將地管的一端改成一個臨時、可移動的支撐點,可根據地管的長度調整位置。問題解決了!巧思維、小改動,大效益。過去4個人一天只能完成50米,如今可完成200米。(張鐳馨 孫英)

相關焦點

  • 走進巴裡坤:東天山腳下的甜蜜事業-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
    它就是中國石油投入資金、支持品種改良,採用古法種植的巴裡坤哈密瓜。  巴裡坤人世代種植哈密瓜,過去由於品質、銷路、存儲等問題,大多自產自銷。中國石油以幫扶特色品種哈密瓜種植為切入點,帶動和扶持甜瓜走上種植、收購、銷售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康莊大道。
  • 2020年領導幹部會議-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回顧中國石油的發展史,持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一直貫穿始終。從1998年行業重組集團公司成立,歷經多年探索,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到2006年之後系列業務重組,具有中國石油特點的公司治理體系和制度框架基本構建,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
  • 走進青河:甜水潤澤新邊疆-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2003年,中國石油定點幫扶青河縣,烏魯木齊石化公司受委託承擔具體扶貧任務。18年來,中國石油共派出6批9名扶貧幹部,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000萬元,建設一批包括學校、衛生院、滴灌、牧民新居、牛羊養殖項目、道路、農田水利項目等惠民利民富民項目。2017年10月,青河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
  • 「智」引:走進重點實驗室(23)-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集團公司物探重點實驗室  1999年6月,集團公司科技發展部發布「科技字[1999]第38號」文件,批准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物探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體設於中國石油大學。
  • 「智」引:走進重點實驗室(22)-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集團成立以來,十分重視油氣市場模擬與價格預測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經濟技術研究院油氣市場研究部門成立以來,不斷加強市場形勢的分析與研判,提高市場預測的前瞻性與準確性,取得了一大批市場研究成果,應用於公司規劃計劃、生產經營、煉化生產、天然氣及成品油銷售等,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集團公司將油氣市場模擬與價格預測重點實驗室建設列入科技發展規劃重點之一。
  • 戴厚良在駐新疆石油石化企業調研-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陳玉強)9月18日至21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到中國石油駐疆企業調研,深入了解企業改革發展、提質增效、安全環保、黨的建設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等情況,看望慰問一線幹部員工。
  • 「智引」走進重點實驗室(25)-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納米驅油技術」2018年入選國家「引發產業變革的重大顛覆性技術」;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第一代納米驅油劑iNanoW1.0在長慶油田先導試驗應用效果持續向好,革命性地改變超低滲儲層流體滲流規律,被評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9年十大科技進展」,連續兩年(2019年和2020年)入圍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
  • 環球一周--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沙特阿美2019年淨收入達880億美元  據油氣新聞網站3月15日消息 沙特阿美公司公布了2019年全年財務業績,儘管價格環境較低,煉油和化工利潤也面臨挑戰,但仍然實現了強勁的利潤和股息。
  • 中國石油助力脫貧攻堅特別報導·新疆-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本報「中國石油助力脫貧攻堅特別報導」第一篇《凝心聚力 攻堅貧困堡壘——中國石油助力脫貧攻堅特別報導·三區三州》刊發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長期以來,石油人一邊深耕地下油氣,攻堅克難,牽「油龍」、降「氣虎」,通過開發能源造福邊疆百姓;一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  中國石油在這裡投入扶貧早。1988年,中國石油投身國家扶貧工作,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部署,陸續在新疆幫扶8個定點扶貧縣。同時,中國石油駐疆單位也在南疆承擔了大量的幫扶工作。
  • 新疆銷售妙招頻出效益勢頭正勁-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胡仁偉)截至10月15日,新疆銷售油品純槍銷量屢創新高,不斷刷新今年以來日純槍銷售新紀錄,其中,喀什、烏魯木齊等分公司日零售突破2000噸,連續保持一周以上。油品、非油品、燃氣三大業務闖市場銷量大幅提升,節後銷售保持強勁勢頭,員工士氣高漲。
  • 管道局10天中標12項工程-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維超 李佳霖)11月16日,記者從管道局市場開發中心獲悉,10天內管道局接連中標12項工程,國內外市場喜獲豐收。
  • 新疆銷售車用燃氣年銷量破億方-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胡仁偉)11月18日,從新疆銷售公司傳來消息,公司車用燃氣年銷量突破1億立方米,同比增幅17.1%。  今年年初以來,新疆銷售開展差異化營銷,以卡為媒鎖定客戶,打贏「金九銀十」攻堅戰。
  • CPECC魯邁拉項目取得業主認可-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龔路 方璇 特約記者文學軍)近日,殼牌伊拉克巴斯拉天然氣公司(BGC)新任總裁Malcolm Mayes、伊拉克南部天然氣公司(SGC)新任總裁哈桑等一行十餘人來到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中東地區公司承建的魯邁拉BNGL項目現場,查看項目復工復產情況
  • 2020中國(廊坊)國際管道大會開幕-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維超 特約記者張秋娟)11月12日,2020中國(廊坊)國際管道大會在河北廊坊開幕。本屆大會以「合作融合創新共贏」為主題,深度聚焦行業發展新動態、新技術,吸引了國內外200餘家企業參展。
  • 遼陽石化「變廢為寶」回煉淘金-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志強 通訊員白福學)「我們通過優化調整系統運行,將500桶廢舊潤滑油進行回煉,實現挖潛增效45.6萬元。」10月12日,遼陽石化煉油廠西油品車間工藝工程師王素文介紹說。
  • 探尋虧損企業治理之道-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同題採訪  本期嘉賓  中國石油改革與企業管理部企業管理二處副處長 李敏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郭海濤  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制度與政策研究室主任 從產業角度,石油行業相對封閉且對內依賴度過高,部分企業缺乏創新發展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動力。從企業自身角度,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市場化程度不夠等都制約了企業長遠發展。  2 治理的難點在哪裡?
  • 走進託里縣:描繪邊疆幸福社會新畫卷-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與託里縣有著60多年的企地合作關係,上世紀50年代,託里縣各族人民傾力支援克拉瑪依油田建設,為油田建設拉運燃料,解決電力困難。  1994年,託里縣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1995年被確定為中國石油定點扶貧縣。
  • 管道局國際業務提出發展新思路-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維超 特約記者張秋娟)11月15日,管道局召開國際業務工作匯報會,適時調整思路,契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實施國際業務可持續發展新思路。
  • 管道局:戰略布局 市場開發全新起航-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維超 王悅)11月17日,管道局市場開發中心傳來消息,一舉中標合同額3.27億元的項目。這是管道局接連中標的16項工程,為完成全年生產經營和提質增效目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 2020年開局油氣市場面臨多重挑戰-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
    高盛表示,新冠疫情的爆發對石油需求造成了10多年來最嚴重的衝擊,衝擊規模與2008—2009年水平相當。眾多國際能源機構紛紛下調油氣需求的預測。 根據EIA的數據,中國在2003年原油進口量為180萬桶/日;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了1012萬桶/日。